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猛的 DeFi 交易聚合器優勢何在?該如何捕獲價值?

買賣虛擬貨幣
長遠來看 DeFi 交易聚合器需要建立私有流動性才能鞏固優勢。撰文:潘致雄,鏈聞研究總監一度並不受到風險投資機構重視的去中心化交易聚合器,正逐漸成為了繼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貸平臺和預言機之後,另一個備受市場熱捧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箇中原因,倒也容易理解。隨著以太坊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數量的增多,流動性被分散到了各個協議或資金池中,導致使用者綜合交易成本提高,而聚合器的出現,除了可以顯著最佳化交易成本,還可以提升使用者體驗。為什麼需要交易聚合器?以太坊的 DeFi 生態中,交易類協議是最早誕生且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再加上 AMM (自動做市商)模式以及流動性挖礦模式的出現,讓鏈上的交易流動性產生了質的飛躍,很多長尾或小眾的代幣化資產,都可以利用這套規則建立流動性並促進價格發現。
好處是,隨著整體流動性的增加,區塊鏈的原生使用者就不需要將資產轉移至中心化的交易所之中,直接在以太坊網路中就可以完成損耗較少的代幣兌換,同時還能保護使用者的隱私,無需進行 KYC 稽覈。但是隨著鏈上交易協議數量的增加,以及各類協議採用不同的 AMM 規則,資金池和流動性又被分佈到了不同的協議之中,如 Uniswap、Balancer、Bancor、Curve、Kyber、0x 等。相比較去單一交易所交易,使用者同時去各個協議分別進行交易,交易成本(滑點)可能會更低。比如,使用者想用 100 萬 USDT 購買 ETH,在中心化交易所的場景下,他可以考慮去多箇中心化交易所尋找價格最低的掛單進行交易;如果換成區塊鏈,他就可以把資產交由 Uniswap、Balancer、0x、Kyber 等協議,從中尋找最優惠的價格,或分多次在各個協議中成交。這就是交易聚合工具可以提供的價值:為使用者提供一種方便且簡單的服務,從市場上的各處流動性提供方蒐集並尋找最優交易路徑,減少使用者的綜合交易成本。這對於資金體量較大的交易更為重要,畢竟省下的每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的成本,都可能是很大的數額。這些工具類似於傳統金融行業內的「交易執行」工具,透過服務商提供的各種演算法再結合使用者的具體需求,為使用者節省整體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對於小額的交易需求而言,由於以太坊鏈上的交易成本(也就是計算資源)逐漸提高,所以使用者在進行代幣兌換時,除了要考慮最優價格之外,還需要考慮特定工具的鏈上交易成本(Gas)。相比之下,交易聚合工具的智慧合約邏輯更為複雜,因為交易路徑是透過多個 DEX 組合而來,所以交易聚合工具的鏈上計算資源消耗會多更多,成本更高。再加上近期以及會持續很久的高 Gas,使使用者無法忽視這個因素。
但這也不代表交易聚合工具對於小額交易沒有價值,因為它的前端為使用者聚合了各處流動性的資金量以及價格,使用者可以透過他們尋找最低價格的協議,然後直接去對應的協議直接交易。在這個場景中,交易聚合工具也可以充當為一個「比價工具」。

綜合來看,交易聚合工具在特定條件下是可以為使用者提供額外價值的。不過對於 ETH 這類流動性主要在中心化交易所的資產而言,交易體量如果過於龐大建議還是去中心化交易所或者場外進行交易。但是目前也有很多長尾和 DeFi 類代幣的流動性在 DEX 中流動性更好一些,所以這些代幣的交易更適合在鏈上進行。

鏈上交易聚合工具一覽

目前基於以太坊的鏈上交易聚合工具有 1inch、Matcha、ParaSwap、Totle Swap、Nuo、DEX.AG 等。

從最近一年的資料表現來看,目前已被 DeBank 接入的三家聚合交易工具(1inch、ParaSwap 和 DEX.AG)中,1inch 是最早起步且增長最快的,其他幾家的交易量僅是 1inch 的零頭。所以 1inch 是目前交易聚合工具中最值得觀察的案例,也是本文最主要的參考物件。

而對於這些產品本身而言,雖然能為使用者提供相應的附加值,但是都還在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到底是發行代幣來捕獲價值,還是交易費抽成等,目前公開的細節並不多,也還屬於早期階段,不過 1inch 已表示將會發行協議原生代幣。

對於交易聚合工具而言,最重要的是交易路徑演算法,這是構建了整個產品競爭力的最核心部分。這部分的計算複雜度一般較高,涉及 10 多個 DEX 的所有交易對,需要在鏈下完成,然後將交易路徑提交到鏈上執行。

不過目前的演算法也不是什麼很難的技術壁壘, 畢竟彙集多個 DEX 的資料後窮舉也能找到最優交易路徑,比如 1inch 因為接入了更多的 DEX,整體的交易執行演算法就是比其他的優勢更大,不過體驗上就略微差一些了。

所以產品的綜合競爭力或許還需要從其他方面入手,才可能持續為使用者提供高效的交易執行演算法,最大化交易效率。比如,開發者對於交易執行演算法的快速迭代最佳化,緊跟這個行業的節奏和熱點,更好的使用者體驗,或逐步建立專有或私有的流動性池,可能會是幾個值得探索的方向。

交易聚合的地基

自動做市商(AMM)和流動性挖礦機制的普及,讓 DEX 的流動性和交易量顯著增長,這也是交易聚合工具能崛起的最重要基礎。

鏈上的自動做市商(AMM)誕生於兩年前,由 Uniswap 和 Bancor 最先採用。有了這套機制後,做市商提供流動性只需要提交一次鏈上交易將資產託管在協議中即可,而不是反覆提交或取消掛單,而且使用者兌換代幣也只需要提交一次鏈上交易。

所以協議內託管的總鎖倉量是流動性的最直接體現,Uniswap 在 18 年底上線後,鎖倉量最高峰達到接近 9000 萬美元,後來推出 V2 版本導致鎖倉量回落,不過整體還在保持增長。

而在今年年中由 Compound 開啟的流動性挖礦機制,又讓 Balancer 和 Curve 這些類似 Uniswap 的 DEX 抓住一波趨勢,為那些提供流動性的做市商獎勵額外的治理代幣,導致整體的鎖倉量突飛猛進,最高峰超過 7.5 億美元。

所以在 AMM 和流動性挖礦激勵了鏈上流動性增長之後,DEX 終於可以處理更大規模的交易需求了,交易聚合工具也就能發揮出更多實際價值了。

但流動性還是分散在各處

雖然整體的流動性增長很快,但也是被分散在各個 DEX 之中的,如果使用者交易需求比較特殊和體量稍大,單個 DEX 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從鎖定資產量來看,Balancer、Uniswap 和 Curve 都超過了 1 億美元,這三家就將所有的鏈上流動性至少掰成了三份。

舉個例子,Uniswap 和 Oasis 上均有 ETH/DAI 的流動性,那對於一個需要用 DAI 兌換 ETH (比如幾萬美元)的使用者而言,選擇同時在兩處交易可能會比在一個 DEX 交易更划算。

另一個特點是各個 DEX 對於資產有不同偏好,比如 Curve 更適合穩定幣之間的兌換,比如 USDT 與 DAI 之間可以有更優的兌換價格,而其他 DEX 做不到。所以如果使用者需要將 ETH 換為 USDT,最佳的路徑就可能是先從 Uniswap 將 ETH 換為 DAI,然後再透過 Curve 將 DAI 換為 USDT。交易聚合工具可以將上述兩筆交易合併在一筆交易中同時進行,也可能會減少鏈上的 Gas 消耗和潛在的價格波動。

所以對於交易聚合工具而言,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從各處尋找最佳流動性和最優價格,然後一次性執行完成兌換。

交易聚合工具的優勢

在微信和支付寶掃碼支付剛出現的時候,很多商家的掃碼工具是分為兩個的。使用微信的使用者,是需要掃綠色背景的二維碼才可以為商家付款;使用支付寶的使用者,是需要掃藍色背景的二維碼才可以為商家付款。

而後來出現了一種聚合的二維碼,使用者隨便用支付寶還是微信掃碼,都可以進行支付,減少了使用者判斷的過程,隨便用哪個都行。這就是「聚合」能帶來的最直觀的價值,為使用者提升了體驗,將複雜的邏輯藏在了使用者看不到的地方,由機器和演算法判斷處理。

當然,如果放在本文的語境之下,交易聚合工具還能提供一些其他的價值,比如:

· 為使用者提供一個對比價格的工具;
· 將使用者的不得不進行的多步操作合併為單筆,增強使用者體驗並減少 Gas 消耗;
· 透過額外的機制進一步減少 Gas 消耗節約成本(目前僅 1inch 提供);
· 相比其他 DEX 提供更佳的使用者體驗;
· 透過交易執行演算法最大化使用者的交易效率,兌換出更多目標資產。

比價工具

對於數額較小的鏈上兌換而言,如果採用交易聚合工具,鏈上交易成本就太高了,以目前以太坊網路的 Gas 水平以及以太坊價格近期迅速提升,近幾日 1inch 的單筆鏈上交易費用平均數超過 15 美元。

所以對於價格敏感的小額兌換,建議可以先使用 1inch 瞭解某兩個特定代幣流動性最佳的 DEX 選擇,然後直接去 DEX 網站進行操作。

合併多步交易

對於部分兌換需求,使用者不得不進行多步操作才可以實現,比如說兌換的這兩個資產沒有出現在同一個資金池中。

例如,Uniswap 中沒有 BUSD 的資金池,對於任何想用其他資產換得 BUSD 的需求,都需要透過其他資產進行中轉。如果想用 ETH 換 BUSD,可以挑選的路徑是,在 Uniswap 中將 ETH 換成 USDC,然後在 Curve 中將 USDC 換為 BUSD。

對於這類需求,使用者不僅可以使用交易聚合工具提升體驗,還可能因為將多筆操作聚合到同一筆中執行,節省整體的 Gas 消耗。

額外節省 Gas 高達 42%

對於 1inch 而言,他們為使用者提供了更進一步的鏈上手續費節省功能,其他家其實也可以跟進支援。

這套解決方案來自於幾年前的一個叫做 GasToken 的方案,他們創新性的利用以太坊網路的一個特殊機制,在 Gas 低價的時候鑄造名為 Gas Token 的代幣,然後在 Gas 價格更高的時候銷燬代幣,並釋放之前儲存的資料,然後系統會因為使用者釋放空間而獲得補償,減少第二次交易中的 Gas 總支出。

1inch 之前一直是使用 GasToken 為使用者減少交易成本的,但是近期他們對它進行了最佳化,推出了代幣 Chi,效能比 Gas Token 更佳。

對於使用者來說,只需要在 Gas 價格較低的時候透過 1inch 購買一定數量的 Chi,然後當 Gas 價格較高時,在 1inch 上進行交易只需要開啟使用 Chi 的功能,就可以為當筆交易節省 Gas 支出。據 1inch 之前測算 Gas Token 的資料,可以減少 42% 的鏈上交易成本。

不過,這套機制可能會隨著以太坊網路的調整而更改,所以不一定是長期的方案。

使用者體驗

雖然像 Uniswap 這類 DEX 協議一直處於積極的開發中,使用者體驗也在不斷迭代升級,但對於終端使用者而言,仍有很多的提升空間。

比如 0x 推出的交易聚合工具 Matcha 就非常關注產品的設計、互動、細節、體驗。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著手重新思考交易的體驗,併為迎接下一波加密貨幣交易者的到來奠定基礎。」

前端體驗是一個可以拉開產品差距的地方,再加上 Torus、WalletConnect 等基礎元件,這類工具也可能會像網際網路產品一樣門檻越來越低。不過,像 1inch 和 DEX.AG 的設計就沒那麼精緻了,但也能滿足目前使用者的交易需求。

核心競爭力:提升交易執行效率

交易聚合工具的核心競爭力是提升整體的交易執行效率,簡單來說就是,用某一種資產兌換出更多目標資產。

當然,頭部中心化交易所的整體流動性更好一些,但也並不絕對,比如說:

· 新幣的上線速度可能不如 DEX;
· 如果專案方採用了流動性挖礦激勵,可能會導致代幣的流動性主要在 DEX;
· 不喜歡在交易所裡提交個人資料(KYC)。

特別是在流動性挖礦機制啟動後,目前以太坊 DEX 的整體流動性已經可以滿足多數使用者的資產兌換需求。以 1inch 的 ETH/USDT 為例,幾十萬美元交易體量的滑點是小於 1% 的。

而對於超過百萬美元的交易需求,應該還是需要依靠中心化交易所或者場外交易等途徑,否則交易損耗太大。

如果同時對比 Uniswap 上的交易流動性,會發現滑點高達 12%。也就是在上述的案例中,使用 1inch 可以比使用 Uniswap 多獲得近 4 萬 USDT。

所以對於交易聚合工具來說,效能指標很好定義,就是看交易執行結果,為使用者最大化交易所得。

交易聚合工具是如何減少交易滑點的?

對於目前交易聚合工具而言,通常會採用並行、序列或者混合的方式,為使用者制定交易執行路徑,以此減少使用者的交易滑點,也就是兌換出更多的目標資產。

案例 1:如果 Uniswap 中 ETH/DAI 和 Balancer 中的 ETH/DAI 的流動性是非常接近的,那對於使用者而言最佳的交易策略就是將 ETH 分為兩部分分別提交給這兩個資金池,然後同時成交,這樣可以最大化交易效率。

如果擴充套件一下的話,也可能是同時將交易提交給多個資金池同時成交,具體的路徑計算需要由交易聚合工具執行。

案例 2:在 Uniswap 中,ETH/DAI 的流動性相對好一些,ETH/USDT 的流動性則差很多。如果使用者想透過 ETH 換 USDT,直接在 Uniswap 上操作會導致損耗很大(滑點大),但是專為穩定幣設計的交易協議 Curve 中,DAI/USDT 的流動性就非常充足。使用者就可以先透過 Uniswap 將 ETH 換為 DAI,然後在 Curve 中用 DAI 換成 USDT。

如果擴充套件一下的話,也可能是序列更多的交易路徑,具體的路徑計算需要由交易聚合工具執行。

案例 3:組合上述的兩個情況,就可以組合出更為複雜的交易路徑。這也是目前部分交易聚合工具已經支援的,包括 1inch、ParaSwap 等,他們將這個功能稱之為「Multi Path」(多路徑)。

如何制定一條價效比最高的交易執行路徑,是交易聚合工具最核心的部分。不過相比較傳統金融行業的交易執行工具來說,交易聚合工具目前還是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仍有很多可以挖掘和最佳化的部分。

盈利模式有哪些?

在為使用者提供價值的同時,交易聚合工具本身如何捕獲其中的價值並持續發展迭代呢?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到一個很好的答案。

現在除了 1inch 明確表明將發行協議原生代幣之外,其他幾家並沒什麼明確的動作,而且也從未公開過盈利模式。不過部分使用者在質疑 1inch 的過程中,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賺取差價

這位推特使用者發現,1inch 在為使用者執行交易時,如果執行價高於報價,1inch 協議將會抽取所有報價之外的部分,並轉賬至工具的某個地址中,作為收益。

在詳細深入這件事情之前,需要先解釋一些背景。交易聚合工具在執行交易之前,會為使用者提供一份預估的報價作為參考,比如使用者可以檢視 100 個 ETH 可以換得多少個 DAI,1inch 會替使用者抓取鏈上的資料進行計算,然後給出預估,可以換得約 3 萬個 DAI。

但當使用者在提交這個交易之前,可能交易路徑中的某個 DEX 已經被其他使用者進行了某筆交易,使得目標交易路徑的結果偏離了原來報價的 3 萬 DAI,這個事件發生的概率並不低,這就會導致執行價高於 3 萬 DAI,也可能會低於 3 萬 DAI。

所以部分交易聚合工具也提供了一個叫做「最大滑點比例」的設定,避免出現額外的損失,這個預設的數值是 1%。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執行價相比報價(3 萬 DAI)虧損超過 1%,則此次交易會失敗。

不過另一個可能性是,交易執行價可能會高於報價的 3 萬 DAI。而對於這種情況,1inch 並沒有使它失敗,而是將多出的部分轉出至 1inch 自己的地址中。

也就是最終的交易執行結果可能會落在三個區間內:

· 區間 1:如果交易執行價讓使用者損失超過最大虧損比例,則交易失敗;
· 區間 2:如果交易執行價處於報價和損失小於最大虧損比例之間,則交易成功,但是使用者獲得的目標資產數量會小於報價;
· 區間 3:如果交易執行價高於預估值,則交易成功,使用者獲得的目標資產數量和報價相同,但是多出的部分被 1inch 捕獲。

在和 1inch 的溝通中,我們向他們提出了這位使用者的質疑,他們並沒有正面回答收益的部分,而是回覆說:「該使用者獲得了在網站頁面中顯示的交易數額,我們不收取額外費用。」依他們所說,如果執行價格高於報價,則使用者也只能獲得頁面中顯示的數額,多出的部分就和使用者無關了。

從這位使用者發現的這個用來彙總收益的地址,我們發現該地址剛剛購買了以太坊域名 mooniswap.eth,這是 1inch 自己孵化的 DEX 平臺名稱,或許之後還會有其他用途,目前該地址彙總的資金量約 11 萬美元。

1inch 也因為該事件受到了部分國內外社羣的批評,認為 1inch 對於這套規則沒有透明公開,規則也不夠平等。但也有社羣人士評論表示能理解,因為這就是 1inch 這類工具的商業模式。

至於 1inch 的代幣模型,目前還沒有更多的資料公開,不過 1inch 是可以從以上模式獲得穩定收入的,或許類似交易所平臺幣的回購銷燬模式也是可行的選擇之一。

長遠來看,建立私有流動性才能鞏固優勢

交易聚合工具目前的核心競爭力是交易路徑演算法,不過由於目前的計算複雜度和資料量相對以太坊而言太大,所以不適合全部由以太坊執行,而是在鏈下計算後,提交到區塊鏈上最終執行交易。

雖然交易路徑演算法可能不開源,這或許可以提供一些競爭優勢,不過目前整體的計算複雜度並不高,應該不足以構建出特別顯著的技術壁壘。所以除了不斷迭代的交易路徑演算法之外,應該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長期方向。

比如 1inch 除了在聚合第三方的流動性之外,還在積累自己的私有流動性資金池,或稱之為暗池。可以看到 1inch 網站中的 DEX 選項中包含了一個叫做 PMM 的選項,全稱是 Private Market Maker (私有做市商)。

作為使用者來說,如果 PMM 可以提供更好的價格和流動性,自然是優先使用 PMM 的流動性。所以 1inch 在計算交易路徑的時候也會考慮 PMM 的流動性,再組合第三方流動性,進一步超過其他單一 DEX 的交易執行效果。

對於來自於 PMM 的流動性,1inch 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費,這也將是非常直接的盈利收入方式。不過目前尚未有相關的資料可以參考。

總結

交易聚合器為以太坊網路中分散的流動性進行了系統性的整理,對於多數有鏈上交易需求的使用者而言,可以選擇功能更全面的 1inch,或使用者體驗更好的 Matcha,也可以用這些工具進行比價。

不過對於這類仍處於早期階段的工具而言,各家也會繼續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道路。1inch 是該工具類別的領頭羊,不久之後應該就會公開代幣的經濟模型,試圖捕獲協議的盈利收入。另一方面,他們還在培育私有的流動性,不斷提高自己的壁壘,鞏固優勢。

可惜的是,目前高昂的鏈上交易成本也削弱了他們一部分使用者的交易需求,小額交易變得很不經濟,對於這類使用者或許更適合使用對智慧合約最佳化最好的 Uniswap。從長遠來看,成本是會逐漸降低的,這個問題也將逐漸消失,或者等 Layer 2 足夠完善遷移過去也未嘗不可。

除了交易聚合工具之外,DeFi 生態也在逐漸顯現出其他更多其他形態的聚合工具,包括收益聚合器、入口聚合等等,這些都將是使用者體驗層面的創新,值得長期觀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