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未來之路:下一代網際網路與 Metaverse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 | 陳軍巨集

編輯 | 甲小姐

*本文為「甲子光年」特約作者陳軍巨集為「甲子光年」獨家撰稿,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陳軍巨集,前遊戲製作人,現為 AI 與虛擬內容領域創業者,遊戲作品和 AI 產品都獲得過全球性榮譽。對於融合遊戲、AI 、虛擬世界與虛擬內容所需的技術與產品,陳軍巨集有多年實踐與思考。

一個名詞,一個叫作Metaverse的名詞,正在全世界喧囂,令眾多企業、無數資本著迷。

這個名詞出自一本陳舊的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它構建了一個新世界,就叫Metaverse。29年前出版的這本小說「預見了即將發生的事情」,一個脫胎於現實世界、又與現實世界平行、且始終線上的新世界在迭代中正慢慢顯露出來。

但到底應該怎麼理解Metaverse?它離我們到底有多遠?去往Metaverse有哪些路徑?以及在這個程序會否出現下一代的平臺型公司,下一代的微信、Facebook又會出現在哪裡?

本文作者陳軍巨集就此分享了他的觀點和預判,他期望能引發更多討論甚至爭論,為看見未來、看清前路貢獻一份力量。因為對於Metaverse,還沒有誰能明確前路。

本文提出了透視未來的七個觀察,提出了由近及遠的一系列預測,探討了下一代網際網路可能的特徵,討論了未來世界中人類將面臨的機會與生存危機。

  1. 觀察一:誰掌握了心流網路,誰就掌握了網際網路。微信/Facebook是當代的心流網路。下一代心流網路正在孕育中,將從那些能提供更高感官沉浸和/或更深心靈沉浸的產品中產生
;

  2. 觀察二:人類生活將加速遷移到心流網路。心流網路與世界的融合將帶來各種產業機會和創業機會。現有的心流網路中,微信相對Facebook更為高明

  3. 觀察三:隨著內容技術與自動化工業技術的發展,“想象力變現”正成為一門性感的萬億級新生意,象徵著人類以科技復甦魔法的偉大成功;

  4. 觀察四:商業競爭越來越多地成為內容之爭,是心智領地的競爭。商品/商業/組織的價值體系將因內容化而發生根本性變化,CEO的新角色將是“首席內容官”,是心智領地競爭的引領者;

  5. 觀察五:分散式生產將成為主流生產方式,將和集中式生產展開激烈競爭。區塊鏈以及類似技術的落地場景將迅速增加;

  6. 觀察六:新世界的“虛實不分”包含三個層面:資料不分虛實,感受不分虛實,世界不分虛實。它們將帶來了大量新基建、超新基建的機會和挑戰;

  7. 觀察七:神經元網路將把人類帶入完全的Metaverse。千萬年來人類一路魯莽地闖進未來,但神經元內容時代是第一個需要人類先做好理論準備和能力準備,才有機會安全面對的未來;而Metaverse 是對未來的一種定義,這個概念將孕育出許多偉大的公司。它們將出現在科技、內容、人文、工程的四岔路口,眼下還是影影綽綽,等待點火升空。

這七個觀察,帶來通往未來的七條賽道,它們是創業者的偉大機會,是冒險家的新大陸航道。

1.引子

Roblox “忽然”上市,這家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上市當日市值就逼近400億美元,這讓從未聽說過它的人驚掉了下巴,聽說過的人則紛紛表示恍然大悟。

一時間,一個概念在創投圈獲得了無出其右的關注:Metaverse

Metaverse :由Meta和Verse組成, Meta表示超越, verse表述宇宙(universe),合起來通常表示“網際網路的下一階段”,即由AR, VR, 3D等技術支援的網路世界。

新題材光速佔領資本注意力的也有先例,但類似Metaverse這樣在極短時間內形成熱烈、緊張與衝動的並不太多。

一方面,這是由於一種強有力的“社會共識”正應時而生。

無數人渴望知曉未來,譬如下一代網際網路該如何被定義,下一個巨頭將自哪裡誕生,而 Metaverse 給了一個完美答案。

Facebook投入了10000多人在VR/AR領域;馬化騰說“全真網際網路”是騰訊下一個“必須打贏”的戰役;蘋果all in AR;谷歌從未放鬆閱讀與理解世界的努力……而 Metaverse 這個概念,將巨頭們定義未來的各自嘗試完美整合起來,以一家原本“小眾、無聞”的創業公司的橫空出世為契機,成為了大眾眼中對未來的答案。

而大眾對未來的共同想象,反過來又會有力促進那個未來的實現,從這個角度看,Metaverse概念再次“啟動”了未來

另一方面,它預示著某種“必要泡沫”正在迅速形成。

歷史無數次證明:在前途遠大但前景曖昧不清之時,資本往往能“大力出奇跡”。

每一個破滅的泡沫對特定的投資者和創業者都可能是滅頂之災,但對行業並不是。“泡沫級資本”的注入帶來更多關注和討論,從而吸引更多聰明人躬身入局,加速這一未來的“自我實現”。

儘管如此,Metaverse概念的迅速喧囂還是反映出了焦慮與興奮同在,恐慌與自信交織的情緒。如果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未來,那一百個創投人眼中就有一萬個不同的Metaverse——我們在用計算平行宇宙的方法投注未來,但屬於當前時間線的未來只有一個。

這是一座陌生的迷霧森林,沒有人是土生土長的嚮導。眾人都試圖極目遠眺,尋找穹頂的北極星,並確定前進的方向。

作為一個未來觀察者,一個Metaverse長期研究者與工程師,筆者在這裡分享一些個人觀點和預測,期望能帶來更多討論甚至爭論,為看見未來、看清前路貢獻一份力量。

2.心流網路Mindnet更迭:一件必然的事

圖:Gerd Altmann @Pixabay

我將用Mindnet(心流網路)來稱呼連線起使用者心智的那張網路。

心流網路一張抽象網路,連線的是使用者的心流。它執行於社會系統/網路平臺之上,但與系統/硬體無關。

它的節點是人類的顱內世界,而不是任何其他資訊載體或計算裝置。

顱內世界,指人發生在顱內的所有活動構成的世界,和顱外世界相對。

節點之間的反映的是注意力連線與欲求關係,而不只是社交連線和傳統商業連線;在心流網路上流動著的是心流內容,是人的注意力、慾望、動機和對應的滿足,而不是程式碼與資料。

心流網路早已有之,但依託網際網路這塊息壤,它得以爆發式生長,得以迅速浮現、繁盛、蔓延、迭代。

雖然有許多心流網路同時存在於各種物理網路之上,但在效率原則的不斷作用下,只有少數幾張網路佔用了最多人的最多時間和心智,我們稱它們為心流主幹網。誰掌握了心流主幹網,誰就掌握了使用者心智資訊流,誰就掌握了網際網路。

微信就是覆蓋在當前中國網際網路上的心流主幹網。再看Facebook,透過這些年孜孜不倦的擴張、收購和抄襲,也搭建了一張心流主幹網——區別只在於,微信更像是自覺的建設,而Facebook 更像是本能的增生與吞噬。

不管是微信還是Facebook,都在不停地囊括更多內容品類、擴大網路規模、防禦新興對手的擴張,不敢稍歇。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們都不太會輕易被對手擊潰。

但與此同時,隨著迭代,新生的心流網路越來越成熟,其所承載的心流內容勢能越來越強,“挾內容以令天下”的現象越來越頻繁。最近幾年,抖音崛起、B站出圈、堡壘之夜帶來巨大沖擊。雖然今天的心流主幹網還沒有顯露頹勢,但人們已開始討論下一個微信、下一個Facebook。

正如心流一詞指向一種神馳與沉浸的狀態,心流網路的終極是一張能讓人人都擁有獨特且充分的沉浸體驗的網路。

微信、Facebook都是偉大的產品,但對於心流網路而言,它們只是它的一個發展階段。因此談論它們的競爭者,是人們感覺到了下一代心流網路的脈動,也是人們在試圖窺視下一代心流網路的樣貌。

引發心流網路迭代的關鍵變數是科技。新技術帶來更高效、更直覺、更沉浸的心流內容,形成不可阻擋的代差勢能,迫使心流網路產生迭代。

任何壁壘都阻擋不了使用者魚躍而出,縱身投入更符合人類生理特點與心智模式的感官沉浸與心靈沉浸體驗,不斷逼近那個終極未來。前一代心流網路不斷接受挑戰者的衝擊和迭代嘗試,直到被替代。心流網路的迭代往往導致舊的心流網路下沉為“水電煤”級別的基礎設施,並在之上長出新的心流網路。如同百川歸海,人們最終都將順著一代又一代的心流網路,匯聚到未來的那個心智海洋中。

因此,新舊心流網路的迭代,是心流內容代差勢能作用的結果。它表現為“誰搶走了誰的使用者”,但實際上更多隻是遵循自然規律的使用者流動;它表現為某個新平臺打敗了舊平臺,但其實只是新平臺的自然生長與舊平臺的自然凋亡。歸根到底,新舊心流網路之爭,是心流內容之爭,而不是網路本身之爭。因此在前往未來的路上,得內容者得心流,失內容者失天下。

下一個微信、Facebook是什麼?答案可能並不清楚。但問題轉化一下,會不會有新的心流網路能比微信、Facebook提供更自然的心流連線、更高的感受與心智滿足度?答案是肯定的。

更自然的心流連線,意味著更符合人的認知特點,意味著更自然的內容,更自然的互動,以及更低的心智成本。更高的感受與心智滿足度,則意味著更多的感受維度,更高的感受強度,更深的心智啟用。

伴隨著內容硬體與內容技術的高速迭代,將有越來越多的產品嚐試提供比影片更全面的感受沉浸,乃至比生活更深長的心靈沉浸。而它們中就有下一代心流主幹網的種子。

推薦關注點:

  • 社會化遊戲

  • 心智模擬產品或平臺

  • 多智體系統

  • 複雜系統

  • VR/AR產品或平臺

3.心流網路與世界融合:是本能、是趨勢

每一張心流網路,都會用自己的方式與世界融合。

譬如微信,“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並不只是一句Slogan。微信是一張自覺的心流主幹網,張小龍一開始就清楚自己的使命和挑戰。從最早的連線到用朋友圈滲透內容、用微信支付滲透商業、到用作為心流網路觸手的二維碼與小程式滲透生活,再到用微信硬體滲透物理世界,微信一直都是個心流網路模範生。

微信為什麼提倡“用完即走”?使用者對心流網路的任何“多樣化使用”都是對心流網路的建設。幫助心流網路進一步滲透到世界的各個領域,比讓你停留在心流網路的某個角落中虛度光陰要重要得多。

相比之下,Facebook 的步伐稍顯凌亂。早期的“ 讓世界更加開放連通”(Making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像是在描繪一家電信運營商的目標,之後的 “讓人們建立社羣,讓世界更加緊密相連”(Give people the power to build community and bring the world closer together ),也沒有提到連線之外的更多使命。

再考察扎克伯格的一系列重大收購,無論是用“進攻性”還是“防禦性”去定義它們,其本質都還只是不停地加固網路的基本連線。至少在早期,扎克伯格沒有表現出對心流網路融合世界重要性的敏感,而是沉迷於他的“連線戰爭”。不過最終他還是意識到了Facebook作為全球心流主幹網的責任和機會:Oculus試圖接管內容,Facebook Pay努力滲透商業,天秤幣試圖接管支付,而VR/AR + Horizon的野心甚至是直接接管下一代心流網路。

心流主幹網的這種衝動只會被暫時抑制,但不會消失,只要有機會,就一定會張開雙臂撲向世界。任何能幫助心流主幹網融合世界的公司、產品,都會像順風疾馳的船舶、一日千里。在思考IoT、SaaS、區塊鏈等這類技術的落地難題時,這會是一個有用的思考角度。

還有其他分佈於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的大大小小的心流網路,也在做著同樣的融合。去年4月,堡壘之夜為Travis Scott舉辦了兩千多萬人觀看的Astronomical演唱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堡壘之夜是一張覆蓋了超過3.5億使用者的遊戲心流網路,透過這場演唱會,它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演藝公司。每一個能與世界深度融合的心流網路,都可能成為一個新領域的定義者。

心流網路是無數人心智的集合。類比地看,她也具有自己的某種心智,希望更快樂,希望這個世界對她更友好,她也有責任透過潛移默化地改造物理世界來善待她的宿主。

心流網路對世界的改造近乎本能。

在前往未來的路上,無論心流網路如何更迭換代,有一個趨勢是不會改變的:人類的日常生活——娛樂、工作、社交、生存,將越來越深地與心流網路融合或遷移。首先是大部分娛樂,然後是大部分社交與工作,最後甚至連人類的物理生存方式與手段都會發生鉅變,被心流網路深度滲透。

推薦關注點:

  • IoT與物聯網應用

  • 軟硬體一體的類閘道器服務

  • 智慧娛樂或技術娛樂

  • 無人機器服務

4.
想象力變現,一門性感的萬億級新生意

如果說心流網路對世界的融合是自頂向下的系統級改造,那麼個體改變與創造世界的行為,就是自下向上的努力。它們共同推動著世界向 Metaverse 前進。

我將個體改造世界的過程,稱為“想象力變現”。它包含兩個方面:將想象變成現實,以及將想象力變成現金。

有人以來,人類就因“所以為人”而執著於一個永無止境的目標:用想象創造世界。

遠古的獵人仰望著星空修築起石陣,成千上萬的勞工在法老的注視下建起金字塔,鋼筋水泥在工程機械的轟鳴聲中變成摩天大樓,稚子在沙地上堆起山川城堡……這一切的源頭亙古如一:都是人類的想象力。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想象力變現的發展史。

將想象變成現實的慾望,推動著更好工具、更先進技術的出現,並推動人類將想象力轉化為現實的程序。在這個過程中,市場被自發組織了起來,形成了讓想象力轉化為收入的經濟系統,進一步推動了想象力變現,從而出現了現代社會。

Metaverse,正是人類想象力變現能力全面質變的必然結果。

基於對現代技術的理解和預測,應該沒有人會懷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任何內容,只要能在腦海裡構想出來,先進的內容技術就能迅速將它們呈現出來;任何物品,只要能在心智中被設想出來,先進的智慧工業就能迅速將它們製造出來——這就是Metaverse,人類的魔法復甦時代。魔法般的視覺技術,魔法般的互動技術,魔法般的自動化工業,一個魔法世界將在科技的加持下成為現實。

事實上,我們的一隻腳已經踏進了這個世界的大門。隨著演算法、硬體的高速迭代,處理器內容時代正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

處理器內容,亦可稱之為計算內容、虛擬內容,指的是內容的產生可以不依賴工具或感測器,完全由處理器獨立計算生成。

處理器內容時代的願景是:使用者只需要提供想法,CPU/GPU將幫使用者完成剩下的一切,使用者的想象力就是內容創造的邊界。

學術界、產業界、資本正在形成合力,推動這個願景的實現,最終將讓任何人都能輕易將“想象力變現”。GPT-3讓人們看到從想法到設計的中間過程可以為零;基於Deepfake的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折射出創業者們粗糙但熱情的產品衝動。

從圖片到影片,從文字到語音,我們看到,大量的內容創作過程都可以在創意單元(大腦)和計算單元(CPU/GPU)之間直接發生,“人腦+處理器”開始替代“人腦+工具”,內容生產力獲得空前的革命性解放。

想象力變現正迅速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機會,嗅覺靈敏的資本也已經在尋找獵物。

以下三件事我認為將在未來幾年乃至十年次第發生,值得關心這個趨勢的人們認真對待:

第一,想象力變現將首先發生在顱內世界向顱外世界投影過程中。

從影片、動畫、影視、遊戲到藝術,乃至文字與程式碼,這些心智投影行為都將下沉到普通人身上。這意味著有大量的工具類產品、平臺類產品、SaaS 服務、演算法、硬體將應運而生,在每個垂直領域中都會產生一個王者,同時對應泛化需求的通用型工具或平臺更有望扮演顛覆勢力的角色。

第二,想象力變現,意味著用想象力為自己創造收入,擁有豐富想象力的人將成為一些新職業的領袖。

率先擁抱新技術和新平臺的“想象者”,將是未來內容產業中的贏家。喜歡“胡思亂想”的普通人,即便沒有出色的專業技能,也第一次有機會成為受人喜愛的社會精英,在新的內容生產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

用想象力創造心流內容,將迅速成為造富通道。而遠離想象力的職業,將不可避免地因為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而下沉。人的價值將被重新評估、新職業將湧現,想象力的價值、表演力的價值、審美力的價值、共情力的價值,都將轉化為新職業的價值,個性將會成為資產。

第三,想象力變現還將發生在顱內世界對顱外世界進行“物理編輯”的過程中。

隨著3D列印、奈米機器人等技術逐步成熟,普通人將逐步擁有魔導師一般的造物能力,越來越多的商品將只需要出售許可、設計或者服務,最後的製造與修改越來越多地交給使用者。元件化的中間產品將大行其道,使得柔性生產走出工廠,成為普通人也能掌控的能力。


想象力變現,將成為一門性感的萬億級新生意。


推薦關注點:

  • 虛擬內容生成

  • 3D UGC

  • 3D列印

  • 製造業UGC

5.加速內容化的世界,重構中的商業世界

心流網路的發展,人類想象力變現能力的不斷提高,正使得世界的內容化全面加速。誰也不知道它是否有某種終點,但有一點可以肯定,Metaverse就是人類內容史的未來階段,它的實現是以世界的充分內容化為前提的。


人類歷史,也可以被視為人類世界內容化的過程。人類透過塗抹、改造世界試圖創造一個新的世界,來尋求自我的滿足和生存的意義。這個過程,我稱之為世界的內容化。

幾萬年前的歐洲大陸上,獵人們在巖洞穹頂,用堪比畢加索的技藝,畫下他們的獵物和狩獵場景,為自己和後人創造出一個的豐富的精神世界。

一萬多年前,從寒冷的新仙女木冰河期中倖存下來的人類,聚集到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一塊平地上,雕刻和豎立起一座座幾十噸重的石碑,修建出不可思議的哥貝克力石陣。四面八方的獵人們穿越樹林與水草,匯合在此祭祀、歌舞、交談、約會,此後的兩千年間不曾稍歇。

兩千多年前,希臘三賢帶著深深的思索互相凝望,試圖構建能解釋萬物的世界觀,迴應富足的城邦公民們越來越多的困惑;期間在中國,先秦諸子百家應時而生,遊說爭鳴,試圖競爭出一個最好的設計,為人間創造秩序。

時至今日,這顆藍色行星上,已經少有人跡未至的地方。越來越多的顱外世界已經完全成了顱內世界的舞臺。從印刷品到螢幕,到整座城市,顱內世界已經覆蓋了所能感知到的全部時空。

尤其是,因著科技的持續進步,物質供應的極大豐富,社會資訊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內容工具的極速平民化,過去幾年間,世界內容化的景象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遊戲在內容化。MineCraft架在無數搬磚愛好者創造出來的內容之上,而堡壘之夜為Travis Scott舉辦的 Astronomical演唱會說明,遊戲已不是遊戲,而是內容平臺。

商品在內容化。口紅不是口紅,而是李佳琦創造出來的對美的想象;汽車也將不是汽車,而是可以安放心靈的封閉內容空間。商品的內容屬性正在高於功能屬性。

商業在內容化。淘寶還在提供效率,小紅書已經在販賣內容;健身房還在賣卡,Keep已經在銷售自律。商業網路上的內容節點和內容連線控制著越來越多的商業流量。

城市在內容化。建築不再只是建築,而是內容的一部分;Shoping Mall不再只是購物場所,而是取悅心智的空間。整個城市都在成為內容創造與展示的舞臺。

政治在內容化。熟練地用內容裹挾大眾心智的政客,成了世界的舵手;諳熟內容這個水利系統的治理機構,自如又勉力地控制著水系流轉;流行文化成為了政治的顯學。

人人都在內容化。人們在社交媒體中釋出內容,用內容定義自己並被內容定義,又在內容平臺上獻祭自己,讓自己被塑造成內容的容器。

一個全面內容化的世界,正在緩緩揭開面紗。

就商業領域而言,我們將看到:商品的價值體系被重構。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不停發展,商品生產成本不斷降低,商品選擇不斷豐富,商品的基礎功用價值差異被持續抹平,而商品的內容價值不斷上升,成為新的核心價值(而非溢位價值)。人們為商品所攜帶的內容價值買單,而不再是為基礎功用買單,設計師與新一代產品經理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小米花 200 萬請原研哉設計的並不是一個 logo,而是事關“小米是一個頂級設計產品”的故事,這個故事更適合傳播與記憶。發燒友論壇是小米早期的內容製造機,雷軍一直都是全網的梗源,現在輪到原研哉了。小米的內容基因從一開始就是內稟的,它是讓小米站在未來潮頭的衝浪板。

再看盲盒、漢服、喜茶、BJD 娃娃,無不如此。甚至可以說,買來不能發照片分享的商品就不是好商品。優異的內容價值是成為爆款的關鍵要素。

商業的價值體系被重構了。

首先,商業競爭將越來越多地成為內容之爭,內容平臺之爭,超級節點之爭。

其次,任何個體、組織,包括普通消費者、傳統意見領袖、線上平臺、線下中心化社羣等,都可能在特定的時空內,扮演超級節點的角色,控制和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商業流量。

隨著商業網路與心流網路的融合,節點之間的連線將越來越扁平,節點的度越來越高,使得超級節點的湧現愈發隨機與頻繁,超級節點的生命週期也將兩極分化:擁有強大內容內生能力的超級節點對世界的影響將全面而持久;難以對流量形成全域性性和永續性的控制超級節點將曇花一現。

作為最理解心流網路運作的超級節點,智庫的作用將超越人類歷史的任何時代。智庫+AI更是未來世界的無冕之王。傳統的智庫如果不能利用AI的威力,就只能式微。新興的智庫如果能善用新人類和AI的力量,發掘顱內世界、連線成為超級顱內世界,就可能成為各個領域中的核心角色。

其三,商業平臺的競爭中,誰對內容節點與內容連線擁有更全面和更持久的影響力,誰就更有希望勝出。

僅僅依靠傳統的商業效率優勢、價效比優勢,“舊”的商業平臺無法留住使用者注意力。它們的直覺反應將是努力補充內容基因,但這與內在基因的衝突是巨大的。淘寶再怎麼增加影片內容佔比,如果核心還是“效率商超”“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它在未來終將失去競爭優勢。

“新”的平臺希望挾內容以令諸侯,但構築倉儲、物流、配送等商業基礎設施與系統的挑戰,同樣難以輕忽。從小紅書到抖音,電商基礎設施的陣營化造成了事實上的行業壁壘,無論是另起爐灶還是合縱連橫,都還有很長路要走。

與此同時,公司/商業組織的價值體系也被重構了。

由於商品的價值體系被重構,公司/商業組織的價值邏輯也將隨之發生根本變化。商品內容屬性的重要性,要求經營團隊懂內容而不只是懂零售;選品也更多要從內容價值而不只是功用價值出發;貨架設計也要更多考慮內容優先;動線設計更多考慮內容體驗;市場活動主動圍繞內容價值與內容傳播規律展開。

這實際上是在要求完全不同的人才能力模型,完全不同的組織結構,完全不同的管理與考核模式。在充分內容化的世界中,不能理解新的價值體系的公司將會被掌握了新的價值體系的公司輕易打敗。CEO 的新角色,將是首席內容官,理解內容、理解內容傳播的心智模型、理解內容網路規律,將成為企業與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推薦關注點:

  • 內容化商業

  • 內容化商業平臺

  • 內容技術與能力 SaaS

  • 智庫與智庫+AI

  • 樂園化的O2O商業生產組織變革:分散式正在挑戰公司制

6.生產組織的變革:分散式正在挑戰公司制

同樣遭受挑戰的,還有公司制的生產方式,去公司化的分散式生產將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佔據重要地位。越靠近精神性生產活動,這個趨勢越明顯。越靠近大型物理生產活動,這個趨勢來得越晚。

伴隨著技術的進步,顱內世界向顱外世界輸出內容的門檻越來越低,有能力從事創作或生產的人越來越多。而心流網路的連線效率越來越高,生產者之間自發形成組織的難度就會越來越低。

在內容領域,分散式生產將越來越主流。

開啟豆瓣,搜尋「我的三體」,會看到一個奇蹟。2014年,一群完全用愛發電的「三體」粉絲,大約 50 個人,僅透過線上交流,歷時 8 個月時間,基於「MineCraft」製作出了「我的三體」這部動畫電影。

他們有什麼呢?他們只有一個 MineCraft,以及各自的專業能力,剩下的就是創意和無盡的熱愛。能在 2014 年做出「我的三體」的這些人,如果穿越到 2024 年,有機會做到什麼程度?

這種作品天然是在網民的注視下完成的,注視者同時也參與了生產。這是天然的與觀眾對話的生產模式,自帶網際網路產品的迭代特質,自帶流量屬性。比起“傳統”公司制生產的閉門造車,這個模式甚至比 Netflix 還要先進一代。

這就是分散式生產的威力,隨著想象力變現工具逐步強大,這樣的事情將逐漸成為常態。分散式生產是世界內容化的必然結果之一。

但還少了點什麼。就是權益與商業化力量的缺位——用愛發電打不過用錢發電,只有形成基於利益鏈的健壯生態,事情才可持續。

這裡面有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創作權益認定,一是創作權益分配。這兩個問題將被這樣解決:區塊鏈以及類似技術將使得創作行為被不可篡改地記錄,確保榮譽和利益的歸屬都確定無疑。其上會針對不同行業、領域湧現出各種權益分配方案,優勝劣汰,最終形成一些公序良俗,在各自的行業和領域發揮約束與推動作用。

一旦權益問題解決,分散式創作得到的作品就將或者進入“傳統”的內容商業環境,或者依託權益認定平臺直接進行商業化,從而形成對創作者的激勵閉環。

隨著各種內容生產專業能力的全面平民化,創作者數量極大增加,創作者能輕易地自發形成小型生產網路,並在成本、靈活度、質量、作品注意力爭奪等方面,和傳統公司型組織展開競爭。分散式內容生產將逐漸成為主流,至少能和公司化生產分庭抗禮。

分散式生產不僅適用於內容生產,也適用於許多其他行業。去公司化的分散式生產將至少在眾多有“技能依賴”、“手藝依賴”特點的領域成為主流,在類似 NFT 系統的幫助下,形成新的利益生成與流轉體系,與公司制的中心化生產進行競爭,直到達成某種平衡。

當然,歷史總是迴圈的。在全球範圍內,分散式生產將促進各種自發工會的產生,然後逐漸轉變為聯盟,進而引發新的一輪中心化。


推薦關注點:

  • 區塊鏈類似技術

  • 技能交易平臺

  • 資產交易平臺

7.三個維度的新基建:走進新世界的準備

首先這個議題下的新基建有三個維度:物理世界的基建,數字世界的新基建,心智世界的超新基建。

隨著“顱內世界”與“顱外世界”的充分融合,未來世界的特點之一,就是大部分時候的“虛實不分”。具體而言:是資料不分虛實,感受不分虛實,世界不分虛實

顯然,在神經元內容時代,虛實不分是可以在神經元層面實現的。但在那之前,需要大量新的基礎設施。從硬體到軟體,從服務到平臺,從崗位到職業,新基建、新業態、新職業將大量湧現。

資料不分虛實,主要意味著來自現實層的部分資料,例如物理資料、社會資料將能在虛擬層中保持連貫性和一致性。同時也意味著虛擬層中產生的部分資料,例如虛擬社會資料和物理模擬資料,將能以某種形式作用/投射回現實層。此外,還有一部分資料,例如個體的生理資料/精神資料,可以貫穿現實層和虛擬層,無需區分。

實現資料不分虛實,需要資料採集、計算、同步、儲存等方面的大量硬體基建和服務基建。對貼身感測器、貼身計算、貼身防火牆、私有云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多年。

我們可以預見到,電子器官/智慧飾品與人類的伴生關係,將是人類走向賽博物種的第一步。

之所以稱之為電子器官/智慧飾品,而不是“可穿戴裝置”,是因為人類只能忍受最多一個裝置對身體的劫持式佔用(例如手機佔用了手),其他的裝置必須儘可能按需出現、儘量不佔用身體、儘量消失在感覺中。裝置要隱退到飾品乃至器官範疇,才能更多地掛載到人身體上。

從智慧手錶到智慧手鐲,從智慧眼鏡到智慧人工眼,從智慧指環到智慧貼片,從電子面板到電子紋身,從體外到皮下,大眾的審美將在這個過程中逐步賽博化,審美原教旨主義者的堅持在新技術必然的便利性和裹挾性面前不堪一擊。電子器官/智慧飾品將像今天的服飾一樣,成為日常穿戴必需品。

而針對個人資料儲存與安全的解決方案,將成為幾十億人都需要的剛需型個人消費產品。由於個人資料維度越來越多,顆粒度越來越低,個人資料對人的描述和還原能力將越來越高,資料洩露的後果也會越來越嚴重,輕則遭遇“雲盜賊”資財兩空,重則遭遇“雲殺手”橫死街頭。目前公有云的中心化特點,使它天然容易被集火攻擊和單點控制,私有云或某種完全由使用者控制的分佈雲,例如基於區塊鏈金鑰的分散式加密儲存服務,將成為所有人的標配。同時,能提供個人資料安保相關服務的產品、職業、組織,也將成為日常存在。

感受不分虛實,指的是人們難以透過感官分辨虛實,同時,情緒和情感也越來越多地在現實層和虛擬層之間同步。它是一個幾乎沒有終點的過程,但我們可以粗略地將它分成兩個階段。初級階段對應感官沉浸的實現,兩個主要的挑戰是“視覺不分虛實”和“運動不分虛實”。高階階段對應心靈沉浸的實現,主要的挑戰在於“聯合感覺不分虛實”和“情緒與情感感受不分虛實”。

提到視覺感受不分虛實,我們立即能想到一系列問題:環境感知,光照感知,材質感知,環境建模,虛實光照一致性渲染,虛實材質一致性渲染,虛實物理一致性計算, VR/AR 便攜裝置,虹膜投影,環境表面投影/玻璃成像/HUD,全息成像……等等。這是一個覆蓋面超大的課題,每個細分領域都能成長出一家隱形冠軍。同樣粗略地,我們可以將它們分成硬體、軟體、內容三個領域。與光感測、光成像相關的技術研究與生產,與物理模擬、圖形渲染相關的引擎技術研究與開發,與內容設計、內容生成相關的產品與產業,是實現視覺感受不分虛實最依賴的三大基石。

其中,我想特別強調,3D技術將成為基礎通用技術,以 Unreal 為代表的領先引擎公司,有希望構建 OS 級別的基礎服務。同時 3D 技術的垂直細分程度持續提高,虛擬人、物理模擬、渲染器、最佳化服務……世間萬物,一物一門類,無限貼近物理真實世界。這一切,都有賴海量 3D 技術、3D 藝術人才的努力。從現在直到很遠的未來,市場對 3D 從業人員的需求將持續快速增長,年輕人們只學 Python 是不夠的,還應該趕緊去學 3D。

相比之下,關乎本體感受一致性的“運動感受不分虛實”這個問題沒有那麼迫切,但由於它和視覺感受高度相關,因此也就成了一個主要挑戰。要實現運動感受不分虛實,就要解決姿態同步、運動同步、本體感受同步等一系列問題。我們還不知道未來是否有什麼新技術能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就目前的各種技術路線而言,基於面板生物電感應的動作控制器、基於電子布料的智慧服飾、基於某種外骨骼的運動空間對映系統是有競爭力的方向。

最後,基於大量的新基建,在實現資料和感受的不分虛實後,世界終將不分虛實。

無論未來有多少形形色色的虛擬世界,必定至少有一個——它必定是那個時候的心流主幹網——將和現實世界高度重疊乃至融合,進而使世界虛實不分。這個融合後的世界,就是 Metaverse。

它是對舊世界的繼承、變換、超越、交融,它是一個新世界。在這個新世界中,我們曾經熟悉的一切都將因被繼承、被變換、被超越、被交融而進入新的階段,尤其是我們所依賴的眾多基礎規則,從根基開始被動搖,需要我們去維護、修改、重建、乃至推翻。最困難的基建,永遠都是規則層面的基建,這將是我們必須戰勝的巨大挑戰,也是我們安全地走進神經元內容時代的最後一次準備機會。

推薦關注點:

  • 智慧飾品與電子器官

  • 個人化虛擬人

  • 非螢幕成像

  • 物理與世界模擬

  • 高階通用/垂直 3D 引擎

8.神經元網路 Neuronet:終極形態從此蘊生

隨著上述三個新基建的推進,隨著人類對大腦研究的深入,以及材料科學和精密製造業的發展,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將在處理器與神經元之間、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建立起基於神經元協議的連線。神經元網路(Neuronet)將成為現實。

就在最近,馬斯克的 Neuralink 造出了一隻“通靈”的猴子 Pager。影片中,Pager 表現出非常出色的“意念操作”能力與預判能力,讓我十分吃驚。它玩遊戲時專注的樣子,令它看起來不像是一隻時時抓耳撓腮的猴子,而是一個正在心流狀態中的孩子。

實現的機制是透過植入 Pager 腦中的幾千個微電極,系統能實時捕捉它的腦電資訊,並實時無線傳輸到外部的接收器上。在用實體搖桿對 Pager 進行簡單的訓練,完成資料採集、資料分析、模式識別之後,系統能從接收器收到的資訊中識別出 Pager 的“操作意圖”,並將操作意圖轉換為遊戲中的移動控制訊號,使得 Pager 能隔空控制螢幕上的擋板,非常自如地玩撞球遊戲。

在 Pager 這裡,處理器與神經元之間已經建立起了連線。未知世界的大門被推開了。一切我們習以為常的舊事物,人性、經濟、政治、道德、法律、文化、文明……都將被推到迷霧湧動的懸崖邊,等待最後的一步,墜落或昇華。

在最容易突破倫理與道德桎梏的癱瘓、失能、重疾領域,可以預見類似 Neuralink 這樣的公司將越來越多,不斷推出被實際應用的腦機技術。癱瘓患者、視障患者、聽障患者、運動障礙患者、腦疾患者甚至精神疾病患者都在呼喚這樣的技術,巨大的商業利益和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都將越來越快地推進腦機技術的發展。

在相應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它們也將率先在軍事領域獲得同時具備深度和廣度的規模化應用。軍事部門能更輕易地突破倫理與道德等認知阻力。神經元連結技術預計會在對行動同步性要求高、行動環境複雜性高的特種作戰小組級別展開應用,或在參謀與指揮系統中率先實施。進一步,如同早期的 ARPANET,先進國家會在全軍建立跨域的神經元網路,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類似傳統網際網路的 OSI 架構和相應的各層協議/規範。

當神經元網路嘗試大規模進入民用領域時,就要同時面對巨大的商業推動力和社會/政治阻力,二者對抗將前所未有地激烈。擁抱神經元網路的人群在直面安全、隱私、道德、倫理風險,直面肉體和精神困境的同時,也很可能因此獲得更高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乃至智力加成,從而形成現實的競爭優勢。而抗拒神經元網路的人們,無論出於物種驕傲、倫理偏好、道德堅持還是單純的恐懼,總有部分人容易倒向原教旨主義陣營。種族這個概念很可能因此包含新的定義,並帶來新的衝突。

但新技術總能找到突破的路徑。慾望終將擊敗遲疑,形成燎原之勢。全網全域的神經元網路,終將成為人造的心智海洋,將所有人包裹其中。

在神經元內容時代,我們將看到這些事情的發生:

第一,心流網路迎來我們所能想象的最終極形態。

心流內容的產生與分發,都直接在神經元網路層面上發生。內容介質的束縛逐漸隱退,顱內世界之間的連線不再需要經過顱外世界的介導,顱內世界第一次可以毫無保留地對外開啟。心智互聯空間(Mindverse)成為真實生活場景,人類將集體遷移進入 Metaverse。

第二,想象力變現迎來終極形態。

在神經元網路中,想象力在某種意義上幾乎可以被“物件化”,想象力被直接傳輸、投影、理解和修改,幾乎不存在“變現”過程。同時,顱內世界對顱外世界的修改越來越多地由被神經元網路控制的機器人實現,想象力物理變現的效率極致化。

第三,世界的內容化迎來終極狀態。

最主要的商業活動將是直接在神經元網路上傳輸的內容交易,神經元網路就是市場,整個世界都圍繞著內容活動在運轉,“商品即內容,內容即商品”的概念,在神經元網路上完全成為現實。人類,作為內容動物,第一次為自己創造了一片豐美的草原。

第四,一個全新的世界形態。

當代經濟學對“人”的假設,在神經元內容時代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其表現是,在一個完全的 Mindverse 中,個體的行為表現、個體與系統的互動關係、基於 Mindnet 的新社會組織結構、基於 Mindnet 的新權力系統等等,都將和過去有太多不同,將對我們所熟知的各種經濟學說帶來根本性衝擊。

隨著混沌理論、複雜科學的發展,Mindnet將是一個這樣的網路:個體節點對自己所在的複雜系統有著理論性的認知,並用這樣的認知指導著自己在系統中的行為,觀測和理解著系統的反饋,再進一步調適自己的行為;而網路的超級節點或管理節點,在同樣具備上述特點的同時, 還擁有可能無遠弗屆的巨大網路能量,可以對網路施加強大的影響乃至控制。

這個局面所暗示的穩定性和不穩定性超越了我們歷史上的所有時代。從經濟到政治,從法律到道德,我們都需要新的解釋,需要新的設計,需要新的方案。

第五,人類迎來徹底的存在主義危機。

圖:Gerd Altmann @Pixabay

當一切虛實不分,當一切感受都可以被生成,當所有慾望都可以透過廉價的心流內容消費滿足,當愛情被分析為可解釋的神經元活動,當親情被從生物學和社會學角度解構,當意識越來越多地表現出機械性,當自由意志逐漸失去神聖的光環,人將何以為人?將如何自處?是寧可退回石器時代也要尋求對自我的還原?還是拋開對自我的迷思,放棄物種的驕傲,去尋求智慧的意義?還是沉入心流網路造就的心智海洋,謀求向新物種的嬗變?

不同的人將有不同的堅守,世界將因思想的混亂而陷入行為的混亂,又因神經元網路的存在,加速這個混亂。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面對系統性、全民性、徹底的存在主義思想危機,它有極大的概率將引發人類物種危機。

千萬年來人類一路魯莽地闖入未來,對我們這個物種的韌性和鐘擺力有著近乎狂妄的自信,但這次可能不行。神經元內容時代,是第一個需要人類先做好理論準備和能力準備,才有機會安全面對的未來。


推薦關注點:

  • 神經元網路的 OSI 架構

  • 腦機介面

  • 神經元閘道器

  • 心智防火牆與隱私安全

  • 道德與倫理重建

9.結語

至此,我們完成了從不同角度出發的七個思考。每個思考,都基於一種前往未來途中必然要遇到的情況或者現象展開。它們對應的,是七條專門提供給好奇者和探險者的險徑,每一條都從不同角度指向一個共同的方向,通往一個共同的未來,等待著被發現、開拓與征服。

而 Metaverse是對那個未來的一種描述與指代。我們用它來創造共識,製造泡沫,也用它來指引方向,承載信心,承接言語的力量。我們必須認識到,Metaverse ,並非在描述某種劇烈革命的結果,而只是指出一個漸進演化的方向。

通往未來的路上,各個領域的變化曲線都將是大體平滑的,沒有一個斬釘截鐵的事件或時間點能讓我們為未來豎起界碑。因此,在以上這七條道路上跋涉的勇者,誰都沒有清晰的路標和終點,正如以上思考是為了激發更多的思考,而不是為了給出不容置疑的答案。但這正是創業者的最偉大機會——親自為賽道劃線。這更是冒險家的至愛——一塊充滿機遇的風險大陸。

Metaverse是一款遊戲、是一個平臺、是下一個微信/抖音/快手或者B站嗎?

當然不是。Metaverse 只是在描繪一種未來,但許多人卻把它當成了產品,更不說這個“產品”還是一個任人塗抹的小姑娘。

Metaverse 這個概念會孕育出新的微抖快 B 嗎?

當然。前往未來的路上,還需要很多“偉大”的公司,它們必將存在,它們已經開始顯露身影。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