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不買BNB?

買賣虛擬貨幣

何一離開OKCoin後,參加了一次IDG資本"品牌加速會"的演講。演講中她提到:“另外有創業者跟我聊,我為什麼講情懷這個詞,因為我覺得沒有情懷做不出來品牌。但是這一切我認為都是偽概念,所以我相信當我們談論情懷的時候,其實我們是在投機,情懷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情懷只是包裝品牌的手段,這一概念深值她心。那時她還沒有加入幣安,還在直播行業指揮著市場份額的廝殺。

2017年CZ第一次面對公眾的時候,是為了穩定下投資者的信心,讓大家持有BNB。但當時投資者很沒有耐心和信心,質問BNB為什麼破發為什麼下跌,一個IT男面對公眾時顯得有些驚慌失措可以理解,畢竟沒有經驗。當時的數字貨幣的大環境是所有的山寨幣都在漲。

“他聲音有些顫抖,一直再強調交易所的技術,於是我拋掉了眾籌來的所有BNB。”看過直播的那位朋友對我這麼說。

如今我在百度搜尋這次直播影片沒有找到,在YouTube上也沒有找到。我想憑藉何一的公關能力和對媒體輿論的理解,是不會讓它存在於網路的。之後CZ面對媒體次數多了,漸漸的改變了自己的IT男的形象。幣安也漸漸抓住了重要的市場時機崛起的很快,人們漸漸淡忘了,但我相信趙長鵬不會忘,他會永遠記得自己代表幣安的第一次直播。

1.幣安的運氣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七個部門聯合釋出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明確指出,大量湧現的ICO活動涉嫌非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

----監管檔案

CZ是1977年出生的,他的父親原是中國科技大學教授。他12歲那年,由於當時極為特殊的國情,他全家搬到了加拿大溫哥華。這段經歷可能在他的早年打下深刻的精神烙印,這個精神烙印可能使他不會相信任何國家,也不會是個守規矩者,更堅信依靠橫衝直撞就可以解決問題,哪怕違反規則也無所謂。

某種程度上,企業家本人的行事風格和處事原則,就是企業文化的濃縮代表。幣安積極擁抱各國監管,最後又不了了之,又是其性格極度猜忌的另一面。在數字貨幣監管是其大趨勢下,幣安還沒有任何國別的標籤。

幣安的崛起來自運氣,而運氣是市場給的。

"94"為響應監管政策,比特幣中國停止了所有的交易業務。使用者總量從一個陣地分別轉移到OK和火幣,在必須響應政策OK和火幣也暫停法幣交易時,而本來就只有幣幣交易(USDT)的幣安,對當時的使用者只能是最好的選擇。後來我們知道,OK向全球更名OKEX。火幣一分為五,更名火幣全球站,比特幣中國直接關停。當時法幣交易是OK和火幣的主要的資金入口,幣幣交易當時只是他們的一小部分生態。在OK和火幣全面開通幣幣交易的間隔有一個月,這一個月給了使用者提幣的機會,一個提到幣安交易所地址的機會。

2.BNB的戰略

在大明王朝三百年曆史中,北京其實被圍過好幾次,為何在崇禎17年,實力並不強的李自成無意中竟然打下了北京城。導火索是那年春天的大瘟疫。不要說迷信的古人,在03年北京‘非典’流行的時候,北京之人心惶惶就可以知道烈性傳染病對於人的恐慌是多麼大。難怪大順軍稍一佯攻,城上就有人投降,李自成不論在哪方面都像個賊寇,談不上仁義之師,更談不上得民心。

----《瘟疫與歷史》

幣安在創業之初,面對一種突圍困局。市場上的使用者流量是固定的,主要是分佈在比特幣中國、OK、火幣、gate等的交易所裡。幣安的市場定位上是全球,這個企業戰略在最初是不成形的,只有戰略沒有戰術是幣安開始時的硬傷。但戰鬥的號角一經吹響,無章法的軍隊就將面對白刃戰的廝殺,馬上潰不成軍(參照第一次BNB直播),但天降94市場時機和隨著戰術大師何一的加入,幣安有了轉機。幣安有今天要感謝94的運氣和一姐戰術上的正確,戰略上的補充是戰術。幣安除了全球戰略,還有一個戰略就是BNB。

在區塊鏈的世界中比特幣的市值至今還穩定在50%以上,中本聰真的影響了一批行業真正做事的人。無論是V神還是BM他們都用個標籤:天才碼農。中本聰給行業訂下了一個標準:技術改變世界。應用固然重要,但一定是技術先行。無論是閃電網路、隔離見證、分片技術都在嘗試用技術去改造網際網路。BNB在宣佈脫離ERC20時,走上的就是一條不歸路。這條路不是技術之路,即便CZ曾經是個技術男。

細數幣安交易所的生態,你會發現整個體系的流量靠輿論靠情懷都導向了BNB。關於BNB的每次利好都是在某個應用上可以使用的。再細扒BNB生態時,幣圈光明頂成員發現了幣安官網上的生態文字錯誤。有些生態的介紹語寫顛倒了。在娛樂的生態裡Morecoin這個專案是數字貨幣借貸的,反正不應該放在娛樂生態裡。

BNB的生態裡一共有54個落地場景應用,有問題的專案至少40個。大致問題後續撰文細說。這裡先羅列幾個典型。

典型1:Tripio 旅行專案

眾籌A輪拿到億元投資,幣安曾經做了很大的輿論攻勢,來說BNB能在該專案上提供旅行支付的事情,在幣安的公關稿上曾經宣傳說450000家酒店。但是幣安A輪拿到的錢,到底用途是什麼?BNB做為支付的數字貨幣有沒有關注或監督呢?月下載量只有1百多次。

典型2:IevestFeed

這個專案募集來的資金接近6000萬,但現在該專案的官網和應用APP的下載量都為零,BNB在該場景上的應用是支援購買,日交易量50元人民幣。在一個為零的APP上支付。有什麼意義?我感覺這個專案比較典型的地方是:應用下載量為零、募集的錢多、將近跑路的邊緣。

典型3:HTC

HTC曾經是世界上最大手機供應商之一,現如今無論是從手機功能上還是銷量上都接近破產的邊緣。想借著區塊鏈新概念打一個翻身仗,但是大家真的會買單嗎?為什麼還要寫進生態建設裡?

最近有出了錨定主流幣的概念,竟然是BTC(cz怎麼可以代表中本聰,BNB怎麼可以代表BTC?我接受不了。)作為投資者我試著去開啟某些應用去探索究竟,54個生態中確沒有發現我要找的亮點,之後再來看就不難理解這些偽生態的作用了,一切是為了做高BNB給媒體輿論放的煙霧彈。

3.操盤

能出什麼茬子?我們每天調動的錢比得上巴菲特。

我的命,我自己操盤。

----《竊聽風雲2》

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作為一個投資者,我認可索羅斯的前半句,謹慎對待後半句。

每件事情背面都有一個你不知道的真相。

對比火幣、OK這樣的主流交易所,所有的全部手續費收入都是主流幣:BTC、ETH、USDT這些硬通貨。但幣安的手裡全是BNB,是CZ在微博裡留言不小心道破了天機的。怎麼就全是BNB?

幣安的主要收入是BNB不假,我覺得還是有少量的USDT和主流幣的,但是大多用來維護BNB的市值(也就是操盤)。我們可以簡單粗略的算出幣安一共手裡擁有多少BNB。先把幣安每天的交易額 除以 手續費的千一 再去算有多少持有BNB的使用者(按持有抵扣75%來算)然後我發現工程量龐大,我沒法完成,但CZ的上條微博給我提了個醒。

本來收過來的就是BNB,就不存在回購一說,關鍵是收回了多少。那我就換一個大A股的思路來思考。

好的股票價格是由市場規律決定的,也可以是由莊家決定的。

百分之十到二十的籌碼叫低度控盤,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叫中度控盤,百分之五十以上叫高度控盤,百分之七十基本就是隨心所欲,隨便劃K線。

在幣安發行 BNB甚至跌破發行價。價格1元/枚。業內一致認為幣安交易平臺行情堪憂。不曾想到的是,一個跌破發行價的BNB在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卻成了業界幣種的一匹黑馬,從跌破發行價1元/枚到最高時的168.73元/枚,發行價足足漲幅了160多倍。至此幣安完成吸籌、拉盤、構建BNB的輿論生態等一系列的組合拳。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在最初無論如何大家都沒有持有的必要,尤其是CZ最初的那次直播在老韭菜記憶印象深刻。BNB鎖倉50%流通50%,在跌破發行價的時候,幣安完成底部吸籌,隨心所欲的操盤程度。當然幣安也有了一次足夠幾年也出不掉的籌碼,再透過回購等措施越來越多。幣安的火力流量全部集中在BNB上,所有的媒體輿論導向也集中在BNB上(宣傳幣安就等於宣傳BNB)。它既不能讓BNB跌,也不能一次出掉所有的BNB。只能藉助行情下跌、駭客盜幣事件有計劃的高位出掉部分籌碼。但是維持住BNB的價格,也是需要很大的一筆錢(億級美金計算)。

在最近快訊動態中,CZ指出員工的工資是BNB,整個團隊加起來是12億美元未鎖倉的BNB,沒有公佈持有細則,但我CZ和其核心創始人的BNB持有比例一定是最大。

我首先不太認可幣安交易所的極端做法是它首先是對外宣傳的口號是一個交易所,但實際上看起來又是一個BNB的專案方,同時又是BNB最大的持有者。透過構建BNB的銷燬通縮模型,BNB只有一直不斷的上漲會吸引使用者流量的趨之若鶩,也會在輿論上吸引住大家的眼球。幣安手裡只有BNB是對的,抵扣手續費讓控盤的BNB籌碼越來越多。

每次幣安季度銷燬前,BNB都會有一波拉昇(拉昇過程就藉機減持維持正常企業運營等)。

2017年10月15日,幣安第一次銷燬,從10月13日到10月15日,BNB從1.29美元漲至1.58美元,上漲22%。

而在第二次銷燬前,1月11日當日上漲21%,1月12日一度衝至25.18美元的歷史高點。

2018年4月15日,幣安第三次銷燬,4月10日至4月13日,BNB上漲13.8%。

之後每次銷燬前,都需要拉盤藉機減持。

我不碰這種脫離於市場規律之外的幣。風險因素太高、我不火中取栗。

尾聲

如果英雄都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所以我是個英雄。

----悖論

BNB就是一個典型的悖論。不知道這個耍瓶蓋的遊戲還能玩多久,說不定投資者哪天就會面臨一個空空的蓋子,裡面什麼都沒有。幣安最有可能風險就是CZ的性格,橫衝直撞的性格。風險的導火索可能是監管、輿論、也可能是安全,也可能是其它。下篇重點講一講安全。

最後其實在看某媒體採訪的時候,說到CZ簡歷,我有1點疑慮。

2016年CZ在幹什麼?

比捷科技公司映入我眼前,先看看它的智慧財產權有這些。

有點懵,從智慧財產權上看幣安是一家中國的公司嗎?但每次對外宣稱時,不是說自己是一家國際公司嗎?

那麼2016年CZ到底在幹什麼?答案是他在參與郵幣卡交易。從上海比捷公司網路科技的公司產品來看,有海貝助手、上文藝術品交易軟體、沙丘文化等。

海貝助手是郵幣卡交易的外掛?還是交易平臺?我沒有做具體瞭解。只看媒體輿論。

郵幣卡在2016年年底,崩盤。我不知道CZ賺了多少錢。但想想BNB的模式,應該和郵幣卡交易所有著千絲萬縷的經驗。

投資有風險,本文只代表投資者的建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