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十年,脫離加密貨幣的區塊鏈將走向何方?

買賣虛擬貨幣

根據百度搜尋指數,區塊鏈的關注熱度在2018年1月達到頂峰,然後開始迅速回落,2月中旬開始逐步增加,到3月上旬出現高點,然後開始整體呈現下滑趨勢。透過對輿情分析,今年初的區塊鏈熱與比特幣的漲跌有關,3月關注熱度與兩會期間兩會的討論關係密切。但由於兩會期間政府整體呈現出審慎的態度,社會對區塊鏈的關注度也開始逐漸下降。政策和投資收益是社會對區塊鏈關注的重心。

另外,百度趨勢指數(7月)顯示,區塊鏈當前參與主體人群為中年人,30-39歲人群佔52%,40-49歲人群佔25%,20-29歲人群佔16%,50歲及以上和19歲及以下人群合計為7%。另外男性參與人群佔72%,女性佔28%。男性中年人群為當前區塊鏈參與人群的主體。

全球看,區塊鏈發展呈“脫虛向實”的趨勢。據IDC資料,2018年全球區塊鏈市場份額中,金融業佔60.5%,製造業和資源行業佔17.6%,服務業14.6%,公共部門和基礎設施行業分別佔4.2%和3.1%。此外,據德勤2018年4月的統計,消費品業和製造業採用區塊鏈技術的速度最快。來自消費品和製造業約7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處於區塊鏈開發的實驗階段或生產階段。

根據我們2018年3月底透過對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相關資料統計,國內約42%“區塊鏈”公司是最近一年註冊的,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和廣州市。其中貴州最近1年成立的區塊鏈公司佔本省相關公司的93%,廣州佔88%,山東佔80%,浙江和江蘇分別佔78%。結合上述我國區塊鏈投融資情況,預計未來兩年大量區塊鏈初創公司將面臨“斷糧”危機,競爭烈度會越來越大。

區塊鏈是一個從“碼農”推向世界的技術創新,技術價效比本身是制約區塊鏈技術市場化推廣的瓶頸。當前全球“去中心化”作為區塊鏈的核心優勢已在過去十年中被不斷強調。但區塊鏈技術發展至今,由於受計算力的限制,我們發現依然存在一個三元悖論: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設計中,立足於現有的計算能力限制,安全性、低成本、易用性三者只能兼顧其二。在中本聰2008年的論文中就提出了使用分散式核算和儲存,脫離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構建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架構。理想的區塊鏈是需要系統中參與計算節點共同維護的。這就會引發一個問題,在參與者計算力能力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區塊低成本、高安全性和易用性?要解決這些問題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請服務商(中介)進行委託管理,或者直接使用區塊鏈服務商的平臺。這也是為什麼各大公司都在爭搶區塊鏈專案開發先機的原因——搶佔區塊鏈平臺市場。

一是演算法和物理裝置權責體系如何界定?以往的權責體系主要落腳到實際物體上。但按現在的發展趨勢,物理裝置逐步演化為演算法的執行單元,而決策系統與終端本身開始分離。例如裝載優步自動駕駛系統的汽車撞死行人後,是自動駕駛控制演算法提供商的責任還是沃爾沃汽車感測器的責任?當前軟體服務和硬體供給已產生明顯的分離趨勢。但相應的監管、權責標準卻並不清晰,與之相關的利益報酬機制也不明確。這會直接影響智慧製造的升級和發展。

二是智慧製造標準制定思路是否應該轉變?技術高速發展導致很多標準制定出來就已經滯後於現有技術發展。特別是在基於區塊鏈的智慧合約體系大面積滲透的驅使下,各國政府都面臨類似問題。在面向未來的智慧製造發展中,是否可以將標準制定權放回市場,讓其在技術發展競爭中自然產生呢?什麼技術標準需要由市場決定?什麼標準需要由政府主導?需要有更明確的界限。

三是5G會給邊緣計算、區塊鏈和物聯網帶來什麼衝擊?5G是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的簡稱,理論上5G下載速度能達到1.25GB/s(實際速度有差異)。基於5G的基礎網路通訊體系會引發什麼樣的技術連鎖反應?當前依然是未知的,在政策層面更是需要謹慎觀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