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挖礦、分叉到聚合器,一文了解DeFi的演化

買賣虛擬貨幣

(星夜,梵高)

DeFi經過兩年多的蟄伏,在2020年夏天爆發。從6月中旬到現在,僅僅過了三個月的時間,各種密集的演化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這是迄今為止加密史上創新最密集的階段。

挖礦

*在DeFi領域,Synthetix是流動性挖礦的始作俑者。

Synthetix起初在Curve上對為sUSD池提供流動性的使用者進行SNX代幣激勵。也就是說在Curve上,使用者為sUSD池提供流動性即可按照其比例獲得相應的SNX獎勵,後來它還聯合renbtc等專案方,進行聯合的流動性挖礦。

Synthetix為什麼要搞流動性挖礦?因為Synthetix是合成資產的生成和交易協議,如果沒有流動性,其合成資產就沒有意義。因此,不管是sUSD,還是sBTC、sETH 等,它都需要有流動性,需要有人去交易,它才能發展起來。

如何引匯出流動性,只靠自己內部的系統不夠,透過其他DEX平臺來引導,也是好方法。這就是Synthetix利用Curve平臺成功推動其流動性的重要原因。

*比特幣是加密領域挖礦的始祖。

說到挖礦,必然離不開比特幣。比特幣是加密領域的第一個代幣,也是第一個引入挖礦機制的加密貨幣。

比特幣引入挖礦機制是為了其網路的安全,挖礦一是解決記賬權和代幣激勵的問題,二是同時解決了安全的問題。這是非常巧妙的博弈機制設計。參與挖礦才能獲得獎勵,挖礦也是比特幣的分配機制,它透過每區塊獎勵的模式,透過每四年減半的模式,實現了其價值儲存和價值流通的效用,成為第一個成功的加密原生代幣,成為真正的“數字黃金”。

比特幣的挖礦引入計算,也引入了能源。這賦予了比特幣內在的價值。如今的DeFi挖礦,往往是質押資產,然後獲得對應的獎勵。為什麼DeFi不再搞這種PoW的算力挖礦?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一個原因是,PoW的機制幫助整個加密領域完成了最基礎的原生資產積累,其中比特幣價值目前超過2000億美元,以太坊目前超過400億美元,這些是加密領域最重要最安全的資產,它們都是透過PoW的機制生成出來的, 相當於完成了加密資產樂高構建的最重要的第一步,也就是從0到1的過程。

在這個基礎上,PoS順勢而出。因為有了這些原生的加密資產,並在原生加密資產之上衍生了很多其他的資產。如今的DeFi多數是透過質押資產獲得代幣的分配,之所以可以這麼做,是因為比特幣和以太坊等為今天的局面做好了鋪墊。

在英文的話語體系中,挖礦變成了“Yield Farming”,變成了收益的播種耕作,在這個話語中,將資金看作為農作物的種子,播種到不同的土地中,然後進行收成。其背後,就是因為不管是播種也好,土地也好,都已經準備好了。

*Compound和Balancer是流動性挖礦的推動者。

雖然有了Synthetix的成功實驗,雖然有了比特幣的積累,也有了以太坊的智慧合約平臺,但是DeFi領域的起爆點源於Compound和Balancer的流動性挖礦,這也是行業積累的水到渠成。

Compound從6月15日開始啟動流動性挖礦,推出之後,瞬間爆發,其鎖定資產量曾經超過10億美元,即便流動性挖礦到處開花的時候,其鎖定資產量仍然超過7億美元。

COMP是Compound的治理代幣,是ERC20代幣,它允許持有人將代幣委託給其他人投票。任何代幣持有人可以參與Compound的治理。只要擁有1%的委託代幣就可以發起治理提議,包括增加新資產、改變利率模型等各種協議的引數或變數。COMP不僅是治理代幣,也是捕獲其業務價值的代幣。Compound上的所有借方和貸方都有機會獲得COMP代幣分配。挖礦分配的代幣總量為4,229,949個。其中的50%代幣分配給貸方,50%代幣分配給借方。當COMP的價格越高,使用者存錢和借錢的動機就越強。

藍狐筆記很早就開始關注Balancer,在它推出流動性挖礦之前,其流動性不到2000萬美元,如今Balancer的流動性超過4.8億美元。Balancer的流動性代幣池有可調整的權重因子,透過權重的調節來實現更公平的代幣分發。

(流動性挖礦將Balancer上鎖定資產量推高,並完成了其業務冷啟動,DeFiPulse)

挖礦+分叉

*YAM是挖礦+分叉的始作俑者。

當AMPL出來之後,有一些模仿者,不過它們都沒有在加密社羣引起轟動。但YAM不一樣,它攪動了整個加密社羣。

為什麼YAM有如此之魅力?

YAM也是AMPL的分叉,只是新增了儲備庫等一些少數的新特徵。而YAM當初能引爆社羣,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揉合了AMPL+YFI機制。YAM是AMPL的變種,但同時它的發行機制採用了YFI的模式。也就是,YAM將AMPL和YFI最能引爆社羣的東西融合在一起。因此,它一出現,就爆發出了能量。

*Sushiwap是這一趨勢的推動者。

在DeFi領域,DEX是第一大陣地。之前的三甲是Uniswap、Balancer、Curve,此外,還有十多個DEX日交易額也超過1000萬美元。DEX的交易量越來越大,在事實上已經成為CEX未來的對手。

Sushiswap是將分叉+挖礦趨勢推到最高境界的專案。因為Sushiwap不僅分叉了Uniswap,而且它還增加了挖礦的代幣分配機制,最後還試圖釜底抽薪,要將Uniswap的流動性抽走。早期參與Sushiswap挖礦的十三個代幣池,包括USDT、USDC、DAI等穩定幣代幣池,以及主流的DeFi代幣池,這些都是Uniswap上流動性最高的池。

為了穩住其流動性,Uniswap推出了UNI代幣以及推出四個池的挖礦計劃,其中包括了三個穩定幣池和一個WBTC池。Uniswap的反擊很精彩,不過Sushiswap依然保留了5億美元的流動性,且現在Sushiswap上的挖礦收益跟Uniswap礦池的收益相差無幾。Uniswap並沒有展示出對sushiswap全面的碾壓優勢,DeFi領域出現了相對均衡的挖礦收益局面。

*分叉+流動性挖礦存在遞減效應

雖然各種分叉+流動性挖礦專案層出不窮,但如果只是簡單粗暴模仿,基本上是無法持續的。這從各種模仿Sushiswap的“食品swap”能看出來,最終的結果往往走向死亡螺旋。

(暴跌讓多數池1和池2的挖礦參與者損失慘重,DeFiPulse)

挖礦+分叉+微創新

隨著時間的發展,流動性挖礦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微創新,這些專案可能不是大手筆,但因為它們有微小的改變,也許在不斷地迭代會出現一些新發展。酸黃瓜(Pickle)就開始有了一些微小的創意,呈現出了一些不同的東西。

Pickle的目標非常簡單而聚焦:使脫錨的穩定幣(DAI、USDT、USDC、sUSD)更趨近於其錨定價格。Pickle酸黃瓜是試驗性的協議,為了實現將穩定幣跟其錨定價格更接近的目標,它採用了流動性挖礦的激勵、資金庫以及治理的方法。

最近Pickle不斷推出黃瓜罐頭(pJars)的聚合挖礦,試圖為PICKLE代幣賦予價值,而不是像之前“食品swap”那樣,在粗暴的挖礦分配機制下,無法留住流動性。Pickle的黃瓜罐頭類似於YFI的yVault,目前有一個4個聚合挖礦池,pJar0.69a\b\c以及pJar0,鎖定資產超過7000萬美元資產。不過由於合約沒有參與,參與須謹慎。

(Pickle試圖透過更多東西來為協議增加價值,從而留住流動性)

除了Pickle,Safe將購買保險跟挖礦結合起來也是一個新的嘗試。不過這也導致了一些副作用,由於不少使用者購買保險是為了挖礦,導致正常想購買保險的使用者在某個時間無法購買保險。這也說明保險賽道急需新的實踐者。

DeFi+NFT的融合

最近有一個MEME的代幣,在藍狐筆記寫稿時,它市值在2900多萬美元,一共有28,000個MEME代幣。這個專案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將NFT和DeFi結合起來了。

Meme也是一個挖礦專案,不過它挖的不是代幣收益。而是透過質押資產賺取限量版的NFT。總言之,Meme是去中心化的挖NFT的協議。

當前Meme有兩個礦池,一個是存入Uniswap上的ETH/MEME LP代幣去挖LP Genesis上的NFT。一個是存入MEME代幣挖Genesis上的NFT。

在創世池中,每個MEME代幣存入創世池後,一個MEME幣每天可以賺取1個菠蘿積分,最高5個積分,當有足夠的菠蘿積分,就可以兌換NFT。

在創世LP池中,使用者質押Uniswap上的MEME/ETH LP代幣,也可以賺取菠蘿積分,賺取的菠蘿積分量大小取決於使用者質押的量,每天最高可以賺取5個菠蘿積分。

當使用者賺取足夠的菠蘿積分後,可以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NFT進行兌換。

(Meme上的NFT,梵高)

Meme的可擴充套件性在於它可以成為生成各種NFT的平臺。目前它的NFT主要聚焦於加密領域中的一些Meme,如以太坊創始人、YFI創始人、Chinalink創始人等。後續它可以繼續擴充套件到更多領域的NFT,從而產生更多的挖礦,更多的NFT交易。

(Meme上的NFT在Opensea上售賣)

只要NFT領域能夠持續,它有機會生存。當然,如果NFT市場冷卻,它也會受到影響。相對來說,這是一個更受投機影響的市場。

此外,Aavegotchi也是一個將NFT+DeFi結合的專案。它透過質押defi資產生成NFT收藏品。其NFT的屬性取決於它在Aavegotchi宇宙中的價值和稀有性,例如不同的抵押權益、特質和可穿戴裝備等。如今的Aavegotchi,就像是加上了DeFi抵押資產的加密貓或Axie infinity。這讓NFT不僅有收藏價值,也有內在的底層資產價值。

每個Aavegotchi NFT管理一個託管合約地址,它持有Aave支撐的ERC20抵押品,也就是atoken。atoken透過Aave的借貸池生成,可以產生收益。Aavegotchi託管地址中的atoken會隨著時間增加而增加。

底層協議的基礎優勢

分叉和挖礦本身是術,而非道。由於DeFi的可組合性,之前完成構建的底層協議成為新協議的基礎,這會進一步加強底層協議的優勢。

就像我們看到,Uniswap在Sushiswap的攻擊下不僅存活下來,還促使它成長。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已經成為其他挖礦專案獲得流動性的樂高積木。除了DEX,還有借貸協議、合成資產協議等都會逐漸從DeFi的大發展中受益。像Nexus Mutual也從聚合協議以及最近的挖礦大潮中受益一樣。

因此,底層協議是基礎樂高積木,它們沒有被取代,而是隨著分叉+挖礦+聚合而不斷增強。

聚合器的可能性

在網際網路時代,聚合器捕獲了絕大多數價值。谷歌聚合了各種網站的內容、Facebook聚合了社交關係和內容、亞馬遜聚合了商品和交易、Airbnb聚合了客房......這些科技巨頭顛覆了傳統行業,並構建起近乎壟斷的地位。

為什麼這些科技巨頭形成近乎壟斷的地位?隨著聚合的使用者、內容以及商品越來越多,其成本不會增加,只會攤薄,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網路效應。這是極大的護城河,結果是贏家通吃。在DeFi領域會不會也產生類似於網際網路時代的聚合效應?還不知道,但DeFi聚合器已經展示了能量。

*聚合器是冷酷的收益機器。

聚合器利用了DeFi的可組合性和無須許可性,不斷尋找更好的收益策略,幫助使用者提高收益。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是YFI的yvaut,它就是提高挖礦收益的聚合器。

*聚合器是DeFi資金的分配中樞。

不管是流動性挖礦也好,staking也好,借貸也好,還是DEX的AMM也好,其本質上都是將代幣存入儲存池,然後賺取收益。這意味著,誰的收益更高,誰就有可能虹吸更多的代幣。現在吸引代幣的有借貸、DEX、衍生品協議以及聚合器,最後還有各種代幣自身的staking。這些協議之間看似所處領域不同,但本質上,它們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關係。底層協議是產生收益的基礎,聚合器則負責收益的最佳化,最終會達成均衡。從使用者操作的角度,聚合器更符合其利益,更靈活,收益更優。

當然,聚合器也有更高的風險,因為聚合器涉及到了更多的協議,一旦其中的某個協議出現風險,那麼,高收益得不償失。在早期,聚合器更適合風險偏好較高的使用者。

*聚合器是DeFi體驗升級的入口。

DeFi處於非常小眾的階段,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使用者的使用門檻很高。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要使用DeFi,需要面臨錢包註冊關、錢包金鑰管理關、錢包與協議的互動關,之後還要涉及到借貸、交易、挖礦、合成資產等各種更復雜的互動,各種套利策略、挖礦策略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是在太難了。

這些操作對於核心玩家來說,也許不算什麼,但對於大規模的普通使用者來說,是非常頭痛的事情。如果想要讓普通使用者參與到DeFi中,這些都是要解決的問題。

不僅使用體驗門檻高,同時DeFi專案發展很快,即便是DeFi核心使用者也快跟不上這個節奏了,更不用說普通使用者。例如最近的流動性挖礦專案,每天都有新鮮的“瓜果蔬菜”出來,普通使用者根本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不僅是使用門檻高,選擇門檻高,而且費用門檻也很高,在挖礦的高峰期,動輒上百美元的費用普通使用者是難以忍受的。

最後,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更可怕的是,不知道其中的潛在風險,這可能會導致重大的損失。

總言之,DeFi領域目前處於噴薄發展的前夜,需要有能夠讓普通使用者和資深使用者都可以採用的DeFi聚合器,可以給使用者方向,可以讓使用者更方便參與到DeFi中來,同時不用擔心複雜操作、高費用、挑選、安全等多方面的問題。

DeFi與公鏈之爭

*ETH 2.0會進一步加強其優勢

隨著ETH2.0的到來,以太坊上的擁堵問題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由於其固有的生態優勢,這會進一步鞏固其優勢。

*波卡、Cosmos、Solana等公鏈開始搞自己的DeFi生態,也會發展出自己的小生態。

目前看波卡上已經有十多個DeFi專案,整體生態專案大約200多個,已經初步完成生態的基礎構建。Cosmos也在一直髮展中,有些DeFi的交易類專案和穩定幣專案也在發展中。Solana上也開始有了DEX的構建,如Serum。如果它能夠證明自己,那麼,未來也有很多擴充套件的機會。此外,其他的各種公鏈也會發展自己的DeFi,並在此基礎上實現跨鏈資產流通。

因此,未來的跨鏈資產領域也會產生一些不錯的專案。

*以以太坊為中心形成多鏈共存的生態

最終來說,隨著資產跨鏈的發展,以太坊的DeFi生態會繼續增強,其他公鏈也有機會隨之獲得一定的市場規模。由於整體DeFi的市場規模還很小,這些公鏈有機會一起將DeFi發展做大,未來更有可能的局面是形成以以太坊為中心的多鏈共存的DeFi生態。

Layer2的發展

DeFi將以太坊的高費用、低吞吐量方面的短板展露無遺,但它並不是壞事。一方面充分說明了需求的存在和規模,如果不擁堵才是壞事。另外一方面,它也會促使整個加密領域的中堅力量努力尋求解決方案。關於layer 2可以參考藍狐筆記之前的文章《以太坊的Layer 2賽道》。

其中包括了狀態通道、側鏈、Plasma、Optimistic Rollups、Validium、Zk Rollups等。這些方案在不同層面都進行了一定的均衡。有些在安全性上做了一定的妥協,有些在可用性上做了一定的妥協,有的則在吞吐量上做了一定的妥協。但它們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Layer 2的發展。如今採用Layer 2的專案越來越多,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不少基於Layer 2的DeFi專案。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