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鏈《頭條風暴》第二期:衍生品爆發對市場的利弊影響(利大於弊篇)

買賣虛擬貨幣

4月3日下午3點,由快鏈頭條打造的幣圈首檔輕辯論欄目《頭條風暴》迎來第二期觀點分享。本期的主題是“使用者角度下,衍生品爆發對市場是利是弊?”。邀請了8位嘉賓分為“弊大於利”和“利大於弊”兩大陣營進行分享觀點。

“利大於弊”正方嘉賓:

Binance 中華區大客戶總監 Jennifer Jiang、DerIbit亞洲商務負責lin 、MXC集團VP Henry、創世資本管理合夥人李榮彬

“弊大於利”反方嘉賓:

區塊律動市場負責人鄶冬、位元派中國區負責人黑人、萬有算力海外市場負責人Nozomi、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 董事總經理 曹寅、

因內容過多,分為上下兩章釋出。以下為“利大於弊”戰隊4位嘉賓分享內容:

Binance 中華區大客戶總監 Jennifer Jiang:

Hello,大家好,我是幣安中國大客戶負責人Jennifer,大家可以叫我珍妮花,目前為止我已經加入幣安兩年時間了,在加入幣安前在花旗銀行做客戶經理,很高興能和大家見面~首先非常感謝鄶冬的發言,我覺得他說的非常中肯,也非常贊同他對行業的信心!

但是他說的重心是現貨很好,而並沒有闡述衍生品的弊大於利。我們並不否認現貨交易價值,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辯題。所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衍生品的好處,並闡述為什麼利大於弊。

我將有四個觀點。第一,可以進行風險對沖。標準化合約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對沖現貨風險而設計的,為了鎖定收益成本,對沖現貨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從事大宗商品買賣的公司或個人會在期貨市場下相同頭寸的空單(多單),用來抵禦風險。

那麼:

1、如果BTC的價格上漲,那麼合約會虧,BTC的數量會變少,總價值基本不變。

2、如果BTC的價格下跌,那麼合約會賺,BTC的數量會變多,總價值仍然不變

所以有了合約產品,使用者(尤其是礦工)就有了鎖定收益的工具,這在劇烈波動的幣圈市場裡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可以放大資金效應。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是對槓桿作用最為形象的描述,阿基米德使用槓桿對"力”進行了放大,而衍生品中的槓桿則是對所使用資金的成倍放大。在我們行業,有許多資金並不充足的使用者,或是希望用小資金來博取更大收益的使用者,那麼槓桿就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種工具和機會,他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槓桿水平來進行操作。當然啦,對槓桿的利用比較考驗交易能力,我們建議普通使用者合理控制風險,謹慎使用槓桿哦。今天呢,既然說到衍生品,我們拓展開來,看看其他的衍生品, 比如說期權。

第三 期權在我們行業是一個比較新穎的產品,但是在傳統金融行業是有悠久歷史的。期權相比於期貨,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風險限制性。期貨交易中,隨著期貨價格的變化,買賣雙方都面臨著無限的盈與虧。期權交易中,買方潛在盈利是不確定的,但虧損卻是有限的,最大風險是確定的;相反,賣方的收益是有限的,潛在的虧損卻是不確定的。正好借這個機會,想跟大家預告一下,我們平臺會在近期推出期權交易,為了保護使用者,我們的使用者只能成為買方。簡單來說,使用者在我們平臺玩期權的時候,潛在盈利是無限的,但虧損卻是有限的(即為權利金)。歡迎大家第一時間來體驗!

剛才鄶冬說如果太關注盤面,就不去關注區塊鏈知識了,其實我認為,這個本來兩者就沒有必然關係。透過火熱的交易來吸引使用者關注區塊鏈也是個思路。股票等交易市場就是這麼火爆呀。

我的第四個觀點,衍生品市場還增加了套利機會,給專業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策略選擇。這一部分我就簡單說一下,套利方法比較多,有的人跨市套利,有的人跨期套利。那平時大家經常聽到的搬磚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利用價格差,把這個平臺的BTC搬到另一個平臺去賣掉。這個玩法很多,許多專業投資者會根據策略來進行調整,我就不一一贅述。

最後我想回到今天的主題,按照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不好的產品會被大眾慢慢摒棄和淘汰,既然衍生品在傳統金融行業存活到了今天並有了今天這樣蓬勃的發展,我相信在我們行業也是一樣,並且會帶來大量的人關注區塊鏈行業!

DerIbit亞洲商務負責lin:

我是Deribit的亞洲商務負責人Lin, 主要負責Deribit在中國,包括香港還有新加坡的業務。Deribit16年在荷蘭上線,是全球前五的衍生品交易所(按交易量和未平倉量),產品包括永續合約,交割期貨和期權。平均日交易量為5億美金,其中75%為永續合約。Deribit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數字貨幣期權交易所,佔據近90%的市場份額。

我之前在英國工作生活,畢業於劍橋大學數學系,加入交易所之前也是在做市商工作。不過我並不是交易員,本人其實是非常風險厭惡型的性格,更多參與風控。

我的觀點有以下4點。接下來我會逐一詳解:

1. 衍生品本身沒有所謂的善、惡;它是一個更靈活、精準高效的金融工具,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2. 衍生品適合機構客戶,3. 監管+行業自律給需要給衍生品的客戶更多保護。

1,首先簡單介紹一下現貨和衍生品,

現貨:沒有槓桿,只能買或者賣(傳統現貨必須持有,才能賣);

期貨:帶槓桿,可以做多做空;還有時間維度。

期權:帶槓桿,可以做多做空,有時間維度,而且有行使權和行權價。

這個是我非常小白的一個總結。

現貨就非常簡單,大家都可以理解的,其實傳統的現貨你只能買或者賣。那期貨的話,主要的特色是不但有槓桿,還能做多和做空,還有時間的維度。期權也就是期貨。他有一個行使權就有選擇權,我到底要行使我的這個權利還是放棄我的權利?同時,他還有一個價格的維度。所以大家可以明顯的看到從現貨到衍生品。其實他是一個越來越複雜,或者說我把它叫做一個越來越精準的一個金融產品。

衍生品能非常的精準得調控風險和收益並且對此定價。

我簡單舉一些案例幫助大家更好理解。其實我們今天談的很多新的概念,以為是幣圈的一些有意思的玩法,但衍生品是非常歷史悠久的一個產品,可能一兩百年前已經重複過很多遍了。

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記載了哲學家利用天文判斷天氣,買了橄欖樹園的期權從而暴富的故事。十六世紀,日本的大米期貨就非常流行,有名的荷蘭鬱金香泡沫也是指鬱金香衍生品的暴跌。且今天的主題,200年前,1820年在倫敦就已經被激烈辯論過,倫敦證券交易所一度因為部分客戶逋欠,投訴要關停期權,最後因為幾大股東強烈反對(如果關就自己獨立去做),最後延續了下來。目前,超過92%的世界500強公司用衍生品來對沖風險。舉個例子,橋水基金創始人達里奧最早起家專注的就是用衍生品來幫助農民/養殖戶對沖風險。比如用穀物的衍生品來對沖雞飼料的成本,從而穩定雞肉的成本,讓客戶能向麥當勞確保提供長期穩定低價的雞肉,獲得麥樂雞供貨的訂單。

今天,我們看到一些專業團隊也是一樣的邏輯,透過Deribit的期權幫助礦主對沖比特幣價格風險,從而確保能穩定得支付電費,獲取有保證的收益。

2003年起,全球(傳統金融)衍生品交易量已經大於現貨交易量。外匯市場是一個比較接近的參考:

紅色現貨在2019年佔交易量的30%;而衍生品佔70%。再看幣圈,今天我整理的coingecko的資料:

從資料來看,其實衍生品是有非常大的市場。而從交易量而言,他遠遠超過了現貨。不管在傳統金融還是幣圈,非常明確的一點就是衍生品它本身是一個歷史悠久體量龐大的市場。

同時,他還有非常精準。相對非常靈活性的特點,因此他也比較複雜,所以其實更適合機構使用者的產品。

2.豐富、靈活+精準=複雜;適合機構客戶

我就簡單講一下幾個機構案例。市面上我們把使用者普遍分成三種:對沖的客戶,套利的客戶,已經投資的客戶。客戶分類:對沖、套利、投機;

a.比如來做一個衍生品交易所,除了比特幣價格風險影響收入以外,還有一個維度風險是波動率的風險。那波動率的風險怎麼解釋呢?其實對交易所來講,不論牛熊只要波動率大,他的業務就好。比如312暴跌的時候交易所的交易量其實是非常大的,也就代表收入會很高。所以其實對於交易所來講。他最擔心的並不是說價格暴跌,而是沒有波動率。因為沒有波動率就沒有交易量,就減少收入。那對於交易所來講其實天生有一個需求:如果希望收益比較穩定,需要自己去對沖一點波動率。這樣子在波動率高的時候,其他收益才會比較高。

目前可能市場上做對沖交易所的還比較少,我這兒基本上沒有做,我們是一個比較單純或者說比較專注一個交易所,自己內部的金融其實做的比較少。

b.套利:無風險10%-20%的年化收益,對比美國利率都降到0了;CTA 40%回撤10%

套利現在很難講無風險,因為會有額外的其他的交易所風險,或者其他的一些市場因素,但從策略來講是沒有風險的,10%-20%的年收益是可以的,當然,隨著競爭加劇,利率可能會到7%-8%。但我們對比國際市場,因為中國的利率比海外歐美的利率高,往往可能海外2%-3%的利率,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做到無風險的期限套利。收益到7%-8%的點的話,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收益了。包括現在CPA的一些策略,差不多回撤10%,但是年化收益40%左右,針對於他這個風險,也是非常優質的一個對沖基金的表現了。

c投機:對於市場方向,週期,價格區間,波動率

除散戶外,機構客戶也做投機。因為衍生品可以做對賭。會有非常多的選擇,既可以根據對市場的評價去賭市場方向,也可以去賭市場的週期、價格區間,甚至波動率。所以他其實是一個非常豐富的手段去表現我現在對於市場未來的一個預期。

比如新冠病毒->做多波動率:買入跨式期權組合策略,同時買一個看跌+看漲期權;

大多數人很難預測比特幣會走勢,因為有人覺得比特幣是保值資產,傳統金融大跌時比特幣會增值,但其實並沒有。也有人會覺得比特幣跟傳統金融更有聯絡,傳統金融市場大跌時,比特幣也會大跌,因為流動性會造成全球市場的問題。對於方向性上很多人會比較難判斷。

但倒過來看對波動率的判斷就相對容易很多,因為黑天鵝事件發生極少,比如英國脫歐、新冠疫情等。其實做多波動率就是選擇一個相對覺得訊號較強。風險較低的一個投資方式。

所以機構客戶可以利用期權來做一個做多波動波動率的策略,也就是說不論價格漲跌都可以有較好的投資回報收益,也是對其他資產有個比較有效的一個對沖。

這邊分享就是一個圖,就是非常明確在期權市場化波動率。可以看到3月10號之前是比較穩定的,但暴跌以後哪怕到今天,他其實都非常高。所以做多波動率的策略下,反而對於週期的要求就會小很多。

3. 監管+行業自律給需要給衍生品的客戶更多保護。

第三點之前老闆講過了,我就簡單說一下,其實大家看傳統的期貨期權購買是有一些監管政策的,開戶也有很高的門檻。但在衍生品行業,是缺乏監管也沒有門檻的,這樣會導致很多不適合這個產品的使用者貿然入場最終造成財務損失。

4.高槓杆=高風險;行業早期,很多機制的不健全;

當然我也想強調一點,因為現社交媒體比較發達,所以312大跌事件往往會聽到非常多的負面聲音。但其實衍生品交易或者說傳統交易的時候,整個交易市場本身就是個零和遊戲。虧損爆倉的錢都是被對手盤賺走的。因為負面資訊更容易傳播,而悶聲賺錢的人是不受負面資訊單一因素影響的,要做好風控,也要理智認識風險和收益。特別是普通使用者,切勿被市場主流的貪婪和恐懼操縱;巴菲特2002年在至股東的公開信說:“金融衍生品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但他更有名的言論是“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混亂是普通人的階梯。

MXC集團VP Henry

1. @Lin |Deribit 分享的資料證明數字資產衍生品交易已經在數字資產這一細分市場佔到重要市場地位。我原本準備了一些資料,LIN的更完善

從使用者角度看,是否利大於弊,使用者已經做出了選擇。即是像傳統金融市場一樣,衍生品在數字資產市場未來也會是主要交易品種。

2. 對MXC抹茶而言,我們考慮在拓展主流資產現貨市場基礎上,基於現有衍生品市場使用者需求去做一些創新。出發點是:1)滿足市場不同使用者不同的交易需求 2)基於保護使用者的原則

3. 在我看來,雖然衍生品市場是未來趨勢。但大家都看得到,這個市場還很初級,不完善,缺少規則,也需要加強對使用者的投資者風險教育和保護。312當天,大約有15萬投資者爆倉(合約帝資料),比較黑暗的一天。我想雖然很多使用者趨向於選擇衍生品交易,但這方面的風險還是很大的。MXC抹茶推出了槓桿、永續合約、槓桿ETF等新型交易品種。之前在合約帝社群做過一個分享,如果選擇ETF,是不會爆倉的,有存活的機會。抹茶槓桿ETF在保護使用者方面做了幾項工作:1.我們會在不同場合去告知風險,不僅是告知它的優勢;2.我們將規則和費率透明,讓使用者瞭解淨值和再平衡機制;3.開發申購贖回機制。

總之希望體驗向傳統金融市場靠攏。不過我覺得既然談衍生品,那麼對於創新產品,例如槓桿ETF、槓桿代幣、期權也避不開。現貨和衍生品就像汽車和火車,都是交通設施的一部分。火車發展的時候有人也認為修鐵路是破壞風水的。整體數字資產市場會在某種程度複製傳統金融市場的故事。而和主流市場接軌會幫助這個行業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我們共同加油!

創世資本管理合夥人李榮彬

今天的議題是衍生品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但是我覺得,要從不同角度看,是對誰利,對誰弊,如果是對散戶投資者,我完全同意對方觀點弊大於利。這本來就是一個充滿著不確定性,不完備性,可操控性和全面對抗的市場,所以對於散戶,適當玩,控制好玩,別隨意玩,玩你不心疼的那些錢

但是對於整個區塊鏈行業,對於整個加密貨幣市場,我覺得衍生品絕對必不可少。

對了先介紹一下我的背景。我是南京大學計算機和金融雙學位,滑鐵盧大學的碩士。一行程式碼沒寫過,一個金融產品沒做過,一直不正經。之前在非洲工作過6年,不過也算是和區塊鏈有些關係,滑鐵盧嘛,雖然名字不好聽,但是好歹可以說自己是V神的學長哈哈哈。

當時我記得金融老師講過我印象很深。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像一個熱帶雨林,而中國的金融體系,像戈壁灘。熱帶雨林,物種豐富,抵禦力強,但是牽一髮動全身,可能有一種螞蟻滅絕了,整個雨林都會被破壞,解釋了金融危機在開始的時候,都不過是某個產品的風險,因為產品之間關聯,錯綜複雜,最後變成了系統性風險。但是熱帶雨林的好處,是恢復起來,也快。是一個完整的生態,所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是無法比擬的,而戈壁的問題是,一種草沒了,整個戈壁可能都沒了,而且總體能量太小,沒辦法真的走向主流,真的為“命運共同體”貢獻。我覺得現在的加密貨幣,還是在從戈壁走向熱帶雨林的過程中,衍生品未來的豐富性,可以不斷擴充套件加密貨幣的影響力邊界,讓他真正的釋放出能量,這個能量可以為整個人類社會貢獻。

多加一句的是,畢竟今天交易所老闆們都在,我們討論的還是中心化的衍生品,但是有沒有想過,如果未來隨著公鏈效能越來越強,隨著共識的擴大,產品開發的不斷迭代,有沒有可能有一天,我們迎來去中心化衍生品的可能性,我覺得到了那個時候,衍生品可能會真的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了。

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努力和嘗試,從借貸到合成資產,到另類非標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很多創業者都在嘗試。我們最近也在做一個產品,人人都可以透過這個DEFI中介軟體,來去開發屬於自己的DEFI產品。可能是掉期,可能是期權,可能是保險,完全去中心化的操作這件事,我覺得這回是未來,雖然還是有莊,但是畢竟去中心化,沒有那麼容易被莊收割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