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實錄 | 資料正式納入生產要素,區塊鏈如何迎接時代大變局?

買賣虛擬貨幣

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這是中央出臺的第一份要素市場化配置檔案,資料首次正式被納入生產要素範圍。

“10.24講話”之後,區塊鏈被提升至戰略高度,這次資料被納入生產要素,二者有何必然聯絡?區塊鏈作為解決資料確權、定價交易的必要手段,如何參與資料要素市場的構建?當資料成為生產要素,我們距離要素市場全面的數字化還有多遠?

4月11日,巴位元邀請到IEEE 計算機協會區塊鏈和分散式記帳技術委員會主席李鳴、數字資產研究院副院長孟巖、數秦科技董事長高航,分別從市場研究、企業參與和標準制定的角度分析資料被納入生產要素的深遠意義。

以下為全文實錄:

Q1. 在資料被納入生產要素之前,生產要素通常被歸結為土地、勞動、資本、組織、技術和資訊六要素。在十九屆四中全會後,提出將資料作為新的一種生產要素參與分配。隨著《意見》的釋出,人類歷史上首次將資料納入生產要素。這有著怎樣的時代背景,此舉意味著什麼?

孟巖:2016 年在杭州召開的二十國峰會上透過了一個《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其中對於數字經濟給出了一個非常精彩的定義,是這樣的: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資訊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資訊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資訊通訊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最佳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可見最早在那個時候,就有專家提出要將數字化資訊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了。也可以說,這已經成為時代共識。但是共識落實為政策,從想到做,還是有很大距離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可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裡第一個將資料明確提升為生產要素的,我想對全世界數字經濟發展都會產生推動作用。特別是現在疫情蔓延,很多人對於疫情之後的全球局勢感到憂慮,國際競爭加劇是大概率事件,那麼數字經濟的發展,具有更高的戰略位置,資料的要素化,也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至於有什麼後果,我這裡簡單說兩點。

第一是經濟增長方式改變。資料的規模及其利用水平正在以一個很大的指數速度飛速發展,如果能夠把資料作為生產要素,那麼相當於為經濟發動機新增了新的燃料,經濟的增長方式甚至模式都會變化。

第二是財富分配格局改變。生產要素市場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其實是掙錢的地方。簡單的說,我們在商品市場上花錢,在要素市場上掙錢。我們能賺多少錢,取決於能夠向市場上提供多少以及何種生產要素。原來大多數人只能提供勞動力來賺取工資,或者投資賺取利息,現在資料變成生產要素,我們可以透過創造、收集和加工資料獲取更多財富。

李鳴:從發展歷程來看,資訊科技在早期的系統整合階段完成了階段性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軟體開發階段完成資訊系統的建設,當硬體和軟體都完成後,大資料時代來臨了。漸漸的,我們發現硬體和軟體是為資料的發展起到了鋪墊的作用,真正有價值的是資料。因為資料具備邊際成本低、組合價值大、基於資料服務場景多等特點,可以透過加強資料的生產要素屬性進一步放大資料的價值,加速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加快數字經濟的發展。

高航:330意見是一個里程碑的事件,這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檔案,不是辦公廳,也不是某個部委發的意見,他代表著國策,我們可以對比2018年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2015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這是國策,也是數字經濟產業史上發展的重大事件。和1024區塊鏈講話一樣,我認為這幾個事件,未來會證明,它的歷史地位會和1993年克林頓政府提出資訊高速公路計劃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Q2. 《意見》中提到了大資料、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要素市場中的運用,區塊鏈缺席了,您認為原因何在?

孟巖:簡單的說,時機未到。目前資料要素市場化,還有很多路要走。大量有價值的資料收集不上來,即使收集上來,也做不到當放則放、透明公開、互聯互通,因此應該先解決這些問題。

至於區塊鏈,最近相關負責領導以及官方有關文章在提到區塊鏈時,比較偏重區塊鏈的社會治理功能。前幾天中紀委發表的一篇文章《區塊鏈蘊含的變革力量》是這類觀點的代表。我認為體現了疫情之後決策層對於區塊鏈應用重點方向的思考。

不過如果稍微延展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如果區塊鏈充分應用在社會治理當中,它在資料要素市場當中的作用肯定是核心性的。

李鳴:因為區塊鏈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沒有充分的基礎科學理論的支援,需要進一步完善元件化、互操作等技術體系、閉環的服務體系、監管和審計等生態體系。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找到真正的業務場景,現在的場景都很牽強,沒有發揮區塊鏈的最大價值。

高航:區塊鏈目前的實踐結果還沒有形成足夠大的體量,有很多理論和思想還需要驗證,相對於大資料、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物聯網這些產業來說,規模上要小很多,意見中沒有提到區塊鏈很正常。

區塊鏈是水平層面的基礎設施,是協作網路、是共識機制,是生產關係的進化,而大資料、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物聯網是垂直的產業。尤其是資料作為最基礎的生產要素,是因為區塊鏈理論的發展,才會順勢而生。數字化的生產要素在區塊鏈的基礎設施上高效的流動迴圈,才能生產出更高階的數字化商品,才能實現更大規模的數字經濟。沒有提到區塊鏈,不影響區塊鏈的重要性

Q3. 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10.24講話”將區塊鏈被提升至戰略高度,資料被納入生產要素,這三者有何必然聯絡?

孟巖: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開了十九次學習會,六次與數字經濟相關,三次直接以數字經濟為主題。事情已經很清楚了,決策層正在積極推動國家數字經濟大轉型大升級。問題裡列出的幾件事情只是背後這個戰略的具體行動,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訊號釋放出來。對於這個方向已經沒什麼可質疑的了,別的國家也會跟進。我建議大家把重心放在尋找自己的定位上。

李鳴:我們已經進入數字時代,需要從不同角度共同加快數字經濟建設。首先,資料是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最大化資料價值的產生的活動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從區塊鏈的技術屬性來看,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科技是加工資料的工具,透過加工資料最大化資料的價值,來加速數字經濟的發展。所有要素都進入數字世界之後,需要建立數字世界的交換體系,因此DCEP迎合數字經濟的發展的需要

高航:區塊鏈至少在三個層面上,從記賬制度進化、從協作網路執行,從經濟性質轉變這三個層面上,對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最關鍵底層的邏輯。所以發展區塊鏈產業,推動區塊鏈核心技術才會升至戰略高度。而DCEP也是順應了這種發展的需要,因為在純數字化的生產要素資源配置與交換的過程中,粒度更小,數量級更大,對性效要求更高,而傳統的支付和結算將難以滿足這種需求。

現在國策中,把資料納入生產要素,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在330意見之前,已經有很多專家學者建議資料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同樣也證明這點,現在讓全社會、全體系認可資料的基礎生產資料要素價值,將進一步推動產業的發展,三者共同推進,我們將迎來一個更有爆發力的數字經濟時代。

關於三者的關係,我的觀點,和李主任基本相同。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的必然產物。

Q4.《意見》中第六條和第八條分別提到了提到加快培育資料要素市場(包括推進政府資料開放共享、提升社會資料資源價值、加強資料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和健全要素市場執行機制(包括健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提升要素交易監管水平、增強要素應急配置能力)。區塊鏈技術是解決資料確權、定價交易的必要手段,您認為,以上哪些點最適合區塊鏈切入?

孟巖:區塊鏈最適合切入的還是數字貨幣數字資產。因此可以確權、容易被數字資產化的資料,是最適合區塊鏈切入的領域,比如版權、權證、證券等。那些代表可分享資訊的資料,其資產化和要素化還存在很多困難,需要很多的研究和探索。另一個區塊鏈基礎設施是數字身份。這個方向具有極其廣泛和重要的應用,尤其是在社會治理方面。據我所知有關部門已經開始研究了。

李鳴資料確權是區塊鏈的最基本應用,所有溯源、交易等其他應用都要建立在資料確權的基礎上。技術的發展是有科學規律的,其確權、交易等應用是迭代螺旋發展的,確權的發展可以加速推進交易生態的形成,交易生態的擴大倒逼更完善的確權技術和服務能力。因此區塊鏈可以從存證和確權、交易和交換、信用服務和溯源等方面基於資料加速數字化轉型的過程。

高航確權、存證、跨域連線,資料激勵,是目前最看的明白的切入點。區塊鏈在這幾個環節全部都會涉及到,都最適合區塊鏈切入,都不可或缺。相互之間都在起作用。但是在這些切入的工作中,我們也要認識到,區塊鏈是其中的一部分,他需要和其它多個環節整合,才能漂亮的完成相關的專案建設。只是單純講區塊鏈,或者你的團隊只有區塊鏈的交付能力,而沒有跨域整合的綜合IT能力,就難以完成一些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

Q5. 這次資料納入生產要素之後,是否會為區塊鏈大規模應用提供千載難逢的歷史契機?

孟巖:我可能比較保守一點。不會很快出現“大規模應用”,因為理論上、技術上和機制上要研究和調整的東西太多。過去十年,大資料和雲端計算獲得很大的發展,但是大資料交易並不成功,裡面還是有很多深層問題,並不都是一遇到區塊鏈能夠迎刃而解。但總體上,區塊鏈為資料的資產化提供了一個迄今為止最可靠、成本最低的基礎設施,所以如果我們保持耐心,認真解決問題,是會看到區塊鏈獲得大發展的。

李鳴:所有技術有其客觀發展規律,資本、政策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和加速技術的發展,但還需要工程化的實踐過程,逐步完善技術體系、服務體系和生態體系。

同時區塊鏈只是加工資料的工具之一,未來需要與AI、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科技融合,從採集、承載、處理、利用、保障等各個方面構成加工資料的技術生態,從而最大化資料的價值。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包括區塊鏈的新一代資訊科技只是技術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階段,未來新一代資訊科技也需要與生物工程、量子計算等技術組成更大的技術體系,以實現更大的價值。因此每一項技術只是技術體系迭代發展的技術元件,在特定時間利用其技術特性完成即特有的價值,促進技術的迭代發展。

高航:我比較樂觀。數秦一直以區塊鏈+大資料為主賽道。實際上市場已經出現了井噴的現象,從數字基建的角度,區塊鏈公司還是非常的少。隨著需求的擴大,對綜合能力強的區塊鏈公司確實是非常好的歷史性機遇。我們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的市場情況也是相對應的。補充一下,區塊鏈是非常好的打單利器。

Q6. 資料變成生產要素將會導致資料資產化,這將會導致一種新的資產形式——數字資產的大發展。對於數字資產,孟老師此前提出過基於合同理論,將數字資產視為合同權益,將通證視為數字資產權益的憑證的研究分析框架。現在看,這個框架是否足夠完備?

孟巖:作為數字資產的理解框架是完備的,但作為通證的理論框架還是不夠。

首先,一切資產均由某種形式上的合約定義,這是沒有問題的。因此抓住合約這個關鍵點來理解資產,抓住演算法合約這個關鍵點來理解數字資產,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作為數字資產權益憑證的通證,只是通證的其中一種型別,還有一些型別的通證,並不是數字資產權益拼爭。資產最根本的特徵還是要能夠給持有人帶來經濟收益,但通證未必是衝著這個目標去的。可能有些通證是你個人的身份和資質證明,有的通證僅僅只是幫你控制或者使用某一個智慧裝置。我們在實踐當中發現,這類通證的重要性比原本預想的要重要得多。

不過今天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關注的是作為數字資產的通證,對其他的類別有所忽略。

Q7. 如果央行數字順利順利推出,未來是否就可以用央行數字貨幣對數字資產支付了?數字資產的價格怎麼計算?

孟巖:是的,這是數字貨幣重要的用途之一。用數字貨幣交換數字資產,可以確保交易的雙向全程留痕,驗證和監管成本極低。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從一開始就設定為一個支付工具,支付流線上上,貨物流線上下,某種意義上是央行版支付寶。如果長期停留在這個水平上,其優勢只是在央行貨幣管理和巨集觀經濟調控領域比較突出,老百姓和工商業獲得感有限。

我們現在很多貨幣專家整天論證數字貨幣對巨集觀調控有什麼樣的好處,但微觀層面對企業和民眾的意義呢?大家不太好談,因為相對於微信支付寶來說,沒有什麼特別的優勢。但如果出現大量合規數字資產,包括商貿票據數字化,那麼將數字資產與數字貨幣組織在一個智慧合約控制的交易當中,就會激發無窮無盡的創新,具有很重大的進步意義。無論是巨集觀還是微觀,意義都非常大。所以我們不能只關心硬幣的一面,而不關心另一面。數字資產不起來,新一代數字經濟起不來

關於資產價格,當然主要還是市場供需決定。不過由於一個資產的來龍去脈都記錄在鏈上,因此有些機構,甚至是權威機構,可能會使用演算法方式來進行資產的配置,這個時候價格作為一個資源配置機制可能會退居次席。具體會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吧。

Q8. 孟巖老師近日在一場閉門會分享上指出,資料的加入以及數字貨幣、數字資產的發展,將會使要素市場發生一個劇烈的變化,如何理解這個劇烈的變化?

孟巖:一言以蔽之,我認為將會導致要素市場數字化,這是比產品市場數字化影響更深遠的事情。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引用我在那個閉門會上的一些表述。

微觀經濟學有一個很基本的市場模型,基本上每一本經濟學的入門書都會在前兩章就介紹這個模型,我叫它兩部門兩市場模型。這個模型是假設沒有政府的參與,社會經濟由兩個部門參與,一個是家庭部門,一個是廠商部門或者是企業,兩個部門在兩個市場上分別進行交易。其中一個市場叫做產品市場,在這個市場裡面,家庭部門支付貨幣,從廠商那邊獲得產品跟服務,在這個市場裡面家庭就是需求側,市場是供給側。

但是實際上同等重要或甚至更為重要的還有另外一個市場,即要素市場,這個要素市場說家庭部門在這個市場上提供生產要素,包括哪些生產要素呢?現在我們官方劃分的是7類:勞動、土地、資本、知識、技術、管理以及資料。

要素市場供需角色正好是倒過來的,企業在要素市場裡面使用貨幣或其它的有價票據來採購生產要素,家庭部門則是生產要素的提供者,即企業是需求側,家庭是供給側。企業為勞動支付工資,為土地支付地租,為企業家才能支付利潤,為資本支付利息。

我認為資料的加入以及數字貨幣、數字資產的發展,將會使要素市場發生一個劇烈的變化。

按照美團CEO王興一個很著名的說法,他說網際網路有上下半場,到2018年的時候網際網路上半場已經走完了。對於上半場,我沒有看到他明確的定性,但在我看來,網際網路的上半場好像主要是發生在產品市場,也就是說我們比較熟悉的消費者在網際網路上採購產品與服務。消費者在微信、支付寶,在京東、淘寶上買東西,主要都是消費場景,包括我們在網際網路上瀏覽新聞,也是以前的媒體市場數字化的一個轉型。網際網路的發展使產品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但是回過頭來看要素市場,其實變化沒有那麼大,我們還是朝九晚五到一個公司去上班,然後結成一個固定的勞動合同關係,甚至我們整個社會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是基於這樣比較靜態的關係來制定的。在這裡我大膽提出一個假想,就是在網際網路的下半場,也就是數字經濟的新階段,我們的重點是要素市場的數字化,它的特點就是企業在網際網路上直接透過數字化手段,數字貨幣、數字通證、數字資產,直接從家庭手裡採購生產要素,包括知識、技術、勞動、土地、資料等等所有的這些生產要素。這幾年新崛起的一些網際網路公司,比如位元組跳動、拼多多等,都有“要素市場數字化”的味道。但是隻有到了區塊鏈、通證經濟裡面,要素市場數字化才能普遍的大規模的爆發。

要素市場的數字化將使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人與人的關係發生劇烈的變化,也會使社會財富分配發生劇烈的變化,也必然會是社會結構乃至國際經濟關係發生劇烈的變化。

我個人懷著期待而又緊張的心態迎接這個浪潮的到來。

Q9. 資料作為最基本的數字生產要素,應該如何迴圈?如何在區塊鏈的基礎設施上開發和利用?

高航: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些體會,是基於最近一年多來我們的專案實踐而來。

我做一個比喻,但可能並不嚴謹。我經常把數字經濟比喻成人體,一個健康的人體需要有什麼樣的特徵?他需要健康的心臟、大腦,需要各類重要的器官。我們的城市大腦、數字政府以及為此形成的各種基礎雲、資料池、資料湖就是這些最核心的器官,每一種器官都需要基礎的養分,保障自我的發展,實現不同的功能。目前非常需要中國利用自己的體制優勢完成資料高鐵的建設,把大腦和心臟,以及各種原來的孤立的資料孤島、價值孤島連線起來。形成一個總體的主迴圈。然後再透過區塊鏈完成全身毛細血管的建設,再進一步把全身、全社會的資料資源,各種私域資料充分的啟用,形成各種基於毛細血管的豐富迴圈,只有這些全部健康的執行,我們才能看到數字經濟的噴薄發展。

作為區塊鏈公司,一定要捕捉到資料高鐵的建設方向,建設思路,建設動態。沿著這個方向去鋪設毛細血管,去連線私域資料。這是我們這幾年來能夠得到發展最重要的經驗。

最近有訊息說,杭州要成立,數字經濟特區,這相當於要在位元世界裡,建設一個深圳。而這個數字經濟特區,很大一部分在於主器官與主動脈的優勢。隨著區塊鏈的進一步發展,毛細血管的暢通,數字化生產要素就會形成更好的迴圈。

Q10. 探索建立統一的資料標準規範、支援構建多領域資料開發利用場景,對於提升資料要素價值非常重要。在您看來,應該如何建立統一的資料標準規範?

李鳴:應該從分類和本體、資產、工程、服務幾個方面加強標準。

資料的分類和本體:資料成為新的要素,但是資料到底是什麼,到底有哪些屬性,需要科學理論研究為價值化奠定基礎;

資料資產分類:當前資料基本是技術名詞,資料成為“要素”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是明確資料資產的屬性、分類等重要基本定義,為交易和共享奠定基礎;

資料工程:正像系統工程和軟體工程一樣,透過資料工程來研究如何更好的用工程化的手段來開發和運營資料,以建立科學的方法論指導應用實踐;

資料服務:如何利用資料提供安全可靠的閉環服務是資料產生價值的基本保障,在保障資料隱私的前提下,充分加強資料共享和流通,建立標準化的資料服務流程和機制。

Q11. 關於區塊鏈和資料的關係,您之前提到,區塊鏈是對資料封裝的技術體系。資料標準規範和區塊鏈標準規範有何不同?李主任親身參與國內以及國際多項區塊鏈標準的制定,在推動區塊鏈標準化制定方面,我國當前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李鳴:標準是提供共識,降低溝通成本和使用門檻,產生匯聚效應的手段。我們沒有辦法說資料標準和區塊鏈的標準有什麼不同,因為只有標準化方法相同,其他標準化物件、標準進展階段、標準化應用程度都不同

在區塊鏈標準化方面還要加強區塊鏈的概念、元件化、互操作、領域應用指南等方面的標準,同時也要加強標準宣貫和示範、基於標準的試驗檢測、基於標準的系統或平臺建設和基於標準的開源生態等活動。

歡迎更多專家加入到標準化工作中。

Q12. 在央行數字貨幣還沒推出,資料剛被納入生產要素之際,孟老師已在設想將所有的要素市場數字化,而區塊鏈將是數字化要素市場當中的核心基礎設施。企業可透過網際網路等數字化手段,使用數字貨幣或數字資產,直接採購知識、技術、勞動、土地、資料等生產要素。在孟老師看來,這一設想實現的前提還面臨哪些現實障礙?

孟巖:障礙非常多。技術的,制度的,法律的,都差很遠。不過我認為這些障礙都不足懼,只要大家有發展共識,迅速展開合作和行動,看上去很嚴重的障礙,也能夠很快被克服。

但現在最重要的障礙是恰恰就是思想問題,或者認識問題。而這些問題,只有一小部分是認識水平問題,大部分是處理不好利益的問題,人為的彼此相互制造的障礙,這個就比較麻煩,難以解決。

網際網路初期,大多數人只是覺得好玩有用,不知道這個事情能掙很多錢,因此抱著一種赤子之心,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現在太多的人盯著這件事情的財富效應了,我在實踐當中碰到太多這樣的問題。往小了說,很多專案,明明有機會做成的事情,因為利益的關係,分崩離析。往大了說,在政策層面,在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合作方面,很多事情如果只是認識不一致,可以透過交流和研討很快達成共識,但實際上我看很多是利益博弈。這種障礙就很難解決。

所以你要問我主要障礙是什麼,我覺的房間裡的大象是這個,平時很少有人談到,但我覺得這個真的是主要障礙。

還有一個障礙,最近我考慮的比較多,就是疫情導致的逆全球化對數字經濟發展的影響。今天好像大家都沒怎麼談這個問題,但我相信李主任和高總對此都有自己深刻的見解。

李鳴:重組的機會來了!機遇與挑戰始終並存,溫水煮青蛙也也是挑戰。

高航:大爭之世,讓人憂慮的事情太多。咬住自己的天命,堅持不懈的奮鬥。雖然有很多倒退,但大趨勢還是進一步的全球化,數字經濟的全球化。事物的發展,都是這樣螺旋前進的。倒退也是創造機會。

Q13. 對於孟老師的這種設想,作為區塊鏈行業的踐行者,您怎麼看,具體會如何實踐?

高航:實踐上來看,以前有很多幣圈的路,一直走不通,也想不通。

數字經濟裡最基本的經濟活動單元是數字工廠。這個工廠可以很微小,小到只是一個智慧合約,也可以很複雜,比如健康碼,就是一個大型的數字工廠。這個工廠,輸入的生產要素是資料、是計算能力、是人的智慧和演算法,輸出的是各種數字化的商品。其中有一些數字商品具有金融的屬性、資產的屬性,可能會改變很多傳統的規則。就和傳統經濟一樣,我們有虛實之分,數字經濟也會有虛實之分,數字工廠是實,數字金融是虛,兩者相互作用,共同發展。數秦科技目前的重點全部放在如何讓數字工廠能夠有效執行起來的基礎設施建設上。

我覺得,數字經濟和傳統經濟的執行、發展規律,都是一樣的。都是輸入生產要素,生產出更高階、更復雜的產品。

疫情期間的健康碼,就是一種數字商品。浙江的健康碼就是最高階的。計程車上,上一個人確診,下一個人的健康碼就會變黃。背後,就有無數層數字工廠的執行。

如何讓數字工廠更好的執行,有更好的生態。這是我們目前盯的最主要的實踐方向。數秦的數融平臺,就是讓資料能夠像石油一樣流動起來。我們的保全網,就是為了幫助建立數字經濟的規則。我們做的區塊鏈底層,也是為了這個目標而在努力。

Q14. 新基建如火如荼,但目前的新基建依然稱不“新”,不僅是因為新基建的投資佔比低,而且建設的設施主要是物理設施。資料納入生產要素之後,數字經濟有望成為真正的“數字經濟”,從而是否會加速推動“新”基建的建設?

孟巖:我相信答案一定是個大大的“是”。

不過我想在這裡多說一句。中國的土木工程基礎設施建設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人均只有歐美 2-3 成,大家不要以為中國即將結束物理基礎設施建設週期。數字新基建不是要跟傳統基建打擂臺,而是要相互支援,特別是考慮將正在建設和已經建設的物理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物聯網與區塊鏈的融合本身就是區塊鏈最早被憧憬的應用場景,智慧基礎設施將會使區塊鏈應用獲得非常好的發展條件。

李鳴:生產要素是經濟學概念,將資料納入生產要素可以加強資料的資產屬性,促進資料自主有序流動,提高資料配置效率。

資料資源的快速配置和共享需要強有力的“新”基建的支援,新基建中5g是可以加速資料的流動、大資料加工資料、人工智慧可以利用和消費資料、工業網際網路共享資料。

因此資料作為生產要素會促進新基建的發展,新基建的發展也會促進資料進一步建立價值,雙方共同作用加速數字經濟發展。

高航:數字經濟的發展肯定會大大加速“新”基建、“軟”基建的建設,尤其是制度與規則方面的建設,我們會有非常大的機遇,藉助於數字經濟的新全球化程序,突破西方的壟斷,建立全新的規則,這才是中華復興最大的基建

本文轉載自【巴位元】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