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詳解

買賣虛擬貨幣

2020年4月,中國工商銀行金融科技研究院正式釋出《區塊鏈金融應用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金融白皮書》),這是銀行業釋出的首個區塊鏈白皮書。

該白皮書主要聚焦銀行業為主的金融領域,重點解析了區塊鏈金融領域的典型應用場景。《金融白皮書》指出,金融是區塊鏈應用場景中探索最多的領域,據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境內區塊鏈資訊服務備案”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內已備案的提供區塊鏈資訊服務的公司約420家左右,共計506項服務。其中提供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服務的企業有72家,佔比17%,共備案120項金融服務。

2019年以來區塊鏈迎來了政策風口和紅利,金融作為區塊鏈技術的重點研究領域,我國各大銀行紛紛探索和研究區塊鏈金融的落地場景。

(區塊鏈系統一般架構圖,來源《區塊鏈金融應用發展白皮書》)

具體而言,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安平銀行等銀行,度小滿、螞蟻金融等金融機構在資金管理、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支付清算等細分領域都有具體的專案落地。除此之外,各大銀行利用區塊鏈的共識演算法、智慧合約、資料傳輸、智慧錢包等顯著特徵,打造區塊鏈基礎技術服務、智慧運維、金融級安全能力為一體的企業級區塊鏈技術基礎平臺。

據報道,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釋出了金融行業標準《金融分散式賬本技術安全規範》(JR/T 0184—2020),這被行業認為是金融行業的首個區塊鏈標準,這不僅僅是提出了構建金融分散式賬本系統的硬體和軟體安全要求,還表明了區塊鏈金融將逐漸規範和體系化。

區塊鏈與金融的一致性

本質上講,金融以信用為基石。在網際網路時代下,網路無法解決現實世界的實物資產轉讓問題,多方機構之間傳遞資料、資訊和價值需要建構複雜和龐大的信用體系,來防範人為篡改盜取資料的可能性,但中心化資料儲存模式下的信用體系,依然存在內部風控風險。

區塊鏈作為去中心化資料庫,與金融具有天然一致性。《金融白皮書》寫到“區塊鏈的出現,使很多傳統網際網路中因信任力度和信任成本問題而難以進行線上融合場景有了融合創新的可能”。利用區塊鏈技術將強化大資料信用機制,對數字資產進行加密記錄並儲存,區塊鏈網路中的所有節點儲存完全一致,促進金融交易的便捷與快速。利用“機器創造信任”,將相互不信任的節點連線在一起完成信任傳遞,實現參與方之間的有效連線和高效協作。鏈上的所有數字資產資料都不可篡改和可追溯,將機構與個人失信成本提高。

《金融白皮書》指出,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價值體現在鏈上資訊可追溯,交易清晰透明;多方記賬的資料共享模式;防篡改的跨機構金融合作信任基礎;重塑業務流程。

同時,目前聯盟鏈模式是金融領域應用的主要方向,後續對中介成本過高、執行效率低下或無中介機構提供服務的業務場景,都可以考慮運用區塊鏈技術提供解決方案。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具體實踐

區塊鏈技術在資金管理、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支付清算等細分領域都有具體的專案落地。下面我們根據《金融白皮書》內容對四個維度進行細化和具體說明。

資金管理:資金流動穿透式管理

資金管理關係到企業生產經營中的資金籌集、使用和分配,是企業長效發展的關鍵所在。據券商中國報道,我國資產管理業務規模高達百萬億,其中,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為22.2萬億元。在龐大的資金管理資料面前,存在傳統對賬工作時間長、成本高的問題;紙質和線上資金管理存在資料易篡改的風險;傳統資金管理存在資金鍊條不透明、賬目不清晰,導致審計效率低下。

針對資金管理現存痛點,區塊鏈技術的具體解決方案基本是以下四點:

第一,將資金管理流程中的預算、審批、支付、對賬等核心資訊上鍊,形成資訊流、審批流、資金流三流合一。

第二,基於智慧合約的工作流引擎,透過靈活配置資金審批流程,實現資金申請和審批支付自動執行,大幅提升資金管理和支付效率。

第三,節省資金申請方、資金審批方、資金託管方、資金監管方之間的大量對賬時間。

第四,資金鍊清晰可見,在利於監管的同時也加強對資金利用的統籌管理。

奔跑財經(Finacerun)記者瞭解,透過區塊鏈技術對資金流動實現穿透式管理,銀行、金融機構以及企業構建多方之間的全自動化數字系統,促使企業在最短時間和最少成本實現安全的銀行連線,實現資金閉環追蹤,啟用資金流動性,降低資金挪用風險,保障資料安全、真實、不可篡改,最終重新定義現代化資金管理模式。

雄安新區管委會、中國雄安集團、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聯合打造雄安新區徵拆遷安置資金管理區塊鏈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徵拆遷原始檔案、資金穿透式撥付的全流程鏈上管理,實現物料裝置、勞務工資等資金流轉過程全程留痕。

雄安新區聯合中信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單位搭建了財政建設資金管理區塊鏈資訊系統,完成建設者工資和供應商材料款的穿透式支付。

供應鏈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供應鏈金融是一種集物流運作、商業運作和金融管理為一體的管理行為和過程,供應鏈金融是解決現金流斷裂的重要手段。一直以來,缺錢成為中小微企業面對的首要問題,燒錢太快、現金鍊斷裂,而中小微企業單憑自身條件往往難以滿足銀行信貸融資標準,融資資金交易的驗證成本高,資訊流、商流、物流和資金流信任傳導困難。

針對供應鏈金融的現存痛點,區塊鏈技術的具體解決方案基本是以下三點:

第一,將企業業務流程中供應鏈的資訊流、商流、物流和資金流資料與融資資料上鍊,提高資料可信度,解決資訊割裂。

第二,核心企業的信用轉化為數字憑證,使信用可沿供應鏈條有效傳導,降低合作成本,實現信用打通。

第三,數字憑證可進行多級拆分和流轉,提高資金的利用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等問題。

奔跑財經(Finacerun)記者瞭解,供應鏈金融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提高其運營資金流動性問題。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困難重重,保護現金流成為首要難題。利用區塊鏈技術保障資料可穿透、可驗證、可溯源,實現鏈上資料做抵押,重構鏈上信任機制,簡化融資手續,監管資金流向。

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楊麗平表示,運用金融科技最佳化供應鏈金融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供應鏈業務系統,透過與核心企業、政府部門相關的系統進行對接,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鏈條上的客戶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供應鏈融資服務。

貿易金融:聯盟鏈的分散式記賬模式

貿易金融是指銀行運用結構性短期融資工具,目前貿易金融市場體量龐大,貿易結算工具和融資方式呈現多樣化特點,目前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審查流程繁瑣,資金流資訊不透明,貿易融資成本高,非全自動化操作導致整體效率低下。

針對貿易金融現存痛點,《金融白皮書》提供的解決方案是:基於區塊鏈+物聯網技術打造多機構參與的貿易融資(聯盟)平臺,連線商戶、金融機構、倉儲管理、物流公司、監管機構,將交易過程中的貨物、單據、物流、監管資訊等資料流上鍊,讓真實世界中的貨物資訊與的電子單據資訊進行相互驗證,滿足企業對在途和倉儲實物商品融資需要。

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支撐,建立去中心化、加密安全、高效透明的貿易金融系統,需要連結多家銀行節點,以聯盟鏈的方式實現分散式記賬,所有節點擁有資產釋出、提供服務、交易撮合等高效處理方式。

據瞭解,金融壹賬通搭建了廣東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疫情期間,已經上線銀行100家,金融產品100多款,企業申請數量超過1556家次,累計申請金額111億,放款20.8億元。例如,廣東當地農商銀行已授信一家農產品批發中心的500萬元融資需求。

日前,光大銀行推出“陽光交e鏈”綜合化服務區塊鏈平臺,截至2020年4月10日,光大銀行“陽光交e區塊鏈”業務規模達到1016億元, 鏈上累計業務筆數1477筆。

支付清算:交易雙方支付安全和高效

傳統支付模式中交易雙方需要分別記賬,在資訊不對稱的前提下,記賬流程長、效率慢。針對支付清算現存痛點,《金融白皮書》提供的解決方案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的跨機構支付清算平臺,可以在交易雙方之間直接共享交易資料流,簡化對賬處理流程,作為傳統支付產品的有效補充。

奔跑財經(Finacerun)記者瞭解,支付清算是區塊鏈+銀行業的重點融合領域之一,使用區塊鏈技術重構銀行支付清算系統保證交易資料資訊鏈上透明,為交易雙方縮短對賬流程和節約對賬時間。尤其是在跨境支付領域,區塊鏈技術有助於減免中介環節,提高跨境匯款的安全性。

招商銀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直連清算系統,用於銀行內部跨境清算。據瞭解,招商銀行有六個海外機構,分別是香港分行、新加坡分行、倫敦分行、盧森堡分行、紐約分行以及永隆銀行,在銀行內部的閉環系統內,保證支付清算的安全性,提升效率。

除了以上四個具體領域的分析之外,《金融白皮書》還提到了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網路,允許資產發行方、資產交易方、交易所、流通渠道在內的各機構多方參與按照自身角色在鏈上開展業務,實現數字資產的登記、發行、流轉和清結算。

另外,在銀行業務內部,區塊鏈技術有助於打造銀行徵信系統,開發銀行商業票據交易系統,重塑銀行風險管控系統;針對更廣泛的範圍,區塊鏈+慈善+金融、區塊鏈+政務+金融、區塊鏈+醫療+金融、區塊鏈+農業+金融都是正在推廣的落地應用。

區塊鏈金融應用的思考

《金融白皮書》指出,區塊鏈金融應用仍處於發展初期,整體上金融領域應用處於區域性業務流程最佳化和創新的“點”的層面,跨機構、跨領域、跨行業的由“線”到“面”的殺手級應用尚未出現,應用從試點到大規模落地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實際應用中面臨著諸多挑戰。

廣義而言,技術標準體系不完備;隱私保護與資料共享的矛盾;效能效率侷限;鏈內外協同的挑戰是目前區塊鏈應用面臨的主要問題。

狹義上講,金融牽涉到多方參與機構之間的信任問題,區塊鏈金融要求相關參與方做出進一步革新的準備,全面提升參與方的資訊化程度是必要條件,將對硬體和軟體進行升級,甚至要承擔鏈上其他機構轉移的風險。另一個角度,以密碼學為基礎的區塊鏈技術能解決資料和系統的安全問題,但仍舊無法從技術層面保障資料隱私。

區塊鏈金融未來發展仍充滿挑戰,在區塊鏈金融應用價值不斷提升的前提下,整個行業還需要清晰地認識到區塊鏈+金融落地的發展前景。

關於“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前景展望”《金融白皮書》給出了五個方向:

第一,未來區塊鏈的應用方向將由單技術應用轉向綜合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5G等前沿資訊科技協同共建、融合應用,形成“區塊鏈+”解決方案。

第二,區塊鏈在金融領域多方合作的場景中發揮作用。

第三,在區塊鏈基礎之上,傳統產業鏈和金融機構之間的邊界將逐漸消失,金融機構可參與以區塊鏈為多方共治技術基礎的產業聯盟;傳統實體資產向數字資產擴充套件,金融機構需要提出積極策略應對數字化資產的發行、流轉、保值升值、風險防控等需求。

第四,區塊鏈金融與政務、醫療、教育等領域融合,在全新的開放共享、多方共治的協同架構下,實現服務模式、服務品質、服務生態的多重升級。

第五,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對提高社會化協作效率、助力建設可信社會、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

隨著區塊鏈金融應用的不斷升級,需要充分探索以銀行為中心的金融本質和邏輯,理解各項業務理論與實踐路徑,逐漸改變傳統業務模式和思維方式。在持續構建區塊鏈金融生態的過程中,需要完善和升級區塊鏈技術,制定和探討行業標準,促進行業規範發展,甚至,金融行業監管體系也需要進行相應調整。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