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阿里紛紛入局,可信計算下的資料中臺建設

買賣虛擬貨幣

文:易柏伶

編輯:王巧

5G時代,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都將催生大量的資料,人類社會邁向“數字化遷徙”時代。在這一過程中,對於那些沒有共同的中臺,彼此之間沒有聯絡,但又需要在保證各自資料安全的機構,進行資料互動的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將會越來越多呈現出來。

公信寶創始人黃敏強早在兩年前就已經發覺了這一趨勢。

在浙大網新從事中心化的資料交易,以及之後在中均資本、漢鼎宇佑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從業經歷讓他敏銳地感覺到,隨著金融科技行業的日益蓬勃發展,個人徵信、資料交易和管理,對於貸款類金融科技公司影響巨大。

然而 ,銀行之間的徵信資料僅限於銀行與銀行之間交易使用,並沒有顧及到其他金融科技公司的資料交換問題。

彼時,數字貨幣的火爆正促發了區塊鏈技術概念的迅速普及。

“幾千家幾萬家金融公司,資料沒人管,也沒有行業標準。如果我們能夠把這樣標準建立起來,相當於用區塊鏈做一個民間銀行,解決金融科技領域的資料交換和標準問題”。黃敏強對鋅連結談到。

其次,在網際網路金融的從業經歷中,資料黑市的泛濫讓他驚歎,市面上存在著多種資料交易渠道,“不管是身份證驗證,買賣資料的現象隨處可見”,隱私洩漏問題異常嚴重。

在他看來,公信寶是基於他多年的從業背景依託區塊鏈新技術的發展而構想出來的。

公信寶最早上線了去中心化資料交易所,對應解決非銀行類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資料交換問題;而布洛克城的上線,一方面為了增加DApp的流量,另一方面對應著解決普通C端使用者的資料隱私和資料確權問題。

基於去中心化的平臺,透過區塊鏈技術保持平臺的中立性,各方進行資料交換,實現徵信等問題時,沒有中心方介入獲取資料,既能覆蓋更多的資料,又能安全地進行資料交換。

按照最初的構想,去中心化資料交易中心依託於去中心化底層公鏈——公信鏈,開始介入一些權威的資料來源,如銀聯等金融運營商,使用者可以隨時呼叫。黃敏強透露,目前與公信寶簽約的資料類公司已經有五百多家。

布洛克城的誕生,使得公信寶產品的流量和使用頻率一下子活躍了起來。使用者登入布洛克城,透過繫結自由賬戶,用自己的資料進行挖礦。

“在得到經濟驅動的情況下,使用者願意把資料上鍊,管理資料,並且授權給別人,這種模式讓APP的使用者量從0迅速增長到200多萬。”

鋅連結登入布洛克城APP,應用顯示:“利用區塊鏈技術,並經使用者授權,公信寶會採集散落在各個平臺上的使用者資料,並加密儲存至公網側鏈上,並透過資料的唯一鑰匙Data-Key,由使用者完全掌握資料的所有權、支配權和收益權。“

布洛克城首頁 鋅連結截圖

布洛克城就像一個小型社羣,使用者可以透過授權人臉識別、身份認證、授權各大平臺的資料接入、邀請好友等行為激勵,每天可以積攢不同量的算力進行挖礦,獲得相應的激勵。城裡佈滿了各式各樣與區塊鏈相關的應用,鑑於處於初始階段,除了Lucia區塊鏈租房應用,這裡多是一些競猜、遊戲、娛樂相關的應用,鋅連結暫未發現有大型的主流應用接入。

按照黃敏強的說法,布洛克城助推公信寶流量增長,流量的上升則進一步吸引開發者,基於公信鏈開發應用,公信寶給予資金、流量、資料交易所方面的資源支援。

當前布洛克城的使用者量已達226萬,除了國內使用者以一二線城市為主,還有韓國、日本、歐洲等地的使用者。

僅僅兩年時間,拿下500多家B端使用者和226萬多C端使用者,公信寶並非一蹴而就,仍會面臨諸多困難。比如,226萬使用者量放心將自己的資料接入公信寶的理由和動機是甚麼?

黃敏強對鋅連結解釋,當時確實面臨著使用者不信任的問題,而唯一讓使用者相信他們不私自挪用資料的方法就是開源,所有程式碼一律公開。

而B端機構對於去中心化資料交易所同樣不是沒有顧慮。“在資料查詢和交換過程中,確實很容易出現交易過程順便就把資料拿走的情況。”黃敏強坦言。

基於這一痛點,公信寶開始進行資料的可信計算研究,並於今年4月10日釋出了GXChain可信計算協議(Trusted Computing Protocol,簡稱 TCP)的白皮書。

白皮書中顯示,“ TCP,是一種以區塊鏈技術作為信任基石,結合鏈下計算和 TEE 的隱私保護計算方案。該方案使得企業和個人可以把資料處理模型部署在區塊鏈上,在鏈下可信執行環境中處理隱私資料,最終把可驗證結果儲存到鏈上並更新狀態,整個過程透過密碼學和 TEE 等手段來保證資料的隱私和安全。 ”

關於資料的隱私與保護,行業內流傳的更多是是以安全多方計算、零知識證明方面的密碼學技術,而公信寶選擇的是可信計算。

黃敏強對鋅連結解釋稱,在安全性與隱私保護領域,同態加密與零知識證明、安全多方計算實際上更為靈活,公信寶也一直在關注這方面的技術。但是當前這些技術在計算與通訊的複雜度方面面臨著較大的侷限,甚至僅限於在實驗室階段。基於密碼學和 TEE的可信計算,軟硬體結合的加密方式可以適應大範圍的商業化落地應用。

據鋅連結瞭解,今年以來,趣鏈、PlatON等多家區塊鏈技術公司上線了資料交易平臺,螞蟻區塊鏈、百度區塊鏈實驗室也在積極探索這一領域,而公信寶在這一賽道上相對走得比較靠前。

儘管佔據先機,卻也逃脫不了被拒之門外的窘境。初創期的公司,總是不被市場看好,也很難遇到志同道合的投資人。

據黃敏強回憶,十個月的時間大概被拒絕了幾百次,儘管他們的方案比其他類似的方案早了大約半年時間,

最終,他跑到北京,在“老貓”的協助下獲得了第一筆投資——500個比特幣,用十幾分鐘的PPT講述得到了徐小平真格基金的投資。

如今,公司已由創業初期的七八個人,發展成75人的小型公司,技術人員佔據了60%。

從去中心化的資料交易所、到公信寶底層公鏈、布洛克城DApp、可信計算協議,公信寶從創業時期的一個模糊想法,逐漸走出一條清晰的發展路徑,而產品圍繞資料的主線一直沒有變。

黃敏強希望公信寶在區塊鏈資料經濟方面能做到全球頂尖的位置,將可信計算專案,發展成全球第一個從實驗室變成商業化落地的專案。“如果有機會,還想把杭州的公司帶上市。”

鋅連結:是怎樣的契機促使你想要去做可信計算協議?

黃敏強:首先是這來源於去中心化資料交易所,市場沒有按照我們想像中做得那麼大,因為它沒辦法徹底解決資料隱私安全問題,國際上對資料隱私保護的問題越來越看重,包括立法,美國的法律,歐洲的法律,中國的法律越來越嚴格以後,會導致我們很多資料企業沒法去合理使用資料,不敢合作。那麼行業會需要一個更高階的資料解決方案,幫助他們收集資料、在確權的條件下提高資料附加值與資料兌現,產生效果。資料只有在毫無顧及的情況下,效率是最高的。第三個就是我們現在的客戶,確實也在開始考慮跟多家一起聯合建模。提高自己企業資料的價值。畢竟用中心化方式聯合建模的,誰也沒法解決中心化作弊的問題,誰做這個聯合建模,誰就可以拿到資料。

所以資料在一個可行性的環境裡面,在一個保險箱裡做計算,解決我們這些資料交易時不被儲存的問題、客戶隱私問題,以及聯合建模的問題,區塊鏈可以實現中立性。

鋅連結:你如何看待區塊鏈行業的重新洗牌?

黃敏強:這個都是有周期性在的,毫無疑問。另外,原來2016年有過一波很火的區塊鏈專案,以聯盟鏈的方式去做過,但並沒有做好,我覺得是因為技術不成熟以及門檻過高造成的問題。

今年開始,行業又開始了新的關注,區塊鏈能不能解決商業的問題。像我們的可行性計算這種協議,上線了以後能夠跟商業結合起來。當然,也有Layer2這種行業技術概念出來以後,能夠用區塊鏈方式解決商業問題。這樣的專案會出來很多,又會重新獲得股權投資者、股權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一個青睞。

我認為今年往後這四年內,這樣的專案會帶動區塊鏈到具備商業化能力的高度,如同當年的網際網路環境一樣。網際網路沒有學習經驗,是摸索出來的。區塊鏈要學習網際網路的路子,參考一定的路徑,縮短一些探索,少走一些彎路。

鋅連結:將聯盟鏈與公鏈在一起做對比的時候,往往會有這樣的觀點,大部分公鏈,實現這個社羣自治化的去中心化理念其實就是一個烏托邦,你怎麼看待這樣的觀點?

黃敏強:我認為這不完全是烏托邦吧。社羣透過自己的方式來,至少能夠解決一個問題,單節點依賴問題,或單節點故障問題。現在有太多的專案,是以公鏈的方式在跑的,像比特幣,創始人是誰,你知道嗎?團隊是誰不知道,但它依然活著。以太坊即使現在Vitalik Buterin不參與工作了,又能怎麼樣,照樣專案能活。而一旦專案是以公司的方式實現,公司倒閉,專案就掛了。所以我覺得以公司這種方式來治理至少不完全是優點。組織結構、社會結構總會有發生一些變化。當然社羣公鏈治理也有缺點,相對而言,聯盟鏈的決策效率更高一些,像公鏈這種方式決策效率就會更低,不管是升級也好,預見也好,都要得到社羣的推崇,需要花費的時間更多,但是也更公平。

未來聯盟鏈和公鏈肯定會並行,沒有絕對的趨勢,因為在某一些更細的垂直領域,但是它不需要絕對的中立,10家,15家認可就行了,那就不需要公鏈的方式了,特別像政府部門裡面,根本就不需要公鏈。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