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國發院黃益平:數字貨幣或成金融競爭終極戰場

買賣虛擬貨幣

       數字貨幣吸引全世界目光。

  12月5日,路透社援引歐洲央行一份機密檔案稱,如果歐洲內部支付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有必要推出歐洲央行支付的數字貨幣。

  早在2014年,中國央行就開始研究數字貨幣(DCEP)。據央行行長易綱透露,這項工作目前已取得積極進展,未來,數字貨幣會與電子支付工具結合起來,統稱“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一攬子計劃”,其目標是替代一部分M0(流通中現金)。

  “這應該說是相對保守的一個央行數字貨幣的版本,主要是幫助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一部分支付功能,但量相對較小。”12月8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專訪時解釋說,廣義的數字貨幣應該包含更為廣泛的功能,就是貨幣的支付、計價和儲值三大功能。

  中國央行會不會成為全球首家正式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

  黃益平認為:“中國央行從2014年正式開始研究數字貨幣,在各國央行中算是跑在比較前面的,現在也在緊鑼密鼓準備推出,但其他幾家央行也很積極,最終究竟誰第一、誰第二,可能也沒有那麼重要,關鍵還在於誰的數字貨幣的功能更加完整。在不考慮政策制約的前提下,數字貨幣可以做到點對點交易,效率高、速度快,在國際市場上也會有競爭力,因此,數字貨幣國際化的障礙也相對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主權貨幣,就需要接受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調控的約束,一定程度的中心化是必要的。”

  “過去幾百年的歷史告訴我們,國家與國家之間競爭,從根本上來說,其決定因素並非軍事力量,而是金融能力。未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仍然會反映到金融領域,特別是金融科技領域,而數字貨幣也許就是這場新競爭的終極戰場。”黃益平補充道。

(Q:時代週報 A:黃益平)

解決去中心化與有效監管調控的矛盾

Q:Facebook聯合其他多家機構共同發行的數字貨幣“天秤幣”(Libra),將在2020年上線。你如何看待Libra的發展前景?

  A:目前還很難說。但天秤幣落地難度已經相當大了,起碼實施白皮書涉及的可能性已經非常低。當然,天秤幣是穩定幣,它由主權貨幣如美元、歐元或日元等作為價值支援,有內在價值,這和比特幣不一樣。

  天秤幣當前定位主要也限於支付功能,沒有考慮創造信用的可能性。第一步也是替代M0,相對保守。

  各國央行對天秤幣有疑慮甚至牴觸情緒,主要擔心衝擊金融穩定與主權貨幣。

  最需要擔心的可能不是美國、歐洲等大國,因為天秤幣是以美元、歐元為基礎的,天秤幣做好了,也許有利於進一步提升美元、歐元的國際地位。值得擔心的反而是那些巨集觀經濟不穩定、主權貨幣不堅挺的小國家。

  如果天秤幣很好用,許多企業與個人或許就直接使用天秤幣了,主權貨幣就可能被取代了,從而直接剝奪央行調節貨幣政策的權力,削弱監管部門維護金融穩定的能力。

  歸根到底,不論是金融體系還是貨幣政策,都需要受到中心化的監管和調控,如果天秤幣繞開監管與調控甚至造成新的不穩定,就很難被各國央行接受。

  無論天秤幣前景如何,數字貨幣時代已然來臨,我們除了擁抱與應對這個新時代的產物,別無他法,中國也應該在保證金融穩定與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前提下,積極試驗數字貨幣,而且應該考慮官方、民間雙管齊下,甚至考慮互相協調。

Q:不少專家認為,無論是天秤幣還是各國央行支援的數字貨幣,都不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你如何看?

  A:未來到底會怎樣,現在還不好說。數字貨幣如果真的發行成功,並且能發揮支付、計價和儲值三大功能,肯定就不像今天討論的這麼簡單了。

  很多人對發行全功能的數字貨幣的前景不太看好,原因就在於,很多技術性的障礙需要克服。

  比如:如果數字貨幣可以用來信用和投資,會出現兩個問題:一是隨意使用數字貨幣支付,涉及如何防止反洗錢等非法行為。如何在數字貨幣和監管之間取得平衡,二者缺一不可;二是如果以後數字貨幣可以做信貸,也就意味著貨幣的供應量不完全,央行的操控能力會降低,必須考慮這一點對未來貨幣政策的影響。

  同理,現在很多人認為天秤幣很難落地,就在於數字貨幣和各國監管要求之間存在矛盾。比特幣似乎很火,但其實很難做起來,原因就在於所謂的去中心化和匿名化,和金融、貨幣政策的中心化要求背道而馳。二者之間矛盾如何化解?目前還不是很清楚。當然不是說完全沒有辦法化解。比如去中心化問題,如果監管部門或央行可以在系統上監測這樣的活動,也許就可以部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但這是否意味著數字貨幣的將來一定很悲觀?也不見得。

  現在說的數字貨幣,是否能替代美元或歐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目前還不知道。這裡的替代品,很顯然不是簡單的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更可能是類似於人民幣甚至美元的數字貨幣,或者以主權貨幣作為支援的穩定幣。這些數字貨幣如能很好地解決我剛才說的問題,一方面發揮匿名、高效、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技術優勢;另一方面做到有效監管和調控—兩者有機結合,數字貨幣的生命力將非常頑強。

數字貨幣流通取決於人民幣國際化

Q:易綱指出,我們數字貨幣將來的框架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雙層執行體系,這會給貨幣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A:未來雙層架構設計繼續發展演變的可能性較大,因為這是第一步,總量上相對比較容易調控。比如,工行或阿里發行的央行數字貨幣,是以人民幣為抵押,再發行給公眾使用。按這個機制,央行並未喪失對高能貨幣供應總量的操控。相信這也是為了在利用數字貨幣技術和特性的同時,儘量減少對現行金融體系和貨幣框架的衝擊。但既然是央行數字貨幣,我相信這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央行數字貨幣不會止步於僅僅替代M0.

Q:近期人民幣國際化提速,與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存在什麼關係?

  A:短期內,兩件事可分開看。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經過調整期後,現在又迎來再出發的機會。另一方面,臉書釋出關於天秤幣的白皮書,確實令各國央行研發數字貨幣步伐加速。

  將來,這兩件事肯定會聯絡到一起,發行數字貨幣,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反過來看,數字貨幣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也取決於人民幣能不能在國際上自由流通,即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序。

  當然,長期看,央行數字貨幣與人民幣國際化都還有很多技術性問題需要解決。作為真正的國際貨幣,支付、計價和儲值三大功能缺一不可。

  數字貨幣發行後,確實還存在如何走出去的問題。利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也許是一種方式,但那時候的數字貨幣與今天的支付工具不太一樣。不過,支付寶在國外已經有十幾個與之相關的錢包,很多優先放在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的Paytm、泰國的True Money。假如這些錢包以後能跟中國的錢包連線,甚至直接可以接受人民幣,那人民幣往外走就有了獨立的渠道。只有這樣,才能真的跟SWIFT和臉書競爭。

  與此同時,國內傳統金融機構也在努力走出去,我國一些較大的政策創意如“一帶一路”倡議,有經濟活動,有投資和貿易,人民幣尤其是人民幣的數字貨幣,可以隨之對外擴張。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