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嚕:區塊鏈的“顛覆式創新”正在被喚醒

買賣虛擬貨幣

咕嚕丨幣乎創始人、以太坊白皮書翻譯者
正如肖風在《投資革命》中所說,人類社會正在經歷第四次大遷徙:第一次是人類走出非洲,走向世界;第二次是從歐洲向新大陸遷徙;第三次是從農村到城市;而現在正在進行的第四次大遷徙,是從線下到線上,我們的生活正越來越多地搬去網際網路。每一次的遷徙都伴隨著生產力的變革和增量財富的創造,區塊鏈正是這次遷徙的排頭兵,這個領域聚集了一大批聰明的創業者,顛覆式的創新正在被喚醒,屆時世人將再一次驚豔。1、一路見證比特幣的成長、繁榮、瘋狂到平靜2009年1月3號比特幣誕生,我在2010年的10月接觸到。那時候,我認為比特幣是個騙局,覺得它就是一串數字,不值錢。當時比特幣5美分,人民幣大概3毛,我沒有入場。作為一箇中國人,我防騙的心理蠻重的,總以為是先進去的人把價格炒高,讓我們接盤割韭菜。
2011年5到6月,比特幣從50美分漲到30美元,兩個月增長60倍。比特幣社羣有比特幣工作原理的文章,以及區塊鏈是如何運作的詳細介紹,那天晚上我看完所有能找到的文章,忽然就明白了。比特幣是全新的物種,以前世界上從沒有出現過,但它又是跟貨幣、價值相關。冥冥中,我也聞到了一些賺錢的味道。於是,第二天就買了礦機,開始挖礦,然後一直經歷了漫長的熊市。比特幣從2011年6月的最高點,到2012年中的最低點,30美元跌到2美元,跌去了90%以上。到2012年,媒體都說比特幣死了。就這樣,從2011年挖礦,一直挖到了ASIC礦機退休,大概是2014年左右,我就停止挖礦了。其間,2013年夏天,我博士畢業回國,希望把自己的職業生涯放在這個行業,加入了巴位元的創世團隊。今天細細數來,一路上見證了比特幣的成長、繁榮、瘋狂到恢復平靜的全過程。作為區塊鏈花園中的第一枝花,比特幣著實令世人驚豔,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一個新興領域的發展過程以公開交易價格的形式被直觀地記錄下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多年的價格上漲顯示了世人對比特幣的情有獨鍾,那麼這份愛該如何解釋?我自己的一個例子也許能說明一些問題。那時我還在美國,給國內的好朋友介紹完比特幣之後,要送給他一個比特幣,當我向他的地址傳送比特幣後,幾秒鐘後他在QQ裡說收到了。當時的感覺真的非常好。那麼愛在哪裡?就是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第一次在地球上實現了價值在全球範圍內的、快速的、無摩擦的流轉。“全球範圍”,“快速”,“無摩擦”,這三者任意一項,比特幣都不是最早的踐行者,但是它們結合在一起卻產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如果說網際網路是資訊的高速公路,那麼區塊鏈就是金錢的高速公路,在這裡,人們可以像發電子郵件一樣把錢發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那麼,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是全球統一的、公開的資料庫,它有一個特點,資料一旦入庫就無法刪除和篡改,所以它很適合用來記賬。區塊鏈可以看作是一本賬簿,每一個區塊是賬簿的一頁紙,隨著時間的推移,賬簿一頁一頁地往下翻,記錄在已翻篇的帳頁上的內容就被永遠載入了歷史,既無法刪除,也無法修改。區塊鏈是金錢的高速公路,在上面的財富除了可以快速、自由地流轉外,還有另一個特點:這些資產是“可程式設計的”。也就是說,區塊鏈第一次實現了“可程式設計的錢”這件事。這件事非同小可,它有可能極大地改變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什麼是可程式設計的錢?對於普通的錢,它一旦離開主人之手,就不再受約束和控制,因為它又有了新的主人;而對於可程式設計的錢,卻不是這樣的。例如,父母給孩子零花錢時總是擔心孩子亂花亂用,現在有了區塊鏈和可程式設計的錢,父母就可以在錢上附加規則,例如每天花費的上限是多少,等等。由此看來,可程式設計的錢最大的不同在於可以附加條件和規則。比特幣作為第一種區塊鏈上的資產,天然是可程式設計的,只不過比特幣系統在開發之初並沒有過多地考慮程式設計的便捷性,使得對比特幣的程式設計較為繁瑣,因此比特幣的使用目前更多地集中於轉賬應用。2、當時的以太坊沒有競爭對手,是一個全新的理念2013年3月份Vitalik用了兩週的時間,把以太坊的理念寫進了白皮書。2014過年前,我和巨蟹兩個人,各自花了一週的時間,把以太坊的白皮書翻譯成中文。    
打個比方,比特幣是計算器,位元股是諾基亞手機,以太坊則是IPhone。位元股在比特幣的基礎上,多了更多的功能,比如去中心化交易所、穩定幣,像這樣的功能,可以類比成諾基亞手機裡面自帶的應用,但是這些應用是不能擴充套件的。在位元股裡,廠家給你什麼功能,就用什麼功能,不能下載一個APP可以擴充套件。而以太坊把應用層和底層做了隔離,以太坊只做隔離,上面的應用讓開發者開發,跟蘋果很像。蘋果做了IOS系統,每年有開發者大會,讓開發者去開發應用,以太坊也是,每年開開發者大會。在翻譯的時候,自然會想,用什麼樣的中文稱呼Ethereum?我們當時沒有太明白Vitalik為什麼用Ethereum這個詞,查了一下。我們的區域網叫乙太網,Ether是物理學的一個概念,物理學為了解釋光的波粒二象性,它既是一種波,又是一種粒子。最開始的時候,大家認為光是一種波,波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但是宇宙是真空,沒有介質。物理學家很難解釋這個事情,當時發明了一種東西叫以太,這種東西沒有質量、沒有味道、沒有任何可感知的東西,它也不形成任何阻力,它存在本身就是為了讓光可以在宇宙的真空中傳播。我們覺得Ethereum應該是叫以太什麼東西,最後找了一個詞:坊,叫以太坊。“坊”在中文裡面有兩種含義,街坊鄰里,是四通八達的意思,而以太坊是一個平臺級的應用,可以聯通各個Dapp的工具。坊在中文裡面,還有一個意思是工作場所就是手工作坊,也是一個協作的平臺,所以就叫“以太坊”。        2014年,Vitalik在中國待了兩週,我陪同他在杭州、北京、上海做了一些線下聚會。當時就覺得Vitalik跟其他人很不一樣,我們在上海測過他的智商,一百九十幾。他的眼光特別深邃,有一次我開車,他坐在後面寫一篇很長技術部落格,大概3小時全部寫完了。他不但聰明,而且效率特別高,非常勤奮。他一直都在想問題,都在看書。我記得他說,他沒有做區塊鏈之前,一週會看兩本書,有的時候還會做筆記。我看他的部落格,經常看到一些中世紀的英語會冒出來,這些詞都是他看書積累下來的。把錢投在以太坊,對我個人來講,那個時候我一點也不擔心。以太坊其實也是比特幣精神的延伸,我也不是堅定地認為它一定會成功,只是覺得這個專案特別酷。當時以太坊沒有競爭對手,因為它是一個全新的理念。它本來就是進入一個未知的領域,不會有人跟你競爭的,你自己是生是死都不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面,白皮書寫得非常清楚。在我看來就是工程問題,而工程問題是可以用時間解決的。在這個時間裡面,你又沒有競爭對手,我等著就可以了,等一年就等一年,等五年就等五年,所以是一個等的心態。
Vitalik是科學家,更多從理論的角度去看待、推動區塊鏈往前發展,比如圖靈完備的智慧合約的架構的設計,Vitalik自己創造了一個詞叫cryptoeconomics(密碼經濟學),密碼經濟學是指透過用博弈論的方式,去激勵這些匿名的參與者,為這個系統做貢獻,PoW就是這樣一種機制。所有人都是出於私利參與這個專案,但是所有人都去做好事,去維護這個網路而且不是攻擊這個網路。這就是密碼經濟學的作用所在,Vitalik在這方面有很多總結性的成果。他把平時想的東西系統化,透過博弈論的方式去分析一個共識機制是不是安全的。比如像casper這樣的PoS的共識機制,casper的共識機制在行業裡面非常領先,它做了各種攻擊的模式。Vitalik做以太坊也不是為了錢。當時以太坊基金會里面有爭議,是要做成一個非營利性的組織,還是做一個營利性的組織,當時的投票是比較接近的。這次投票以後,有兩個人離開了以太坊的基金會,據我所知是Vitalik拍板說,以太坊基金會要做一個非營利性的組織,所以他有一個偉大的願景要實現。他有多少以太幣,都是公開的,他最早有60萬個以太幣。就是剛開始眾籌的1%,他自己說的,我只要1%就夠了。所以他自己也是在實踐這樣一種去中心化的精神。     沒有以太坊,就沒有ERC20,沒有ECR-20 Token,就沒有眾籌。技術是中性的,以太坊的價格誰也不知道,我只能從技術角度去評判價值。以太坊要實現初始的目標,就是世界計算機,做Web3.0的基礎設施。這個願景的技術難度非常高,首先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吞吐量。吞吐量是以太坊現在最大的瓶頸。第二,保障吞吐量的情況下,底層的共識仍然是相對去中心化的。因為Web3.0的願景,不可能底下就幾個電腦、幾個節點,就搭起一個網際網路,這不太可能。所以它的底下一定是一種去中心化的中心架構,既要去中心化,又要有效率,所以這裡面的技術挑戰比較大。從理論上分析,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以太坊2.0的路線已經比較明確了。以太坊2.0透過分片的機制,再加上PoS的實施,實現這麼一種架構。我個人更關心願景的進度是什麼情況。  
3.從BitUSD到STEEM再到EOS,有非常多的創新創舉BM的腦子裡面有這個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願景,對金融、博弈論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是程式設計大牛,用自己的程式碼去實現心中的願景。公有鏈和網際網路最大的區別是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可以參與到社羣建設、專案建設過程中,這是跟2001年的網際網路最大的不同,那時候普通人參與不了也分享不了行業成長的紅利。2013年上半年,我在podcast上聽到BM宣講,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所,裡面有穩定幣BitUSD,他的想法正在形成。年底,我去紹興跟幾個小夥伴包了幾個網咖挖礦,挖了三天,沒挖夠,我自己在群裡面收購PTS,PTS可以說位元股之前認購的權證,一個PTS可以對多少個位元股這樣子。當時從一個人手裡面一下子買了4000個PTS,他是一個超級計算機的管理員,他是用超級計算機挖過來的,我從他手裡面挖過來,他很開心,我也很開心。PoW是任何人有CPU、礦機就可以挖礦,它非常去中心化,PoW有PoW的問題,PoW有一段時間礦池非常集中。在比特幣的歷史上,有那麼一兩次單個礦池是超過51%的算力的,這是比特幣一些敏感的時候。DPoS是BM發明的,BM第一次提出了基於加密資產抵押的穩定幣,在位元股裡面叫BitUSD,BitUSD很簡單,我把超額的數字資產抵押到一個程式裡面,這個程式吐出來一個價值穩定的幣。因為我有資產作為抵押,有資產背書,抵押出來的幣是一種債券。這個債券因為在區塊鏈上面,它是一種Token,這時候債券同時就是貨幣。
現在有另外一個穩定幣的專案叫Maker DAO,Maker DAO的創始人Rune其實是位元股社羣的,應該受到BM的啟發。Maker DAO已經鎖定了2%的以太幣。Maker DAO往小了說,是一個貨幣市場,是有抵押的貨幣市場,有人出錢,有人借錢,有一個利率去調節供需。往大了說,是去中心化的央行。因為央行就是一張資產負債表,只不過現有的央行,像美聯儲的資產是國債,只不過資產不是像黃金一樣的硬資產。通常美聯儲持有的是國債,當然經濟危機的時候也會買一些實質資產,比如購物中心。比如2008年的時候,就買了一家購物中心,在它的資產負債裡面就躺在那。它用什麼買的購物中心或者國債呢?是它創造出來的、無中生有出來的貨幣,就是美元。所以請記住美元是無中生有出來的,跟比特幣一樣。所以央行本身就是一套資產進來、負債出去,這個負債就是它發行的貨幣。像這樣的一個東西,我們是可以用程式來做的,這個程式在以太坊上面或者其他智慧合約平臺上面,就是一個智慧合約。你把資產扔進來,智慧合約會吐出來穩定幣,這個穩定幣又自帶利息調節功能,跟美聯儲一樣。貨幣太多,就要高利息,實行擴張性政策的時候,就把利息降下來。像這樣的智慧合約很酷,符合區塊鏈的去中介化的理想。這裡面沒有中介,在Maker DAO裡面誰在創造貨幣?是所有有資產的人。比如有一天我把房產,如果有一天房產登記在區塊鏈上,我的房子創造出來的是M0。我把房子扔進去,抵押出來一定數量的錢。這裡面沒有中間商,我是跟這個系統在互動,這個很酷。然後BM創始的STEEM也是幣乎的鼻祖。STEEM的模式非常棒,它的核心想法是PoW工作量證明去挖礦,當我用DPoS這樣的共識機制的時候,不需要有這麼多的軍費去養這麼一支龐大的軍隊,其實礦工就是軍隊,是保護整條公有鏈的安全。當我不用花費這麼大的國防開支的時候,這個國防開支就可以省下來做民生建設。比如把新生出來的Token去獎勵優秀的原創內容作者。這個想法也是從BM那裡來的,他在行業裡面確實有非常多的創新創舉。EOS首先是一個智慧合約的平臺,更多是從工程上考慮系統的選擇,去做一些技術的取捨。
有很多人批評EOS的底層過於中心化。我覺得這是一種選擇,當你選擇一些屬性的時候,會獲得一些東西,也會失去一些東西。就像汽車,最開始的時候只要福特的T型車,世界就只有一種汽車,現在大街上SUV、普通用車、商務用車,每一輛車的設計過程,都是針對於要服務的場景,肯定要做一些選擇。跑車就不能做得很大,裡面的空間一定很小,肯定坐起來不舒服,但是它加速很快。智慧合約平臺的設計過程也是同樣的選擇,為了效能,有的創始人就犧牲一些去中心化的屬性。        BM最早的時候寫過一篇文章,說明自己的DPoS機制為什麼是足夠的去中心化,21個節點夠不夠,天也不知道,只能用時間去證明。而且這21個人是由持幣者選出來的,是動態的。如果有一天出現了天大的災難性,就證明不夠。如果這個系統跑了5年、10年,挺好的,就證明夠了。4、 波卡解決了兩個重要的問題作為以太坊社羣早期參與和建設者,見證了以太坊社羣的發展。對於波卡,我覺得我過去的經驗不重要,更多是看波卡專案本身。在我看來波卡解決了兩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吞吐量本身的問題,吞吐量關聯的是使用這條鏈的成本以及一些 Dapps 在這條鏈上建造生態的使用成本。另外一個創新是引入平行鏈,因為它是一個可拔插的介面,在介面外面的事可以是其他團隊獨立去做。比如說,我有一個專案是做去中心化儲存的,它跟波卡是一種不耦合的關係,我可以做我的創新,波卡可以做它的升級創造,最後我們只需要做一個對接即可。但現在其他智慧合約平臺,如果我們把它比作一個 iPhone 手機的話,你可以在上面建立一個 APP,但是你沒辦法對系統做擴充套件和更靈活的改造,而波卡是給到了更大的靈活性。
對於一些底層鏈的相關創新,也可以拓展給其他團隊來做,從人的角度來說它更輕巧,更解耦。而上面這兩個創新目前是波卡所獨有的。波卡不僅解決了效能問題,它還把更底層的,也就是 APP 層以下的東西擴充套件出去了。現在不管是哪條智慧合約的鏈,它的創新都是需要核心團隊去做,其他人如果要去做底層的開發和創新,只能是加入這個團隊。智慧合約在技術上,相對於像比特幣、萊特幣這些早期的技術是創新的,智慧合約意味著我在你上面建造的應用,不需要加入到核心團隊。應用層因為沒有智慧合約,功能和底層是耦合的,現在這些智慧合約平臺的鏈,他的核心團隊和底層技術開發創新是耦合的。如果要有一些底層上的想法,比如說我剛剛說的例子去中心化儲存,在現在的鏈的架構下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加入這條鏈的核心團隊去推動鏈往去中心化儲存走;另一種是自己獨立去創造一條鏈,這條鏈和其他鏈是沒有溝通的,又是獨立的孤島,而其他人很難跟你協作。但現在波卡是引入了第三種可能 —— 我仍然是獨立的,我可以去建造一種功能,等我建造好了後插入到波卡生態中去。創新在一個大的已有的組織裡是比較難的,通常創新是發生在邊緣或者組織外,因為公司是靠慣性執行的,你在慣性那麼強的組織裡面去做創新其實非常難。
而波卡解決了這個問題,用個形象的比喻來說,你現在有一臺電腦,上面有各種介面,你可以接其他硬體還可以外接顯示卡。但現在智慧合約平臺都沒有提供介面的功能,你有一臺電腦,裡面作業系統有什麼就用什麼,當然你可以在智慧合約層上做開發,但如果要去拓展電腦本身的效能,它並沒有介面,而波卡是有的。波卡生態需要更多的技術社羣,去傳播波卡的理念,而建立社羣需要一個更大的生態,然後吸引大家參與進來。例如以前透過 ICO 是可以吸引一部分投資者進入專案社羣,而裡面會有一部分投資者是技術人員,他自然就會進入社羣做事。我們回看現在那些做得好的區塊鏈社羣,就是早期參與專案門檻比較低的專案,例如 EOS、ETH,他們募資的時候比較開放,誰都可以參與。儘管波卡因為監管原因融資這一塊做了收縮,但依然有很多人參與其中。波卡官方就需要透過像駭客馬拉松、Grant 這樣的方式去篩選一些優質的開發者或者技術人員。總結來說,還是需要先有一個大的社羣,然後再透過這個大的社羣去挑選一些人參與社羣建設。在區塊鏈世界一定要讓使用者持有自己的專案代幣,因為使用者不持有代幣的話,他為什麼要關心你的專案。所以對於那些早期看好專案的人,需要讓他們早期進來,讓他有參與感。5、光有區塊鏈還不是 Web3.0
Web3.0 還是比較遠的,這裡面有兩個問題是需要解決的:一個是吞吐量,網際網路吞吐量是可以去擴充套件的,佈設更多的光纜吞吐量就上來了,區塊鏈同樣需要去解決這個問題。波卡方向是對的,可以平行去擴充套件。另一點,在 Web3.0 裡,如果我做一筆操作得花幾十美分,幾塊錢人民幣,是不太可能成為主流的應用。所以吞吐量,一個是容量問題,一個是成本問題,我認為這是現在這些智慧合約平臺的瓶頸,技術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比這個更重要的。 光有區塊鏈還不是 Web3.0,Web3.0 還需要其他的一些元件做支援。其中最重要的元件是去中心化的儲存,去中心化儲存也是行業裡面大家非常想要、非常看好的方向。但是這裡的創新難度也是非常大,像 IPFS、Filecoin 已經做了蠻久了。去中心化儲存其實本身不難,難的是經濟激勵和可驗證的去中心化儲存,Filecoin 跟 IPFS 的區別就在這裡,IPFS 很早就可以用了,但 Filecoin 要去證明你給我存了多少東西,存了多少時間,有沒有偷懶,然後還要支付報酬,這一塊是比較困難的。除了中心化儲存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元件是去中心化的訊息網路,這一塊談的人不多,現在行業裡面做的人也不多。原因是現在連儲存都沒有,也談不上要去傳輸了。現在只有計算,有計算加儲存,那麼 Web3.0 的雛形就有了。去中心化的訊息網路會在儲存之後又會成為行業需要去解決和關注的點。所以我個人覺得 Web3.0 是比較遠的,也許是五年十年的時間。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