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kt交易量低迷,交易所刷量只是皇帝的新衣

買賣虛擬貨幣

交易量所捆綁的,是投資者、專案方以及參與加密數字資產的所有人,利益之間,相輔相成。

作者|淘氣包 來源|區塊鏈藍海

頭圖|視覺中國

都認為BAKKT的入場,能帶來一輪小牛市,萬萬沒想到,BAKKT上線後低迷,更是引起人們對眾多交易所的高交易量高日活產生了質疑。

BAKKT是在美國監管之下的正規軍,它是以實物交割的比特幣期貨產品。不僅如此,從2018年8月開始,就獲得了估值7.4億美元的融資,其投資機構都是圈內知名企業,這包括了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騰訊背後第一大股東、微軟、高盛等等,從產品的估值來看,市場呼聲很高,都認為一個具有實力的交易所上市後,必然會帶來加密數字資產新的高潮。這一次BAKKT揹負著監管的重任,最終產出,順理成章。

只不過耗費了近一年的時間,難產的BAKKT雖然上線了,其交易量太低,第一筆比特幣期貨合約是以10115美元成交,兩個半小時僅只有8筆交易,這個資料來對比市場上其他交易所的活躍資料來看,行情太差,希望落空。

不僅是牛市沒有如期到來,甚至讓大多數人懷疑加密數字資產未來的發展。

1

Bakkt的期望值高?

我們知道加密數字資產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監管。包括主流的數字資產,比特幣、以太坊等等,都會因為市場監管的問題,而影響到整個市場的熱度。BAKKT在產品設計中,充分考慮到了監管對於市場的影響力,所以,它是以傳統金融領域入場的,是以實物交割的比特幣期貨交易,從投資風險上來講,已經極大程度上,保障了使用者的利益。

其次,加密數字資產交易所是這個龐大數字資產市場中的最為吸金的“礦池”,而BAKKT不僅僅只是針對於現有的加密數字資產投資愛好者,還包括了一些傳統金融市場投資的愛好者,受眾群體更廣。人們認為,在這種利好的情況之下,可以帶動傳統金融市場投資的熱潮,擴散出更多的加密數字資產投資愛好者,不用反覆在這個圈子裡,相互交割。

最後,BAKKT是以比特幣期貨交易為主的,在金融市場上,期貨交易都是以現貨交易為基礎,主要的作用是以公平競爭的形式來進行期貨合約的買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轉移了一部分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因素。

從這三點來看,BAKKT成為人們所期待的利好專案,完全是合理的,這也是為什麼BAKKT從誕生以來,一舉一動都能引發熱議。

2

Bakkt的市場反響太差

然而,讓眾所期望的BAKKT並沒有帶來牛市,交易量很低。那麼,前面所提到的利好因素究竟去了哪裡?

首先,我們就來談談即便是合規後的BAKKT,真的沒有投資風險了嗎?就拿實物交割為例,截至目前,並沒有能夠合理保障提供數字資產風險的公司,而交易所是無法把這些風險給轉移出去的,不單單是普通的交易所做不到,連資金雄厚的BAKKT,也一樣是做不到的。

此外,交易量低迷也充分說明,大多數投資愛好者對加密數字資產的態度還屬於觀望之中,即便是有多次的牛市,也不代表它的投資是有價值的,這也是絕大部分傳統金融投資者們對於加密數字資產的態度,足以見得,人們對這個加密數字資產的價值,已經失去了很多耐心。

就像BAKKT熱度炒了一年,才上線,導致很多人會懷疑,加密數字資產的價值究竟值不值得投資?

原本以傳統金融市場作為鋪墊,以加密數字資產作為基礎的BAKKT,想帶動更多的外部資金參與這個市場,只可惜現實過於骨感。不僅沒有帶來外部的資金,更是引發了人們對現在大多數交易所交易資料的考量。

3

交易所資料真實性?

根據非小號的資料來看,主流加密數字資產市場的交易資料量很大,就拿比特幣來說,24小時的交易量,對比BAKKT上線24小時的交易量來說,差距太大,一個是幾百萬的交易,一個是幾十的交易。

非小號上可以看到交易所的成交額,那些幾百億交易量的你相信嗎?

從這一情況來看,加密數字資產交易市場為了營造交易繁榮的景象,不惜以虛假交易量來吸引投資者的關注。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低交易量不僅僅讓投資者不會盲目的交易,甚至一些後來入場的專案方,也不會發行加密數字資產。這個交易量所捆綁的,是投資者、專案方以及整個參與加密數字資產的所有人,利益之間,相輔相成。

我們知道,從比特幣走進投資市場以來,就不斷有人入場,也有人離場,反反覆覆下來,有的已經對這個市場失去了原本的耐心,也有人仍然懷揣著一絲的期望。但是,近幾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落地專案逐漸完善商業模式,很多空氣專案破滅,市場對於加密數字資產的價值需求開始日益上升了。

不再和以前一樣,談談空泛的專案概念就可以發行數字資產,並獲得鉅額的融資。這也成為目前加密數字資產行情低迷的原因。

所以,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來看,BAKKT專案上線,沒有預期的利好,帶來一波牛市,只能說明這個產品的價值並沒有帶動外部資金的入場,同時,對於整個加密數字資產市場來說,老交易所還需要考量的是,這一次BAKKT沒有帶來利好,還對傳統的交易所資料真偽帶來了衝擊,狠狠的打了那些交易所的臉。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