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螞蟻鏈」:產業區塊鏈巨頭初現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技術從2009年比特幣開始,到2015年以太坊上線,2017年的資本泡沫,2018-2019年的沉澱期,到今年的螞蟻鏈品牌升級,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與公鏈的強金融屬性相比,聯盟鏈在產業、民生、政務、金融領域有更廣闊的用武之地。這次螞蟻打出了「上鍊就上螞蟻鏈」的口號,將對國內區塊鏈公司產生極大地觸動,將對推動國內區塊鏈產業產生巨大且深遠的影響。2020年7月23日,螞蟻集團正式將螞蟻區塊鏈升級為「螞蟻鏈」,並首次披露資料,稱「螞蟻鏈」的日活超過了1億次。無論是對區塊鏈行業以外人士,還是對業內人士,「螞蟻鏈」不僅出現得非常突然,而且一經推出就已經成為了一隻「巨獸」。這當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可偏偏圈內關於螞蟻鏈的資料並不多。藉此機會,本文將對螞蟻鏈做一個較為詳細的介紹。1. 「螞蟻鏈」的歷史很多業內人士對螞蟻鏈的出現有種橫空出世的感覺,但這其實是阿里集團和螞蟻集團沉澱了足足4年的重要板塊。2016年7月31日,螞蟻集團技術長程立在2016網際網路金融外灘峰會上宣佈,螞蟻集團嘗試將區塊鏈應用於公益場景,與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合作,在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上線區塊鏈公益籌款專案「聽障兒童重獲新聲」,讓每一筆善款可被全程追蹤。這是螞蟻區塊鏈的首次公開亮相。
2018年2月6日,IPR daily聯合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釋出了《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榜單。資料顯示,阿里巴巴集團以全球區塊鏈專利總量49件排名第一。在2018年的榜單上,阿里巴巴繼續以90項專利數排名第一。2019年,狂飆到1005項專利,獲三連冠。2020年,該數字已經上升到3000多項。2018年6月25日,螞蟻集團在香港釋出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普惠跨境匯款服務,支援從香港到菲律賓的匯款,依靠區塊鏈技術,跨境匯款首次進入秒級時代。2020年4月16日,螞蟻區塊鏈面向中小企業正式推出「開放聯盟鏈」,推出節點共建計劃,首次全面開放螞蟻區塊鏈的技術和應用能力。負責人表示:「下一個3年,螞蟻區塊鏈要支援百萬企業透過開放聯盟鏈實現規模化創新,推動全民上鍊的價值網際網路時代到來,推動數字經濟時代區塊鏈應用加速落地。」2020年7月23日,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在杭州宣佈,螞蟻區塊鏈正式升級為「螞蟻鏈」。馬雲親自為「螞蟻鏈」命名,並說:「這個決定可能不亞於當年決定成立支付寶。」螞蟻鏈的戰略地位與其在集團內部受重視的程度,可見一斑。當我們簡單梳理完歷史,可以為「螞蟻鏈」畫成這樣的畫像:阿里集團的螞蟻集團於2015年成立區塊鏈團隊,擁有頂尖的區塊鏈技術團隊,自主研發了國際領先水平的高效能、高可靠、高安全的金融級聯盟區塊鏈平臺,能夠支撐10億賬戶 X 10億日交易量的超大規模場景應用。

經過5年時間的不斷探索與發展,螞蟻區塊鏈旗下已經擁有了開放聯盟鏈、雙鏈通、BaaS平臺、溯源平臺、多方安全計算平臺等核心產品。經過多年研發和商務推廣,「螞蟻鏈」已經覆蓋了供應鏈金融、跨境匯款、數字資產流轉、電子票據、大宗商品倉單、公益慈善、版權等 50 多個場景。

2. 螞蟻鏈的優勢

看到這裡,讀者們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市面上已經有這麼多公鏈,又有這麼多企業推出聯盟鏈服務,那螞蟻集團推出的「螞蟻鏈」,究竟有何不同?換句話說,其核心優勢是什麼?筆者試圖對這些進行了簡單的總結。

螞蟻鏈是聯盟鏈,與其他聯盟鏈以及公鏈相比,它具有以下優勢:

1、專利優勢

如上所述,目前阿里集團在區塊鏈上的專利數處於全球領先。專利的作用是競爭,尤其是在大公司之間競爭中,專利處於核心地位。

可以看到,騰訊系(包括騰訊和微眾銀行)的專利這兩年正在奮起直追,兩家加一起,已經有1800多項,位居全球第二。專利具有排他性,螞蟻鏈涉及的專利中除了底層技術和架構設計外,不同行業的應用解決方案也佔到很大比重。一旦某個領域的創新用法被搶先登記,其他企業將很難進入該領域。所以,專利不僅僅決定了底層技術水平和核心技術屏障的高低,更決定了應用市場的勢力範圍。

擁有專利優勢的企業在未來的生態建設上具有更強競爭力。

2、生態優勢

阿里系是個大生態,除了核心的電商業務以及支付業務外,他的投資生態也非常巨大,涵蓋新零售、電商、物流、人工智慧、企業服務等。所有業務都圍繞著商業,商業的本質是價值交換,在交易過程中,難免產生信任的問題。

支付寶透過充當中間人擔保交易,解決了電商行業買賣雙方的信任問題,打造了螞蟻集團這個巨無霸。區塊鏈作為解決信任問題的新興技術,有理由相信他將被應用到阿里系的各個與信任和交易相關的板塊中。可以說阿里生態有多大,螞蟻鏈的應用場景就有多大。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區塊鏈發展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打通鏈上鍊下的信用。也就是如何確保鏈下行為和資料在上鍊前的可信性,這個問題在生態已經非常成熟,並且已經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信用評估體系(如電商的星級、支付寶的芝麻信用、以及大資料信用評估等)的阿里集團和螞蟻集團來說,只需要將這些已經可信的資料上鍊,即可解決其他區塊鏈企業最束手無策的鏈上鍊下信用的打通問題。

3、品牌優勢

無論是阿里、淘寶、天貓、還是支付寶、螞蟻集團,其品牌已經深入到大多數老百姓心中。品牌意味著信任,也意味著市場。

區塊鏈行業從業者,最尷尬的是使用者少,場景少,應用少。其根本原因是沒有一個可以被大多數人認可的區塊鏈品牌,螞蟻鏈的這次品牌升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螞蟻鏈」這個提法很有意思,刻意去掉了「區塊」兩字,表面上看是一次「不專業」的起名,但細想一下,也有道理。一方面叫起來更順口。二來區塊鏈的確可簡稱「鏈」,比如鏈圈。第三用「螞蟻」品牌為一項技術的命名,更容易推廣普及。最後大多數人對區塊鏈的認識是比特幣等公鏈,螞蟻鏈的提法其品牌獨立性更強。

4、信任優勢

區塊鏈公鏈的信用來自於多個節點的共識,節點越多、越分散、越獨立,則信用度越高。公鏈的共識演算法有個基本假設,即會有節點故意作惡,比如提供假資料、對資料進行惡意篡改,或者部署一段可以讓區塊鏈網路崩潰的死迴圈程式碼。為了防止這種風險,很多公鏈透過經濟學方式,即提高作惡成本來應對,如:比特幣的算力競爭模式,POS的資本競爭模式等。

區塊鏈的目的是降低信用成本和交易費用,但公鏈卻透過提升成本來降低信用成本的方式越來越遭到挑戰,也成為公鏈的悖論之一。事實上,目前幾乎所有公鏈都已淪為炒作的物件,失去了其降低信用成本的初心,更失去了其在大規模應用場景中的應用價值。人們是無法接受:在以太坊上上傳一條簡單的商品溯源資訊的成本高達3-5美金的。

與公鏈不同,聯盟鏈採取了鏈下鏈上共建信用的方式,即:所有節點自帶信任,共識在這些節點之間建立。

這種方式降低了節點的數量,大幅度提升網路共識效率,並且,因為無需防止節點作惡,無須發幣並採用經濟方式調控,從而極大的降低了對節點的信用成本。
但是,聯盟鏈的信用只侷限在參與共識的節點之間,如何讓這種信用傳遞到更廣人群和使用者呢?

這就需要參與的節點有廣泛且公認的信用基礎,如:主權政府,銀行,或者超大型企業。阿里巴巴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電商生態,支付寶已經建立了龐大的信用資料和系統,螞蟻鏈有這個資格來架構一個具有強大公信力的區塊鏈網路。

5、戰略優勢

這個戰略優勢主要是指螞蟻鏈在阿里體系中的戰略地位。

解決交易的信任是支付寶和螞蟻集團的核心業務。螞蟻集團從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和信用息息相關。在首任掌舵人彭蕾看來,螞蟻集團最早的業務支付寶,實際上是在網路上解決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問題。她說:「支付寶儘管叫支付寶,其實它應該更準確的是叫信任寶。」。

與同樣是非常重視區塊鏈技術的騰訊相比,作為全球最大中介平臺的阿里系對信任的需求更強烈,信任是阿里整個體系的基石,無信任,不交易。所以,區塊鏈技術很早就被阿里重視並使用。2018年,在第二屆世界智慧大會上,馬雲表示,「社交網路可能不需要區塊鏈,但我們正在從事網際網路金融,我們處理數萬億的交易量,我們必須轉向區塊鏈,否則這將是致命的。」

把區塊鏈技術上升到阿里集團如此高的地位,是其他網際網路大公司至今尚未做到的。目前,區塊鏈仍然是一片藍海。在戰略上的高度重視,也將為「螞蟻鏈」佔領市場,在與其他聯盟鏈的競爭中處於領先位置提供有力保障。

3. 關於「螞蟻鏈」的幾個問題

毫無疑問,「螞蟻鏈」在區塊鏈行業內也產生了一些爭議。有些人說,區塊鏈圈推崇開源精神,那螞蟻申請這麼多專利幹嘛?也有些人說,「螞蟻鏈」不開源,怎麼證明他是可信的呢?還有些人把開放聯盟鏈上的GAS(燃料)誤解成「螞蟻鏈」發幣了。

這是大家比較關心,同時也容易產生誤解的幾個問題。筆者在這裡做一個解答。

1、不開源的區塊鏈還是區塊鏈嗎?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螞蟻區塊鏈底層沒有開源。與國內微眾、百度、京東等開源的區塊鏈專案相比,略顯另類。

其次,我們來看看區塊鏈專案為什麼要開源?簡單來說,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共同維護的賬本。在共同維護過程中,如何迅速的建立互信?如何讓一起合作的企業將業務直接建立在陌生的平臺上?最好的辦法或許就是開源。

區塊鏈專案方選擇開源,意味著:更多人維護、更強的信任、更多駭客的攻防戰與修復、更少的Bug、更低的開發成本、更強的生態。

區塊鏈技術將傳統的單點信任和對某一中心化機構的信任依賴,轉化為多節點之間的共識信任。而如果專案不開源,那仍將會是一箇中心化的機構,與區塊鏈的精神背離。公鏈必須要開源,不開源的公鏈是在耍流氓。聯盟鏈可以開源,比如Hyperledger,Corda等。開源的鏈更容易構建起強大的生態。

但是,如果聯盟鏈是基於一個強大信任的主體,而且服務於這個主體內龐大的生態,無需透過開源來壯大生態的時候,開不開源就顯得無關緊要了,這是螞蟻鏈到目前為止未開源的原因。同時作為一個商業公司,為了保護自己技術,不開源也屬正常。但現在不開源並不意味著未來不會開源。

2、聯盟鏈可信嗎?

見上文《信任優勢》一章。

3、螞蟻鏈開放聯盟鏈上的使用費GAS(燃料)是「幣」嗎?

螞蟻區塊鏈的使命之一是服務於中小企業的區塊鏈轉型,即鏈改。但此鏈改與區塊鏈圈很多「發幣」的鏈改不同,螞蟻區塊鏈並沒有「幣」。GAS(燃料)是一種預充值的使用費,不能拿到市場上交易,GAS價格固定,與人民幣繫結,總量不限。

雖然沒有幣,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能發行資產。事實上,無論是在螞蟻鏈的行業鏈上還是開放聯盟鏈上,都能夠發行資產。從技術上講,這種資產與以太坊上的ERC20資產幾乎一樣,但是從使用方式以及法律屬性上來看,二者卻是大相徑庭。螞蟻鏈上的數字資產更多是線下資產的鏈上對映以及記賬符號,且不允許與人民幣進行交易。

這種線下底層資產的鏈上對映概念在供應鏈金融、保理、租賃等金融服務中應用廣泛。

4、螞蟻鏈上能夠實現通證經濟嗎?

關於通證,其關鍵詞在於「通」,「通」即通兌、流通。但是,依據現有法律,這種鏈上資產是無法流到體系外與人民幣雙向通兌的。所以,更正確的提法是:權證。「權」代表了一種權益,「證」是一種證明,權證即權益的證明。

所以,在螞蟻鏈上可以借鑑在公鏈上通證經濟的激勵模式玩轉權證經濟。權證的價值體現不在於交易市場的價格波動,而在於在阿里電商生態中的購物優惠。隨著螞蟻鏈與阿里電商在業務上的進一步融合,這種權證的價值會越來越大。

5、關於專利

首先,專利的作用在於保護企業利益,尤其對於大企業,品牌和專利是核心競爭力。在上一輪雲端計算大戰中,阿里雲和騰訊雲在專利上,也咬的很緊,這次在區塊鏈戰場上,也上演了同樣精彩的一幕。騰訊從一開始在專利上嚴重落後,到奮起直追,再到現在縮小差距。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未來戰場上短兵相接時,看誰能用專利的武器擊敗對方。

其次,無論是否開源,專利權、著作權都依然存在,而且任何人不能利用這些開原始碼進行商業用途。開源更多是針對軟體的升級、改進等研發學習領域,而不是免費。認為區塊鏈不能申請專利的人,是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相關法律的無知或者漠視。

4. 開放聯盟鏈的探索

談到螞蟻鏈,我們還必須談及其體系內的一個重量級產品線:開放聯盟鏈。開放聯盟鏈是螞蟻鏈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探索,它透過開放節點,讓更多的企業來共同參與共建,將原先由螞蟻集團一家維護的私有鏈變成了真正的聯盟鏈。與其他聯盟鏈不同的是,這些節點託管在阿里雲上,由阿里雲統一維護。

與自建聯盟鏈相比,開放聯盟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開發成本

總所周知,區塊鏈開發分為底層鏈的開發以及區塊鏈應用開發兩大類,開發成本主要是技術人員成本。

如果基於某個現有的開源區塊鏈框架做改進,一般至少百萬級成本,耗時幾個月;如果從頭開發一套區塊鏈系統,更會高達幾千萬級成本,耗時幾年;如果在鏈上開發應用,也會需要大幾十萬的開發成本,耗時數月。這些高昂的開發成本,是大多數中小企業無法承受的。

儘管螞蟻區塊鏈的BaaS服務將以上成本降低到了幾十萬,但中小企業仍舊望而卻步。

開放聯盟鏈透過用多少花多少的方式,將開發的固定成本降為零。

2、運維成本

除了開發成本外,運維成本也是區塊鏈一塊非常龐大的開支,包括硬體伺服器、網路維護、系統維護等等。一般部署一個區塊鏈網路的年運維成本不下百萬。但是使用螞蟻鏈開放聯盟鏈,此費用將大幅度降低。

3、使用者體驗

絕大多數的區塊鏈應用必須要配合錢包APP,而因為蘋果APP Store和各安卓應用市場對涉及區塊鏈的應用的無情封殺,絕大多數錢包無法方便地下載安裝。不僅如此,好不容易安裝成功後,還會因為隔三差五「掉籤」導致無法使用,不得不反覆重新安裝。

除此之外,不尋常的註冊方式、公私鑰儲存與管理、助記詞設定等等複雜操作,讓普通人望而生畏。有人揶揄說:註冊完一個區塊鏈錢包,相當於讀了半個計算機密碼學本科。

這些使得區塊鏈應用的使用者體驗極差,普及成為了大問題。

而螞蟻鏈的應用則方便的多,開啟支付寶,掃一掃,就能檢視鏈上資訊,讓普通老百姓能方便的接觸到區塊鏈。讀者可以開啟支付寶APP,掃一下下面的二維碼,體驗一下螞蟻鏈的便捷 。

4、使用成本

開放聯盟鏈採用公鏈的付費方式,購買GAS(燃料)即可使用。根據我們的實際操作,一個普通的上鍊操作,成本大概是0.0025-0.004元人民幣。而相同的操作,如果要在以太坊上完成,成本大概是2-4美元(隨著以太坊的價格會劇烈變化,甚至會高達十幾美元),兩者之間的費用相差至少6000多倍。

儘管以太坊上的費用高的離譜,但還是有能夠承受得起的應用和使用者,比如:ICO、DeFi、IDO、龐氏騙局遊戲等等。但是,這些應用絕不會包含產業應用,因為以太坊無法承載產業應用的巨大業務量,更無法滿足產業應用對低廉費用的需求。

因此,低廉的使用成本,使得在螞蟻鏈開放聯盟鏈上開發的應用可以得到大規模使用。

5. 小結:「螞蟻鏈」將對區塊鏈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區塊鏈技術從2009年比特幣開始,到2015年以太坊上線,2017年的資本泡沫,2018-2019年的沉澱期,到今年的螞蟻鏈品牌升級,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與公鏈的強金融屬性相比,聯盟鏈在產業、民生、政務、金融領域有更廣闊的用武之地。這次螞蟻打出了「上鍊就上螞蟻鏈」的口號,將對國內區塊鏈公司產生極大地觸動,將對推動國內區塊鏈產業產生巨大且深遠的影響。

在7月23日「螞蟻區塊鏈」升級為「螞蟻鏈」的釋出會上,「螞蟻鏈」官方釋出了一款上鍊軟硬體一體機,據說可以在安全、隱私性、效能等方面提供普通物理伺服器所沒有的硬體能力。到今天為止(7月30日),筆者尚未獲得該裝置的更多資料。我認為,如果他能很好地解決資料的隱私保護問題,這將是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現在全中國80%以上的資料屬於政務和民生資料,這些資料一旦共享起來,將產生無比巨大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最典型的應用就是現在無所不在的健康碼,為中國抗疫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

去年10月24日,在第十八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習總書記指出:區塊鏈的核心作用是促進資料共享,最佳化業務流程。

但是,除了少數特殊場景和要求下的資料共享之外(如健康碼,人員出行監控等)。幾乎很少有機構願意主動共享出自己的資料,主要原因在於怕洩露隱私資料以及失去資料所有權。

根據目前有限的公開資料顯示,這款軟硬體一體機正是解決隱私保護下的資料共享的「屠龍寶刀」。與這次螞蟻區塊鏈升級為螞蟻鏈相比,筆者更期待這款軟硬體一體機能夠帶來的顛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