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不提區塊鏈的去中心化

買賣虛擬貨幣
近期BTC價格上揚令市場信心爆棚,投資者對於2020年的展望普遍樂觀。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區塊鏈的參與者們卻把更多關注點落在了區塊鏈的技術進步和務實應用,以更為冷靜深刻的方式重新審視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意義與現實應用。在區塊鏈的歷史上,幣圈與鏈圈共嗨的盛況並不多見,但從現在起,這樣的熱鬧或許會持續。近期BTC價格上揚令市場信心爆棚,投資者對於2020年的展望普遍樂觀。難能可貴的是,財富效應之下,比起狂熱的投機情緒與誇誇其談的應用落地,今天更多關注點落在了區塊鏈的技術進步和務實應用。比如,海外媒體對剛剛落幕的紐約共識大會的主要評價之一就是其內容迴歸技術。而在杭州西湖畔,在5月16-17日由巴位元主辦的2019全球區塊鏈(杭州)高峰論壇上,同樣充滿了務實思考。微眾銀行區塊鏈負責人範瑞彬對在會議期間對算力智庫表示,會議彙集了很多業界聲音,討論的問題不像以前那麼狂熱和原教旨主義。“很多嘉賓還提到了區塊鏈的許多誤區,說明大家都在反思技術、經濟、場景和治理問題。大家普遍更加務實、穩健,不再極端,而是充分考慮到不同點以及和實體經濟的結合。畢竟,能夠合法合規地抓到老鼠的貓才是好貓”,範瑞彬說道。

許多業內人士都將這一現象看作是對比特幣十週年的紀念,也是對“密碼朋克”精神的致敬。 

對去中心化的重新審視

顯然,這一次對於區塊鏈的重新審視十分深刻,甚至迴歸到了重新審視去中心化這一區塊鏈的主要技術特徵。

萬向區塊鏈董事長兼總經理肖風博士在演講中指出,不同的商業應用需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間找到平衡點。去中心化要的是公平,中心化要的是效率,各種不同的共識演算法無非落在公平和效率的區間內。區塊鏈自下而上、分散決策的機制更像“市場”,需要透過技術加制度進行調節。

他還提出,區塊鏈要真正適配大規模商業應用,光有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激勵和治理,也就是透過制度的設計對技術的不足做補充。

範瑞彬也對算力智庫表示:“區塊鏈不一定要追求完全去中心化,我對於完全去中心化的協議和應用是存疑的。比起去中心化,我們更願意說多中心化。”

更為徹底的是,學界專家也從比特幣的本質對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質提出了不同觀點。

國際知名密碼學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來學嘉表示,人們對區塊鏈相關技術特徵的認識存在一定誤讀。

一直以來,人們都強調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但其實區塊鏈根本就沒有實現去中心化,而是重新建立了一個唯一的、更強的中心——區塊鏈本身。去中心化的特性,更準確來說是比特幣去掉了發行貨幣的中心,即銀行,但同時也創造了一箇中心。

他還認為,加密貨幣的提法也並不準確,因為加密貨幣並不加密。比特幣的構造使用了簽名、雜湊等,並非加密。正因如此,許多區塊鏈應用增添了加密功能,如Zcash、門羅幣等。但其中的矛盾點在於,內容的公開會使區塊鏈應用受限,但零知識證明、環簽名等加密方法的實現又有難度。

當然,正如肖風博士所言,一切應用最終還是化為程式碼,技術攻堅仍然是區塊鏈發展的永恆話題。

特別是區塊鏈的效能問題,目前仍是難過的坎。Nervos COO呂國寧在談及目前區塊鏈擴容的各種嘗試和麵臨的問題時表示,總的來說,公鏈的效能突破有兩個方向——鏈上擴容和鏈外擴容。

鏈上擴容的方式包括了更大的區塊、更快的共識演算法、平行計算(sharding)和有向無環圖(DAG)。這些方式都不完美,且都面對如何取捨的問題,比如當區塊擴容後,當TPS大大提高後就會面臨儲存空間爆炸問題。

鏈外擴容及二層網路方案,包含了閃電網路、狀態通道、Plasma、Truebit等技術路徑,但普遍面臨一層網路對二層支援不好的問題。具體而言就是,一層網路可以提供支援,但需要透過硬分叉,複雜度與工作量巨大。

去中心化金融:無需糾結

對於去中心化的重新審視,很容易令人聯想到近來比較熱門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話題。在紐約共識大會上,海外專家對此並不樂觀。Dharma聯合創始人兼CEO Nadav Hollander就認為,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穩定幣目前並不容易,他對於數字貨幣借貸在未來18個月內的使用也存疑。

範瑞彬也延續了其對完全去中心化的疑問。他對算力智庫表示,無論在什麼行業,都不需要為了應用區塊鏈而去應用,更不需要為了去中心化而去應用區塊鏈。技術最終要回到應用場景,在金融領域,只要有線下實際交易和真實資產作為支撐,對映到鏈上的應用都是大有可為的。

他透露,微眾銀行對於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比較看好支付和供應鏈。

以供應鏈為例,這一業務其實很早就有,但以往只能做到核心企業和一級供應商,有了區塊鏈後才可以做到整個供應鏈的末端,即中小企業,但他們恰恰才最需要金融支援。因此,區塊鏈應該部署在最適用的場景中,而沒有必要把存貸款等核心業務都改用區塊鏈。

事實上,DeFi是個大話題,也有不同型別的應用,不同人對其從不同角度表述和理解。

Chinaledger技術委員會主任、上交所前總工程師白碩從技術角度總結道,DeFi的應用前景廣闊,但技術挑戰仍在;DeFi的推進環境改善但推進思路有待改變。

他表示,DeFi具有“三權分佈”的特點,即記賬權、監督權和使用權的分立。但在現實實踐中這“三權”卻存在3大怪象:記賬權與監督權的重合、使用權擁有者對區塊鏈無感以及缺乏可治理性。

在技術方面,跨鏈仍然是當前的最大挑戰。“山頭林立不是價值網際網路的成熟形態,互聯互通才是”,白碩表示。

白碩還特別指出了法定數字貨幣的意義。他認為,法定數字貨幣並不會給我們比移動支付更好的體驗,法定數字貨幣也並不意味著使用者可以自己做主,另外法定數字貨幣如果是可程式設計的,那麼將是唯一機會,必爭要地。法定數字貨幣一般是央行主導,一旦推出有法定效力,要線上上流通,當然它的影響包括控制假幣、反洗錢等等都有更好的作用。

由此看來,比起概念更為絕對的DeFi,“區塊鏈+金融”仍是目前更為主流和務實的落地方向,繼而在更多非金融領域尋求結合點。

範瑞彬對算力智庫表示,除了金融領域,我們還深切感受到區塊鏈在其他細分領域的逐漸成熟,如司法存證、版權、溯源等。目前可以看到,這些領域的許多中小企業利用區塊鏈技術找到了生存空間。

“許多團隊已經賺到了錢,拿到了融資,這就是一個好現象。還有政務、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物聯網等,都有區塊鏈的用武之地,只是還需要時間去培育”,範瑞彬說:“這是我們感受到的行業變遷,給了我們很多鼓勵,就像一片荒地上已經開始有小苗小芽開始生長,對於行業是很大的提振。”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