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金庸版權全部上鍊交易,他的版稅資產能到多少億?

買賣虛擬貨幣


您正在閱讀算力智庫第 214 篇原創作品

作者:生煎

編輯:高斯


算力說

有人統計,若所有跟金庸武俠有關的商業活動都付給了金庸版稅,那麼他的個人版稅可超過1000億元,是中國曆代所有作家稿費總和。金庸拿到這麼多錢了嗎?並沒有。申訴吧?官司可能要打到他孫子輩了。近期金庸和斯坦李的離世再次讓版權保護問題備受關注,他們生前創作的武俠世界和超級英雄宇宙無疑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如何保護,區塊鏈技術或許提供了一些新玩法。

冬日將至,兩位老人未能熬過本年度的最後一季。11月,金庸和斯坦李相繼離世,他們遺留下的武俠世界和超級英雄宇宙無疑是一座寶庫,具有極大的商業價值。寶庫,自然會被各色人等所惦記,如何保護它,讓版權問題再次受到關注。

讓人心情複雜的版權登記制度


近日,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音集協)一則公告,讓KTV下架了6000多首涉嫌侵權的歌曲,包括陳奕迅的《十年》、張惠妹的《聽海》、鄧紫棋的《泡沫》等熱門曲目,著實讓樂迷們心情複雜。

國家對版權政策的收緊無疑對版權保護是重大利好,然而版權的登記維權仍然相當複雜。

一張圖帶你看暈版權登記流程

除了複雜的流程,登記費用也很不友好,一篇五千字以內的稿件需要150元。相對而言,一般情況下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稿費也不過就是區區200元。

著作權自願登記部分專案收費標準

《著作權法》總則第四條,“作者因創作作品自動產生著作權,不必履行登記、註冊手續。”根據《作品自願登記試行辦法》第二條,“作品實行自願登記,作品不論是否登記,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權不受影響。”

條款寫的很明白,只是在實際操作中,無論你登不登記,著作權登記證書並不能作為“作品”享有著作權的法定依據。即版權證明僅僅可以作為一種證據,而不是依據。

登記如此,更別提維權了。

“我們的文章又被別的媒體盜用了,還沒署名。”

如此對話隨時會出現在算力智庫的辦公室中。怎麼辦?申訴吧。由於申請了原創,而且釋出時間早於對方,很快對方的文章就被刪除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抄襲成本就是這麼低。

根據維權騎士釋出的《2018Q2內容行業版權報告》,今年第二季度僅公眾號內容遭疑似侵權次數就超過了30萬次。

不僅在版權(著作權)領域,智慧財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都面臨著巨大的侵權壓力。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法院資料顯示,2017年,人民法院共新收一審、二審、申請再審等各類智慧財產權案件237242件,審結225678件(含舊存),比2016年分別上升33.50%和31.43%。

區塊鏈技術救星入場?

針對如此現狀,想要更有效的解決智慧財產權方面的糾紛,除了依靠法律武器以外,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會是一條可行途徑。人民網曾發文表示,在使用版權作品時不可避免會遇到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授權條款的制定,另一個是授權流程的協商。大多數創作者對於著作權法中的條條框框一無所知。智慧合約恰好可以大展身手,當所有的條款都透過智慧合約明確的規定下來,版權費用的支付和授權的取得都可以透過智慧合約自動執行,所有爭端都可以迎刃而解。

拋開區塊鏈的金融屬性,就其技術來說,區塊鏈技術提供的信任機制讓智慧財產權等需要極高公信力或信任成本的領域成為最有希望也是最早產生落地應用的領域。

僅10月份,就有多家政府及商業機構宣佈佈局區塊鏈加智慧財產權領域。

10月24日下午,四川數字出版傳媒有限公司版權工作站揭牌,區塊鏈智慧財產權資產聯盟鏈版權認證、確權平臺上線。

10月18日訊息,比特幣礦業巨頭Bitfury宣佈將與美國版權保護公司PatentBot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對版權檔案進行保護。

10月16日,索尼宣佈將使用區塊鏈進行數字版權管理(DRM)。

10月15日,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政府釋出“區塊鏈+產業”白皮書。提出區塊鏈技術有望在“區塊鏈+版權管理”“區塊鏈+產業信用”“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區塊鏈+產業清分”四個方面對禪城企業提升發展質量帶來幫助。

區塊鏈技術誠然可以為智慧財產權追溯確權提供幫助,但和傳統智慧財產權登記一樣,只能作為維權的證據,並非依據。另外,和溯源一樣,知產上鍊也面臨著源頭的問題。

區塊鏈溯源可以保證產品在流通環節和渠道的真實可信,但是不能解決產業源頭的問題。溯源鏈創始人王鵬飛介紹,商品的溯源防偽過程包括資訊採集與儲存,每一個商品都有一個唯一對應的二維碼來接收資訊,終端使用者透過手機掃二維碼進行驗證。這就意味著,溯源追蹤的是二維碼不是商品,二維碼貼在包裝上,包裝中的商品有被掉包的可能。

從前,為了省下登記費,作者將自己的作品打包好透過郵局寄給自己,收到以後不再開啟。由於包裹上印著郵局的時間戳,遇到版權問題,郵局的時間戳將成為有利證據之一。在區塊鏈世界裡,只要知產登記上鍊,也會產生一個無法更改的時間戳。只是它和傳統的版權登記一樣,登記者是否為真實的作者亦難以界定。

因此,區塊鏈技術為知產保護帶來的實質意義可以總結為:

1.  知產上鍊,時間戳不可更改

2.  登記效率提升,降低時間和價格成本

3.  存證型別更豐富

由此看來,區塊鏈技術只能甘當護衛,成為知產蹩腳的守護者嗎?

智慧財產權也能通證化

在智慧財產權的早期投資者姚學民眼中,區塊技術除了可以用來確權,也能將智慧財產權和通證結合。

姚學民說,智慧財產權的流動性其實很差,優質知產也得不到真正的商業應用。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讓其看到了加強智慧財產權流通的新方式,即智慧財產權通證化。

因此,姚開設了據說是全球首家智慧財產權通證交易所—奧巴獅交易所。

透過智慧合約將智慧財產權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剝離,透過社羣投票的形式,挑選優質智慧財產權將其所有權進行資產評估、委託、公證、上鍊,最終將其通證化。

而智慧財產權的經營權,將透過挖礦的方式授權給優秀的企業或團隊。至此,優質知產將得到真正的商業應用,服務於實體經濟。

奧巴獅交易所擁有兩個板塊,一個資產板,一個創業板。資產板交易智慧財產權通證,創業板孵化智慧財產權運營團隊。

隨著優質智慧財產權的升值,不管是擁有通證還是運營團隊,都將獲得升值收益。“比如你寫了一份優秀的劇本,經過評估通證化上鍊,而運營團隊讓其成功拍成電影,劇本的價值會大大提升,其通證也能升值。”姚學民解釋道。

一個穩定發展的社會,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流通相當重要,新興技術的誕生,為其保駕護航的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舞臺。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知產保護永遠面臨著盜版抄襲的危險,在指望新興技術提供幫助的情況下還是需要進一步提升自我的知產保護意識的。



文章所載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且不構成投資建議

敬請注意投資風險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