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之後,網際網路巨頭們的春天來了

買賣虛擬貨幣

據紐約時報2月28日報道,Facebook “希望在比特幣失敗的地方取得成功。” 目前正在進行一個高度機密的加密貨幣專案,旨在將加密貨幣支付整合到其資訊服務中。 Facebook 計劃明年發行代幣,允許其使用者像Paypal 那樣進行國際匯款。

此外,紐約時報稱,Signal和Telegram也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推出代幣。

據悉,Facebook將重新調整其資訊服務的基礎設施,並將其三個應用程式 - WhatsApp,Messenger和Instagram 連線起來。這項整合過程將持續一年。由於這三個程式巨大的使用者人群,未來其加密貨幣可能達到27億使用者。

2018年1月,Telegram就有募集的動作,而且當時是一票難求。根據加密貨幣投資公司HASH CIB在2018年底的測算,Telegram發的幣總估值約為2000億人民幣,這是市值已經超過了95%的A股上市公司。隨後就沒了訊息。據說,當時有好多冒充Telegram的團隊,進行了募集工作,不知道你募集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對於這樣的數億量級的產品來講,發個幣還是比較簡單的。就看你的具體應用場景和發幣的目的了。

一個產品的誕生,是需要用的,如果生產出來沒用,也就是所謂的沒有使用者群,那這個東西就是廢物,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

所以,就存在這樣一個問題:我在區塊鏈領域有一個好的創意,想了一個好的應用場景,想幹掉傳統網際網路世界的某某某,那我把這個東西造出來怎麼樣?

當然可以,於是你就開公司,招技術,吭哧吭哧把這個產品生產出來了。

接下來,問題就又來了,你是有一個好的願景,想在一個新的領域,新的世界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王國,但是你的使用者群在哪裡,也就是說,誰來用你的產品?

這個就牽涉到我們經常談到的區塊鏈落地。天天談落地,在國內的區塊鏈公司中,公信寶算是最落地的一家公司之一了,還有自己的布洛克城APP,各個專案方也跟他們在布洛克城裡相互引流。但他的使用者量還是很有限,不足以達到天量級規模。

所以,不禁有這樣一個問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個問題,幾乎是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面臨的問題。我是先把產品生產出來,再去找客戶;還是先找客戶,再把產品生產出來。

目前,應用最廣的也就是各類賭博遊戲了。其他的專案,似乎也沒有什麼大的進展。當然,這個廣度跟傳統網際網路相比,還差的好遠,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其實,早在2015年,螞蟻金服就成立了區塊鏈小組。截至2017年底,中國在區塊鏈專利的增速遠超美國,領先全球。其中阿里巴巴以49件的總量排名第一,這些專利全部出自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阿里巴巴成為全世界申請區塊鏈專利技術最多的公司,但沒有任何一項專利技術被應用於加密貨幣發行。

2016年7月,阿里宣佈螞蟻金服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隨後阿里又將區塊鏈技術延展到互助保險的應用。

2017年10月,螞蟻金服發起“BASIC”戰略,支援進口食品安全溯源、商品正品溯源等,第一個落地場景是海外奶粉品牌的追蹤,先是產自澳洲、紐西蘭的26個品牌的奶粉。

2018年3月,阿里正式宣佈天貓海淘將基於區塊鏈技術跟蹤、上傳、查證跨境進口商品的物流全鏈路資訊,防止造假。

以上是阿里巴巴在區塊鏈領域的部分佈局。從上面可以看出,阿里做的事情就很落地。但他從來沒有發幣。

當然,京東在區塊鏈也有很大布局。而這些巨頭擁有數以億計的使用者群體,他們就不需要考慮使用者群的問題。

前兩年,有人問,阿里、京東這樣的巨頭如果搞區塊鏈了,那麼這些新興的區塊鏈企業也就沒有他們的事了。有的人回答,這樣做,阿里們就會革了自己的命,他們很難打破自有的體系來顛覆自己。現在想想,很可笑。

這就像什麼呢?

當年,QQ在遇到使用者增長瓶頸之後,為了找到一個新的模式,騰訊內部組成了三支隊伍,互相殘殺,最終張小龍一組勝出,發明了微信這樣一個東西。剛開始,透過QQ直接把使用者導流到微信裡,當使用者達到一定量之後,微信和QQ繼續相愛相殺。這就是量級效應,你自己做一個微信試試?當時的米聊,來往,就是基因不好,被搞死的。

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企業增長第二曲線。

所以,在2017年的區塊鏈大泡沫下,縱使有很多公司有著一個好的願景,發了幣,即使現在還活著,但在你的領域,也有可能分分鐘被諸如阿里、騰訊的公司秒殺。目前,大多數區塊鏈公司活的並不是很好。

當然,還是有一些區塊鏈公司會脫穎而出的。還有一種可能現在的一些小公司,在某方面做的比較厲害之後,很喜歡被大公司收購,也不是喜歡,是迫不得已。這樣也蠻有意思的,畢竟活下去比活不下去好。

所以,我的觀點是,依舊看好傳統網際網路巨頭,這些傳統網際網路,其實並不傳統,很潮流,他們依舊走在世界前列。當然,會有極少數的區塊鏈公司成為新秀,脫穎而出。大多數將會淪為炮灰,曇花一現,在巨浪中漸漸消失。

未來有一天,馬雲可能會這樣講: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終究還是我們的。

大勢之下,巨頭終究還是巨頭。


你認為呢?

END -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