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並不能完全解決信任問題?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中的信任是怎麼來的?

在中心化的網路中,需要中心平臺解決信任問題,但中心平臺本身卻成了不可信的因素之一。比如一個二手買賣的平臺,使用者A以30元出售一本書,但B看到的價格卻是35,可能C看到的價格是40。一旦B和A完成交易,平臺就賺取了5元的差價,而C和A交易,平臺就賺了10元的差價。

中心化造成了資訊不對等,這是造成信任危機的一大因素。另外一個因素是,中心化的網路對於資訊,總會有擁有特殊許可權的人可以輕易更改。如管理員或駭客,都可以輕鬆更改資訊。

比如一個考試系統,成績儲存在中心平臺的資料庫裡。超級管理員可以隨意更改,駭客入侵也可以隨意更改。這樣誰來維護考試成績的公平呢?

區塊鏈因為所有節點都儲存全部的資料,因此被更改資料的可能性非常低。假設一個有關考試成績的區塊鏈有100多個節點,那麼駭客更改資料是十分困難的。區塊鏈的結構保證了每個區塊被改變後下一個區塊會無法被驗證,區塊鏈裡的區塊越多,被更改的機率越小。除非駭客把所有的區塊、所有的節點都給改了。他可以入侵一個兩個節點,同時入侵那麼多節點,這個成本遠遠大於他的收益,因此他就不會去做了。而沒了中心化,也不存在超級管理員,因此資料也不會被隨意修改。

這樣來看,區塊鏈就比傳統方式更可信。

區塊鏈在解決信任危機中的應用

食品安全是一個大問題。百姓購買的果蔬、米麵和肉類,如何讓百姓相信這些食物都是安全的,是無公害的?食品認證是一方面,溯源是另一方面。過去的溯源,是中心化的。使用者掃碼查詢的結果是A,假設超級管理員該了資料,那麼剛才看到還是A的結果,如今成了B。

而區塊鏈做溯源,能保證溯源資料不被惡意修改。從生產到消費,每個環節的資料都不被惡意修改。A就是A,永遠都不會是B。

這樣,食品安全的問題,就解決了。

聽起來很美好,彷彿區塊鏈能完美解決信任危機。但仔細想一想,區塊鏈真的能解決信任危機嗎?的確,資料是不能被惡意變更了。但,如果資料一開始就不對呢?

如果錄入的資料就是錯的呢?

信任機制建立在正確的資料之上。區塊鏈能保證正確的資料不被惡意變更。但如果錄入的資料就是錯的,這個區塊鏈是無法解決的。區塊鏈無法在資料錄入時驗證資料的真偽,只能驗證已經存在的區塊是否被修改過。

就拿溯源來講,假如有頭牛生病了,但它被寫入資料的時候,寫成了健康的牛。那麼這杯牛奶到了消費者的手中,一掃碼,看起來是沒任何問題。問題就在於,是誰寫的資料。這個資料的真偽,區塊鏈是無能為力的。就如本文中第一段舉的例子,區塊鏈能保證考試分數不被惡意修改,但不能保證考試過程中不作弊。

如何讓錄入的資料真實有效?

資料是誰錄入的?如果是人錄入的,那麼造假的機會就很大。如果是機器錄入的,也會存在一些bug或人為的原因導致錯誤發生。但總體而言,機器比人更可靠。

人是帶有情感的,因此記錄的資料很容易缺少客觀性。甚至還會憑藉主觀臆想去惡意標記。而機器天生適合事件觸發與狀態響應。顯然,區塊鏈配合物聯網,是最適合做溯源的。這樣的資料真實性會高於人類的錄入。

區塊鏈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意義非凡

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賬本。但賬本中記錄的資料,只能作為資料本身提供參考價值,而不能作為結論性意見。區塊鏈的核心是降低信用機制的成本從而提升生產力。而完全實現信任,不是區塊鏈本身就能解決的。人心與人性,恐怕永遠都不是用技術能解決的。

因此我們在構建區塊鏈應用中,一定要讓區塊鏈做它該做的事情,而不要指望靠一個區塊鏈就能解決全部問題。但無論如何,區塊鏈一定會被寫進歷史。作為降低信用成本的解決方案,它已經具備了非同反響的意義。

更多精彩內容:千禧財經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