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深入扒一把澳本聰(Craig Wright)

買賣虛擬貨幣
在社交媒體的許多文章裡,一些人對Craig Wright(澳本聰)的品格提出了質疑,並認為他和許多與當前無關的欺詐商業行為有關。就此,我對這些指控進行了調查,這篇文章的重點會縮小到具體證據上,尤其是頗受爭議的事實,即Wright聲稱他是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2015年,Craig S. Wright開始在比特幣領域嶄露頭角。他是一個神秘而有爭議的人物,並自稱是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事實上,2014年我和他在Twitter上有過幾次交流(當時他使用的是現已刪除的賬戶@dr_craig_wright),但我發現他大多數推文邏輯上並不連貫,所以我基本沒有太理會他。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Gavin Andresen就曾宣佈他確信Craig Wright就是中本聰。

2017年,我在荷蘭阿納姆舉辦的比特幣未來大會上親眼見到了Craig Wright。儘管他看起來像個老頑固,且說話的方式讓人暈頭轉向、沒有多大啟發性,但當他不是站在舞臺上、沒有攝像機對準他的時候,他的形象顯得更有風度。

多年來,我一直以為Wright會名譽掃地,並且我們再也不用聽到他的訊息了,但他居然堅持了下來了。最近,他開始對公開宣稱Wright非中本聰的人進行法律訴訟。雖然我認為中本聰對比特幣不再有任何影響力——有關中本聰真實身份的問題只是迎合無關緊要的好奇心。

我認為更重要的他本身是否可信:在考慮了本文提供的證據之後,大家可以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以下是我能找到的有關Wright與比特幣及其社羣的歷史的大部分相關資訊,我把證據整理好,希望能方便大家參考。

缺乏中本聰身份的證據

Wright是否與中本聰或者比特幣的發明有著某種聯絡?這種關聯目前還無法被證偽——而Wright似乎也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

對於缺乏證據證明這個問題,他最新的迴應是,他不會屈服於“披露財務記錄”的壓力,但私鑰所有權並不能證明任何事情。按理說,他應該提供充分的證據來證明自己。

我們知道並且可以證明的是:

· 他有記錄在案的可疑陳述和歷史。
· 他有誇大自己學歷的歷史。
· 他在寫作中犯了很多技術錯誤,這讓他對比特幣和網際網路技術的理解受到了質疑。
· 他的寫作風格(根據文字分析)和風格似乎和中本聰不一樣。
· Wright曾說:“我是一名律師,金融法是我的專業。”然而,當被問及金融法如何適用於比特幣的時時候,他就說:“我不是律師,我不可能回答這個問題。”
· Wright曾說:“我從來沒有說過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
· Wright曾經說過,他是一個“學術程式設計師”,對“真實的程式碼”一無所知,但中本聰說過,“不過我更擅長編碼而不是文字。”
· 2008年,就在匿名者中本聰出現的6個月前,Wright曾發表了一篇公開帖,並稱:“匿名是懦夫的盾牌,是捍衛他們謊言的幌子。”我的生活是開放的,我很少關心我的隱私。”
· 2011年2月,他似乎對比特幣一無所知,當時他正考慮建立一個以黃金為錨定的支付系統。
· 2011年8月,他開始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比特幣,但他稱之為“BitCoin”,而中本聰在電子郵件或論壇帖子中沒有使用空格或大寫C。在早期的程式碼庫中是有一個大寫C的例子,但是中本聰後來也更正了這個大寫。
· 2013年和2014年,他在Mt.Gox上進行過大量的買賣和交易。
· 他曾問過為什麼在銷燬(burn)地址中使用X而不是0。中本聰發明了用於這些地址的Base58編碼模式,他有意地排除了看起來相似的數字和字母,比如零和字母O。
· 他曾經聲稱比特幣的區塊大小可以在區塊頭中設定(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 他曾經聲稱中本聰選擇secp256k1曲線是由於雙線配對的特性,但是中本聰曾經說過“我沒有找到任何推薦曲線型別的東西,所以我只是隨機選了一個。”
在接受GQ採訪時,Wright聲稱:“我沒有動過任何比特幣。我已經把它們發給了Hal Finney和Zooko,就這樣。”但在2009年,中本聰說過向開發者Mike Hearn傳送過82.51個比特幣。
迄今為止,他未能提供簡單的數字資產證明,哪怕證明他在承諾擁有中本聰的金鑰之後。
他提供的數字資產“證據”已被Patrick McKenzie、Dan kaminsky和Robert Graham在內的眾多專家多次揭穿。

Wright的一些支持者聲稱,所有這些都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陰謀,目的是讓廣大群眾偏離正道,而他則是被迫宣佈自己是中本聰的身份。

從歷史郵件列表中我們可以看到,Wright參與了Cypherpunk和infosec社羣。正因如此,Wright比大多數人都更適合扮演中本聰的候選人。但即使是作為這些社羣的一員,他也沒有獲得多少正面評價。

CSW未能證實“我是中本聰”

Wright在接受BBC採訪時說:“我將會在鏡頭前出現一次,然後我再也不會出現在任何電視臺或媒體上。”

正如你將從下面的檔案證據中看到的,Wright並沒有遵守這個承諾。相反,他一直處於聚光燈下,並經常暗示他創造了比特幣,與此同時也並未給出任何證據。

CSW並未證明私鑰所屬

2016年5月3日,Wright承諾將花掉中本聰的部分比特幣。他還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了這篇文章(現已刪除),並承諾將在部落格上證明自己是中本聰。

“中本聰事件”出現在了《倫敦書評》,作家Andrew O’Hagan描述了2016年5月4日的這一事件:當Wright傳送一個比特幣交易給Andresen和一名BBC記者時,本來可以證明他身份的真實性:

但Wright擔心區塊鏈早期的一個安全漏洞會使他轉移比特幣的風險加大,從而使他面臨被盜的風險。Andresen理解他的心情,並證實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Wright仍然很擔心,對於提供最終證據表現出了極大的不情願。然後他突然離開了房間,再也沒有回來。”

在第一次試圖用區塊鏈的方式證明他擁有中本聰私鑰的嘗試失敗後,他竟然道歉了。

沒有說服力的數字貨幣簽名

2016年,Wright寫了一篇關於如何驗證密碼簽名的長篇部落格文章,其中他新增過一個簽名。沒過多久,專家們就確定了這個有爭議的簽名來自比特幣交易,而不是讓-保羅·薩特作品中的簽名。

GitHub開發者Patrick McKenzie對此進行了很好的總結:“Wright的帖子只是短短几分鐘的粗略審查,證明了一個稱職的系統管理員對數字貨幣工具的熟悉程度,但最終並沒有證明關於中本聰的任何非公開資訊。”

安全研究員兼部落格作者Dan Kaminsky解釋了為什麼他認為Wright提供的簽名可能是偽造的:“Wright假裝他在薩特的作品上有中本聰的簽名。這意味著他擁有私鑰,很可能是中本聰。但他實際擁有的是中本聰在部分公共區塊鏈上的簽名,這意味著他不需要私鑰,也不需要是中本聰。他只需要讓你覺得中本聰除了區塊鏈簽名外還在其他地方有過簽名——比如薩特的作品。他沒有公開過薩特作品。他發表了一份檔案的14%。然後,他展示一個雜湊值,該雜湊值用於總結整個文件。當然,這是個謊言。它只是從區塊鏈上提取的一個雜湊值。”

Motherboard上發表的一篇題為《Craig Wright自證中本聰的新證據毫無用處》的文章中,作者Jordan Pearson和Lorenzo Franceschi-Bicchierai均稱,“Wright只是重複了中本聰2009年一筆比特幣交易中的一箇舊簽名”。

改變的證據?

在2014年至2015年之間的某個時候,Wright修改了一篇舊部落格文章,來讓別人覺得他在2008年就一直在研究加密貨幣。

Wired和Gizmodo在“揭露”Wright是中本聰的過程中引用的證據之一是中本聰的PGP金鑰,但這一證據最終被揭穿,因為有證據顯示,這些金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此外,Reddit上有人聲稱,根據註冊資訊,Wright給Kleiman的一封疑似郵件中顯示的一個域名——即Wright證明是中本聰的一個關鍵“證據”,是直到2009年1月23日才被Wright購買,也就是該郵件顯示日期之後的10個月。

這些郵件發給了Gizmodo,而Gizmodo推測洩露訊息的人很有可能就是Wright本人。

更多公開的數字簽名

2018年11月3日,有人在stackexchange.com上提問,詢問關於中本聰向block 170的Hal Finney傳送BTC交易的簽名計算問題。不到兩週後,比特幣現金在ABC和Satoshi Vision客戶之間經歷了一場頗受爭議的分叉,後者獲得了Wright和nChain的支援。

推特上@satoshi賬號釋出中本聰的言論和白皮書摘錄已經有好幾個月了,但在釋出後的24小時內,這個賬號就開始釋出一些聽起來很像來自Wright的不尋常推文。其中一條推文(後來被刪除)是針對簽名計算,但比特幣開發者很快發現了它的漏洞:

正如比特幣開發人員Pieter Wuille所指出的那樣,“ECDSA簽名如果訊息不是雜湊值,而是由‘簽名者’選擇的,那麼這種簽名是不安全的。這一次,簽名者只是釋出了“hash”,r, s元組。ECDSA的雜湊部分是演算法的一部分。如果驗證器本身不執行雜湊值,那麼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

Jimmy Song也曾寫過一篇詳細的文章,他解釋道,包括Wright在內,創造毫無價值但可信的簽名非常容易。事實上,現在有人已經發布了一個工具,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以這種方式建立簽名。

修改過的Blacknet和比特幣白皮書

2019年2月,Wright在推特上聲稱,他在2001年向澳大利亞政府提交了一份研究論文,與比特幣白皮書完全相同。然而,在密碼朋克郵件列表上公開發布之前,已經有了一份白皮書草稿。這篇回溯到過去的白皮書看起來更像是最終版本,而不是草稿,因為它包含了所有在2001年的BlackNet白皮書發表7年後才做出的修改。

具有爭議的Kleiman比特幣案件

雖然Wright聲稱自己是中本聰的證據與他沒有直接聯絡,但仔細觀察賴特與計算機專家Dave Kleiman (也有傳言稱他是Satoshi背後的真實程式設計師) 之間的互動,可以更好地讓我們瞭解到Wright的整體可信度以及與真相。

2018年,Kleiman的親屬在邁阿密聯邦法院對Wright提起訴訟,該案件由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代理。該訴訟聲稱,賴特透過偽造各種檔案,騙取了Kleiman持有的大量比特幣。然而,有證據表明,這些比特幣的存在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2018年2月27日,Kim Nilsson在WizSec網站上釋出了一篇部落格文章,證明這些地址中有很多都可以被他人找到並歸為他人名下。

其中一個地址 (16cou7Ht6WjTzuFyDBnht9hmvXytg6XdVT)的所有者只能確定是“MtGox使用者”,這可能屬於Roger Ver,因為Roger在Bitcoinocracy網站上經常透過“投票”的方式來支援各種宣告。事實上,WizSec部落格文章的最初版本將其歸為Roger所有,然後改為“MtGox使用者”。“Roger曾被問及這個地址,但據我所知,他從未否認過。

Wright和中本聰睡覺/活動的時間

從部落格推特、電子郵件、論壇帖子和程式碼提交的公共時間戳來看,我們可以獲得一些關於Cright和中本聰之間活動、睡覺時間的對比。很明顯,Wright通常在UTC時間13:00到18:00不活動,而Satoshi在UTC時間7:00到12:00不活動。因此,Wright似乎與居住在澳大利亞AEST時區的人保持一致的睡眠時間表,而中本聰則與居住在北美東海岸和部分南美西海岸的人保持一致的睡眠時間表。雖然Wright可能為每個身份精心地保留了兩個單獨的時間表,但奧卡姆剃刀原則指出,不同模式的最大原因可能就是他們不是同一個人。

技術錯誤和漏洞

真正扮演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的人,推出了網際網路時代迄今為止最具有顛覆性的專案。比特幣的發明遠遠超前於它所處的時代,真中本聰對他所引入的技術概念有著清晰的理解,並且願意承認他的知識存在缺陷。透過列舉Wright表現出缺乏技術知識的一些例子,以及一個反覆出現的明顯特徵可以判斷,他不是中本聰。

Wright是nChain的“首席科學家”,但他經常提出許多錯誤的技術主張。

除了上面的推特,Wright還聲稱網際網路頻寬將超過本地匯流排速度,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兩臺計算機之間的網際網路連線兩端的資料都儲存在硬碟上。

他還曾聲稱,擁有56K調變解調器的使用者可以在9.5分鐘內下載32 MB。實際上需要80分鐘,這表明Wright犯了一個錯誤,把位元每秒和位元組每秒混淆了。

就DNA他也發表過一個很奇怪的宣告:

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人類的DNA鏈由大約2000億個原子組成。DNA只由五種元素組成:碳、氫、氧、氮和磷。因此,如果我們可以建立一個五進位制儲存系統,那麼一條DNA鏈可以儲存1萬億位元(約125g)的資料。目前估計整個網際網路的容量為5到10 Zetta位元組,所以這個說法至少相差10個數量級。

Wright還曾聲稱帶符號整數不如無符號整數有用,這就是為什麼比特幣不能有更復雜的邏輯。據推測,這是因為能夠溢位無符號整數來“支援數學函式”。

同時,大多數電腦科學家會說整數溢位會導致資料丟失和意外的應用程式行為——為了應用程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應該避免整數溢位。

Wright還聲稱secp256k1可以用於雙線性配對。但這一說法被Blockstream的密碼學家Andrew Poelstra和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 Buterin都駁斥了。

他並沒有展示什麼東西。相反,他聲稱位元大陸可能擁有銷燬地址的私鑰(能夠將已銷燬代幣重新找回並使用)。當然,這是一個不可能的觀點,數學上也無可辯駁——因為這需要2¹⁶⁰的算力才能破解這個私鑰,目前沒有足夠的算力可以在任何合理的時間內這樣做。

Wright發表的許多申明都受到了嚴格的審查。Peter R. Rizun分析了Wright撰寫的一篇關於個人挖礦的文章,他認為其中包含了大量錯誤和不明確的假設:“作者試圖解釋比特幣挖礦的一些基本知識,但由於模糊的表達、他的方程中出現的多個錯誤,以及對比特幣挖礦’無記憶’的含義的根本誤解,這些都未能解釋清楚。”

同樣,Paul Sztorc審閱了Wright寫的一篇關於隔離見證的文章。該文題目為“隔離見證的規模錯覺”,發現其中充滿了錯誤和荒謬的主張。“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交換方程(PY=MV), CSW將其向後解釋。他最初正確地使用“P”作為“價格水平”(即BTC/stuff),但隨後他將其轉換為“貨幣價格”(即stuff/BTC)。所以,公式他用反了。換句話說,關於流通速度的一切都與他所說的相反。”

價值百萬比特幣的問題:為什麼我們要關心中本聰的身份?

就先有證據而言,Nik Cubrilovic給出了一個合理解釋。他的帖子已被刪除,但存檔版本可以在這裡檢視。

Cubrilovic說,在扮演中本聰之前,Wright參與了一項針對澳大利亞政府的退稅計劃。Wright註冊了許多不同的法律實體: Hotwire, DeMorgan,CloudCroft, Panopticrypt, Coin-Ex, Denariuz, Tulip Trading, Craig Wright 研發、永久成功有限公司, 資訊防禦公司, Integyrs, 全球網路安全研究所以及其他在53頁的法庭記錄裡存檔的公司,一個管理員在2014年Hotwire報告裡這樣寫道。本報告詳細列出三個關鍵點:

1) Hotwire的運營範圍:
“本公司的主要活動是收購各類電子學習及電子付款軟體,並就該軟體及有關實體擁有的軟體進行研究及發展工作。”

2) Hotwire據稱是這樣獲得資金的:
“董事們建議,股東們以已繳股本認購了3000萬美元,這筆資金是透過比特幣注入的。”

3)資金的使用方式:
“該公司將其股本運用如下:

- 撥款2,900萬元給Wright家族信託基金收購軟體;和
- 100萬美元,用於日常交易開支。”

Wright所做的是建立了一家公司,目的是為了可以從自己的信託中獲得的電子學習軟體進行研究和開發。

Wright將向公司注入3000萬美元等值的比特幣,其中2900萬美元將支付給Wright的信託基金,用於購買軟體,另外100萬美元將涵蓋運營成本,其中包括在悉尼一個辦公室的租金和40名員工。

這樣公司架構一下子就變得清晰起來了:“除了產生一系列的開支外,該公司還提交了2013年9月季度的商品及服務稅申報表,要求退還310萬美元的商品及服務稅(“商品及服務稅退款”)。”經過各種討論,ATO於2014年1月20日向該公司發出通知,通知稱打算在進一步核實交易和比特幣處理之前暫停退款。”

Wright向該公司投資的2900萬美元中,部分銷售稅(GST)有資格獲得退款。因此,透過在控制的實體之間轉移比特幣,有可能觸發以現金形式的銷售稅退稅。然而,目前尚不清楚3000萬美元的比特幣是否曾被轉移。

Wright名下另一家公司DeMorgan則根據自己寫的新聞稿,提出了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大的研發稅收優惠申請。然而,我還沒有找到任何證據來支援這種說法。

研發稅收優惠是澳大利亞的一個福利。在澳洲,投資研發的公司每花一美元,就有資格獲得45%的退稅。據《福布斯》報道,上述聲稱還在研發中的超級計算機並不存在,因此退款請求可能就是一種詐騙索賠。

《紐約客》也做過相關報道:“ 破產接管檔案解釋了Hotwire明顯資不抵債的原因,檔案表明,Wright申請了由於Mt. Gox事件造成的自身損失。他提到在2014年Mt. Gox比特幣交易所的崩潰時,Wright 自己承受了很多比特幣損失。”

為什麼Wright說他是中本聰? Cubrilovic認為,Wright 只是開了個謊言的頭,為了圓謊他不得不繼續深入下去。

當Wright 需要從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或者透過談判解決問題時,扮演中本聰很合適。眾所周知,中本聰擁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比特幣。

另一方面,Cubrilovic 認為,Wright 可能不併希望他所謂的中本聰的身份變得更廣為人知,以免他最終“撞到一箇中本聰”。真正的中本聰可能會對他的說法提出質疑,並要求某種形式的確鑿證據來證明他的身份。

“為什麼Wright是中本聰的故事會公之於眾,我可以提供一些個人看法。首先,有太多的人發現了這件事,其中一人(可能是心懷不滿的員工或投資者)決定洩露這一訊息,作為一種報復。還有一種可能就是,Wright知道他的公司已經完蛋了,執法者正在逼近,透過編造這次洩密事件,可以當作他在倫敦新生活的第一步。因為中本聰一直沒有路面,Wright也可以逃離澳大利亞。”

O’Hagan 這樣說道:“前幾周去 Craig Wright 的房子時, 他還沒公開過與中本聰的關係。我收到一封來自洛杉磯Davis Wright Tremaine律所(自稱“提供一站式娛樂公司、技術、廣告、體育和其他行業的法律服務)的律師Jimmy Ngyen的郵件。Jimmy告訴我,他們想和我簽約,讓我寫《中本聰的一生》。這位律師寫道,我的客戶從化名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背後的真實人物那裡獲得了人生故事的版權。中本聰是比特幣的發明者。“這個故事將會引起公眾極大的興趣,我們希望一旦中本聰的真實身份被揭露,這本書將會產生巨大的宣傳效果和媒體報道。”

我發現這段話特別有趣,因為專攻娛樂和智慧財產權的律師Jimmy Nguyen後來成為了科技公司nChain的執行長,而之前的執行長Stefan Matthews成為了董事會主席。加拿大支付公司nTrust的創始人兼執行長Robert MacGregor透過Matthews又結識了賴特。Robert聲稱,nChain的計劃不是技術開發,而是透過出售智慧財產權獲得巨大的退出收益。

O’Hagan在《中本聰事件》中稱,Wright為了扮演中本聰而支付了一大筆錢:“經歷了最初的懷疑之後,儘管對Wright的態度還是有些反感,MacGregor還是被說服了,並與Wright達成了一項協議,於2015年6月29日簽署。MacGregor說,他確信Wright是傳說中比特幣失蹤的創始人,他告訴我,在後來起草協議時,堅持把中本聰的“人權”納入協議是他的主意。Wright的公司債臺高築,在他看來,這筆交易就像是一項救援計劃,所以他什麼都答應了,而且他並沒有認真考慮他必須做什麼。根據Matthews和MacGregor後來向我提供的證據來看,在幾個月內,這筆交易將使麥格雷戈的公司損失1500萬美元。”

“‘Matthews今年2月說道:當我們簽署協議時,Wright的律師得到了150萬美元。但我的主要工作是與新律師們達成協議……並將Wright的智慧財產權轉讓給nCrypt——nTrust這些新成立的子公司。這筆交易有以下條件:為了明確防止Wright業務的未償債務得到恢復, 使用新律師獲得協議在任何不相容的智慧財產權的轉移,並透過律師把Wright的故事權註冊下來。從那時起,“爆料中本聰”將成為交易的一部分。Matthews說,這是商業化計劃的基石,約有1,000萬澳元被投入澳大利亞國債,並在倫敦設立了辦事處。”

“nCrypt背後的人清楚地知道這個計劃。他們將Wright帶到倫敦,併為他建立了一個研發中心,大約有30名員工在他手下工作。他們將完成有關他的發明和專利申請的工作——他似乎有數百項發明和專利申請——所有這些作品都將作為中本聰的作品出售,作為專案的一部分,中本聰將被揭露身份。一旦包裝完畢,Matthews和MacGregor計劃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這些智慧財產權。MacGregor後來告訴我,他正在和谷歌、優步以及一些瑞士銀行進行交涉。Matthews則對我說:“我們的計劃是把所有東西打包出售。並且永遠不要運營它。’”

但是,資助所有這些活動的神秘捐助者是誰呢?有跡象表明,這名男子名叫Calvin Ayre,是加拿大億萬富翁,以建立線上菠菜公司Bodog而聞名。

根據" Satoshi事件”報道來看,

“Calvin Ayre是該團隊經常忽略的話題之一。我第一次見到Wright時,他叫Calvin “安提瓜島人”。在我們最初的會面中,MacGregor從未提起過他。後來我告訴他,Ramona提到了安提瓜和巴布亞的一個大個子,Wright說他不介意談論他,但沒有再提起這個名字。今年2月,當他們帶Wright去安提瓜島出差時,我給Matthews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問他我是否也能去,但他沒有回覆。Wright情緒低落地問我是不是告訴過MacGregor,然後他們洩露了Ayre的秘密。我說不是他們,Matthews第一次向我提起Ayre的名字。我和Matthews出去吃飯的時候,安提瓜島的會議正在安排中,他隨意地提到了Arye,但從來沒有要求不要公開。MacGregor從未詳細說明Ayre又參與,但兩人定期訪問安提瓜和巴布亞,讓我懷疑他們之間的聯絡有多深。儘管我沒有其他證據表明Arye只是一個感興趣的觀察者。更有趣的是,nCrypt唯一的股東是nCrypt Holdings,在安提瓜島註冊。”

路透社在2017年發表了這篇文章,nChain Holdings出售給了總部位於馬耳他的高科技私募股權基金SICAV plc。然而,上述基金在本新聞稿中列出的網站已不復存在。

”nChain在迴應路透提問的電子郵件中稱,在出售前後,Ayre和Wright均未持有該公司股份。宣告稱,該公司此前收購了Wright的資產和智慧財產權,現在他擔任首席科學家。”

nChain的宣告可能意味著幾件事——或許兩人都沒有直接擁有股份,但他們透過一系列其他法律實體間接擁有股份。(檢視下面提供的圖表,來了解進一步的細節。)

這也意味著,如果Wright有任何股份,現在他已經“售罄”。他現在只想儘可能地滿足出售智慧財產權的主要計劃。

據路透社報道,“一位知情人士表示,nChain已獲得3億美元投資,但不清楚投資時間”。

Matthews就關於投資者,有一段耐人尋味的話:“與我共事的人有能力斷定,這是一個價值3000萬美元的錯誤決定,之後可能會一錢不值。”

Elmo Keep 在 Splinter發表的一篇文章總結了O 'Hagan的“Satoshi事件”:“總言之,這篇文章進一步證實了對賴特的指控,即為了擺脫自己欠澳大利亞稅務局和其他債權人的數百萬美元債務,他讓世人相信他就是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從而讓一場規模龐大、錯綜複雜的騙局永遠流傳下去。如果這是一場騙局,那麼現在看來,其中就包括了許多同謀者和/或受害者。”

這篇文章表明,Wright可能在進行一種複雜形式的預付款騙局或周圍人騙局,他利用自己的可信度來說服投資者拿出錢來換取未來回報的承諾。

還有一種說法是,Stefan Matthews是上述安排的關鍵人物,他把Calvin Ayre帶入了這個特殊計劃。

據O’Hagan介紹,Matthews是澳大利亞的一名IT專家,Wright與Matthews相識已有10年,兩人都曾在線上菠菜網站Centrebet工作。然後Matthews後來道了Bodog工作。Matthews也是Wright的DeMorgan公司董事,所以他們很可能保持著密切的聯絡。在《中本聰事件》中,Matthews評論道:“我得到了Calvin Arye給我的報酬。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對Calvin絕對忠誠。”

如果你深入瞭解Arye背景,你就會發現,他一直在建立一個“離岸”的菠菜帝國,透過管轄權套利,可以提供在某些國家被認為是非法的服務。透過去中心化的經營,他不僅能夠在這樣一個敵對的環境中維持這些業務的正常運轉,而且能夠把它們發展成一個更龐大的業務。他是個精明的商人,善於鑽法律的空子。正如Arye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描述的那樣:
“我們在每個國家經營的業務,實際上都不能被描述為賭博。但當你把所有這些加在一起,這就是網際網路菠菜。”

法庭記錄顯示Arye也有自己的問題,因為他曾因2012年被控洗錢而被美國國稅局和其他美國當局通緝。在他逃亡的五年中,他在美國當局從他那裡查獲了6800多萬美元的資產,但最終允許他為一項輕罪指控認罪,作為放棄所有重罪指控的回報。

在我看來,Ayre所處的環境是非常需要一種抗審查和不可沒收的加密貨幣。即使當他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運營時,他的菠菜網站也是少數幾個不使用西聯匯款等第三方轉賬的網站之一——它直接向使用者傳送支票。如果我是Ayre,我希望我所有的菠菜網站都使用加密貨幣,並且我希望我的大部分財富都用加密貨幣儲存。

為什麼Arye會選擇比特幣現金(以及後來的比特幣Satoshi Vision)路線,而不只是使用已經成熟的比特幣網路?他是否相信BSV更適合賭博,或者他更有能力影響BSV的發展?還是因為Arye已經對Wright的成功投入了驚人的成本,還是他對技術細節並不瞭解? 或者Arye的挖礦業務只是洗錢的一種有效方式?新的代幣幾乎不可能與非法活動掛鉤。透過電力,乾淨的數字資產就可以誕生出來。

經濟上合理的SHA256礦工應該選擇利潤最高的網路,因為轉換成本相當低。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BSV礦工似乎在經濟上不理性——可以說,他們把錢留在了談判桌上。雖然BCH礦工似乎放棄了BCH網路(當BCH網路變得更有利可圖時,他們可能會轉而使用BTC網路),但BSV礦工一直在虧損開採,而如果他們轉而開採BTC網路,情況就不同了。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BSV礦工究竟是非理性的,還是另有一個因素在起作用,使他們能夠理性地放棄獲得更高利潤的機會?一個合理的解釋是,截至2019年4月26日,超過80%的BSV雜湊率由兩個池控制:CoinGeek(由Ayre擁有)和BMG池(由nChain擁有),它們的挖礦低於最佳水平,以保持表面上的實力。鑑於BSV是建立在中本共識(Nakamoto Consensus)推動的意識形態之上的,這種推理是有道理的:“誰控制雜湊算力,誰就控制著網路”。

Reddit網友透過下面的圖表列出了CSW潛在的關係網路。

專利

Wright一直在努力為他的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工作申請專利。如果這些專利是由中本聰背後的人提出的,那麼潛在投資者可能會對這些專利感興趣得多,這可能是Wright提出專利申請的動機。

幾年來,Wright一直在EITC Holdings、nChain Holdings、NCIP Holding和nTrust等公司申請專利。他的專利申請已在英國智慧財產權局、歐洲專利局、美國專利商標局和臺灣智慧財產權局找到。一個名為bitcoinpatentreport.com(現已刪除)的網站詳細介紹了一些活動。

在撰寫本文時,英國專利局共公佈了Wright公司的264項專利,而歐洲專利局則公佈了nChain的167項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為296項,谷歌專利為363項。

· EITC控股:73項
· nChain Holdings: 145份申請(英國),174份申請(歐洲)
· NCIP控股:7份檔案
· nTrust: 0檔案

2019年3月7日,nChain執行長Jimmy Nguyen寫道,nChain已經提交了第666份專利申請。請注意,通常釋出申請的滯後時間長達18個月,所以我們必須再等一年才能確定。

這些帶有專利申請的具體宣告的推文很有趣,因為它們與nChain執行長在2019年3月聲稱的數字相沖突。Wright稱,截止2018年6月,他申請了700項專利,截止2018年12月,他申請了1000項專利,而Nguyen則說在2019年3月申請了666項專利。

雖然nChain提交的申請可能沒有Wright聲稱的那麼多,但它確實提交了很多申請。但提交的申請與獲得專利並不相同。

透過對一些申請的粗略審查,似乎專利審查員正在為許多nChain聲稱的新發明與現有技術進行查重;大家可以在這裡看到一些專利審查員的意見:
https://www.reddit.com/r/btc/comments/9crpxj/patentability_of_wrights_inventions/

以Wright的門限簽名方案專利申請為例。專利審查員認定,34項專利申請中有31項實際上並不新穎。或者UTXO時間鎖的專利申請,專利審查員認為17項索賠中有14項並不新鮮。

2017年2月,Wright提交了一項名為“基於代理的圖靈完整交易系統,並整合了區塊鏈系統反饋”的專利,基本上是為任何使用區塊鏈作為資料儲存的計算機程式申請專利。在2018年9月4日的一篇中,Jonathan Toomim完成了對Wright提議的深入分析,並展示了P2Pool、Ethereum和其他同行的操作方法。

迴避批評

在2018年6月30日,Wright在Twitter上拉黑了我,並發表了這個宣告。

我發現這有點奇怪,因為幾個月前,我對他的一個關於比特幣現金節點網路圖的技術主張提出過質疑,之後我就對他保持了沉默,也不再與他交流。他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反而連珠炮似地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似乎無關緊要的問題。

在接下來的幾周和幾個月裡,他繼續遮蔽了相當多的人,甚至包括那些支援比特幣現金的人,或許是預期nChain計劃推出一款備受爭議的BSV硬分叉。

明顯的學術造假

在Wright所列舉的眾多成就中,有不少是學術成就,其中包括他的博士學位。

2017年,他在蘇黎世的一個比特幣會議上表演了一個絕技,在那裡他帶來了一輛“學位證書手推車”。這些學位和證書的照片隨後被髮布在nChain的網站上。

從這份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出,Wright唯一的博士學位似乎是在2017年4月在查爾斯•斯特爾特大學完成的 (在澳大利亞通常排名在第30位左右,全球排名在第800位),而他的大部分學位似乎都來自這所大學。

Wright在領英上的個人資料已被刪除,上面還聲稱自己是查爾斯·斯特爾特大學的“2009-2012電腦科學博士”,但該校在一份新聞稿中對這些說法提出了質疑:

那個電腦科學博士學位不在他的學位之列。他所聲稱的系統開發碩士也不是。兩者都沒有在CSU的校友教育認證網站上列出。

同一份領英個人資料聲稱,他從《Guess》一書中獲得了“神學博士、比較宗教和古典研究1998-2003”學位——他後來表示,他的神學研究是透過SOAS (倫敦大學東方和非洲研究學院) 完成的。

然而,從我的研究中可以明顯看出,他從來沒有透過SOA發表過任何東西(比如博士論文),因為SOA的研究檔案中沒有任何他的名字。

然而,2015年,Wright遠端參加了一個比特幣會議,並聲稱自己擁有“幾個博士學位”。很明顯,Wright給自己取了個“博士”的頭銜。並使用了好幾年,才正確地獲得了它。

CSU釋出的這份媒體宣告進一步澄清,儘管Wright聲稱自己是該大學的講師和研究員,“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間,Wright先生是CSU的兼職學者。兼職學者承擔無薪學術工作,並沒有正式受僱於大學。”

我無法證實他在領英上的說法,即他在2015年至2017年期間透過倫敦大學(想必又是透過SOA)獲得了“定量金融理學碩士”學位。Mashable似乎沒有對學生的成績要求。我傳送了我自己的詢問請求,SOA回覆說,我需要個人的書面同意才能釋出資訊。對我來說,這可能暫時行不通;但不難推斷,正常的學術機構會想要幫助學生認證他們的學歷。

服兵役

Wright曾多次提到他在軍隊的經歷。我已調查了他的服務記錄和據稱他當時所執行的任務,以便證實他的指控。

我所能找到的最早的關於他在密碼朋克社羣服役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996年,當時他在密碼朋克郵件列表中新增了一個帖子:
“離開軍隊後的幾個月裡,我因為利益衝突而失業,我透過做我能做的一切來賺錢。”

2008年,Wright在一個公共郵件列表中提到了他生命中的這段時間:
“1989年,我開始了理工科雙學位。1992年,我從昆士蘭大學退學。我覺得是得了癌症。我想,在我知道自己能活下去之後,最好還是回去繼續學習。對不起,事情都有輕重緩急。”

多年後,據《中本聰事件》記載,Wright談起自己在軍隊的經歷時說:“‘他們把我鎖在一個地堡裡……我在研究轟炸系統。智慧炸彈。我們需要快速迭代的程式碼,我寫好了。”

我發現關於他服兵役的說法很有趣,主要是因為服兵役創造了大量的公共記錄。於是我到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去看是否有更多資訊。我花了幾個月時間痛苦地來回奔波,但我還是設法從為Wright準備的177頁文件中找到了82頁記錄。

Wright的公開服役記錄有哪些內容?

· 1986年,年僅15歲的他就加入了澳大利亞空軍。
· 1987年,他向澳大利亞國防學院申請培訓飛行員,但遭到拒絕。奇怪的是,心理學家在這份申請表上的報告是空白的。完成的那份可能被扣留了。
· 1988年至1989年,他是昆士蘭大學的一名學生。
· 1989年,他向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提出了申請,並被接受參加一個為期9年的軍官專案。該贊助提議指出,“如果你因為任何原因未能在學業上取得進步……你可能會被要求自費申請重讀一年。”
· 1990年,他以軍官學員的身份開始了他的第一學期。
· 他在第一學期透過了一門課——“戰爭法”。
· 奇怪的是,書中沒有提到任何工程學或數學課,但也許這些記錄被隱瞞了。
· 檔案館公佈的一封(難以閱讀的)手寫信件似乎表明,“軍官學員Bone和Wright被要求說明為什麼他們應該繼續得到皇家空軍的資助,因為他們在第1/90學期中沒有透過。”
· Wright確實在那年晚些時候發了一封關於他的大學資助資格的信,但被檔案館扣留了。
· 1990年3月15日,他繼續享受SLWOP (無薪特別休假)。
· 他於1990年10月19日因“理由4”被解職。(我尚未弄清“理由4”到底是什麼)

至少可以說,有趣的是,根據這些公開記錄,這位自稱終身從事學術研究、擁有十多個學位的人似乎在RAAF的第一學期就失敗了。

他有可能作為第一學期的學員被指派為導彈制導系統編寫程式碼嗎?他離開軍隊是因為“利益衝突”嗎?記錄顯示,他於1990年進入澳大利亞皇家空軍,那麼他聲稱自己在1989年至1992年期間就讀於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說法又如何呢?

近況

Wright透過他在倫敦的律師對多個反對者發出威脅,告知對方可能會有法庭程式。邁阿密聯邦法院對Wright的訴訟仍在繼續進行;事實上,Wright最近計劃在倫敦出庭作證,所以我們有興趣可以瞭解更多。

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懷疑Wright的許多說法。他有四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是中本聰,而我卻沒有找到任何令人說服的證據。

從好的方面看,Wright似乎把自己逼到了絕境。他現在是比特幣“二次分叉”的名義掌門人。事實上,交易所之間似乎有越來越多的使用者要求將BSV資產下架。看看他和他的公司是如何退出的將會很有趣——是轟隆一聲還是嗚咽一聲?

Wright備受爭議,而這篇文章想表達的是一個兩難困境——爭議將給他帶來更多的關注,至少暫時如此。我相信,真相大白後對比特幣社羣會是一個大的利好。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