PoB:交易生態的社羣化探索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的組織形態跟公司的組織形態有很大區別。其中一個就是區塊鏈它形成了一個個分散式的去中心化社羣體系。這跟區塊鏈自身的技術特性相關。從比特幣以來就很明顯地呈現出來,比特幣它沒有任何特定的機構或主體來負責它的整體運作,但透過分散式的體系實現了自運轉。在比特幣這個體系中,有挖礦和記賬的礦工、生產礦機的礦機制造商、提供廉價電力的電站、有儲存代幣的錢包、有實現流通和變現的交易所和場外交易、有負責功能迭代的開發者、有透過交易獲利的交易者、有透過持有等待升值的投資者,有利用它實現價值流通的使用者、有在高通脹國家利用它做為價值儲存的使用者等。由於比特幣的日交易總量超過100億美元,當前市值超2000多億美元,整個生態足以支撐很大規模的從業者。從發電廠、晶片生產商、礦工、礦池到開發者、交易者、投資者,為什麼比特幣能把這麼多看似不相關的人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利益相關的生態群體?這裡的核心是它的通證化機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分散式社羣。有了通證,不同行業人員的貢獻有了衡量的方法,有了快速流轉的可能,有了價值儲存的地方。有了社羣,能夠形成分散式的利益共建和交換體系。當然,這一切之所以能實現,跟它底層的技術相關。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區塊鏈都有加密學、共識機制、點對點通訊等技術支撐。從比特幣的機制中,可以看到分散式社羣圍繞一個共識透過各自的貢獻,推動了整體生態的形成,並最終吸引更多人的參與,進一步推動生態的發展。不過,比特幣也存在一定的治理困局,例如圍繞比特幣的發展目標,在路徑選擇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例如比特幣要發展成為可用於大規模支付的點對點的現金?還是要發展成為價值儲存的“數字黃金”?基於不同的發展目標,比特幣社羣也存在很大的爭論。比特幣的自執行社羣給我們成功的展示,但更重要的是比特幣到底給我們什麼的治理啟示?什麼樣的生態體系建設啟示?還有什麼領域可以運用這種機制來實現自治社羣,並激發更多人參與,最終形成一個比原來中心機構能運作的更大的生態體系?最近,我們注意到了LBK的PoB機制,它也是一個基於分散式社羣的模式。那麼,它如何來激發分散式社羣的力量?如何來衡量貢獻?如何實現貢獻和收益的平衡?如何讓參與者能夠獲得好的收益,但又不至於成為生態體系的寄生者?
LBK的社羣自治與PoB從加密貨幣的實踐來看,社羣要形成自治的體系,很重要的是,一是價值如何衡量?二是用什麼機制來實現社羣的價值激勵,最終形成生態的利益相關者。LBK要形成社羣自治,也需要著手解決這兩個核心問題。那麼,LBK是什麼?LBK是最近由LBank推出的社羣化通證。它是衡量參與者對社羣生態貢獻的代幣,也是獲得收益的價值載體。要把LBK跟生態參與者產生相互增益的強聯絡,還需要一個機制來實現。這個機制就是Lbank提出的PoB機制。PoB是Proof Of Benefit,是收益證明。PoB的共識機制跟PoW共識機制不同,PoW挖礦是完全無須許可的共識機制,只要使用者有足夠的算力,對挖礦人的身份沒有任何限制。當然,這裡的無須許可本質上,還是有一個算力門檻,或者更貼切說也是電力價格門檻。而PoB更多是基於LBank本身生態參與者而形成社羣意義上的共識機制。LBK的生態主要圍繞其交易的社羣形成。交易的生態社羣包括基石節點和普通使用者。而基石節點包括機構節點、社群節點、交易節點、生態節點。普通使用者主要社羣的交易使用者。不同的參與者都有權利和義務的要求。有付出也有收益。PoB要求其生態的參與者鎖定一定數量的LBK代幣,從而獲得基石節點的資格,然後根據不同節點的貢獻,解鎖其鎖定的代幣。那麼,生態參與者為什麼要鎖定LBK代幣?鎖定LBK對生態參與者來說,可以獲得交易生態增長的增長價值。
一是透過鎖定代幣,形成通縮,讓基石節點跟LBK生態形成利益繫結關係,這對LBK價值也有提升作用;二是透過根據貢獻逐步解鎖代幣,既可實現參與者的流動性,又不會對LBK價值產生下行壓力。這是一種動態的貢獻與收益的正相關關係。那麼,具體來說,LBK的不同節點和使用者需要做出什麼樣的貢獻?這樣的貢獻透過什麼來衡量?這樣的貢獻又能獲得什麼樣的回報?LBK生態形成需要什麼樣的貢獻LBK的生態是基於LBank的交易基礎而來。所有的生態參與者都與交易相關。這點跟比特幣不同,比特幣的所有生態參與者都與其加密貨幣的屬性相關。也就是說LBK所有參與者的利益來源於LBank的交易生態的良性發展。什麼是交易生態的良性發展?就是說其生態的參與者不是生態的寄生者,而是貢獻者,並且能夠吸引更多人參加進來,並留存下來。只有所有參與者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貢獻,那麼生態才能做大,才能發展。對於LBK生態,具體來說,就是其新增的交易使用者越來越多,交易使用者能夠留存下來,並實現更高頻次的交易,最終體現為某一單位時間內其交易總額的增長,如日交易總額,月交易總額等。對於交易生態來說,其價值的捕獲來自於交易的手續費以及上市的手續費。
從長期和良性發展的角度,如果有合適的機制,能讓交易的規模增長,讓優質專案增加,讓使用者交易體驗更好(有足夠的流動性和交易深度、更多可交易的優質代幣、安全保證等),這都有利於其交易生態的價值捕獲。PoB機制的目的就是透過社羣的共同參與,實現正向增益的化學反應。交易生態的良性發展首先一點就是基石節點和使用者鎖定了一定數量的LBK代幣,跟LBK的交易生態形成直接的利益捆綁關係。換個角度說,這也是一種獲益的方式,所有節點和使用者的貢獻,最終來說都會讓自己受益:透過LBK代幣價值提升而獲得收益。與此同時,節點和使用者透過貢獻,還可以獲得按USDT計價的代幣解鎖。這種基於貢獻的解鎖機制,是建立在對生態有正向貢獻的情況下產生的。比如說,機構節點帶來更多的優質專案,吸引更多的使用者進行交易;社群節點引入更多的優質使用者,產生更大量的交易。也就是說,LBK的釋放是建立在對交易生態產生正向作用情況下產生的,這些正向作用對LBK價值提升有利,這種情況下的鎖定代幣釋放對於LBK的壓力較小。PoB的設計中,還有一個點值得關注,就是金本位的釋放機制(也就是根據USDT計價釋放)。上面我們提到,LBK的鎖定釋放是基於節點和使用者貢獻而來的。基於貢獻產生的價值能夠對LBK釋放的增量產生對沖作用。而這貢獻加上金本位釋放,使得解鎖的LBK代幣不會對市場造成不必要的拋壓。那麼,具體來說,作為自治方向發展的交易生態?不同的貢獻者需要做出什麼樣的貢獻?才能有利於交易生態的價值捕獲?
1.更多優質的專案有優質的專案,能夠吸引更多的優質使用者和交易者。也就是說,引入更多優質專案,跟交易生態的長期發展是直接相關的。尤其是,它對於使用者引入和留存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吸引點。而這裡的核心是選專案。中心化的機構選專案,會受限於精力、時間和經驗。這導致在一段時間內,選專案團隊只能集中少數幾個專案,其中也容易漏掉一些可能不錯的專案。另外,選專案的團隊可能在知識經驗有自己的擅長,但也容易有自己的偏好,這也容易漏掉一些專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LBK利用PoB的機制,它採用分散式社羣的方式來賦能機構的力量。首先機構本身需要具備選專案的能力,有良好的歷史記錄,比如有過投資優質區塊鏈專案。其次,機構需要跟生態的生長有直接的利益繫結關係。這可以激勵機構推薦優質專案的積極性。其利益繫結的方式是,機構節點需要鎖定200萬枚LBK。這個部分類似於PoS機制中的權益證明,透過質押代幣來獲得記賬的權利。不過,在LBK生態中,機構節點鎖定200萬LBK代幣之後,它獲得的是推薦專案上市的權利。
機構推薦專案上市有什麼好處?從直接利益來說,有助於解鎖其鎖定的200萬枚LBK代幣。從大的生態利益來說,有助於LBK捕獲生態價值。從LBK的生態白皮書可以看出,推薦專案成功上線,會解鎖推薦者專案上市費用10%的額度,解鎖的是LBK代幣(以USDT計價,按照釋放前三天LBK平均價計算)。除了貢獻釋放之外,如果其他節點推薦的專案成功上市,機構也可以獲得額外的釋放額度,釋放的額度為專案上市費用*10%/機構節點數後所得到的數目,也採用之前的規則,用USDT計價,解鎖對應數量的LBK代幣。不過作為機構節點,作為整體生態的利益繫結者,它需要保證有鎖定的代幣,如果釋放量大於鎖定量,機構節點的資格也同時消失。LBK的退出是保本退出。創世機構節點需要達到30天后即可退出,退出數量是當初鎖定LBK時所投入的USDT數量,不過會先扣除已釋放的額度(也是用USDT計價)。後續機構節點只需達到30天后,也可自由退出。要選出好專案,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這裡需要一定程度的風險控制。一是披露上線專案由有哪個節點推薦的,如果推薦的專案質量不高,對於該節點的聲譽會有直接的影響。二是上線專案提交固定格式的資料,需要在全網進行公開。三是如果上線專案前期表現不佳,比如兩週內破發,上幣費用的50%用於回購該上線專案的代幣。關於機構節點,除了以上三點,後續還可以有完善的空間。比如針對節點的推薦專案表現,進行信譽的評估,信譽來源於專案的社羣支援,交易量,回報率,技術基本面等諸多因素。從來形成機構節點的排名。排名越高的節點可以獲得越多解鎖的代幣或者更多的LBK激勵等。
2.更多優質的使用者除了優質的專案,也需要優質的使用者。這是交易生態價值的源頭。如何獲得更多優質的使用者,有優質的專案很重要,同時也需要社羣節點的支援。LBK生態中的社羣節點是指擁有活躍社群,願意積極為LBK交易生態做出貢獻。那麼,如何激勵社羣節點?LBK的PoB機制中,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交易手續費的優惠,凡是屬於社羣節點的使用者都可以減免20%的交易手續費用;二是LBK生態的不定期空投獎勵以及一些專案的認購額度;三是獨立鎖倉上線專案的權利;四是有機會獲得專案社羣的搭建機會,搭建社羣後可以獲得該專案交易手續費20%的收益;五是創世的社羣節點,有200萬LBK的額度認購權。社羣節點的收益和LBK的解鎖主要來源於LBK的交易生態規模,也就是社羣節點帶來的使用者越多,交易的留存度越高,那麼,該社羣節點的收益會越高。一是透過LBK的價值捕獲,二是透過交易費手續的減免,三是透過其他的獎勵,如空投、其社羣使用者交易手續費的返回佣金等。這一點也可從它的LBK釋放方式可以看出,社羣貢獻越多,釋放就越快。社羣節點需要鎖定200萬枚LBK。首先是動態釋放,每週會釋放當週全平臺手續費的20%/節點數所得出來的等值LBK(USDT計價,並根據釋放前三天LBK加權平均價計算)。其次是貢獻釋放,每週釋放社羣鎖倉上線專案以及指定社群專案手續費的20%等值的LBK,計算方式跟以上相同。
為了保證利益繫結,如果釋放量大於當前鎖定的LBK量,社羣節點資格會被取消。它的目的在於保證所有節點一定要保證一定的LBK代幣鎖定量,形成生態利益捆綁關係。社羣節點的退出機制跟機構節點相同。3.更好的流動性和交易深度對於交易所來說,什麼最容易吸引使用者?是良好的交易體驗。良好交易體驗最重要的一條是交易的流動性和深度。來交易所無非是買入或賣出。否則,使用者把資產存入錢包即可。所以,使用者對交易所的第一訴求是流動性和深度。能夠快速實現代幣資產的買入和賣出,且操作期間價格波動不會太大,這是不少使用者的最重要的訴求。為了實現交易流動性和深度,需要有交易節點的加入。LBK的交易節點需要熟悉二級市場,能對接Lank的API介面。交易節點比如一些量化基金,能給市場帶來流動性,並吸引更多人加入。在LBK生態中,交易節點可以獲得更優惠的手續費:Taker下調到0.04%,Maker下調至-0.02%。成為交易節點也需要有交易能力,有歷史記錄,同時需要鎖定100萬枚LBK。鎖定的LBK並不是一直都鎖定,它可以透過貢獻的方式進行釋放,以獲得LBK的流動性。它主要是基於貢獻進行釋放,按照每週進行釋放,釋放的額度是交易節點名下賬號交易額的0.01%等值的LBK。如果當週釋放量大於當前鎖定LBK量,交易節點的資格會被取消。其退出方式跟機構和社羣節點相同。
4.更多的產品服務為了讓LBK生態發展,需要滿足使用者更多的需求。比如衍生品服務。LBK生態中,還有一類生態節點。它們需要對區塊鏈生態有認知,可以在LBK生態中搭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對於生態節點來說,可以在Lbank上線諸如期權、合約、遊戲等產品,如果產生收益,可以獲得對應收益的60%。這對於生態節點來說,可以在LBK的使用者和生態基礎上釋出產品和服務,不用從頭開始積累。為了保證利益的繫結,生態節點也需要鎖定100萬枚LBK。鎖定的代幣主要透過貢獻的方式來釋放,每週釋放產品利潤20%等值的LBK,計算方式跟以上相同。節點退出方面,跟以上也相同。除了以上的基石節點,LBK生態中還有普通使用者的參與者。他們認購之後,首次會釋放30%,之後根據使用者持有的LBK來進行動態釋放。這裡的原則是使用者增持LBK越多,釋放速度就越快。本質上,就是普通使用者透過間接鎖定LBK,減少LBK流通,從而提高對LBK的需求,為LBK價值做貢獻。在做出貢獻的同時,其解鎖LBK的速率也加快。
LBK生態如何衡量貢獻LBK自治生態的衡量貢獻方式是透過它的社羣代幣實現。LBK是社羣代幣,類似於生態貢獻的通證化,基於以太坊發行的ERC20代幣。當然,隨著生態規模的增長,LBK未來也會支援對映到新的公鏈,以支援更快的流通。比如上面提到的,要讓交易生態繁榮和成長,必須有更多優質的專案、更有優質的使用者、更好的交易深度等。那麼,如何來衡量這些貢獻呢?首先需要一個載體,這個載體就是LBK代幣。其次,如何來量化這些貢獻?正如上面也提到的那樣,目前LBK生態是透過鎖定LBK量、推薦上線專案、帶來交易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流動性和深度、衍生服務、持有LBK的時間等來衡量不同參與者的貢獻。所有節點都需要鎖定一定量的LBK。一旦釋放量超過鎖定量,節點資格會被取消。這保證了所有節點跟LBK生態有直接的繫結關係。同時,貢獻量也可以透過鎖定的LBK釋放來體現。比如機構節點,透過推薦上線的專案,可以獲得基於上幣費用一定比例的LBK釋放;比如社羣節點,透過帶來更多交易使用者,不僅可以解鎖更多的LBK,也可以獲得指定專案的20%的交易費用等等。
LBK的生態貢獻者如何獲得回報LBK的生態貢獻者如何來獲得回報?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這個蛋糕有多大?二是透過什麼方式來給予貢獻者回報。對於生態貢獻者來說,如果把生態做大了,同樣的比例回報就越大。但是,這個蛋糕到底有多大,是需要各方參與者一起來做大的。它的大小取決於各個參與者的貢獻。比如機構節點能否推薦足夠優質的專案?比如社羣節點能夠凝聚足夠優質的使用者?比如交易節點能否引領更好的交易深度等。也就是說,生態貢獻者要想獲得更高的回報,本質上來說,需要各方做出自己的真正貢獻。貢獻越大,LBK能夠捕獲的價值就越大,所有參與者回報也就越大。LBK生態參與者透過其手中的LBK代幣來衡量其最終的回報。LBK價值是社羣參與者獲得收益的主要方式。那麼,LBK是如何捕獲價值的?在LBK生態中,平臺收益的50%用於對LBK進行回購,並會在公開的地址進行銷燬。也就是說LBK的價值來源於手續費和平臺的其他收益。類似於DCF(現金流折現)的模式,其交易手續費等收益越高,LBK的價值越大。這是一種很明確的價值捕獲方式。當然,至於LBK的價值有多大,能捕獲多少,這個取決於其平臺的整體交易規模和生態規模,而這個交易規模本身取決於機構節點、社群節點、交易節點、生態節點,以及使用者的共同貢獻。
結語LBK生態的PoB的模式是服務其分散式社羣特性的激勵機制。這是一種跟傳統交易模式完全不同的社羣化模式。它把貢獻者的利益和生態的整體利益結合在一起,形成利益共享和相互增益的社羣關係。它講究是整個生態的平衡和發展。它給予生態的參與者獲益的機會。一是社羣參與者可透過代幣價值的提升獲益,與整個生態利益實現繫結;二是它與參與者的貢獻直接相關,這激勵生態系統的參與者積極做出自己的貢獻。也就是說,透過貢獻和收益平衡,各方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做出貢獻。一旦各方都做出貢獻,就有機會給生態帶來的正向的反饋。正向反饋反過來讓參與者收益。這就是一種相互增益的關係。最終來說,PoB本質上是一種基於交易生態的價值貢獻和激勵機制。它透過代幣來承載價值,而其價值的最終捕獲需要所有參與者的積極貢獻。參與者的收益最終取決於整體交易的規模、良性發展以及交易生態參與者的良性競爭。一旦生態走向正向迴圈,它就有機會在節點和使用者之間產生相互增益關係,從而形成更大的生態利益共同體。期待LBK交易生態能探索出更多更大的可能性,給加密世界更多啟示。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