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產業區塊鏈是誰的機會?【產業區塊鏈會談NO.1】

買賣虛擬貨幣

"

為了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普及和產業應用的融合, 作為國內區塊鏈垂直媒體,米林財經京鏈傳媒,聯合區塊鏈服務商太一雲及各專家學者,推出了《產業區塊鏈會談》的系列專題,每期將邀請1-2名嘉賓學者線上上社群問答對話的形式,分享區塊鏈與垂直領域的結合應用、解讀產業政策,為區塊鏈行業內外的從業者、決策者提供客觀真實的參考。

——《產業區塊鏈會談》

"

區塊鏈技術與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一樣,都有望推動實體經濟升級發展。在新基建的賽道上,區塊鏈要想成為基礎設施,首先要普及區塊鏈,其次要突破區塊鏈關鍵技術,最後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 

4月14日19:30,《產業區塊鏈會談》第1期影片直播順利舉行。本期主題為“

新基建下,產業區塊鏈是誰的機會?”分別邀請到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理事長 鄧迪做開場致辭。

徐道彬 啟元社發起人,《重啟世界》中文主編,“區塊鏈協同創新百人會”共同發起人;

崔偉 清華X-Lab區塊鏈實驗室創新導師,兩位做主講嘉賓與大家交流分享!

本期活動由:金色財經、布洛克財經、陀螺財經、鏈向財經、鏈虎財經、世鏈財經、獵雲財經、佈道財經、未來財經、41財經、鴕鳥區塊鏈、鏈世紀財經、藝創時代、快鏈頭條、零度財經、DAPPX、米又財經、幣值財經、星際視界、BTC123、馬麗大咖談FM、霧財經、鏈氪財經、幣桃、幣小白、瓦力財經、區間集、傾聽財經、鏈團財經、鏈雲財經、SOSOLX、FN、星傳媒、海星區塊鏈、貝數區塊鏈、中本財經、鏈安財經、鏈財經、TD財經、鏈商店、Hubox、貝博、眾悅財經、麥田財經、海浪之聲、Link週刊、萬鏈之家、幣本直播、陀螺問答、群TV、芥末圈等媒體聯合支援。



以下為直播影片和文稿:

1.

區塊鏈和產業區塊鏈是什麼?

譚琳:區塊鏈和產業區塊鏈都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提到區塊鏈大家會覺得這是金融領域的產物,提到產業區塊鏈,大家首先想到的這是聯盟鏈在做的事,能否先給大家介紹兩位理解的區塊鏈和產業區塊鏈? 

徐道彬:通俗地講,區塊鏈首先是一種分散式賬本的數字技術,是流水賬、複式記賬後的一次革命,由此引發人類大規模的協作模式,推動網際網路從資訊到價值傳遞,是人類走向分散式組織的一次革命。
產業區塊鏈是基於產業生產關係的協作系統,因為其信任源首先來自聯盟機構的背書,在我心目中,這是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磨合修正的一個過程,一個方案。
 崔偉:簡單來說,區塊鏈就是記錄資訊和資料的分散式數字賬本,該賬本儲存於對等網路的多個參與者之間,參與者可以使用加密簽名將新的交易新增到現有交易鏈中,形成安全、連續、不變的鏈式資料結構;
從資料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是一種不可能被更改的分散式資料。傳統的分散式資料庫僅由一箇中心伺服器節點對資料進行維護,其他節點儲存的只是資料的備份。
區塊鏈的“分散式”不僅體現為資料備份儲存的分散式,也體現在資料記錄的分散式,即由所有節點共同參與資料維護,單一節點的資料被篡改或被破壞不會對區塊鏈所儲存的資料 產生影響,以此實現對資料的安全儲存。因此區塊鏈特徵包含:分散式、多節點共識、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
區塊鏈並不是一項單一的技術創新,而是 P2P 網路技術、智慧合約、共識機制、鏈上指令碼、密碼學等多種 技術深度整合後實現的分散式賬本技術。
近幾年來,區塊鏈憑藉其獨有的信任傳遞機制,逐漸表現出了業務資料可信化、參與主體對等化、監管手段多維化等突出優勢,有助於實現各行各業的業務資料可信共享,加速參與主體多方協作,實現監管穿透管理,蘊含著加速我國數字化轉型、激發數字經濟發展的潛力。如果區塊鏈和實體經濟能夠實現深度融合,能夠在民生領域廣泛落地和應用,能夠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及政務服務相結合,將極大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提升社會執行效率,提高民生福祉。這正是我們研究產業區塊鏈的價值所在。
2.區塊鏈要想成為基礎設施要解決什麼問題? 

譚琳:今年3月4日,中央提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路、資料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為什麼區塊鏈沒有進入新基建名單?區塊鏈要想成為基礎設施,要解決哪些問題?
崔偉:

首先,什麼是“新基建”?以往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指的是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建設專案,因此也被稱之為 “鐵公基”,它們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不過,在新的社會發展條件下,以 “鐵公基”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無法滿足要求。於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概念應運而生。

新型基礎設施,是相對於以往鐵路、公路、機場等傳統基礎設施而言的,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圖片來源網路

新型基建與傳統基建的不同點主要有三個:

一是基礎不同:

數字化基礎設施是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新型基建更加關注科技的應用,帶動智慧裝置的生產和應用。
二是作用不同:新型基建不僅本身是新業態、新技術,並且能夠透過資料的收集、計算、模擬、反饋等激發出更多的新需求,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價值所在,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正在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統產業的轉型提供技術賦能。
三是模式不同: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我國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進入成熟階段,為發揮投資的最大效能,新型基礎設施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二者視為存量和增量的關係,同時也是融合和改造提升關係。
的確,其中並未提到區塊鏈。但我認為,區塊鏈技術整合應用在未來技術革新和產品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是數字經濟重要基礎設施,本次未納入“新基建”主要是因為在目前,區塊鏈應用還不會進入爆發階段,但本輪新基建完成之後,隨著落地性不斷增強,區塊鏈或是下一輪資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
事實上,近期,政府對於區塊鏈落地應用的推動明顯加碼、加速。
2020年中央一號檔案正式釋出:《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其中提到:“ 依託現有資源建設農業農村大資料中心,加快物聯網、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智慧氣象等現代資訊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中共中央釋出過4份含區塊鏈的檔案,中央各部委釋出的區塊鏈相關的扶持政策資訊多達45則,其中國務院及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區塊鏈相關指導政策多達13份。就在2020年1月份,央行、交通運輸部、國家外匯管理局、廣電總局、司法部等10部委連發11則促進區塊鏈與各領域結合的政策資訊。而且區塊鏈在眾多技術排序中,逐步居前。 

3.

聯盟鏈和公鏈 

譚琳:聯盟鏈和公有鏈各有優勢,也容易放到一起談論,您怎麼來看兩個方向?

徐道彬:

共存。從一個個體,比如00後,他未來會生活、生存在聯盟鏈和公有鏈上,但公有鏈一定是未來的主流,是一個真正的新物種,人類未來的生活點對點將是常態,公有鏈是新世界的基礎。

圖片來源網路

4.

數字貨幣走向何方

譚琳:產業區塊鏈是否就是無幣區塊鏈?數字貨幣將走向何方?

徐道彬:

首先我們不能基於以前法定貨幣的概念來理解“無幣區塊鏈”,我們不討論貨幣的非國家化,但貨幣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趨勢,產業區塊鏈所需的全球合作,人機協作,這種新體系的激勵機制,必然需要一種超越國際的“通證”,未來產業從業者,既需要法定的主權貨幣,比如央行的數字貨幣,也需要產業生態裡大規模協作的“通證”。

5.

區塊鏈的應用領域

譚琳:目前區塊鏈的行業應用主要有哪些領域?從技術層面,主要應用了區塊鏈技術解決了什麼問題?

崔偉:

正如總書記在政治局集體學習報告中所指出的,目前區塊鏈的行業應用主要在下列領域:·     數字金融·     物聯網·     智慧製造·     供應鏈管理·     數字資產交易 數字金融(或者說金融科技,FinTech)在過去幾年中發展非常迅速,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感受最直接的,可能就是去銀行櫃檯的次數越來越少,而大部分的金融交易(包括支付、借貸、證券投資等等)都可以透過手機、網際網路完成,“無現金社會”已經成為現實。 這其中,區塊鏈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呢? 一方面,區塊鏈作為一種分散式的加密賬本,避免了對於單一中心的依賴,特別是在由多種金融機構合作完成的業務方面,譬如跨國轉賬、信用核驗、貸款稽覈等方面,透過把所有各方、參與者都連結到一起,任何一方如果想要篡改資料,都必須要得到所有參與者的配合,這大大提高了“作惡”的成本。
另一方面,伴隨區塊鏈發展的加密貨幣,或者說廣義的數字貨幣,也在數字金融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全世界的使用者能不能像網路傳送訊息一樣方便地轉賬?Facebook的Libra專案正是出於這樣的願景而誕生,而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也在醞釀多年之後呼之欲出。 第二,是物聯網。什麼是物聯網?物聯網英文叫做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是隨著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應運而生的。最初,網際網路連線的終端是一臺臺電腦,起到了改變商業流程的作用。接下來,網際網路連線到了人人都有的手機,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再進一步,就是連線到我們身邊的每個裝置和物品,讓一切都變得“智慧化”(不光是從這些終端上獲取資訊,還要能加以控制),包括智慧手錶/手環、智慧門鎖、智慧家電,乃至於將來可能出現的“萬物互聯"。區塊鏈技術的作用是把各種資料,以高度加密的形式寫入到分散式的資料庫之中,而物聯網最大的缺點,正是安全性。 在智慧製造和供應鏈管理中,例如溯源、存證等,區塊鏈技術也得以大顯身手。我今天在這裡就不逐一展開了。

圖片來源網路

譚琳:在應用結合過程中,還面臨哪些主要的挑戰?

崔偉:目前區塊鏈技術在應用層面,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1、 區塊鏈資料只有追加而沒有移除,資料儲存能力要求高。2、 仍需多技術協作才能保證上鍊前的資料真實有效。區塊鏈技術只能確保“鏈上”的資訊不被篡改,保證這部分內容的可信度,然而區塊鏈難以獨立解決上鍊之前源頭資料的可信度問題,需要資訊保安技 術、物聯網、AI 和其他技術的共同協作。3、 區塊鏈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區塊鏈技術本身和架構目前都存在安全風險,安全問題和加密技術仍有較 大提升空間。如在協議層面臨協議漏洞、流量攻擊和惡意節點等多種安全隱患;在擴充套件層則存在程式碼 實現中的安全漏洞;在應用層則涉及私鑰管理安全、賬戶竊取、應用軟體漏斗、DDoS 攻擊、環境漏洞等安全問題。4、 為了實現真正的多方資料共享,隱私計算技術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但是如果要多方真正願意將真實資料在鏈上共享,打破資料孤島,必須要在隱私計算技術上得到提升,未來隱私計算在安全雲端計算、分散式計算網路和 加密區塊鏈三個方向將有較廣的應用前景。5、 通用型方面仍有明顯不足。為了適應多樣化的業務需求,滿足跨企業的業務鏈條上的資料安全高效共 享,區塊鏈對資料的記錄方式要有足夠的通用標準,才能很好地表示各種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資訊。目前的區塊鏈系統大多采用特定的共識演算法、密碼演算法、賬戶模型、賬本模型、儲存型別,缺少可插 拔能力,無法靈活適應不同場景要求。6、 功能尚不完備,缺少對企業級應用一些常見功能的支援。現有區塊鏈平臺模型抽象單一,難以適應業 務系統快速開發的要求。另外,缺少對企業級應用中一些常見功能的支援,例如使用者認證、多級授權 等。再者,涉及到企業業務協作時,跨企業的事件通知機制顯得尤為重要,但少有區塊鏈平臺進行了 相關功能支援。7、 區塊鏈由多種技術構成,學習成本高、實施難度大、人才稀缺。區塊鏈是綜合學科,涉及到密碼學、數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對人才綜合要求高,目前人才來源主要是公司專案實踐和社會培訓,高水平的區塊鏈人才仍然非常缺乏。

6.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相互補充

譚琳:中心化平臺在未來是否有可能被去中心化的組織模式所替代?

徐道彬:

巨集觀上看,有些領域中心化最好,有些領域是去中心化最好,比特幣和區塊鏈誕生於2009年,就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尋求政府和市場之外的第三種經濟治理力量,200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兩位得主,都是研究自組織的。我們覺得,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一種相互補充,相互演進。而且我們今天生活在虛擬-現實的世界,虛擬組織是去中心化的主場,這其實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了。

7.

 區塊鏈的法律法規

譚琳:區塊鏈技術發展與之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問題,兩位有哪些想法?如果監管沙盒如果長期不落地,是否會對業務推進造成較大的阻礙?

崔偉:

我把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發展軌跡梳理一下:

  • 在 2013 年釋出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比特幣、 代幣等網路虛擬貨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 通使用。個人投資者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虛擬貨幣交易的自由,但不受到法律的保護,由投資者自擔風險。
  • 2017 年 9 月 4 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防範 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稱向投資者募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 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代幣發行融資與交易存在多重風險,包括虛假資產 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投資者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檔案要求即日停 止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
  • 2019 年以來,全國各地監管部門正全面排查屬地的“炒幣”活動,就涉及“虛擬幣”的 違法現象提醒風險。同時,金融監管部門還聯合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對新冒頭的虛擬 貨幣交易場所、ICO 活動、境外交易貨幣平臺及時處置。監管機構還加大了對商業銀行 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
  • 2019 年 4 月 8 日,國家發改委釋出《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徵求意見 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虛擬貨幣“挖礦”活動被列入淘汰類產業。
  • 2019 年 11 月 6 日,發展改革委修訂釋出《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與 4 月釋出的 《指導目錄(徵求意見稿)》相比,曾被列入淘汰類產業的虛擬貨幣“挖礦”條目被刪除。
  • 2019 年 2 月,國家互聯 網資訊辦公室(網信辦)釋出的《區塊鏈資訊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本次“管理規 定”的出臺也意味著我國對於區塊鏈資訊服務的“監管時代”正式來臨。
  • 3 月 30 日,網 信辦釋出了第一批共 197 個境內區塊鏈資訊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涉及多行業領域、多 家上市公司。
  • 10 月 18 日,網信辦釋出了第二批共 309 個境內區塊鏈資訊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在一定程度上,對區塊鏈資訊服務實行備案制並且在短時間內即釋出兩批備案編號本身代表了我國政府監管機構對區塊鏈技術的認可和重視,區塊鏈產業發展有望提速。
  • 11 月 20 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官網公告,國家標準委新建一批全國專業標準 化技術委員會,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等標準化技術組織建設工作。
  • 去年12月5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宣佈,北京市在全國率先試點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其中提出了:

     以人工智慧、大資料為中心,全面推動研發與應用,爭取國內外創新領先地位;
     以互聯技術為核心,持續推動技術進步升級,夯實金融科技的基礎;     以分散式技術為重心,強化雲端計算的廣泛應用,爭取區塊鏈的成熟應用;     以安全技術為保障,為金融科技的創新與發展“保駕護航”。

  • 今年3月16日,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釋出了《關於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第一批專案申請機構宣告的公告》。該公告稱,經公示稽覈透過,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第一批創新應用已完成登記,將向使用者正式提供服務。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基於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作為區塊鏈專案入選。


可以看到,監管沙盒依然是以產業發展為中心,注重區塊鏈的落地應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