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市場的歷史性機遇,寫在冠狀病毒猖狂之際

買賣虛擬貨幣

今年1月21日舊文:

今天的朋友圈還有微信群都被冠狀病毒霸佔了,上班時大家也都三三兩兩在討論。有好幾個本都買好了機票車票的都臨時取消了回家的行程,還有幾個還在考慮要不要開車開回去。現在大家對於自身健康都無比重視,我一個小徒弟去買了好幾打口罩,送了我一打。

有朋友給我發微信:買菜最好去超市買,別去菜市場買了。我說是啊,我基本都在超市買。

朋友的提醒不是沒有原因的,今天我還看到這條新聞:

武漢:對各區農貿市場進行無死角消殺

我們只看標題就夠了,裡面還有這麼一段:

指揮部工作會議要求,全力做好患者救治工作,對重症患者“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團隊”;強化醫務人員防護,嚴格控制醫院感染;加大加強農(集)貿市場及各類經營場所監管力度。

本來昨天說好了要寫一下如何看待經營現金流的,但今天遇到冠狀病毒的這個事了,幾個零售股也被一陣爆錘。還是寫點東西打打氣吧。

首先亮明觀點:疫情肯定會被控制,消費還會繼續,生鮮的未來屬於超市,屬於永輝超市。

菜市場的不足

首先是環境的髒亂差。

我因為自己作為家庭煮夫,買菜做飯是主力,所以經常買菜。之前還外派到幾個地方常駐過各半年多,在那邊也買菜。可以說我去過幾個城市的多個菜市場。這些菜市場不管是大都市還是小縣城,在髒亂差上可以說是彼此彼此。下面這張網上找來的圖我覺得很多人看到都不陌生:

地上永遠都是溼膩膩的,在一些角落裡還有成堆的爛菜葉子,賣魚的地方更是髒的沒法看。

其次是賣的菜、鮮肉、滷肉不衛生,質量沒保證。

我記得剛工作時,買菜沒有經驗,買到過注水肉,有點味道的肉,還有變質的烤鴨。很多人遇到這種事之後的反應可能是下次就長點經驗,注意辨別。但我覺得僅僅這樣不足以給我信心,所以在有替代的買菜的地方,我就會將買過不乾淨菜的菜市場拉黑,不會再去。

第三,是這些小商販沒有任何信譽可言。

買菜每次都要貨比三家,因為你不問價他就會坑你。我從小就說普通話,我們當地話是聽得懂但不會說,所以一開口就會比別人貴。你知道你聽到他在旁邊用方言說2塊錢但賣給你3塊時你是什麼感受嗎?我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

我在2007年在某地常駐,在一個賣魚的攤位買菜比較多,久了就一直在他那裡買,他平時說話很好,很客氣。我認為和他已經建立了彼此的默契,所以我後來也不怎麼問價。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買鯽魚他那裡的幾條都很小,我只能換一家。結果換了一家才知道,人家都賣8塊一斤(具體數字忘了,姑且認為8塊吧),我突然發現不對勁,就問他:你這個價錢是最近才降價的嗎?他說:不是,我一直這個價很久了。媽的,之前的那家一直是按12塊賣給我的。從此我對所有的小商販沒有任何信任感可言。甚至我有好幾次明顯感覺買的烤地瓜分量不夠,我自己悄悄帶著秤去,在他給我稱完2斤之後,我拿出秤當他的面再稱一次,只有1斤2兩。然後他耍賴我的秤不準。我就放在旁邊賣菜的秤上,也是1斤2兩。為此還鬧得非常不愉快。我相信這種經歷很多人都有。

第四是規章制度不健全,吃了虧也投訴無門

我買到過過期烤鴨,回去理論,店主說話很客氣,一口咬定我是從旁邊家買的。我買過注水豬肉,投訴給工商局,那邊敷衍幾句就不了了之。對這種小商小販,你就是想維權,請問你怎麼維?想想算了,拉黑他即可。最好的辦法是將菜市場也拉黑。

相比菜市場,超市反而更便宜

說了菜市場這麼多不足,你自然知道生鮮超市的優勢了。不過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仍然喜歡去菜市場,因為他們總是覺得超市的菜太貴,菜市場的便宜。

我只能說你可能真沒注意過超市的菜價,也或者說你附近沒有永輝超市。

剛好有人統計了一下某市場的菜價,大家看一下:

其實沃爾瑪的菜在我看來已經夠貴了,但你去菜市場會發現只會更貴。我們可以看到,上面比較的大潤發和沃爾瑪,其蔬菜和肉類的價格其實總體上要低於菜市場,而只有在水產上價格歸於菜市場,這其實與我的感受也是一致的。

但上面的價格比較的是大潤發和沃爾瑪,我們再看另一個比較,看看價格殺手永輝超市和菜市場的比較:

上面的資料中,豬肉和水產的1是價格指數,並不是實際價格。可以看到,菜市場的豬肉比永輝超市要貴10%,水產也要貴10%,而蔬菜上價格差得更多。

菜市場的菜為什麼會這麼貴

很多人都認為,大超市需要租房子,需要繳稅,需要僱傭人,所以成本貴,賣的菜肯定更對。但有賬不怕算,菜市場賣菜的成本其實更高。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這個資料,這是永輝超市2012年在重慶與當地菜市場的比較。

我們可以看到,永輝超市的單位營業面積銷售額要比菜市場高出50%,而人均銷售額高出230%。

我們再來看一下菜市場的租金成本:

可以看到,雖然菜市場髒亂差,雖然菜市場什麼配套設施都木有,但菜市場的租金水平已經達到了400元以上的水平,而我在《從永輝超市的坪效說起:優秀的企業總在不斷突破!》中已經提到過,永輝超市的淨租金水平只有200多元。

超市的租金比菜市場攤位便宜,單位營業面積賣的菜還更多,用的人更少。如果他們的進貨價格相同,你覺得他們誰會賣得更便宜呢?

說到進價,你覺得是超市這種大批的進貨便宜,還是菜市場的小商販零星批貨的成本更便宜?

所以像永輝超市這樣成本控制優異的超市,相對於傳統菜市場,其成本優勢是完全碾壓的。

從美國生鮮的渠道變化看中國生鮮渠道的明天

我們來看下面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美國過去90年 生鮮銷售渠道變化主要出現在1929年到1980年,之後總體上變化不大。而中國人均GDP剛突破1萬美元,論實際發展水平,應該相當於美國60年代的水平。當然我們不能機械照搬美國。但美國的渠道變化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超市、食品專賣店、倉儲式市場這三類一起佔據了80%的市場份額。如果我們將食品專賣店那點微不足道的份額去掉,那麼超市類的銷售仍是佔據近80%的市場份額。

那麼中國呢?我們來看下面這張表吧:

我們可以看出,農貿市場的份額在逐步下降,而超市的份額在逐步增加。下面這張圖可能更直觀一點。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電商不是也在提升嗎,以後會不會成為超市的威脅呢。我們一會兒再去說。

我們從超市在生鮮中所佔的份額,對比美國的那張圖,大概也可以看到也差不多對應於美國的60年代。這多少也說明,美國生鮮的渠道變化歷程,對我們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其實我們不難想見,隨著未來中國城市化的不斷髮展,隨著國家對於生鮮銷售監管的不斷加強,隨著人們對於生鮮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超市在生鮮銷售中的份額也必將越來越高。

當然,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決定超市生鮮銷售份額的,最終比拼的是價格,價效比永遠是制勝的法寶。

新零售為何不足為懼?

我看了不少的研究報告,都認為未來電商在生鮮中的市場份額會不斷攀升,未來幾年會達到20%以上的份額。看看下面這張所謂的預測。

看看這優美的曲線,是不是很讓人激動人心。其實我覺得,情況可能未必那麼美好。我不會去盲信那些新零售們的激動人心的中國好故事,中國好PPT。講那麼多美好的故事沒有用,我們去回顧歷史上那些成功的大的零售公司的歷史就會知道,在零售業,價效比才是克敵制勝的終極武器。新零售把故事講得再好聽,最終要歸結為價效比上。在同樣品質的情況下,其實比拼的就是價格。

這裡我們來比較一下某地的沃爾瑪超市和兩個新零售的價格指數。

最下面一行就是價格指數,你會看到,盒馬鮮生的價格比沃爾瑪高了50%!叮咚買菜也貴了15%。請注意,這個超市我用的還是沃爾瑪,而永輝超市的菜價要比沃爾瑪便宜得多!

你賣的那麼貴,有價效比嗎?我不知道這麼貴的東西能忽悠多少人?

但你賣得這麼貴,你以為它就能掙錢嗎?即便是新零售,它也是零售,而不是慈善,它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賺錢,但問題是它能賺錢嗎?

我不知道在賣價已經高出沃爾瑪至少15%的情況下,毛利潤率居然還與傳統超市相當,另外不菲的運送成本還沒算進去。如果我們把平臺費再算進去,把百萬年薪的IT精英的收入算進去,你賣一塊的菜需要虧多少?沃爾瑪1塊錢的白菜,你賣到三塊能回本嗎?對於一個只能燒錢的行業,你認為它能持續多久?

看看下面這兩個表:

下面這個是近期倒閉的,與上圖略有重複。

盒馬鮮生是馬爸爸的,有錢可以多燒幾年。不過就是不知道新生代有多少忠心了。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新零售的成本要比一般的超市都要貴出很多,即便賣得價錢遠遠高出超市價格,卻還是虧本,需要不斷燒錢。而你為了賺錢把價錢漲到天上去,那麼“新中產”(請原諒我造了這麼一個詞,以定義那些買菜完全不看菜價不關注價效比的這類牛人)又不夠用了。你說這個行業如何持久?

生鮮行業:大到可以養鯨魚

我們前面鋪墊了這麼久,先說傳統菜市場模式後面就不行了,再說超市後來會很有前途,還拿了美國當例子。那麼我們接下來就要看看到底是多大的前途。

下面看看中國生鮮市場的規模。

這個同比增速在2022年預測下降到1%不知道是基於怎樣的邏輯。但即便如此,這也是一個5萬億的大市場。而按照美國在70年代末超市份額佔到70%以上來估算,那麼十年之後,中國很可能也會達到這一水平。即便到時候中國的生鮮市場規模不增長,這也是一個39000億的巨大市場,大到可以養鯨魚了。

突然發現已經寫了這麼多了。今天先打住,我們後面再用資料來告訴你為什麼會是永輝超市會是這個大行業中最大的鯨魚,以及永輝超市未來的市場空間到底能有多大。

悄悄告訴你,《永輝超市投資價值評估:未來市值萬億的超市巨頭》我沒有吹牛。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