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徒學習筆記】浮浮沉沉之後,區塊鏈技術未來的商業之路又該如何走?

買賣虛擬貨幣

或許,在幣圈摸爬滾打的人,親身參與加密幣交易的投資者,都無法忘記2017和2018年這兩年吧。2017年12月份比特幣一路高歌猛進攀上2w+美元,2018年6月份開始,市場一路下行,整個數字貨幣的市值跌去了85%以上。巔峰之後就是下坡,一二級市場走入漫長的下跌期。

許多區塊鏈公司、交易所、專案、基金損失慘重,連與幣圈關係密切的賺錢機器位元大陸也在熊市中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開啟大規模的裁員;頭部交易所火幣也開啟了裁員的道路;許多資金盤炒起來又崩盤,比如火牛、BHB、波點錢包等,令人防不勝防,最後都是一地雞毛後,市場哀鴻遍野。

伴隨著十年市場的起落落落,區塊鏈也聲名大噪,吸引了很多原網際網路、金融、工業等傳統行業勢力的加入,對初創“去中心化”的思想形成了衝擊。目前整個行業已經分化成兩個主要陣營——公有鏈向左,聯盟鏈和私有鏈向右。

前者是去中心化的擁躉,後者強調準入規則和聯盟,在一個封閉圈子互相可以操作和技術資源共享。同時,兩個陣營都面臨著一些共同問題,一是效率、效能、跨鏈等本身的技術問題,二是業務落地時的可治理、可運營以及隱私保護等新訴求。

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螞蟻BaaS平臺負責人李傑力認為,2019年,我們會看到基於區塊鏈的商業應用在加速落地,企業級的應用會率先發展,透過連線B端的價值,再把價值轉到C端。

傳統企業對於區塊鏈會感興趣,是從2015年開始的。2015年下半年到2016上半年,國內大大小小的創業公司、立項研究的大公司都非常熱衷於參加國際聯盟,比如R3、超級賬本,當時還是一個參加一個大型的區塊鏈會議都可以作為新聞炒作的時期。

經濟學人雜誌曾給區塊鏈下過一個定義——信任的機器,至今都津津樂道。資料同步、資訊對稱、資源共享等特質,讓金融行業很早就開始了一個“區塊夢”。從邊緣、非核心業務開始,金融機構及金融科技企業將產品挪到區塊鏈上。一時之間,區塊鏈票據、區塊鏈存證、區塊鏈跨境貿易、區塊鏈溯源專案層出不窮。

另外,技術領先的一派還向全行業開放了區塊鏈BaaS平臺,包括螞蟻金服、騰訊雲及微眾銀行、平安壹賬通、度小滿、京東數科等。名稱雖不同,但目的大同小異——讓開發者不用再進行底層基礎工作,可以直接在平臺上聚焦自身的需求和業務的邏輯,構建解決方案,降低構建的成本、門檻和週期。

在多則三年、少則一年的嘗試後,行業的探索總體上趨於冷靜,區塊鏈改造後,業務並未發生想象中那麼大的改變,專案帶來的驚喜和期待度在降低,還有不少專案已經銷聲匿跡了。

其實在區塊鏈中,業務邏輯可以實現,但是很多業務邏輯是平移搬家,平移和搬家有沒有必要,要打一個問號……一些專案可圈可點,比如致力於資料隱私保護的gxc專案,進行數字身份確權的本體專案等。但有很多很平庸,用區塊鏈也可,不用區塊鏈也可的專案,致力於支付領域的專案,現階段除了比特幣,其他的匿名幣其實也沒有發生多大的用途,現實世界也未必需要它們,因為銀行之間的轉賬也很迅速,且合規合法,可以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與法律風險。

另外,表現不及預期還是關乎專案所處階段。一個區塊鏈專案的落地最多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概念驗證POC、技術驗證POT、試點、商業化(一般情況下分成POC、商業化兩大階段)。大部分案例還談不上進入商業化時期,就算有落地的,要麼還在冷啟動階段,釋出白皮書披露規劃,而當前鏈上只有自己一家關鍵機構,比如眾安推出的保險通證;要麼只是試點,比如港版支付寶推出的區塊鏈跨境支付功能,資金在AlipayHK與Gcash流動,背後資金流其實是從香港渣打銀行走到菲律賓渣打銀行,僅此而已,並未得到大規模的普及,還是非常小眾的。

更多的案例還是仍處於POC階段。2016年,民生保險曾推進過自動理賠POC專案,但是他們發現並不能落地。2017年他們又做了一個新保險專案。其實,區塊鏈的概念驗證更多的是對商業模式的構建以及專案自身執行邏輯的構建。所以區塊鏈的概念驗證在做完之後,得到的其實並不是一個可以用來做MVP(最小化可行產品)的樣板,而是基於關鍵假設的一個理想的假設業務場景。想要真正落地的話,還需要對比業務現狀,分析其中關鍵差異。基於關鍵點,才能總結具體的實施方案。

騰訊雲總經理胡利明曾說,就像在網際網路發展早期,除了電子郵件,人們想不到網路還有什麼花樣,區塊鏈可能也是如此。過去一兩年,偶爾會有“除了比特幣,我沒有看到任何區塊鏈應用”見報。這說明,“區塊鏈+”行業認知與大眾認知之間其實是存在剪刀差的。

一方面因為大部分落地的區塊鏈都是2B類應用。相較而言,2B應用的參與方相比更少,節點少,且認知程度高,有同樣的利益圈子,更容易協調,尤其是政府、頭部企業牽頭的專案落地更快。另一方面,Dapp未能找到特別契合的場景和需求,又或者採用混合架構的MixApp,使用者不是節點,只是進行簡單的資訊互動,使用者也很難有所感知。

而這兩種態勢將會在近未來持續發生:B端領先C端, MixApp 是區塊鏈應用的主流。

以螞蟻金服為例,2019年的重點也是2B應用,包含著兩條發展路線:一是繼續挖掘2B場景,比如近日釋出的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產品“雙鏈通”。金融與生活應用比例,大約是各佔一半的樣子。二是對外提供區塊鏈BaaS平臺等基礎技術服務或解決方案。

區塊鏈能力輸出,也是部分科技公司、金融機構對外賦能頗有存在感的部分。在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的理解中,區塊鏈在金融科技領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科,與金融科技開放是不同的範疇。

不論做金融科技開放、還是資訊化轉型,是銀行內部能力的完整提升,前端、運營端、架構改造都走向數字化,而區塊鏈是一個跨機構,跨組織,跨國家的新型業務形態。金融機構應用區塊鏈更好的場景,是在原來銀行與外部單位合作中人與人、公司和公司接觸環節,存在流程運轉比較困難、無法推動等問題的場景,比如打通醫院與保險公司之間的資料。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區塊鏈無國界,為了搶佔高地,技術標準化協議也在成為參與者不容錯過的大事。不過度小滿指出,區塊鏈應用的事實標準和行業原則,還不會那麼快到來,因為整體發展不到階段,強行的立標準並不具備事實的指導意義。當前千鏈齊發的情況,不知未來還會剩多少。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