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權教授5大維度解讀:我們應該“包容”區塊鏈發展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 | Apatheticco

5月17日,由杭州市金融辦指導、巴位元主辦的2019全球區塊鏈(杭州)高峰論壇在杭州正式開幕。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教授李國權教授發表題為《通證經濟的真正價值:分散式的隱私與信任》的演講。

李國權在演講中對去中心化的概念做出了自己的解讀,從五個維度對區塊鏈的價值進行了分析。

1. 我們可能沒有辦法達到完全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可能是一個夢想,一個沒有辦法實現的美夢。但談到去中心化,就必須為人為本,人的隱私和獨立性背後就是布式的信任分散式的隱私,這才是真正的價值。我們在共識和制度方面出現很多問題,將來我們可能會有多層共識的AI鏈,透過AI保證我們有一個分散式的信任、分散式的隱私

2. 所有的區塊鏈會變成整個區塊鏈系統裡面的一個節點,包括物聯網在內的其他技術也會變成區塊鏈裡面的一個節點。區塊鏈社羣將會越來越包容,將來也會以“包”為主。而且,政府、監管也將是區塊鏈社羣的一個重要節點。

3. 區塊鏈要增加分散式的相連和相通,要變成物鏈網。不僅是包容性的和互操性,而且是互通性的,是分散式的。對於區塊鏈的社羣,如果要找到分散式信任、分散式隱私的話,一定要有分散式的通訊

4. 未來我們會用到硬體,硬體和軟體結合,實現硬軟體分散式信任和隱私。通證有一個好處,它就是能夠分散式激勵P2P的隱私

5. 通證主義要以“包容”為主,以人為本,以求社會影響最大化,增加社會效率

最後,李國權總結道,區塊鏈的價值主要是在人為的“三H(互匯、互惠、互慧)”。只有能夠互匯,數字資產才能變成無域;只有能夠互惠,大家才能獲得利益的一致,把利益的衝突儘量最小化;只有充分的互惠,搭建共同的互慧,才能有無邪。互通無邪的話,我們才會把監管和政策變成一個重要的支援。

以下是李國權的現場演講內容實錄,由巴位元整理。

大家好!首先我先申明一下致謝,感謝巴位元,也感謝杭州金融辦今天邀請我來跟大家分享我這一年來的研究,也感謝新加坡資訊通訊媒體發展管理局(IMDA)提供的公開資料和資訊材料,但是我所講的一切並不代表任何機構,所有一切的意見僅代表個人觀點。

五大維度看待區塊鏈價值

過去幾年,我們都非常瞭解公鏈和私鏈的差異。在私鏈裡面,每一個節點都不是匿名性的,而且從讀取權、寫入權、提交權等等都會獲得一些限制。公鏈也分共有非許可鏈和公有許可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任何節點不一定是任何人,任何節點有讀取權、寫入權、提交權。

所以在PoW裡面,我們需要挖礦,來希望每一個人或者任何一個節點可以有這些權利;或者在PoS裡面,不同的持幣者也希望能有一個分散式的不同權利。

但是因為線下治理未完善,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怪的怪象:很多人說區塊鏈能眾智、眾籌、眾包、眾評、眾享,但我們看一下智、眾的話,如果做的不恰當,人是在上面的,所以上面的人做決定,下面的人就不服從。

其實這就是我們現在出現的現象,就是說去中心化到底是不是一個夢想,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去中心化是一個過程,去中心化不是靜態的,去中心化是動態的。我們談到區塊鏈價值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瞭解到區塊鏈必須持續性地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可能是一個夢想,一個沒有辦法實現的非常好的美夢。

但如果一個區塊鏈,它今天比較非中心化,明天更加中心化,它的價值也跟著會下跌了。所以從這個維度看的話,其實去中心化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真正在實際經營裡面都是非中心化。

所以大概的技術上我們只達到那一個程度的去中心化,只有非中心化。我們可能沒有辦法達到完全去中心化。

我們也分開說,如果是一個制度的話,制度分成系統和實體,可以分成鏈上和鏈下。在鏈上的治理是去中心化,鏈下治理就是中心化,就是非中心化。如果鏈上治理是去中心化,鏈下治理是非中心化的話,我們可能就有一個比較去中心化的情況。

問題是目前為止,我們在共識和制度方面出現很多問題,將來我們可能會有多層共識的AI鏈,透過AI保證我們有一個分散式的共識。下面可以看到其他的解釋。

第二個維度,我們可以去想區塊鏈的價值,就是從排他性到包容性。排他性的話,就是說我們都集中在單鏈,就是單鏈的區塊鏈,其實在區塊鏈社羣裡面沒有所謂的我們的區塊鏈。當演變演化的時候,我們開始注意到跨鏈,因為我們發覺每一個區塊鏈都有它不同的功能。

只要有它不同的功能,我們就要儘量找一個辦法,利用這些功能來完善本身區塊鏈的缺點。

所以我們現在是從眾到分散式的信任,跨鏈、多層鏈,一層、二層可能還有第三、第四層,以多為主。但是極端主義是以去為主,最多還是以包為主,為什麼?因為我們將來還要談到技術,如果你有一個通證,這是一個牛的通證,當你第一次把牛的通證放到區塊鏈的時候,你怎麼確保真正有一隻牛在那邊?

所以你必須要跨技術,必須要用到物聯網,要用到其他的技術,才能把區塊鏈重要的功能都變成一個節點。

所以所有的區塊鏈,會變成整個區塊鏈系統裡面的一個節點,其他技術也會變成區塊鏈裡面的一個節點。所以區塊鏈社羣將會越來越包容,將來也會以“包”為主。而且,政府、監管也將是區塊鏈社羣的一個重要節點。

物聯網還有第三方的信任。當你有實體經濟的時候,這個物還是第三方的信任,所以它還是中心化的。我們注重的是,中心化的物聯網和中心化P2P網際網路的互操性。我們怎麼能夠從第三個維度來看區塊鏈的價值?

就是要增加分散式的相連和相通,要變成物鏈網。不是包容性的,不但是互操性,而且是互通性的,而且是分散式的,這個分散式對互鏈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我們不需要網際網路,可能我們可以用蜘蛛網。

還有很多不同的通訊方法,我們可以做分散式的通訊,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區塊鏈的社羣,如果要找到分散式信任、分散式隱私的話,一定要有分散式的通訊。

第四個維度,我們可以看到從眾到分散式的隱私。我們在網際網路的雲端可以是中心化,而中心化的左邊是非常極端的中心化的P2P資料。我們都知道駭客都很容易就可以入境,因為他有一個點,這一個點就是他的攻擊點,所以這是中心化一個風險非常大的因素。

當然,我們可以用零知識、環形簽名、秘密共享、門限秘密共享、MPC或者是TEE都可以做,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將來會用到硬體,硬體和軟體的結合,包括SGS、TEE的環境。但是你用到硬體的時候,又有第三方信任的問題出現了。怎麼把硬體做再分散式信任?這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整個社羣要非常注意。

通證有一個好處,它就是能夠分散式激勵P2P的隱私。只有透過通證來激勵的話,我才願意把我的資料給你拿去用,但是你不可能看穿我基本的資料。這些技術都已經基本存在了。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將來短期、中期、長期的技術發展圖。在治理機制上,我們現在還分鏈上、鏈下,將來我們會集中在鏈上與鏈下,再過一段時間我們就會有很多新治理的戰略,包括一些價值投資的信念、委任式民主、二次投票等。還是現在3-5年,通證經濟的研究和自治規則。更重要的是五年後,AI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分散式隱私裡面,AI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還有AI的自治和規則。

有人說我們應該是無幣的,更有說我們需要有加密貨幣,更有人說我們需要通證,更包括加密貨幣。無幣主要是以賬本為主,代幣主義以交易為主,但如果你透過通證主義的話,它是以包容為主,為人為本。我這裡解釋一下,因為最有價值的是能夠對社會影響最大化,增加社會效益,監管和成本會更到最低。所以通證經濟,應該往包容的方向走。

區塊鏈價值觀:包容、分散式的信任和分散式的隱私

對於資料的結構,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有隔離見證,我們還有不是區塊鏈,但是分散式賬本的定向非迴圈圖,但將來我們會集中在分散式的信任和分散式的隱私。怎麼把這些資料真正能夠分散式?第一層技術,我們來一下工作量證明、權益證明、區塊鏈中分片的實現都已經證明了。

在共識機制裡面我們談到了Algorand,其實多層隨機概率共識機制就是AI共識的起步,因為你開始隨機的話,就會開始想到怎麼用AI,把所有比較集中性的共識打上,那AI就具有這樣的功能,所以將來會有分散式信任、分散式隱私透過AI做到。

第二層技術,我們有狀態通道、側鏈,3-5年會有狀態通道的研究,可能會越來越積極,包括側鏈,但最重要的還是分散式的信任和分散式的隱私。但是第二層技術都是比較中心化的,所以它能夠做到分散式嗎?可能做不到。它可能做不到,為什麼不跟其他的區塊鏈結合,為什麼不跨鏈呢?跨鏈的話,可能就解決了技術上技術擴容的問題,就無需再考慮中心化的第二層的問題。因為如果你是單鏈主義,你就會想到跨鏈,所以一定要從包容性的角度看。

還有硬體,我們都會想到GPU、ASIC,硬體是第三方的信任,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能去掉第三方的信任。那麼硬體,怎麼把它去掉?就需要分散式的信任、分散式的隱私的基本條件去製造這些硬體。

新加坡烏敏計劃已經完成了“通證化”的計劃,原本新加坡的烏敏計劃1和2前年已經完成了。新加坡的烏敏3,是在區塊鏈上的資產通證化,即時結算和付款,本來說3-5年完成,但是在去年也完成了。所以一切的計劃,烏敏計劃的1、2、3,都提前完成了,而且它們的程式碼都在一套政府的開原始碼,大家可以拿去用,大家可以上通證化即時結算的程式碼拿去用。但長期來說還是和IoT、AI結合,還是從分散式信任和分散式隱私的角度看。

智慧合約程式碼的實現,大家都可以看到包括了各方面的進展,我還是認為在五年之後還是分散式的信任,還是分散式的隱私。在智慧合約的隱私和效能方面,也可以看到已經有很多研究在進展了,但這還是值得看的。所以大家應該集中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資源、更多的精力,去看怎麼能做分散式的信任和分散式的隱私。

在投資的時候,我們就發覺出現了問題,因為所有一切舊的經濟價值觀,我們都想拿去用,怎麼用現金流來衡量區塊鏈的價值,但通證經濟是新的經濟,它是以人為本的,這是非常重要的。雖然通證經濟無法排除人性,但我們必須以剛才我提到的五個維度去衡量區塊鏈的價值。

一切舊經濟的價值觀,是在成熟的行業裡面才能夠用得到。你可以看到現在上市的公司,越不賺錢的上市科技公司上市的市值就越高,這跟所有舊經濟的衡量價值的辦法都有脫節。我們現在談到去中心化,就必須為人為本,人的隱私和獨立性背後就是分散式的信任和分散式的隱私,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怎麼衡量?我們在研究,將來應該怎麼樣從這方面有一個價格、有一個價值。所以區塊鏈價值觀主要從包容性看,它的互操性、互通性、互匯性,每一個不同的區塊鏈都成為一個功能節點,如果不成為功能節點,它的價值就沒有那麼高。

只有每一個區塊鏈都成為一個功能節點,有了一個生態圈,我們才能同時兼顧去中心化,同時兼顧可擴充套件性,同時兼顧安全性。不然的話,它們之間是有一點對稱的。我們必須要樹立一個全面的鏈上、鏈下的共識,才會可持續地發展。

分散式的隱私方面非常重要,主要還是維護人的獨立與尊嚴

我談到包容區塊鏈的時候,已經是兩三年前的事情了,但今天我要強調的是如何維護人的獨立與尊嚴,這可能是在時間上早了五年或者早了三年,但是在過後的兩三年之後,我們也發覺到在網路上人的尊嚴跟人的獨立性是非常重要的。不但是在網路上,在網下、在鏈下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分散式的信任,可能就是隨機要防止機器人,機器的許可權不能超越人類的控制。我們也可以看到733MAX-8飛機的失事,機器人已經控制了人類。防駭客,不能讓一個駭客控制全人類。反邪,增加惡性攻擊成本,不能讓市場完全被控制或壟斷。

所以看區塊鏈的價值,它主要是在人為的“三H(互匯、互惠、互慧)”,我們能夠互匯,數字資產才能變成無域;只有能夠互惠,大家才能獲得利益的一致,把利益的衝突儘量最小化;只有充分的互惠,搭建共同的互慧,才能有無邪。互通無邪的話,我們才會把監管和政策變成一個重要的支援。

所以新加坡已經往這個方向走了,這是IBM裡面的一個報告,主要的內容是完善生態圈,為人類服務。透過物理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開發平臺,為人工智慧其他的計算、密集的技術,開發計算的基礎。政策、法規、標準非常重要,這方面一定要成立區塊鏈治理的智慧,去了解去中心化的影響。它是對人類有好處的,它不是對人類沒有好處的。

要研究與創新,要跨學科的共識,包括網路安全與人工智慧、量子計算與人工智慧,因為量子計算在共識方面將會有很大的影響。為企業及專業人才培訓是非常重要的,再加上智慧生態系統和工業化的資料,但沒有標準、政策、法規是很難實現的。

我今天就講到這邊,我要引自新加坡資訊通訊媒體發展管理局最後的結論。總之,人工智慧、資料以及區塊鏈都是有前景的包容技術,“包容”這兩個字是非常重要的,它們有可能帶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區塊鏈發展雖然相對還不成熟,但我要強調分散式(隱私與信任)架構彰示了企業,完善政府和整個社會不能夠實現的發展,所以能夠完善它們的發展,那麼成就就勢不可擋,可以為國家、企業和全人類帶來新的機遇。

我今天的演講就到這裡為止,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