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應用”驅動金融科技創新融合

買賣虛擬貨幣

來源:金融時報  李珮

對於金融科技行業而言,“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其中,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普惠金融、防範金融風險等有關議題也指明瞭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期的發展方向。

在政策指引下,今後金融科技的底層技術將如何發展?科技在賦能產業數字化的過程中,技術應用是否能夠做到真正落地?如何確保其安全高效?這些將成為當下乃至未來較長時間金融科技公司持續思考並實踐的課題。

科技為金融發展賦能

去年以來,在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大力推廣非接觸式金融服務的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優勢得以進一步凸顯。金融機構和企業都在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金融科技行業也展現出發展的協同性、包容性和創新性。

《金融科技2020技術應用及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企業、使用者和市場正在勇敢而快速地擁抱技術給金融服務帶來的變化和進步。對於金融科技企業來說,擁抱變化與機遇,正視風險,堅定不移地走“科技+金融”的融合道路。

受益於政策支援和中國多層次消費環境改善以及金融創新、創業生態,金融科技公司蓬勃成長。以網際網路和大資料為基礎,各項新技術能夠使資源分配更加智慧。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曲強表示,未來,金融科技將進一步融入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與更多的細分場景結合,創新傳統的資管、支付、銀行等金融業務。技術創新很容易帶來新的場景和模式的改變。

此外,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金融產品、商業模式和業務的創新力度也將加大,多方參與者將實現數字能力建設、數字資產流轉以及更廣泛的利益共享。對金融科技企業來說,科技創新愈發成為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合作,將是提高競爭力的關鍵。

陸金所控股聯席ceo計葵生表示:“智慧化在中國的發展才剛剛開啟,當前,金融科技的市場規模僅佔5%至6%,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未來5年內有機會躍升至‘去人工化’的智慧時代,實現跨越式發展。”

技術應用引領三大趨勢

整體而言,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計算、資料與計算四大底層技術交叉融合,複合式技術應用、整合式技術創新是下一階段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市場和產品競爭的加劇將使底層技術創新、金融服務數字手段創新勢在必行。

在人工智慧方面,《報告》分析指出,人工智慧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正在引領三個趨勢,即後端金融系統性業務數字化和自動化、前端金融產品線上個性化、金融全流程服務智慧化和彈性化。以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為代表的常用型技術,以自監督學習和自動因子、小資料和隱私計算為代表的探索中技術,以及數字化資訊建設、數字化購買渠道、數字化支付平臺和數字化網路生態,正共同加快金融資訊和金融資料的流動速率。

在雲端計算方面,其在金融行業的應用時間較長,在提高業務處理能力、降本增效方面,磨合程度較好,尤其在ai、大資料等技術落地應用方面,雲端計算提供了有力的基礎設施支援。

《報告》還認為,未來3到5年,雲端計算在金融行業的應用方向將朝著更適配金融行業、更智慧、更安全的方向邁進,同時引領一個複合型趨勢:雲原生應用、軟硬體多管齊下,保證金融全流程服務智慧化和高度安全化。

在資料與計算方面,其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則引領著資料採集和傳輸的安全性、資料加工和使用的協同性、資料分析與結果的流通和共享性等三大趨勢。從採集合規到傳輸安全、從基於密碼學的資料加密到結果共享,金融機構和技術公司正在疊加式利用資料保護方法,來保護資料全週期的安全性和多方交換的可行性。

此外,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也同樣引領著三個趨勢,即跨鏈協議、混合式協同創新以及去中心化金融。未來,去中心化金融平臺、跨鏈資料檢索、跨鏈資產交換、區塊鏈+多方安全計算、區塊鏈+零知識證明、區塊鏈+可信執行環境的結合與應用,將更多地出現在金融行業中。

安全和合規仍是重中之重

陸金所控股技術長毛進亮表示,科技發展的最終目標必然是讓金融行業的服務成本下降,透過智慧投研、智慧投顧、智慧營銷等個性化應用,提供更加有溫度的智慧解決方案,讓客戶享受便利。

然而,在創造便利的同時,技術應用帶來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安全作為金融機構應用數字技術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被持續重視。

可以看到,在監管層面,過去3到5年間,對於金融科技應用合規的引導與監管力度在持續增強。一方面,《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等細則落地,透過法規和標準的制定,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的關係,預防和限制技術亂用或濫用以及市場壟斷;另一方面,穩妥推進金融科技監管沙盒試點,深入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的落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數字化大潮,到對智慧、安全、合規、去中心化的呼籲,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前後臺的智慧、高效將是企業不變的追求,而安全和合規將會成為現階段和下個階段金融科技企業關注的重中之重。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