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投區塊鏈 就別踩這五大陷阱!

買賣虛擬貨幣

“溫州幫”攜40億資金殺入幣圈;一季度全中國區塊鏈投資6.81億,輕鬆拿下去年近半的投資總額;比特幣截止昨日,已開採1700多萬個,總價值過萬億人民幣……

  當場外的人,只看到區塊鏈行業不斷傳來超出商業常識的新聞時,場內的人,早就把這一波浪潮當成了暴富的通途。

  差別在於,有的成了“韭菜”,有的在割“韭菜”。甚至,“韭菜”的隊伍波及到了原本看似極度專業的網際網路投資機構。

  在網際網路投資中,大家習慣於討論的是商業模式、產品及定位,而區塊鏈領域目前沒有成熟的應用,產品從技術角度而言也不會快速落地,更別提成熟的商業模式。

因此,網際網路領域過往成功的投資經歷,在區塊鏈上,根本就不適用。

  到底什麼是適用的?鋅財經拿著這個問題,邀請了Node Capital合夥人史翔宇(負責投資業務)來回答,他的投資案例包括:NKN、DxCoin、LiteX等區塊鏈專案。

  史翔宇認為,當務之急,就是看明白區塊鏈投資背後隱藏著的,五大陷阱。

  陷阱一:迷信快速落地

  外界對於區塊鏈的批評,主要針對的是直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真正的落地專案。

  但是,網際網路從概念的出現到落地,差不多用了十年左右。我們認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應用是比特幣,從它誕生到現在恰好也是十年左右。

  從區塊鏈應用的出現到成熟落地,是需要一定過程的。

  在投資區塊鏈專案的時候,只能從邏輯層面去推演,判斷這個專案本質上能夠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期待它未來實現哪種效果。至於落地,這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陷阱二:迷信使用者基數

  很多人對區塊鏈的專案提出了質疑,認為即便是現在使用者量最大的區塊鏈應用,使用者量也是非常少的,基本上只是幾千幾萬這樣一個級別。

  於是很多人就在想,如果我本身在網際網路產品裡面有大量的使用者,那我直接把這個使用者轉過來,豈不是很快就能碾壓其他的區塊鏈應用。

  事實上,區塊鏈是在重新打造一個全新底層架構的產品,把原有使用者轉過來這個事情,我們還沒有看到過任何成功的案例。

  陷阱三:迷信模式創新

  我們在做網際網路投資時,每天都在講模式上有什麼創新,但是在區塊鏈領域的投資,不能單純地從模式創新這個角度去理解,因為區塊鏈從本質上來講是對網際網路的一次結構性升級。

  在一個全新的結構還沒有成型之前,我們去談模式創新,基本上是一個偽命題。

  還有一個類似的誤區是,唯應用場景論。做網際網路投資時,我們首先會問,這個專案的應用場景是什麼,能夠帶來何種價值?

  但是做區塊鏈投資時,這個思考習慣又走不通了。比如說以太坊,在最初的時候,我相信連創始人都沒預測到如今的應用場景。

  陷阱四:迷信超高利潤

  做網際網路投資時,我們肯定是希望這個公司的營收和利潤越高越好。

  但是區塊鏈有一個本質的精神,就是把利益還給使用者,讓參與社羣共建的個體和使用者,能夠得到他應得的利潤。

  如果在一個區塊鏈專案中,公司一味地追求超高額利潤,他的社羣通常很難建立,這樣的專案也往往會失敗。

  陷阱五:迷信快速迭代

  精益創業之父史蒂夫·布萊克(Steve Blank)一直在推崇MVP,用一個最小的可行的產品,去實踐和印證創新的想法,然後透過不斷的迭代來提升這個產品。這是網際網路創業時代的產品開發邏輯。

  然而在區塊鏈時代,當一條公鏈主網上線的時候,它背後則代表了,我們要制定一個共識的標準,而這個標準一旦制定之後是不能夠隨意更改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把共識的標準完整地設定下來,之後其它的開發可以去快速迭代,但是共識的標準是不能夠快速迭代的。

  最後,當被問到對個人投資者有哪些建議的時候,史翔宇說道:“我們團隊現在是以每個月大概一百五十份白皮書的工作量在篩選專案,我們依然有可能在有些專案上發生虧損,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憑什麼說一個普通的投資者,隨隨便便挑幾個專案就一定能夠成功呢?”

來源:金融之家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