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區塊鏈即將爆發”,小微企業應抓住哪些機會?

買賣虛擬貨幣

產業區塊鏈已經成為區塊鏈行業發展的主戰場。

作者|仇楊濤

來源|鏈得得

2019年5月6日,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在強調“產業網際網路”意義時,說了這麼一番話:“‘產業網際網路’正在成為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載體。資訊化是全球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最大變數,產業網際網路將扮演‘轉換器’的角色,將資訊化這個最大的變數轉化為各行各業創新發展的最大增量。”

“為各行各業帶來最大增量”,這是馬化騰對產業網際網路的定義,也指明瞭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重心已經發生轉移——走向產業化。

我們在回顧中國網際網路20年的發展簡史時,能夠看到最明顯的發展路徑就是:消費升級和消費數字化。由此沉澱下的海量資料成為數字經濟時代最寶貴的財富。我們處在一個轉折點,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網際網路下半場”,也就是透過前端的消費資料積累去帶動後端生產的數字化,把“產業網際網路”帶著跑起來。

所以,實現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正在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瞄準的新藍海。如今,我們走向這裡,是因為“產業化”一直是技術的正確發展路徑。網際網路是如此、AI也是如此,新興的區塊鏈更是如此。

4月20日,騰訊官方作品《產業區塊鏈:中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正式面世。“產業區塊鏈”五個字赫然掛在圖書的封面。馬化騰說:“《產業區塊鏈》嘗試探討了目前區塊鏈技術在全球的發展趨勢和各個產業落地應用的可能性,這些內容既是過往嘗試的總結,也是未來探索的開始。”

“2020年將是區塊鏈與產業結合的重要年份。《產業區塊鏈》一書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實在是恰逢其時。這本書不僅提供了產業區塊鏈的全面影象,而且深入探討了產業區塊鏈的深層機制。” 經濟學家、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如此推薦。

謹慎點說,區塊鏈技術在國內從“地下”走向“地面”的發展只有短短5年時間。這5年,可以看作是傳統網際網路巨頭在區塊鏈領域“夯地基”的5年。從理論到落地,從概念普及到場景驗證,網際網路企業以拓荒者的身份在這個領域摸索前行,透過聯盟鏈平臺在存證、政務、金融領域實現一定程度的規模化落地。

2019年10月24日,區塊鏈被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中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在產業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的大環境下,眾多企業開始在區塊鏈領域尋找業務突破口,希望以產業化的思路來尋求轉型升級的機會。不難理解,區塊鏈希望走向產業化。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偽區塊鏈專案”橫行,成為區塊鏈行業早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日前,鏈得得獨家專訪了騰訊研究院智慧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思彥。她也是《產業區塊鏈》一書的主要作者之一。

她告訴鏈得得,區塊鏈並不是一個解決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不是企業的所有場景都需要區塊鏈。現在市場上存在這樣的問題,首先是瞞天過海,把區塊鏈能力無限放大,忽悠人們相信只要用區塊鏈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其次是畫蛇添足,本來一些傳統的中心化系統可以很好的解決問題,它也引入區塊鏈,這是沒有必要的。

在徐思彥看來,區塊鏈領域需要行業專家的參與,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由於一個區塊鏈專案是涉及產業鏈及多方主體的技術與解決方案,需要設計好適合該業務場景的產品邏輯,以及在業務落地時去協調處理好利益衝突點。一個區塊鏈專案的落地不僅僅是賣技術服務那麼簡單。

“各行各業的利益相關者都應該對區塊鏈有所瞭解,認識到它作為未來數字社會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的價值,再從自己行業的角度去思考和區塊鏈的潛在結合點。” 徐思彥如是說。

區塊鏈走向產業,就必須有懂產業的人一起走進來、想辦法。這裡麵包括大企業、監管機構以及對垂直場景挖掘深入的中小微企業。正如馬化騰所說,“區塊鏈全面擁抱產業網際網路,這是探索未來的開始”。

鏈得得:“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點出這本書?”

徐思彥:“我們更多的是考慮在技術+場景上做積累,在有了實際的落地案例和鏈上資料後,再做下一步的輸出。我們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再次站出來,就是認為這個行業到了‘應用臨界點’。”

此外她也提到,這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釐清產業區塊鏈的概念、模式與典型場景,促成各方形成共識。以開放的態度,讓各行各業的人以不同方式參與進來,一起把產業區塊鏈的生態做得更好。

騰訊區塊鏈團隊早在2015年就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並進行自主研發,透過紮根建設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在功能、效能以及穩定性三方面不斷突破,在區塊鏈電子發票和智慧稅務、供應鏈金融和物流、法務存證、智慧醫療、公益尋人等多個場景實現應用落地。

產業區塊鏈已經成為區塊鏈行業發展的主戰場。對於騰訊而言,一方面在一如既往地加強底層基礎設施在效能、靈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同時聚焦於核心應用場景的攻克,形成一批行業內有代表性的最佳實踐。

在《產業區塊鏈》一書中最後一句這樣寫道,“對於區塊鏈行業來說,未來三年將是傳統行業與區塊鏈緊密融合的關鍵時期,會湧現新型的商業模式和監管服務模式。這為實體產業‘換道超車’提供了機遇,數字資產會成為企業的重要資產。對於實體經濟而言,這或許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徐思彥 | 騰訊研究院智慧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

以下是鏈得得獨家專訪徐思彥實錄,涉及到區塊鏈產業落地存在的問題、小微企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對於產業區塊鏈未來的思考以及騰訊的規劃。經編輯和刪減:

鏈得得:首先還是來聊聊這本書吧。為什麼想到在這個時候出這樣一本書?

徐思彥:2017年,區塊鏈在國內剛剛起步。騰訊是首個釋出區塊鏈白皮書的網際網路公司。我們在2017年的白皮書中更多是在科普區塊鏈是什麼?潛在應用場景是什麼?隨後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區塊鏈白皮書,都是在解釋區塊鏈的概念和應用場景,大同小異。

這個現象持續了有兩三年,直到2019年,有了幾個大規模落地的實際案例和鏈上資料後,我們又釋出了第二版《2019騰訊區塊鏈白皮書》。我們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再次站出來,就是認為這個行業到了“應用臨界點”。

今年的《產業區塊鏈》也是把前幾年的思考和時間結合對產業網際網路的理解形成的一個成果。本書中諸多案例中提到的,區塊鏈可以成為信任的傳遞的機器,讓資料可信。我們相信這是區塊鏈助力各行各業轉型的基礎。

區塊鏈在資訊透明公開、資料確權共享、企業業務協同這些方面可以發揮作用,尤其在產業協同方面,透過區塊鏈技術可以提升生產資源的配置效率,改善企業間的業務協同,讓整個產業鏈的執行更加高效。

鏈得得:過去兩三年,我們看到了聯盟鏈異軍突起的市場現象。但是,這兩年發展中,聯盟鏈作為區塊鏈的底層基礎設施卻陷入“落地者眾,叫好者寡”的尷尬境地。貌似誰都可以用幾十頁PPT喊出自己的區塊鏈底層優勢,但是迴歸到產業方面,卻鮮有人敢站出來。您認為這裡面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徐思彥:許多區塊鏈部門都是從單純的技術部門開始的。帶來的問題是,一些技術人員可以做出效能不錯的底層平臺,但是他們難以深入到產業裡。無論是司法領域,還是供應鏈金融領域,其實更需要的是產業方面的人才,他懂行業,更瞭解這個行業的痛點。騰訊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摸索,形成虛擬團隊加速推動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

例如,區塊鏈電子發票聯合財經線的同事,司法區塊鏈聯合法務的同事。有了垂直領域的專業力量加入進來,才使得這個事情得到較快的推進。

所以區塊鏈行業需要產品經理,但是這個產品經理跟網際網路的產品經理存在區別:網際網路產品經理更多是進行商業模式、UI設計(是指對軟體的人機互動、操作邏輯、介面美觀的整體設計)方面的研究和分析,而區塊鏈產品經理需要對這個行業的流程、價值鏈有一個充分的理解,理解鏈上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才能形成一個更好的區塊鏈應用。

產業區塊鏈正處於發展程序中,需要來自產業一線和區塊鏈技術的不同專家,在不斷協作中去開發出“區塊鏈+”的行業解決方案。

鏈得得:“產業區塊鏈”這五個字恰逢其時。這也是任何一項技術的正確發展方向——把技術應用在實際的業務場景中,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在區塊鏈被認識,到應用,再到大規模落地的產業區塊鏈時代,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應該注意什麼?企業在進軍區塊鏈之前,需要做哪些思考?

徐思彥:我們書中用了專門的章節去說這個事情。每個企業要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區塊鏈適合我嗎?”區塊鏈並不是一個解決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不是企業的所有場景都需要區塊鏈。現在市場上存在這樣的問題,首先是把區塊鏈能力無限放大,忽悠人們相信只要用區塊鏈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其次是畫蛇添足,本來一些傳統的中心化系統可以很好的解決問題,它也引入區塊鏈,這是沒有必要的。

我們這本書中提到從三個方面去辨別哪些是偽需求:

第一,多個相互沒有隸屬或指令關係的實體之間相互協作。如果在協作關係中能夠找到一箇中心和權威,那麼可以用這個權威來執行一箇中心化系統,沒有必要使用區塊鏈;

第二,各方均不願讓渡資料主權或資料治權,也不願意無條件共享資料。如果參與協作的各方願意將資料交出來,集中在某一方手裡,那麼就可以用中心化系統解決問題,無須使用區塊鏈;

第三,因資訊不透明導致的過度博弈嚴重降低協作效率。對等實體之間需要進行協作但雙方均不願讓步,這種協作的結果就是過度博弈、效率降低。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提高效率,在各方協商的基礎之上,可以建立區塊鏈系統。

那麼,第二個問題:區塊鏈到底能解決什麼問題?我們要找到多方主體的差異化價值。區塊鏈的價值在於多方事實上鍊,如果一個業務涉及到特別多的利益相關方,就特別適用於區塊鏈。

第三個問題,我們怎麼樣去設計?到底是自建還是外包?是公鏈還是私鏈或聯盟鏈?這都可以有不同的選擇。隨著區塊鏈行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一些行業會出現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到那時,企業要做的就是基於現有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去打通合作方的利益需求點,最佳化設計模式。

鏈得得:關於“產業區塊鏈”的方向,您提到過三個步驟:1.區塊鏈作為數字經濟時代資料共享的基礎(例如,存證實現資料上鍊,證明資料可信);2.不同主體之間互相協調;3.在資料合作和主體協作的基礎上,把資料一步步變成資產。您認為,按照這個節奏發展下去,可以釋放多大的勢能?

徐思彥:我們現在還處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建立基礎的過程。資料存證實現資料可信,不僅需要科技公司的努力,也需要相關部門從標準化、政策、立法層面進一步推動。

需要逐漸建立起統一的標準,包括哪些資料可以分享?採集的標準是什麼?這也是透過區塊鏈實現資料確權。這是資料資產化的前提。正如我們書中一個章節的標題“區塊鏈不是法外之地”。

至於之後能釋放多大的潛力,我覺得這取決於如何去挖掘這部分資料的價值。現在最直觀的案例是供應鏈金融,小企業可以基於自己真實的貿易資料去獲得貸款,這在以前是不行的。

去年年末,國家首次增列了“資料”作為生產要素,反映了隨著經濟活動數字化轉型加快,資料對提高生產要素的乘數作用凸現,成為最具時代特徵新生產要素的重要變化。

資產數字化後,傳統資產“上網”成為資料,但這些資料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數字的可複製性、造假問題、歸屬不明確、共享與隱私的矛盾等等,這些問題阻礙了數字化的資產成為真正可信的生產要素。而將區塊鏈引入資產數字化的體系後,搭建起一種價值技術通用平臺,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等特性,讓數字資產成為原生的、包含全量資訊的、以數字形式展現和流轉的資產,可以有效地支援資產數字化轉化為數字資產化。

因此,與其說區塊鏈側重挖掘資料的價值,不如說區塊鏈搭建了信任機制,讓資料資產真正可信、可流通,從而釋放資料的價值。產業網際網路時代,雲端計算、大資料、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創新融合勢在必行。

鏈得得:您如何看待“產業區塊鏈”時代的影響力?整體來看,數字化是區塊鏈能夠得到大規模應用的先決條件。目前,我國無論是消費還是製造業,還是有很長的路去實現數字化。那麼,換句話講,我們現在仍在努力實現數字化,那麼區塊鏈時代下,小微區塊鏈企業能否享受到這波紅利?他們在這波浪潮中的角色是什麼?

徐思彥:隨著區塊鏈行業的發展,一定會更懂產業,深入產業,產業網際網路也將為區塊鏈提供發展空間。整個區塊鏈行業也將是數字經濟時代資料的基礎設施,從連線到“連結”,區塊鏈將支援資料要素髮揮價值。

隨著區塊鏈產業鏈逐步清晰,也逐步形成了包括基礎設施、行業應用、綜合服務三大板塊的生態雛形,這其中就給創業公司很多機會在垂直領域進行開拓。

對於小微企業來說,機會分兩方面。第一方面是技術層面仍然有機會,因為區塊鏈領域有很多細分的技術方向是小微企業去發力的方向,例如多方計算、隱私安全等等。

第二方面就是,在垂直領域對場景挖掘比較深的企業,因為區塊鏈是做生態的構建,不只是需要大企業提供區塊鏈底層平臺,更多是需要在一些細分的場景上持續運營,這就特別適合中小企業去發展這些模式。很多to C領域的模式需要創業公司去創新。

馬上,騰訊也會發布國內首個區塊鏈加速器。我們會透過整合全球區塊鏈產業資源,連結優秀的區塊鏈企業,搭建一個基於技術、場景、商機、資本的多維度平臺,透過生態的力量,去推動區塊鏈技術自主創新,讓更多技術應用能夠快速落地行業場景。

鏈得得:這個問題,我們來聊一下騰訊的規劃吧。從公司出發也好,從行業建設也好,今年你們在區塊鏈領域的一些佈局會呈現出哪些新的方向?

徐思彥:從騰訊來說,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已經形成了從理論研究到技術層、平臺層、場景應用層以及產業生態的全面佈局,在走向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目前也是以騰訊雲作為一個區塊鏈對話的介面,在雲技術之上去結合其他的技術,一起對話提供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

從行業來看,尤其是在疫情之後,區塊鏈不會再單純在於區塊鏈本身去發展。發改委日前也已經正式將區塊鏈納入了新基建範圍,未來區塊鏈和產業的融合將進一步提速。以後,像我們騰訊這樣的公司在提供區塊鏈服務的時候,就不再是單純的區塊鏈服務,而是一個整體的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方案。

鏈得得:最後一個問題,我們回到出版的這本書上。肯定會有很多技術層、業務層或者監管層的行業參與者去學習“產業區塊鏈”。你希望這本書能夠為這個社會帶來哪些新的啟發?

徐思彥:區塊鏈一直有一個特點就是“多方見證”,而且這項技術包含著不同的利益相關方,這可能是跟其他技術最大的一個差別。區塊鏈的發展是不斷地捲入不同的參與方,從最早的技術社羣、開源社羣,到後面的大公司,再到政府部門的捲入等。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的受眾範圍是非常廣的,不單單是區塊鏈的從業者,各行各業的人都應該對區塊鏈有所瞭解,然後把它作為未來數字社會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再從自己的角度、行業的角度去思考和區塊鏈的潛在結合點。區塊鏈領域特別需要行業專家的介入,才能有很好的發展。

我覺得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第一,傳遞騰訊在區塊鏈融入實體經濟方向的方法論思考與實踐;第二,保持開放的態度,讓各行各業的人以不同方式參與進來,一起把區塊鏈的生態做得更好。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