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區塊鏈肖風:2020年之後的全球化叫做“數字化遷徙”

買賣虛擬貨幣

本文為萬向區塊鏈董事長兼CEO肖風博士,在由晨哨集團主辦的“第七屆全球投資併購峰會”上的“尋找下一場全球化”專題會議上的演講內容。

精彩觀點摘要:

全球化分為2020年之前和2020年之後。這個分水嶺本來可能會晚幾年到來,但是疫情把它猛地往前推進了3年甚至5年。2020年之後的全球化,叫做“數字化遷徙”,已經不是物理結構上的重新擺佈,而是從物理世界走向數字世界。在數字世界裡,第一沒有國界,第二跨時空,那才是真正的全球化。所有的商業都值得被重做一次。數字化時代出現了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為什麼不值得被重做一遍?在工業經濟時代,最高市值公司通用電氣曾經達到近6000億美元,後來不行了。為什麼?因為數字化時代的公司邊際成本是零,但是任何一個工業公司加工一個物理結構的物品時,邊際成本都不可能是零。在邊際成本為零的經濟體裡面,萬億美元市值將來會是常態。

感謝晨哨給我這個機會來跟大家做分享。我的分享基本上可以看成是王忠民理事長演講的註解,我非常同意他講的數字化底層邏輯的改變。

緊扣雲帆總給我的主題——新一輪數字經濟變革帶來的時代機遇。我把2020年看成是全球化的一個分水嶺,全球化分為2020年之前和2020年之後。這個分水嶺本來可能會晚幾年到來,但是疫情把它猛地往前推進了3年甚至5年。

2020—全球化分水嶺

2020年之前,全球化是產業鏈的全球化。我看過一本書講集裝箱是如何改變世界的,集裝箱使成本大幅下降以後,產業鏈在物理上的佈局就被打破了,所以沒有必要將全部產業集中在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完全可以像蘋果手機一樣全球生產零部件,甚至零部件在一個國家生產一半以後,透過集裝箱運輸到另一個國家接著加工完,最終運輸到一個地方組裝成iPhone。在成本上完全沒有問題,它是物理上的全球化,依據成本效益的原則,讓產業鏈在全球重新佈置。

2020年之後的全球化,叫做“數字化遷徙”,已經不是物理結構上的重新擺佈,而是從物理世界走向數字世界。在數字世界裡,第一沒有國界,第二跨時空,那才是真正的全球化。

在2020年之前的全球化裡,很多人得到了益處,包括中國。但確實也有全球化的受害者,受害者是什麼人呢?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產業工人。因為中產階級、工人是不可全球化的,經濟學叫“不可貿易品”。不可能說產業從美國搬到中國來,美國工人也跟到中國來上班掙錢。華爾街那些跨國公司確實享受到全球化巨大的好處,我們這些發展中國家也確實享受了上一場全球化帶來的巨大的好處,很多人也確實受到了損害。

但是數字空間裡,不可貿易品變得可貿易了。所以第二場全球化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我們從物理空間的重新擺佈,遷徙到到數字空間,或許能解決上一場全球化帶來的弊端。其實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不可貿易品變得可貿易的例子,比如現在小孩在網上學英語,老師在美國或英國,因為有網際網路,有數字化的工具、技術,上網課、學英語,老師不需要到中國來。這就是彌補了上一場全球化的缺陷。

所以我堅信,2020年之後,被疫情猛烈推動的第二場全球化,一定會給世界帶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第一場全球化有個著名的口號叫“世界是平的”,這是物理概念;第二場全球化也有個著名的口號,叫做“穿越平行宇宙”,這裡的平行宇宙指的是我們所生存的物理地球之外的數字地球、數字世界,跟我們是平行的關係。這應該會是未來10年、20年響徹雲霄的一個口號。

所以,2020年可以看做是上一場全球化結束的開始,2020年之後可以看做是下一場全球化開始的結束。上一場全球化我們已經看到了,因為某些弊端,現在要“去全球化”。

自從有了網際網路,人類一直在進行數字化遷徙。1996年,MIT教授尼葛洛龐帝出的那本《數字化生存》,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吹響了人類數字化遷徙的號角。走到今天,其實開始的階段已經結束了,這艘發現數字大陸的船靠岸了,已經進入主流。這是我的第一個看法。

接下來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兩個現象來看,為什麼說全球化2.0,或者2020年以後的全球化已經是開始的結束?比如,這次疫情期間,很多公司都宣佈員工永久在家辦公的政策。推特宣佈過,代表了矽谷,高盛也宣佈了自己一半以上員工在家辦公的政策。所以不管是矽谷的高技術公司還是華爾街的金融機構都在實行這個政策。

組織的數字化

今年3月底,我跟國內一個估值千億美元公司的高管開影片會議,他告訴我他已經在家待了兩個月。在過去3個月時間,我至少問過三個中國千億美元估值網際網路公司的高管,他們在家辦公,有沒有影響生產效率?三個人都說,第一,沒有影響,第二,效率提高了。也有道理,馬雲之前說要“996”,被人罵得一塌糊塗,但現在在家辦公,成了“997”,甚至是24小時都在工作,效率能低嗎?這就是疫情把可能5年後發生的事情往前推了,你會發現,組織的數字化速度因為疫情的影響發生巨大的改變。

如果可以在家辦公,公司會在乎這個員工在哪待著嗎?這個時候,員工在上海、紐約、舊金山或者班加羅爾是一樣的。如果是這樣,公司就不需要為這個員工辦美國工作簽證,那公司和員工的勞動關係就變了。於是,零工經濟就獲得了發展的土壤。

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裡面總結了零工經濟的15種模式,零工經濟在數字化的土壤上增長會非常快,僱員和公司的關係會發生很大變化,物理空間完全不重要。前面講到,上一場全球化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人、勞動力,因為人不可貿易,不可能把美國人搬到中國來上班,但是有了這些之後就可貿易了,在這方面就顯得很公平。

另外,數字化對公司的組織管理、控制系統也帶來巨大的衝擊,原來控制、支配這些縱向的管理系統,在公司裡變得不是那麼重要,而橫向的協同系統可能變成公司最重要的一個管理架構。所以現在,KPI管理走向了OKR管理。KPI管理是縱向的支配和控制系統下我們的關鍵業績考核,OKR是橫向對齊。大家在不同的時空共同做一件事情,要透明、要把目標對齊,所以要用到OKR的工具。新一代公司都在推OKR,這方面Google做得最好,國內OKR做的最好的是位元組跳動,他很早就引入這套系統,確實也反映了位元組跳動這家公司的生命力,後來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

當初我們介紹歐美髮達國家的時候,形容美國是一個車輪上的國家,那是美國工業化的結果,工業化給美國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整個國家在車輪上。現在數字化時代到來,組織變成“線上的組織”,這也是非常大的變化,一個新的趨勢。評價數字世界帶來多少變化,就看線上化程度,當公司真正成為線上化組織的時候,組織的數字化可能就接近於完成了。這是一方面,另外從組織的管理、架構、員工、執行方式來看,實際上數字化已經開始了。

商業的數字化

從商業角度來看,剛才王忠民理事長提到一個詞,“邊際效應遞減”。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經過200多年工業革命的改造,任何商業都已經進入邊際效應遞減的階段。

楊振寧院士當時反對國家投上千億元建大型對撞機,他認為現代物理學早就進入了停滯的階段,沒有必要花千億元造這個邊際效應遞減的東西,好在他反對成功。因為一千億元投入大型對撞機一定會有擠出效應,國家不可能無限制向科研供應資金,那就要在別的地方省下來,所以最後可能不僅僅是浪費一千億,也會浪費很多方向的研究,很多戰略的問題。

化學又怎麼樣呢?化學一樣也處於停滯的階段。過去20年,用化學方法來研發藥物完全停滯。我請教過一家醫療公司的CEO,他說,過去20年所有的新藥都不是用化學方法做出來的,都是用生物方法。10億美元10年時間砸在化學方法上,邊際效益遞減,出不來東西。

汽車製造也一樣,賓士、寶馬100多年來遵循著牛頓物理學的原理,做出汽車裡最有價值的馬達。在最近的20年,即使投幾十億美元,繼續最佳化馬達的能效,也只能讓它提升1%,但這對於使用者來說無法感知。所以如果你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繼續研發馬達,提升能效比,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汽車行業面臨一場很大的革命,矽谷一個軟體工程師跑出來:汽車為什麼一定要用馬達?於是電動車誕生了。電動車的發明就是一場軟體重新定義汽車的過程。你只有宣佈馬達不要了,才有可能重新去造新的車。如果大家稍微看一下賓士、寶馬、大眾、福特或者是通用汽車的年報,會發現每家汽車公司每年的研發費用都是百億美元級。可是,汽車馬達真的每年都有很大的改進嗎?非常小。無人駕駛汽車誕生之後,決定汽車跑不跑、拐不拐彎、減速還是加速的是資料。那些毫米波雷達收集的資料,最後告訴這臺車該不該開,慢還是快,拐彎還是不拐彎。軟體重新定義汽車,資料驅動汽車併成為這個車裡最有價值的東西,而不再是物理學的架構。

傳統車零部件有三萬多個,電動車零部件只有三千多個,所以車已經不是物理架構上的事情了,是軟體的事情,資料的事情,商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5G、6G的發展,越來越多不可貿易品會變得可貿易。

在數字化技術的幫助下,勞動力從此可以貿易,員工不需要從美國搬到中國,雖然產業轉移到中國來。然後是教育,網際網路英語教學已經把不可貿易的東西變成可貿易。體育行業,VR眼鏡的發展將使現在價值10億美元的球隊升值到100億美元,因為觀眾在家看球跟在現場一樣,現場最多能賣8萬張球票,這8萬張球票裡位置好的少之又少。但是有了VR眼鏡,坐在客廳仍然可以享受在現場最佳位置的觀感,那個時候或許可以賣一億張門票,每張100美元。所以5G、6G、VR、AR的發展讓你在客廳就有能有在現場的感覺,那麼經常打入歐洲盃、世界盃決賽的球隊,值10億還是100億美元?我覺得值100億美元,因為他們可以賺更多的錢,數字化使邊界完全被開啟了。

商業的數字化已經在發生,而且必然要發生,因為工業革命、物理學、化學的方法已經不可迴避地走到邊際效應遞減的階段。

數字化遷徙的工具

這樣一場數字化遷徙需要很多工具來幫助我們。5G是肯定的,ICT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資訊和通訊技術)是整個數字化遷徙最基本的東西。我曾經看過一本書,講述美國資訊通訊技術發展的過程,看完這本書得到一個結論,美國產業發展是完全跟通訊技術以及後來的資訊通訊技術發展同步的,鐵路的發展跟電報系統是同步的。因為要讓鐵路安全、高效地執行,沒有通訊系統很難排程。從鐵路的電報系統到電話系統到無線電系統,一步一步走到ICT,資訊科技和通訊技術結合,美國都是領先的。反過來可以理解到5G的時候為什麼美國會這麼敏感。

因此數字化遷徙的工具,總的來說其實是圍繞著AI來的。網際網路我們可以看成是把人連在一塊了,透過手機。物聯網會把裝置聯在一起,裝置聯在一起的數量級比人聯在一起大很多倍,可能有上千億臺裝置需要聯網。

前天我們萬向區塊鏈和旗下一家物聯網模組公司同紫光展銳簽了合作協議,紫光展銳和我們一起做區塊鏈、物聯網、晶片、模組,我們致力在這方面探索。物聯網把裝置聯在一起,這兩個網使得人類社會第一次有機會以很低的成本收集海量的資料。沒有網際網路、物聯網,資料無法收集,或者不能以商業上可行的成本收集。從AI角度講叫“算據”,資料、演算法、算力,把資料改成算據,算據、演算法、算力放在一起,網際網路和物聯網兩個提供算據。區塊鏈在裡面什麼作用呢?

區塊鏈是一個數字化的信任機制,由於它的不可撤銷、不可刪除、不可修改的特性,當我們把這些資料搬到區塊鏈上,這些資料就成了不能被篡改的。

雲端計算也是整個數字化遷徙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最後是人工智慧,也是非常重要。數字化的這些工具,每個方向對於投資者來說都有很大的機會。

就資料而言,目前只有網際網路公司真正用到我們的行為資料,其他的資料都還沒有開始大規模使用。所以這個市場未來的前景比現在大好多倍。

這就是最後的結論:第一,從物理世界遷徙到數字世界,所有的商業都必將被重做一遍。原因就是工業革命已經走到了邊際效應遞減的程度,必須得商量,必須得思考。

第二,所有的商業都值得被重做一次。數字化時代出現了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為什麼不值得被重做一遍?在工業經濟時代,最高市值公司通用電氣曾經達到近6000億美元,後來不行了。為什麼?因為數字化時代的公司邊際成本是零,但是任何一個工業公司加工一個物理結構的物品時,邊際成本都不可能是零。在邊際成本為零的經濟體裡面,萬億美元市值將來會是常態。

這就是我今天的演講,謝謝!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