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公鏈Algorand、Dfinity又給區塊鏈潑了盆冷水

買賣虛擬貨幣

2019年了,不知道還有沒有人吹今年是“公鏈的元年”。

本來按照劇情的發展,18年年底會有眾多公鏈一齊上線測試網。劇本寫好了,道具也準備好了,可誰都沒想到市場這一熊能熊這麼久。

市場規律永遠逃不開“二八魔咒”,放到區塊鏈裡這個比例只會更誇張。都說90%的公鏈難逃一死,那剩下那10%的公鏈活得怎麼樣呢?

也不好。

IPFS算得上是區塊鏈裡共識較高的專案了吧,雖然官方從來沒說過什麼時候主網上線。但團隊成員不時透露出訊息,一開始是17年末,再後來是186月,接著是18年末,最後未知。

IPFS堪稱推拉界高手。

當然,推遲的公鏈一條接一條,就連AlgorandDfinity這樣的明星專案也不能倖免。好歹都是區塊鏈裡共識較高的專案,而且在國內露面也不容易。所以我前兩天圍觀了這倆在巴位元的分享。

但如果你內心滿懷期望,抱著獲取最新進展的念頭參加這倆的分享,我直接告訴你,還是之前在國內分享的老一套。

Algorand錢不夠了?

先說Algorand,這個專案最大的賣點就是其創始人——圖靈獎獲得者Silvio Micali。去年1025日,“Algorand第二輪逆勢融資6200萬美金”訊息一出,濺得業內水花四起。

實際上,在成為一條公鏈之前,Algorand協議最先應用在聯盟鏈的技術授權領域。聯盟鏈大家都知道的,雖然離落地最近,但投入大、推進慢,有許多聯盟鏈做著做著就變成了公鏈。

Algorand也是一樣,在聯盟鏈領域發現商業運營效果不好後,頭一轉就扎進了公鏈堆裡,也正好扎進了資本的海洋。

帶著“圖靈獎”的光環,Algorand先後獲得400萬、6200萬美金的融資。最後這筆大資金,Algorand說過要拿來擴充工程團隊。

到現在三個月過去了,Algorand團隊確實新添了好幾名成員。只不過都是資深高管,分別擔任執行長和營運長。

7月釋出測試網路以來,Algorand也一直未能提供清晰的開發時間表。就連上線主網的時間,大家也只能預計是2019年而已。

除此之外,Algorand現在上線的測試網也只能轉賬,沒有加入智慧合約的功能。

在這場分享裡,Algorand首席密碼學家提到:目前主要任務是擴容測試網,準備主網上線。末了,他還不忘補充道:

“需要指出的是,Algorand不像別的專案那麼,進行一次ICO就完成募資了,我們會進行一系列的拍賣來發售我們的代幣。發售獲得資金將用於建設我們的社羣,投入到我們的技術研究中。”

咋了,是嫌我們中國韭菜頭還不夠硬嗎?

Dfinity交白卷?

Algorand一樣擁有明星團隊的,還有Dfinity。甚至可以說Dfinity整體團隊的光環更大更亮,隨便拎出個工程師就是BLS演算法的“L”本人Ben Lynn

團隊價值的最直接體現,就是Dfinity總共募集了1.9億美金,足足是Alogorand2.88倍。其中A16z投資就佔了1.6億美金,他們投資人直接表明就是看中了Dfinity的團隊。

而且在中國,Dfinity打下了更大的市場。除了本身定位在“去中心化雲端計算系統”,另一個就是背後的聯合創始人——Tom Ding(丁磊)。

1999年的丁磊,還頂著“神童”的頭銜。12歲,上海外國語大學英文大專文憑;13歲,復旦大學計算機專業本科自學考,同時山東大學資訊管理本科畢業。創立Dfinity,是丁磊成為bBay高階產品經理後的又一選擇。

當年丁磊和Dominic聯合創立了String Labs,也就是Dfinity的孵化器,而他本人進行Dfinity專案核心協議的研究。去年Dfinity的眾籌,好多國內網民就是衝著丁磊的招牌去的。

你算算,這才過了多久,丁磊在Dfinity官網上的頭銜就變成了“戰略顧問和全球大使”。團隊核心成員大變動,也難怪Dfinity研發的速度越來越慢,而且測試網上線的時間也是一拖再拖。

從最初的18年年末,到195月,再到19年第三季度。網友們開始等不住了,網上開始有言論稱“DFINITY是顛覆以太坊的頭號玩家,還是又一個億級泡沫”?

這還不算完,參加過Dfinity眾籌的大家都知道一個梗:這其實是個賣T恤的專案。只要是Dfinity一在國內露面,肯定會有人問:

T恤什麼時候發?!這都已經冬天了!”

有沒有人能催催Dfinity團隊個熊孩子:別拖了,該交卷了……

延遲上線背後的秘密

AlgorandDfinity也不是第一次被捆綁了。

畢竟兩位區塊鏈流量小生走的是同一路線——基於VRF的共識機制。而他們推遲上線的原因,也與VRF脫不開干係。

至於為什麼兩個明星專案都從VRF入手,簡單地說,VRF 可以解決POS 機制下提案者和驗證者的隨機選擇問題。同時也是目前在隨機方法上耗能最低、最高效的選擇。

當然VRF也有缺陷,根據網上關於AlgorandDfinity的比較文章,可以發現:

1Algorand難以達到宣稱的高效能,去中心化也存在問題;
2
Dfinity在安全性和效能上都存在較多疑點;
3
、兩者在真正Dapp落地方面都存在問題。

很可惜,這些問題兩家負責人都沒有在分享裡給出確切答案。看來到中國後,他們也學會了中國特技——打太極。

巴位元組織的這三天分享,從結果看來倒是蠻戲劇的。兩個海外頂尖專案,一個國內本土專案TASchain。明明三者都是邀請來的VRF第一梯隊選手,反而第一天分享的TASchain比較靠譜,把關於VRF的機制都講了個透。

比如說 Algorand 共識演算法經常受人詬病,原因是效率低。當然這也是AlgorandDfinity採用VRF機制的共同缺點。

這兩個專案為了安全,把共識階段的驗證組規模都設計得較大。結果呢,卻發現驗證組內的通訊量巨大,導致參與節點的網路頻寬門檻變得很高,也就阻礙了普通使用者參與到系統中。

TASchain透過設計獎懲機制和分組模式,大大減少了簽名資料,節點頻寬只需要“上行速率400KB/S,下行速率2MB/S”。

再比如說,如果想徹底解決Dfinity提案者和驗證組聯手作惡的可能,TASchain有自己業內首創的“增強設計”。也就是說:提案者多點並行方式給出提案區塊,在驗證組內競爭簽名達成共識。

再往深了的VRF相關技術問題,TASchain自己都有解釋,畢竟前兩天他們測試網上線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TASchain比其他兩個更靠譜的原因。專案17年底開始啟動,歷時一年多,就在115號,他們的第一版測試網正式上線。

這個70%以上都是由阿里技術人員構成的團隊,也確實沒給老東家丟臉,在寒冬裡依然專注做技術。

比較起來,其實這三家比的還是海內外團隊的效率。像IPFS之類的分散式團隊,在海外的區塊鏈專案裡比比皆是,成本是低了,但效率始終是個問題。

AlgorandDfinity雖然不是分散式團隊,但本身海外的工作生活理念,註定了他們不會奔跑地異常迅速。

大家都說海外專案的技術實力才過關,可你國內團隊每天追趕一點,最後不還是“龜兔賽跑”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已經上演一半了,現在VRF的領域裡,AlgorandDfinity不斷延遲時間上線,而TASchain已經如期上線測試網。

再把這個雪球滾下去,TASchain或許就是國內專案真正證明自己做實事的最好例子。

而且據說TAS團隊後續的主網上線,也會跟Grin(新一代隱私幣)一樣:團隊自身不設預挖額度,為的就是把額度更多的給到礦工以激勵礦工挖礦。

區塊鏈十年,九年都是寒冬,誰先跑出來誰就贏了。或許到了2019年,那些一味推崇國外專案的人,要重新建立認知了:能在VRF上做出第一個落地的專案,其實就在國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