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區塊鏈開年局勢大好,飛輪效應的商業魔術該怎麼玩?

買賣虛擬貨幣

迴歸使用職能,需要考慮的是區塊鏈技術能幫助人們做什麼,而不是死摳去中心化的觀點。

文 |程智鵬

出品 | 火星財經(ID:hxcj24h)


有人說,2018年是過去十年最糟的一年,但也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這句悲觀的話道盡了悲觀者去年的辛酸和絕望,而樂觀者則對此嗤之以鼻。


現實總是容易打臉,不管是對悲觀者還是樂觀者。唯有對於實踐者而言,悲觀和樂觀都是無意義的因為實踐者只有一個信念,瞅準機會就幹!哪有時間管什麼悲觀樂觀。


不過,就做事的精神而言,還是樂觀點好,一幅衰樣看什麼都不成,還混個什麼勁。



2019年區塊鏈開年局勢大好


2019年伊始,區塊鏈行業大事頻發,彷彿去年的大熊市陰霾盡掃。


年初時,頭部交易所幣安宣佈公鏈專案推進,此後趙長鵬推特發文稱公鏈測試網在2月20日上線。孫宇晨發起的專案BTT在幣安眾籌,開盤暴漲5倍,並在後續行情中持續上漲。幣安進一步推進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發展。隱私幣Grin在1月15日主網上線,春節期間萊特幣以隱私幣概念帶動數字貨幣市場整體反彈,後市中以太坊硬分叉的預期以及比特幣閃電網路的利好接力,持續推動了數字貨幣市場整體上漲。



區塊鏈行業熱鬧非常,而非區塊鏈行業的企業也開始在區塊鏈領域蠢蠢欲動。


先是Facebook收購區塊鏈公司Chainspace,外界揣測其有發幣慾望,其後蘋果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一份“神秘檔案”,透露其佈局區塊鏈行業的很多細節。韓國電信公司KT已在韓國城市金浦開發本地加密貨幣,名為“K幣”的加密貨幣將於4月推出。另外,日本電商巨頭樂天在其更新的APP版本中,預計要支援數字貨幣支付,而樂天在2018年時曾收購過數字貨幣交易所,並且在年初曾透露要發樂天幣。


不過,相比這些似乎對區塊鏈仍在邊緣試探的企業,摩根大通就實在得多。美國知名金融機構摩根大通釋出自己的數字貨幣“摩根幣”,主要用來實現跨銀行和跨境即時支付,但只有其大客戶才能使用。雖然摩根大通未透露更多細節,但已引發業界巨大的震動。


2019年開年的好局面,是否就意味著今年區塊鏈會有扭轉乾坤式的發展呢?今年的區塊鏈行業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019年,區塊鏈行業抓了一把好牌。


之所以說行業抓了一把好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區塊鏈專案發展的模式誕生了一些很好的商業應用典範,這件事情至關重要。其二,數字貨幣市場也開始企穩,這使得市場信心受到極大的鼓舞。最後,有很多巨頭加快了介入區塊鏈領域的步伐。


也就是說,在商業環境方面,市場交易方面,資本巨頭的動態方面,區塊鏈行業在2019年開年就表現了一個很好的局面。


而且業內有的人回顧起2018年開年時區塊鏈火熱的場景,比現在明顯要更熱鬧得多,但是2018年的市場是怎樣的?所以開年好,未必今年就好。誠然,抓了一把好牌打爛的例子數不勝數,所以區塊鏈行業近期表現得蒸蒸日上的現象並不能以此對今年的發展作出肯定的結論。


但是如果仔細地探究2018年和2019年的區別,還是會發現2019年有很大的不同。


回顧2018年年初的時候,正值2017年數字貨幣市場高潮剛過,餘韻未盡。彼時三點鐘微信群中熱鬧非凡,畢竟百倍資產的上漲太過誘人,此刻回想當時區塊鏈行業中的人,當真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圖片來自網路

但是如果細看當時的情況,人們口中談的是區塊鏈的技術應用,眼中看的是數字貨幣的上漲,而心中想的,是一夜暴富。


當時在社群裡,媒體中,各種亂用區塊鏈技術的奇談怪論不勝列舉。在這些言論中,很多老虎咬天無從下手的場景且不說,一些理論上能夠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觀點也因為不考慮成本和實際的商業需求,成為了空中樓閣。


純粹是為區塊鏈而區塊鏈的瘋魔狀態,營造了一幅區塊鏈能夠“包治百病”的感覺。但是事實上,當有人在說什麼藥能“包治百病”的時候,這個人百分之百的是騙子。


此前中信銀行前行長朱小黃曾在一個會議中談及這個現象說,“在商言商,現在很多區塊鏈專案編織了花哨的內容,卻不顧成本,這種情況是無法持續的。”


於是2018年是群魔亂舞,歸零幣遍地,跑路潮無數。最後大批投資者不再相信區塊鏈,ICO基本上和騙子畫了等號。失去了信任,沒有新資金的加入,ICO模式破產。正如薛蠻子此前說,“找個傻X老頭站臺的模式已經破產了”。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當騙子被和投機者被洗走了以後,行業剩下的是真正想要去做事情的人。“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桃花是留給那些真心堅持的人的。



“從0到1”轉化為“從1到2”


2019年開年,區塊鏈投資的邏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此前2018年那些口口聲聲要改變世界,甚至喊出共產主義口號的那些奇談怪論雖然還有一些,但從2019年開始,區塊鏈行業實際的專案運作商業邏輯考慮成熟了許多。


此前的ICO模式,把專案內容編得天花亂墜,然後就憑一張白皮書就能發幣的情況再難發生。現在區塊鏈行業表現的情況,需要有明確的商業落地應用出現,且能夠呈現良好的預期,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融資才會為人所接受。


這是區塊鏈投資的模式由“從0到1”轉化為“從1到2”的階段。


孫宇晨做的BTT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BTT的商業應用場景很明確,也不復雜。從商業模式來說,上傳下載檔案就獲得獎勵算不得什麼創新。百度新浪等傳統網際網路公司都有這樣的商業模式,只是百度新浪等網際網路公司檔案的激勵不能轉化成其他價值。



而就從區塊鏈行業來說,此前迅雷做的鏈克也是這樣的模式,但為什麼BTT表現得要成功得多呢?這就要說到我們剛才說的,呈現良好的預期。


具體來說,BTT專案是多維度發力的形態。BTT是基於公鏈波場生成的數字貨幣。波場作為一條公鏈,在有了BTT這樣一個明確商業應用專案作為支援後,就不再是無根之草,其價值就得到了穩定的保障,這一點波場就佔了以太坊的先手,要知道,以太坊除了ICO,目前一個有效的商業應用都沒有。而BTT因為有波場,其交易使用在效能和信用上得到了很好的背書,於是BTT和波場形成了一個互生關係。並且在藉助幣安交易所高信用平臺發力形成了厚勢。所以在2018年大熊市剛結束,市場資金匱乏的情況下,BTT上線就暴漲了五倍,而且幣價繼續上漲後還保持穩定。


孫宇晨此前1.4億美元收購BitTorrent(BT),而BTT上線前的市值已經超過1億美元,上線翻了五倍的時候,其實就已經獲得了區域性的成功。


BTT操作的套路在傳統的商業環境中並不少見,但在區塊鏈行業中出現這樣的案例算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就從波場和BTT的分別蓄勢發力來看,隱隱然有一些飛輪效應的影子。而這種飛輪效應的發力方式,會成為區塊鏈行業的一個重要打法,同時也會是區塊鏈技術進入傳統行業的重要思路。



飛輪效應的商業威力


飛輪效應在現代商業社會能夠創造很神奇的效果,比較經典的案例當屬巨頭亞馬遜。我們簡單說,亞馬遜早期發展的時候有會員制度,三方賣家和雲服務三個重要的版塊。會員制度的內容是交會員費在亞馬遜就可以買東西免運費,而因為免運費,所以使用亞馬遜的人就多,而因為消費者多,三方賣家就會湧入亞馬遜開店,而云服務是支援系統能夠高效執行的重要基礎。亞馬遜這三個版塊如果單個拆開都是賠錢的,但是結合到一起的時候,尤其是開始相互促進運作的時候,就會產生飛輪效應,最後形成了一個擁有整個生態圈的商業帝國。


BTT的操作雖然有一點意味,但是還是還是差得遠。事實上,所有在區塊鏈行業做公鏈的專案很多都有這樣的野心,但是還遠遠達不到。


不過,在區塊鏈行業中,有一家奇葩的交易所值得玩味。


那就是幣安。


幣安在交易所行業中有件比較出名的事是一直沒有進行合約交易。須知,在數字貨幣行情不景氣的時候,能夠進行多空雙向的合約交易是交易所維持收入的重要手段。但是幣安非但到目前都沒有開合約交易,而且其交易體量還能維持在頭部的地位,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葩。



幣安近期備受關注的幾件事,一是要自己釋出自己的公鏈,另外就是要做去中心化交易所。這兩件事情其實早在幣安成立不久就已經在其發展規劃的路徑之中的。而幣安為什麼要自己釋出公鏈,以及要做去中心化交易所呢?


如果用剛才的飛輪效應來考慮一下,幣安的操作就有跡可循了。


一般專案上幣不但需要考慮自身研發成本,需要考慮交易所的交易深度足夠,而且環境中投資者多,投機者少,不是涮一把就跑。


幣安一直不開合約交易的核心原因,就是要養成使用者中是以持幣看多的價值投資交易者為主,而不是靠多空搏殺的投機客。幣安這樣的姿態,讓很多專案會選擇在這裡上幣。交易深度夠,使用者不投機的姿態能夠吸引很多優質的專案,而優質的專案越多,投資者也會更願意到幣安交易。


幣安的公鏈目標很明確,主要是支援專案上幣交易。對於專案方來說,幣安的公鏈能夠大幅降低研發的成本以及上幣成本,所以幣安的公鏈對於上幣的專案方來說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如果在幣安形成了專案方開發,上幣,交易都在交易所全部完成,那就成了一個產業生態的格局。而為了保證這個生態能夠進行下去,幣安選擇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發展方式。


關於去中心化交易所,很多區塊鏈的信徒覺得這樣的交易所才夠“區塊鏈”。但從商業角度考慮,去中心化交易所收益較低。而且從交易體驗來說,去中心化交易所撮合成交併不如中心化的交易所迅捷,使用者體驗並不理想。


吃力不討好,所以從商業角度來考慮,去中心化交易所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但是,如果結合飛輪效應解讀,幣安要讓專案研發,上幣,交易一條龍服務所依賴的核心是區塊鏈技術的力量,而去中心化交易所也是技術力量的結果。


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所很多時候會有很多作惡的行為,比如插針拔網線,或者惡意爆倉,甚至很多時候會擺專案方一道。


這種行為如果在傳統交易所有政府監管,所以出了問題還可以找人管,但是數字貨幣交易所被監管的力量是很弱的,政府不管,維權無門。短時間內一些交易所能賺一些錢,長期來看是竭澤而漁的行為。


去中心化交易所有很多弊端,但是在這類問題上,相比於很多法律監管不到的中心化交易所來說,還是有更大的可信度的。畢竟,這是用技術實現的公平。


幣安要搭建區塊鏈生態需要很漫長的養成,當然,到底能不能養成都是一回事。但是如果真的養成了生態的雛形,未來其中心化交易所的地位反而會對生態發展形成掣肘。


長遠地考慮這個問題的話,現在不需要去中心化交易所,但是未來還是會需要的。尤其是如果要搭建一個龐大的生態,交易環節的信任未來會愈發地重要。所以臨時來做,不如起步就做好。


屆時,幣安只需要控制BNB的數量,就可以控制整個生態,哪裡還用費勁投入巨大的成本去維護一箇中心化的交易所呢?


幣安的飛輪能滾動起來嗎?不知道,不過,這樣的幹勁對於區塊鏈行業的發展來說,還是很精彩的。



區塊鏈不是來顛覆世界的,它是世界的一個齒輪


目前區塊鏈行業發展的格局發生了這些變化,由從0到1變為從1到2,然後由有飛輪效應的專案能夠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而區塊鏈技術本身也可以作為傳統行業的一個飛輪。


從認知觀念來說,去中心化這個原教義現在有必要反思。畢竟中本聰當年寫的白皮書,叫《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重點強調的是點對點的支付,是從使用職能的角度賦予的比特幣的價值。


當然,比特幣有去中心化的初衷,否則不會用POW這樣笨重的共識機制。但是事實上在此前位元大陸算力大戰的時候,很多人都看到了即使是POW這樣的機制,也並不能保證完全的去中心化。礦霸發威集中算力的時候,一般小節點有出塊的機會嗎?


所以迴歸使用職能,需要考慮的是區塊鏈技術能幫助人們做什麼,而不是死摳著去中心化的觀點,如同宗教信徒一樣執著。


在這一點上,摩根大通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用區塊鏈技術發了摩根幣。


摩根大通是傳統金融的巨頭,他是中心化的,而摩根幣你信嗎?

從摩根幣的釋出,到近期包括韓國電信公司準備釋出自己的“K幣”這些例子來看,傳統企業正在使用區塊鏈去解決自己的部分問題。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與否,在區塊鏈的發展的過程中會有一個長期的博弈過程,但是絕不是非去中心化的結構,就用不了區塊鏈。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事實上,在去年的時候,騰訊和阿里分別用區塊鏈技術去實現了發票和跨境支付的應用,只不過影響力沒有摩根幣那麼大。摩根幣之所以影響比較大,一方面是自身金融巨頭的地位,另外則直接對標了瑞波幣,所以引起區塊鏈行業更大的轟動。


從本質來看,摩根幣實際上只是一個數字化了的支票,是一個私鏈的系統。包括韓國電信的K幣,都是自身內部小範圍使用的數字貨幣。騰訊的Q幣也是這樣的小範圍使用的數字貨幣。


使用區塊鏈技術生成小範圍結算的數字貨幣,不光防止攻擊篡改,也防止內部監守自盜。區塊鏈不是唯一的技術,是若干可以選擇技術的其中一種。只是區塊更值得相信,它更加安全。


今年會有更多的企業會在區塊鏈領域去探索發力。結合此前說的飛輪效應,回看Facebook和蘋果這樣的公司如果開始介入區塊鏈的時候,不用懷疑這是噱頭。它們一定會探索如何把區塊鏈這個飛輪加入到自己生態裡的。


如果孤立地把區塊鏈剝離出來去使用,是一個費時耗力比較笨重的技術,但是如果讓區塊鏈成為商業生態中的一個飛輪,讓它持續地產生安全,可溯源,可信賴,價值轉換職能的效用,就能夠帶動其他業務一起飛轉。


尤其是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夠利用區塊鏈更早歸還使用者資料權的專案,其顛覆性會更強。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