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回到物物交換時代吧(上)

買賣虛擬貨幣

傳統產品/創業的生命週期是:

創業團隊找 資本(錢) - 資本(錢)用來生產、推廣、獲取和擴大使用者-使用者再變現返回 資本 。今天我們在腦洞:有沒有可能去除中間資本的環節,這個生態中只有產品和使用者?

那你可能會說,那總得有人出錢支援創業者呀。誰出錢,難道使用者嗎?簡直比耍流氓還耍流氓。

如果這整個過程,我們完全不需要“錢”呢?

我們把”勞動力/智力” (Human Capital)的交換用一種新的信用媒介來計量。

“生產者”和“使用者”之間的邊界變得模糊。

在一個產品中,你不僅是使用者,還能在使用的過程中依據你的喜好和能力去迭代甚至“分叉”這個產品。更進一步的,你在這個產品中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還能轉化成這個產品的部分權益,讓你享受未來它增長的紅利。

從以往勞動力——錢——效用/投資的閉環轉變成:勞動力——效用/投資

🦄️ --🧛‍♂️ 💷 --👬 --💷💷

🦄️ --👬 --💷💷

用你的時間來做直接投資,你願意麼?區塊鏈和DeFi

解釋這種情況,需要理解幾件事。我們先在區塊鏈的場景下討論:

一種理解“錢“的方式,是中間媒介 :隨著剩餘物品的增多,人們逐漸互相依賴,收到別的物品,需要輸出自己多餘的物品。然而物物交換很難標準化,於是一個”標準”的中間媒介的貨幣或信用(credit)就產生了

基於區塊鏈發行的Token是一種“標準化”的媒介,divisible,fungible。更重要的,基於分散式節點達成的共識,讓它天然可以自證清白,成為一種“可信”的媒介。和“積分”不同的是,它在多個“產品/社羣”之間也可以交易和流轉,想象一下Q幣和花唄積分之間可以有一個公允的兌價市場。

Token成為社羣中衡量參與/貢獻的媒介。使用者依據社羣的規則協作,貢獻,用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簡單理解就是你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換取社羣的token。在社羣內部,token可以換取權利(governance)和權益(utility)。離開自己產品的社羣時,token的”購買力“反映了市場對產品的”定價“,token兌價成為了產品的信用擴張能力的表徵。

靈魂畫手...從區塊鏈誕生至今十餘年,我們不是沒有按照這個思路嘗試過,可惜成功者寥寥無幾。被忽略的幾個重要因素

1. Permissionless

Crowd "human" capital funding 需要大眾(mass public)的參與。這個過程中,不設限(permissionless)是社羣能夠湧現的重要前提。Permissionless的東西總是會野蠻“生長”的。

2. Tolerance on chaotic

Permissionless就代表一定有好有壞。市場是混沌的(chaotic),但不意味著無效。社羣需要的是原則而不是規則, 市場從來就 沒有 既定的規則可循,也別費勁兒去建立什麼”規則“,需求決定一切 。

沒人能站在市場之上。

事實就是,沒人能站在市場之上。 畫的再好的餅圖,都不如寫在github上面的程式碼。投資人是市場帶給你的,不是你在出生那天臆想出來的。

Uniswap是這種chaotic的典型代表,他在堅持著ICO沒能實現的基礎願景(open simple permissionless)的同時,順著市場在混沌(chaos)的狀態下發展。沒有上幣稽覈,沒有監管背書。任何人只要部署合約,就能為自己的資產提供流動性市場。混沌的市場裡面,跑出來的,才會被更多人看見。

Uniswap的標誌性獨角獸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跳出區塊鏈,在其他充滿發展潛力的產品上,同樣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RoamResearch

Roam是另一種形式的Chaotic。

它帶來了一種漫(慢)創業的文化。這一切都要從創始人Conor之前懟VC的一幕說起。

Conor:我要現在向大家提供5年500美金的收費,想用的讚我~(然後900多個人讚了包括我)

一流VC打電話來:我覺得你這樣做很傻,現在擴張免費讓大家用然後攬一大波使用者多好 ,我支援你!

謝謝,不用😊 。

他大膽地試驗一開始就對產品收費的商業模式,發展核心使用者(believer),因為產品做的非常好,兩個月的時間就有2000多人付了5年的使用費用,ARR 做到了100萬美金。之前能做到這個成績的有Slack、騰訊...

Conor也帶著這種Chaotic的氣質,挑戰了很多規則。

“產品開發為什麼一定要有時間線路線圖(timeline roadmap)那種拍腦袋的東西?限制你的難道是時間嗎?不應該是知識和迭代能力嗎?“

“以問題為導向的路線圖是最好的路線圖 ,因為我們是在探索中前進,這些問題才是路線圖的中心。”

If you're aiming just ahead you're going to be overtaken. The only way is to shoot for the sky. (如果你只是想向前跑那你總有一天會被超越,唯一的方法是向天空射擊)

Space elevator.(打造太空電梯)

Space elevatorRoamcults:不言而喻的credit

Roam把使用者硬是發展成了cults(邪教徒),全世界分散式且不拿工資還屁顛屁顛的碼農們貢獻程式碼,設計師們貢獻著創意;社羣陸續湧現出了枝繁葉茂的非官方衍生品:Roam播客,Roam研究院、Roam Stack工具棧、Roam中文站(我們發起的)簡直比區塊鏈還分散式...

人們自豪的在Twitter個人簡介處斜槓:#Roamcult

這是一種不言而喻的credit。正如開頭那句話: 把”勞動力/智力” (Human Capital)的交換用一種新的信用媒介來計量。

#roamcult

更重要的是,這些cults將會發揮不遜色於任何一個“員工”的作用,他們出於真的熱愛而不是完成任務,他們創造的是 極具網路效應的東西 。創始人Conor知道這一點,所以他除了致力把產品打造到極致,並且時刻在培養文化,培育cults社羣。

別問我團隊咋樣?我投資的是cults

Roam大腦研究院的作者Francis與創始人Conor從未謀面

最後在以Uniswap為代表的DeFi和RoamResearch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沒有中間層的自由感,即使混沌,即使漫遊。

這樣的產品和嘗試可能行也可能不行,但相比於人,我們更相信數學(程式碼);相比於資本,我們更相信市場。我不敢說去中心化的東西是否會成為主流,但它卻是我們所期盼的世界的樣子。

寫這篇文章是我和Ruby在三里屯兒吃飯時的臨時起意。

我近半年都沒有關注DeFi的動態,一頭扎進Roam的世界。但Ruby總是能迅速地抓到我的注意力,整個下午的聊天甚至都沒有太涉及目前大火的DeFi流動性挖礦的原理、收益等等(當然這些真的很吸引人:)。她只是從未來世界應該有的樣子的角度帶給我對區塊鏈,新的信心。

而且我們找到了很多事情的共同點:比如我們從不同角度意識到世界就是chaotic的,比如市場,比如大腦。與其想要凌駕,不如順應。這些人終究要證明自己是對的,財富終將會屬於那些將自己的認知轉化為新世界奮鬥動力的人。

撰文| Ruby Jessie

圖|Jessie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