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十年》 | 第3.2章 2010 價值和危機

買賣虛擬貨幣

披薩事件後,比特幣的價值開始被極客們認可,個人之間的交易變得頻繁起來。

2010年7月11日,知名的科技網站slashdot.org報道了一篇比特幣0.3版本釋出的文章。正是這篇文章使得比特幣第一次跳出極客們的小圈子,步入大眾視野。文章吸引了大批關注者,這些人好奇地打量著新鮮事物。

與此同時,比特幣的價格在5天內從0.008美元漲到0.08美元,這是比特幣歷史上首次暴漲。當然,這篇文章的影響不止於此。

這天,P2P 傳輸網路“電驢”創始人 Jed McCaleb(傑德-邁克卡勒伯) 在百無聊賴中瀏覽到了這篇報道,文章提到的 P2P 技術像是一個催化劑,它徹底啟用了 Jed 的好奇心。

好奇心驅使之下,他打算入手幾個比特幣研究下,卻發現現有的網站購買比特幣極其不方便。於是,Jed 打算自己成立一個任何時間都能購買比特幣的網站,也是全球第一個比特幣線上交易所——“Mt. Gox”(門頭溝)。

7月18號,Mt.Gox上線。上線第一天,Mt.Gox成交了20個比特幣,5美分一個。因為24小時可以交易,且介面美觀,交易速度夠快,還沒到一週,Mt.Gox單天的交易額就超過了一百美金。此後,Mt.Gox一度承擔全球超過70%的比特幣交易。

與此同時,依託交易所,比特幣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隨著比特幣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它逐步成為了駭客們的目標。

2010年8月15日,一名駭客在好奇心驅動下,利用Bitcoin核心軟體中的漏洞,這個漏洞允許操作者無限地創造比特幣,在比特幣高度為74638的區塊上,一夜間創造了1844億枚比特幣。

或許是因為彼時比特幣的價格並不高,這名駭客在完成這一“壯舉”後並沒有進行後續的攻擊,這個半開玩笑的危險事件,成為了駭客與比特幣的第一次會面。

雖然駭客開過玩笑後,頗為滿意地離開了,但這一漏洞卻嚇壞了當時比特幣程式碼維護團隊。第二天,比特幣社羣緊急修復了這個漏洞。比特幣社羣的首席開發者加文·安德烈森在回憶時直言:“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問題”。

(比特幣被建立1844億的論壇討論)

後續的劇情發展,應該是這名駭客始料未及的。當年他棄之如土的比特幣,居然在幾年後一路漲到了2萬美元。如果現在在世界範圍內評選一個與財富擦肩而過的排名榜,當年的那名駭客應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同樣在2010年,比特幣迎來史上第一場大規模曝光,這次曝光起源於一場美國政府主導的行動——封鎖維基解密行動。

11月28日,維基解密釋出了幾十萬份美國國務院與美國駐外大使館之間的文傳電報,其中大部分都是保密級別的檔案。

此舉引發美國政府震怒,不僅攻擊了維基解密的網站使其癱瘓,更向各大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信用卡支付機構、甚至是 PayPal 施壓,要求封鎖維基解密的創始人茱莉亞·阿桑奇和維基解密的相關金融賬戶。

隨後,茱莉亞·阿桑奇透過 Twitter 向世界求援,稱願意接受比特幣作為資金來源。

對於此事,比特幣社羣產生了巨大分歧,多數社羣成員表示開心和支援,但作為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卻並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他在論壇上發帖稱:“比特幣系統還很不成熟,阿桑奇所帶來的對於比特幣的關注會摧毀比特幣。”但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的特徵使得中本聰無法左右事情的發展。

隨著資金援助以比特幣的形式流入了阿桑奇手中後,維基解密竟然奇蹟般地依靠比特幣度過了這次危機。正是這次著名的援助, 比特幣才真正出名了。

12月12日6點22分,中本聰在比特幣論壇發表了最後一個帖子,提及了一些需要修改的小問題後,便在論壇上徹底消失了,再也沒有出現。他留下了575封郵件和364次線上活躍的記錄和一個郵箱地址,郵箱屬於比特幣社羣的首席開發者——加文·安德烈森。

(中本聰的賬號記錄)

不過,隨後的幾個月中本聰還透過電子郵件與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的少數人保持聯絡,他只是在大眾論壇上消失了。

這一年,有幾位影響深遠的開發者登上比特幣的歷史舞臺,他們就是中本聰的繼任者加文·安德烈森、以太坊的創始人V神和大神BM。

加文·安德烈森和比特幣的故事我會在下一章裡為大家講述。我們先講一下V神和BM的故事。

2010年,年僅16歲的V神還在玩魔獸世界。突然有一天,暴雪公司決定移除損壞部分,他辛苦練成的虹吸魔法被碎化。痛心疾首後,他開始意識到中心化服務的弊端。可以說,童年經歷對他的技術信仰產生了深遠影響。他曾在機器人大賽中說:“計劃給每個機器人一個自由功能,讓他們獨立行動,從而最大限度實現自己的目標”。

比起年少的V神,大神BM則是以另一種姿態登上了比特幣舞臺。

BM接觸比特幣的時間是在2009年,用他的話說,“比特幣並不是我從新聞裡看出來的,我在尋找答案過程中,順手發現了它。”技術出身的BM很快參與到了比特幣的開發、推廣中。不過他很快發現比特幣網路存在的缺陷。於是,在2010年7月,他與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進行了一場公開爭論。

BM向中本聰提出,“與銀行相比,比特幣的交易確認時間太長了(10分鐘一次),它應該像刷信用卡那般迅速,這可以透過改變共識機制實現。”他還表示,“我們需要位元銀行(bit-banks)來允許成員銀行與點銀行之間的即時傳輸。”

中本聰迴應稱:“我已經解釋過為何比特幣的支付處理速度足夠了,並且非常好了”,他還用一句經典的話迴應了BM:“If you don't believe me or don't get it,I don't have time to try to convince you,sorry.”

這句話後來成為幣圈的名言,被翻譯成中文是——“愛玩玩,不愛玩滾”。

在與中本聰分道揚鑣後,BM決定自己開發新的專案。

此時的比特幣世界也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不過中國人參與的方式並非貢獻技術程式碼,而是挖礦。中國的早期礦工大多數是“兼職挖礦”。他們白天靠遊戲代練、賣裝備賺錢,魔獸世界是他們的主戰場。晚上,這些有了高階GPU的電腦也不閒著:轉移戰場,做起了挖礦的生意。據說,那時比特幣價格在2-3元人民幣,平均每臺電腦每晚可以賺10元錢左右。在中國人的努力下,2010年末,比特幣進入GPU挖礦時代。

面對新鮮事物,總有人提出質疑。在2010年12月5日,一位名為Agora(阿古拉)的經濟學家第一次對比特幣價值發出了質疑,並發表了《為什麼比特幣不能成為貨幣?》的文章。

未完待續......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