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的核心優勢和挑戰

買賣虛擬貨幣
DeFi 專題這是第三期了, 在前面的分享中我們已經感受到在以太坊生態裡 DeFi 發展真如火如荼, 當大家聊 DeFi 的時候基本就是在聊以太坊生態。不過這是 DeFi 領域內玩家的看法, 不是這個圈子內的人, 尤其是和政府監管走的近的朋友未必這麼想了, 他們又是如何看待 DeFi 這個新事物呢?所以這次特別邀請了清華大學電機系博士, 區塊鏈諮詢機構 EyesChain 創始人崔偉來和大家分享下他的觀點。分享人:崔偉整理:紅軍大叔(無涯社羣)去中心化金融的本質今天的主題是DEFI,即去中心化金融。它的實質是什麼?各種定義都有。我給它的定義是:無需許可的金融生態。也就是說,無論是金融服務的參與、使用和提供方,都不需要註冊和許可。
開發者的無需許可,意味著專案的程式碼開源,任何開發者都可以透過 Pull Request 的形式,參與程式碼和協議的更新,例子是以太坊和其他很多開源專案。節點的無需許可,指任何節點都可以作為礦工或者驗證者,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作為記帳人。這往往指一定的全域性共識機制,如工作量證明或者權益證明。使用者的無需許可,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個網路,與這個網路進行互動,包括建立帳戶、轉帳、合約互動等。這樣的最大好處,就是這是一個開放、透明、高度靈活的生態體系。金融的核心是借貸和支付但是,就金融這個具體的應用而言。金融是什麼,最核心就是借貸。擴充一些,就是還有支付。
這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是強監管領域。所以,我不看好DEFI在普惠金融、大眾金融領域的發展。但是,它的用處在哪裡?就目前來看,就是鏈上資產的借貸(替換)、一定意義上的保值(不過成本相當高)。很多媒體把穩定幣也納入DEFI的範圍,我認為穩定幣有明確的加入要求(從服務供應商的角度),所以具備一定的中心化角色,納入DEFI意義不大。在借貸方面,目前來說,發展最為成熟的應用是MakerDAO和Bancor。MakerDAO 是從 2015 年開始的專案,其發行的穩定幣 Dai 現在成了以太坊上的基礎貨幣和貸款引擎。如果把以太坊看做是黃金儲備,那麼Dai 便是超額“以太坊本位”儲備下發行的央行貨幣。絕大多數這樣的借貸應用,都是基於以太坊。原因很簡單:這些應用都需要完善的智慧合約(因為沒有中心機構負責),而以太坊對智慧合約的支援最為成熟。
其他公鏈能否支援DEFI?只要對智慧合約的支援完善、安全,自然可以。DeFi 發展並不樂觀我對於DEFI的發展,並不樂觀,因為我認為對金融的監管,只會越來越嚴。這意味著嚴格的KYC、AML,意味著執照、許可和認證。完全鏈上的金融模式,至少在中國,我不認為有多大的發展空間。這方面的機會在哪裡?或者說,在區塊鏈、加密貨幣行業是否有金融服務的機會?我認為,有,不是在DEFI,而是結合科技的傳統金融模式。譬如:面向交易所的保險服務。目前,全世界是有三菱銀行、蘇黎世等幾家提供這樣的服務,但是費率極高,為什麼?因為加密貨幣交易所的風險非常難以評估。這需要對其業務模式、平臺系統、甚至合約程式碼,都進行嚴格的審計和評估。另外,交易資金的託管。為什麼幣圈經常發生交易所、錢包跑路,錢、幣消失的情況?而P2P雖然存在問題,但是這樣資金消失的情況比較少?因為後者一般還是有資金託管,而幣圈也大多沒有。這樣的金融服務是剛需,但是很少有銀行願意、敢於提供。
提問交流Q1: 紅軍大叔:如何理解:『 那麼DeFi的用處在哪裡呢?鏈上資產的借貸、一定意義上的保值。』崔偉:MakerDAO就是典型的鏈上資產保值模式。投資者將閒置不用的以太坊按照一定比例兌換成與美元繫結的DAI。整個過程透過智慧合約完成。任何使用者不需要任何認證。所以DAI被稱為以太坊上的穩定幣,MakerDAO被稱為以太坊央行。Q2:王君衛:比特幣算Defi麼?崔偉:
比特幣,在去中心化的角度是符合的,任何人都可以加入比特幣網路。從金融角度,比特幣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定意義上的大宗商品(comodity),失去了支付貨幣本身的意義(大多人投資它,而不是消費它)。這就像是說投資黃金是金融嗎?可以說是,不過嚴格意義上是投資,而不是借貸(金融Finance的核心含義)Q3:大志:普惠金融的概念可以解釋一下嗎?崔偉: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一般是說讓大多數信用層級較低甚至沒有銀行賬號的普羅大眾,也可以方便地、合規地獲得金融服務。Defi貌似可以,但是實際上,一本身門檻較高,二成本也很高,所以並不能也不適合普通大眾用於借貸服務。
紅軍大叔:你是說普通使用者適應加密貨幣的產品本身就是有門檻的是嗎?崔偉:是的,就目前來說,普通大眾有多少比例購買加密貨幣?Q4 提問:DeFi對大多數人來說有哪些參與機會和方式?有哪些產品你覺得可以推薦的?崔偉:
我歸納了一下,目前主要的產品模式。融資:愛思歐存貸款:MakerDAO(以太坊上的央行)、Compound(自動化商行)、Dharma(點對點借貸)衍伸品:dYdY(保證金交易)、Augur(二元期權)投資管理:Melonport5、交易與支付:Kyer,Uniswap,Bancor、二層網路,狀態通道,測鏈(xDai)。我一般不推薦具體產品或者專案,所以這個推薦問題就謝絕了。
Q5 提問:如何看待DeFi接近以太坊的代名詞了?未來可能會有哪些變數?崔偉:不論是DAI還是Bancor,其實現的核心方式就是複雜的智慧合約,再加上一定的治理能力和社羣共識去解決智慧合約之外的問題,而就目前而言,以太坊仍是最適合擔起此項職責的公鏈。未來,如果別的公鏈可以在智慧合約方面做到比較安全、簡易,一樣可能會衍生出合適的DeFi模式。就目前來說,還難堪重任。Q6:大志:提問:從讓更多人得到金融服務的角度來看,defi的無需許可是否相比需要kyc的傳統金融更有優勢呢?
崔偉:大多數都需要金融服務,沒錯,但是沒有多少人需要高門檻、高風險的金融服務。即使是普通“韭菜”,也不希望資金不翼而飛。這是KYC、AML重要的原因。我認為合規性和監管是必需,否則很難有可持續性。大志:

defi並不代表吸金會不翼而飛。否則誰還玩dai啊?這個觀點肯定不對。

紅軍大叔:
不過每個人說的觀點和自己所在的位置是有密切關係的, 比如崔偉是擔任北大創業孵化器數字經濟導師, 我理解是對政府這邊的更多內容比較接觸的多, 所以他有感而發。 

大志:

不是一個辯證的看法。
defi目前很多中心化專案,這些專案是有很高風險的,但這不是defi的發展方向,我們既然討論defi和普惠金融,肯定是討論目前做得比較好的專案,比較正確的方向能否解決傳統金融模式在做普惠金融方面的難以解決的問題。

紅軍大叔:
所以監管和DeFi本質上也是可以分開的, 談監管了就不要談D了 。

我覺得兩個世界可以平行發展, 去中心化世界裡放開來搞, 監管的世界也努力搞, 大家最後以成果說話。

大志:
從普惠金融的角度看,沒有defi或者傳統金融之分。
對於普惠金融而言,defi也好,傳統金融也好,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哪個可以實現普惠金融,讓更多人得到金融服務。這就跟央媽的de無所謂你用區塊鏈還是雲服務,他是技術中立,只要滿足他的要求即可。

崔偉:
我看待問題的幾個原則:
1、必須在所在司法管轄區合規。不合規的業務,沒有可持續性,甚至會帶來風險。不建議投入。
2、有一份證據說一份話。未來怎麼樣,那是“暢想”、“觀點”,不是“事實”。Argue the facts,not opinions.
3、看本質,不看包裝,也不要看似是而非的名詞。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