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的基礎設施圓桌回顧

買賣虛擬貨幣

NFT越來越出圈,佳士得、蘇富比開始拍賣NFT 作品;NBA 球星、漫威、支付寶、推特、Reddit等等都發行了NFT;Beeple、FEWOCiOUS的NFT作品被賣到幾百上千萬美元的價格;NBA Top Shot、CryptoPunks、Bored Ape等各種各樣的NFT專案湧現。

與此同時,元宇宙的概念也越來越多地被人提及。在這個充滿想象力的虛擬世界中,NFT將承載怎樣的內容和價值,NFT的生態基礎設施又將如何發展和逐步完善?

7月8日,在嗶嗶News舉辦的嗶嗶圓桌派第13場活動《NFT的基礎設施》中,OTOY、 RNDR渲染網路創始人兼CEO Jules Urbach,Flow中文社羣負責人Amie討論了NFT的應用場景、價格、流動性、未來發展等問題,內容整理如下: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現在NFT熱度非常高,但是NFT的基礎設施可以說是還不完善的。所以今天的圓桌,我們請到了2位在NFT行業深耕的嘉賓,分別是OTOY、 RNDR渲染網路創始人兼CEO Jules Urbach,以及Flow中文社羣的負責人Amie,來跟我們聊聊NFT,首先請兩位做一下自我介紹。

Jules Urbach(OTOY、 RNDR渲染網路創始人兼CEO):我是OTOY及RNDR的創始人及CEO,RNDR是我們開發的基於區塊鏈的GPU計算網路,旨在成為新一代媒體內容的計算與技術架構的一部分。

我一輩子都在3D影象領域工作,在90年代的時候開發了全球最早的在網路上及CD光碟上執行的3D遊戲。我在十年前創立了OTOY,希望為沉浸式和全息媒體打造一個端到端的技術生態系統。

我們的核心產品是OctaneRender,它是業內首個也是最快的光譜正確的GPU渲染引擎。Octane給視覺特效行業帶來革命,讓像Beeple這樣的藝術家可以在日常的每天從自己家中的工作站中創作出好萊塢質感的作品。

我們也開發了LightStage,這是行業的首個臉部掃描系統,用於建立逼真的數字人物,過去10年幾乎所有家喻戶曉的電影都有使用它,從《復仇者》到《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最後,我們也擁有一整套為全息媒體建立的流媒體協議,我們已經將它們標準化,作為IDEA(沉浸式數字體驗聯盟)的一部分,用於新一代NFT。

2017年,我們成立了RNDR,它是全球首個服務新一代媒體創作的區塊鏈GPU計算網路。RNDR建立在我在2009年開發的有關分散式渲染和光線追蹤的代幣化的專利之上,旨在成為將新一代3D和全息媒體推向大眾的計算和科技基礎設施。

並且,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事,我的好友Alex Ross(DC、漫威明星插畫師)已經在《驚奇隊長2》中讓我正式成為漫威宇宙的一員。

Amie(Flow中文社羣負責人):感謝主持人!Hello,大家好,我是Amie, 目前是Flow福洛鏈社羣負責人,主要負責Flow中國區社羣增長以及內容運營。感謝嗶嗶News和小龜的邀請,很高興認識大家!希望今天接下來的介紹能讓大家對Flow與NFT多一些認識。

主持人:這次活動的主題是NFT 的基礎設施,首先請問各位嘉賓,你們所在的專案或平臺為NFT 生態提供了怎樣的基礎設施,有什麼優勢和特點?

Jules Urbach(OTOY、 RNDR渲染網路創始人兼CEO):RNDR正在搭建兩類基礎設施——第一類是去中心化GPU計算,第二類是技術協議以及3D、全息媒體和NFT方面的產品。

RNDR受到了我們一些經歷的啟發,我們看到很多藝術家試圖創作一些開拓性的3D和全息媒體。而中心化公共GPU雲並沒有足夠的GPU算力,滿足新一代媒體創作的需求。

幾乎10年前,我們協助開發了亞馬遜網路服務(AWS)上的首個EC2 GPU 雲渲染例項,讓使用者可以在雲端擴充套件渲染規模。儘管如此,對於GPU渲染的需求增速依然快過了中心化GPU雲的規模——隨著8K顯示器、AR和全息渲染的發展,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我們透過RNDR解決這一問題,讓任何擁有現代GPU裝置的人都可以將他們的工作站連線到去中心化的網路上,並且從渲染新一代媒體內容中獲得代幣獎勵。透過將世界各地從事加密貨幣挖礦的GPU,這些GPU的數量有上百萬乃至千萬,連線成一個分散式的網路,我們可以為藝術家提供更大規模的算力。與此同時,節點運營方也能從渲染具有生產價值的影象(比如3D影片、影象和NFT)中獲得代幣而不是進行從事POW挖礦。

在以太坊和其他POW網路開始轉向POS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大的機遇可以利用閒置的加密貨幣挖礦算力,否則這些算力也將浪費在PoW計算中。並且我們已經看到很好的勢頭。迄今為止,RNDR上的藝術家已經售出超過5億美元的NFT,近70%的3D加密藝術家使用我們的軟體。

我們開發中的技術棧堆的第二部分側重開發基於區塊鏈的流媒體和分發協議,用於新一代媒體內容的分發和變現——NFT首當其衝。我們已經與兩位當代領先的藝術家Alex Ross和Beeple宣佈了這方面的合作。

RNDR檔案庫的目的是引入一種NFT的新語言,將這一領域從靜態影象和影片推向完全動態的物體,並且把創作者的全部作品上鍊,並讓它們可以適用於新一代的消費形式,比如AR(增強現實)、全息顯示器和遊戲。

由於RNDR會把從3D影象到模型、紋理以及作品的中間狀態全部進行代幣化,這為藝術家作品形成了一個更完整的記錄。我們希望將這些資訊上鍊,從而形成永久的更深層次的認證,並最終讓新的消費和合作形式成為可能,比如代幣化的流媒體播放、重新合成彼此的作品等,並且整個過程都有完全可追蹤的數字版權。

我們也在與Beeple合作引入首個完全沉浸式的全息NFT,這將建立在我們的合作伙伴LightField Lab開發的首個無需眼鏡的光場顯示器上。這些全息NFT將帶來非凡的體驗,讓擁有數字物品與擁有真實的物品更接近。我們認為這將是讓NFT走向主流消費者的橋樑。

Amie(Flow中文社羣負責人):Flow福洛鏈旨在打造對開發者友好的公鏈,為去中心化遊戲,娛樂,消費級應用,及加密收藏品提供底層基礎設施。目前Flow提供的基礎設施主要有以下:

1/具有高系統效能的底層公鏈。Flow並沒有採用以跨鏈(Polkadot),或是犧牲去中心化的方式(EOS)或是 分片技術,Layer-2等方式。而是提出了基於流水線的四角色節點架構設計。

四個節點像流水線一樣在鏈上進行執行:

共識節點:對交易是否存在和在區塊鏈上的交易順序達成共識;

執行節點:執行每筆交易內的具體的計算和業務邏輯,不涉及到共識;

驗證節點:對執行節點的工作進行監督和檢查。

收集節點:保障區塊鏈網路連通性和資料可用性。

如此一來,Flow的整個公鏈的吞吐效率提高,能夠更快的處理鏈上的事務。

2/全新的面向資源的程式語言——Cadence 。 Cadence,是一種專為數字資產和智慧合約設計的安全,快速的程式設計環境,很好的符合開發人員人體工程學 。它為Flow區塊鏈提供了一個安全和可程式設計的基礎。與此同時,Flow團隊還設計了Playgroud,Flow Emulator等 幫助開發者可以無需下載本地客戶端即能在Flow上模擬開發環境。Flow技術團隊還建立了VS code Extension, 幫助開發者在使用Cadence的過程中提示編譯邏輯錯誤等。有效提高開發者在Cadence上開發的效率。

3/可以升級的智慧合約,軟體很難一開始就完美無缺。歷史上有許多因為智慧合約記憶體在漏洞,導致大量資金損失的例子。

在Flow 公鏈上,Flow允許將智慧合約以“測試狀態”部署至主網,並允許作者對其逐步升級。使用者會收到警示,告知程式碼尚未完成,並可選擇等待程式碼最終完善再信任它。一旦作者確信自己的程式碼是安全的,他們就可以放棄對合約的控制,該決定不可撤銷,自此之後,程式碼將完全不可修改。這一設計平衡了使用者對程式碼知情權的需求,同時給予開發人員足夠的靈活性,在釋出後的一段時間裡,可以對程式碼進行調整。

4/專為flow 打造的協議

眾所周知,以太坊上有兩個協議用途非常廣泛,分別是 ERC-20和 ERC-721。Flow 為了降低開發人員的開發門檻,實現了對應ERC-20和 ERC-721 的 FTs (Fungible tokens) 和 NFTs (Non-fungible tokens) 協議。因為Flow 的CTO是 ERC721的主要作者,因此可以預見 FLow 可能會對協議方面做更多的擴充套件,提高開發人員的使用者友好度。

在未來,Flow以及Flow生態也會專注於打造Flow上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NFT儲存,NFT域名等。

主持人:NFT 在今年的發展更進了一步,佳士得、蘇富比開始拍賣NFT 作品,NBA 球星、漫威、支付寶、推特、Reddit 等等都發了NFT,Beeple 的《每一天:前5000 天》賣了6900 多萬美元……各位對NFT 的採用度怎麼看,如何進一步發展NFT 的應用場景?

Jules Urbach(OTOY、 RNDR渲染網路創始人兼CEO):我認為我們還只觸及到NFT的表層。如之前提到的,我認為NFT需要從靜態影象和影片走向互動式的物體,可以在遊戲、AR(增強現實)和全息顯示器上使用。

我也認為應當有對NFT的更深層次的認證。我們經常看到有人用副本把其他藝術家的作品鑄造成NFT,而如果平臺不能發現,他們就不會受到懲罰。我們的一部分技術是將上傳到RNDR的每一個場景代幣化,這帶來更深層次的認證,讓我們可以深入到為其進行渲染的每個計算週期來確認一個NFT的真偽。

最終,我想新一代AR眼鏡和全息顯示器將讓NFT走向主流。這些技術的開發速度比很多人想的快,因此我們正在努力為這一轉型搭建我們在媒體生態系統中的基礎設施。這將需要大量的算力,只有透過RNDR的去中心化GPU計算網路才能實現。這也將需要把深層次的場景水平的後設資料上鍊,以實現實時的互動性消費和全息流媒體播放。

Amie(Flow中文社羣負責人):其實從現在看來,NFT更廣為人知的應用主要在藝術收藏品和遊戲道具一類,但實際上這大大的限制了NFT應用的想象力。套用一句網路用語,就是“萬物皆可NFT”。為什麼這麼說呢?

比如,著名塗鴉藝術家Banksy的作品《Morons》,在現實中焚燬並以NFT的形式進入加密藝術市場的交易平臺opensea,成為傳統藝術進入加密世界的重要里程碑。反之,在佳士得拍賣成交的9張《CryptoPunk》,則是傳統藝術市場擁抱加密藝術的典型案例。

NFT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賦能藝術品流通,更好地確保藝術品收藏的傳承有序,也可以使創作者獲得更多經濟效益。同時藝術品流透過程的公開透明可以更好地維護收藏者的權益。

但我最看好NFT在文化知識領域的發展。NFT是未來,在說未來之前我們通常都要回顧一下歷史。在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門楣上,雕刻著一句話:“From Knowledge to World”,意思是“知識是通往世界的鑰匙”。而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後來卻被凱撒大帝一把火燒個精光。這是權力對知識的踐踏,也從側面證明了傳統知識介質的脆弱。

知識壟斷帶來的傷害,在黑暗的中世紀時期就可見一斑,期間基督教壟斷了知識,大量書籍被燒燬,大量有識之士被迫害,這也導致了整個歐洲文明的嚴重倒退。而傳播規模與致死率遠勝於新冠病毒的黑死病,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識傳承斷代的惡果。

直到中世紀後期,自由主義萌芽,人們開始更相信個人的價值和力量,也因此更加尊重博學之士,從而奠定了文藝復興的根基。在那個時候,從中國傳入的活字印刷術,也使知識的傳遞成本在歐洲大幅降低,在歐洲史上被認為是文藝復興的基礎設施。

在歷史上,其實有許多例子,都證明一個真理:對知識的壟斷,往往會導致文明的倒退。反之,知識的開放,才能帶來文明的進步。

回到當下,我們正處於一個非常好的時代,網際網路使我們能夠便捷地獲取知識,從Web 1.0時代的門戶站點與搜尋引擎、到Web 2.0時代的論壇社羣與維基百科,以及我們當下正在見證的Web 3.0,都以數字化的方式拓展著我們每個人的知識和文化邊界。

而知識與文化的載體,從石板雕刻、紙張書籍、電子檔案,到如今的去中心化物件,這些載體的演進都具備相同的特點:較上一代載體更低廉的生產成本、更便捷的儲存手段、更自由的傳播方式、更高效的分發能力以及更豐富的內容形式。NFT就是這一趨勢下的必然產物,它或許並非是知識載體的終極形態,但相較於舊時代的載體,NFT更適合傳播,它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只要人類的文明還在存續,這些知識就能得以傳承下去。所以我非常期待NFT在文化知識領域的應用。

主持人: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NFT 藝術家、NFT 鑄造和交易平臺,有些NFT 作品的價格也挺驚人的,各位覺得NFT 市場存在炒作問題嗎,如何讓價格得到更公允的體現,一般使用者如果要投資NFT 該注意些什麼?

Jules Urbach(OTOY、 RNDR渲染網路創始人兼CEO):這其中一定有很多炒作和雜音,但也包含非常多的創新和創意。例如,在Beeple的例子上,有人說6900萬美元對於一幅作品來說太多了,但另一方面他使用OctaneRender主導的每日(Everyday)運動開創了一種新形式的藝術創作。

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在長達10年的時間中每天持續向公眾釋出數字藝術作品的藝術家,這其中的創新可以說重塑了創作者經濟。我認為這種創新正是市場所認可的東西,也是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也有很多其他的藝術家在作為先驅探索新一代數字藝術,例如有的在從事生成藝術(注:生成藝術指的是全部或部分使用自治系統建立的藝術),有的在創作開拓性的3D渲染作品,且它們背後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我會比較關注這一點,瞭解藝術家和他們的創作過程,而不是盲目的購買NFT,只因為它們在某一平臺上熱度高。在數字和3D媒體的浪潮下,我們目前正處藝術創作千載難逢的變革時期,我認為NFT成為收藏這些作品的首個“容器”。就像電視和電影透過提供一種新媒體,對藝術世界帶來的改變一樣,我認為NFT也將對數字和網際網路媒體帶來同樣的變革——因此,將會有很多作品可以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作為收藏者,我將會注重這樣的作品。

Amie(Flow中文社羣負責人):首先NFT不是什麼虛幻的泡沫概念,而是一種文化與意識形態的新型載體。它是一種文明進化的必然產物,是繼石板雕刻、紙張書籍、電子檔案之後的一種迭代產物。NFT目前仍然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新生事物的誕生一定會帶來投機者,從而產生泡沫,但是NFT作為傳遞文化的載體潛力是巨大的。

整體而言,以投資心態去購買NFT的風險是很高的。因為第一,NFT的數量現在僅僅是個開始,之後會爆發式增長,有上萬倍的空間。原先因為供需不平衡,有些NFT會有比較高的溢價空間,然而在NFT不斷增多的情況下,這些NFT的價格會逐漸迴歸到原來應該處於的位置。在萬物皆可NFT的情況下,NFT的數量會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其次,NFT普遍流動性比較低,時常會有有價無市的情況。所以以投資心態去購買NFT單品的風險是很高的,不如去研究投資NFT的基礎設施和平臺(Flow),如果是出於興趣或是喜歡去購買收藏是可以的。從收藏價值角度來說,有歷史代表性、強共鳴和符合普適性審美的單品往往會更有價值。

讓價格更公允,實際上是NFT鑄造者和購買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對於NFT鑄造者來說:是否將NFT鑄造在安全的公鏈上,鑄造的數量,稀缺性以及鑄造者是否有著社羣基礎等去決定了NFT的價值,而不是漫天要價;對於購買者來說,在購買NFT時,應該思考這幾個問題:生產這些NFT的藝術家的名聲如何,以往的作品是怎麼樣?藝術家有自己的粉絲群體麼?而不是因為市場火熱而盲目的“追高”。就像選擇購買基金一樣,一定要做好調查再入手,長期持有才能獲得更多潛在的收益。

主持人:NFT 的流動性問題如何解決?哪些公鏈或者Layer2 比較適合NFT 專案佈局?

Jules Urbach(OTOY、 RNDR渲染網路創始人兼CEO):我們目前為RNDR採用了Matic/Polygon,以增加處理量,但是也在持續關注其他可以降低成本、加快交易速度以及降低環境影響的鏈。

PoS是這一方面的重要創新,我們也在研究PoS的鏈。有了更快的交易速度和更低的成本,我們認為代幣化的流媒體播放將成為可能,這將成為NFT的新方向,也會有更好的流動性。不同於出讓作品所有權,藝術家可以提供代幣化的流媒體體驗,這將成為新的作品變現方式。質押也是另一個對於參與NFT經濟的收藏者來說的有用功能,我們正在著手實現質押解決方案,讓這成為可能。

Amie(Flow中文社羣負責人):個人認為,NFT的流動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共識,這裡所指的共識不僅是生態共識,也包含NFT鑄造者自身的影響力和更廣義的人文共識。

拿遊戲來舉例,NFT可以導致遊戲中生產供需關係的正規化轉換,就如同超主權貨幣對現有經濟系統的正規化轉換一樣。Second Life、Minecraft和Roblox都對這一概念進行了踐行。他們將玩家作為生態構建者的一部分,而非單純地作為遊戲內容的消費者。NFT在此次正規化轉換中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使個人創造力在遊戲中得到更廣泛的傳播、激勵和認同。即使拋開稀缺性和經濟效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特點,僅僅將NFT作為承載遊戲足跡的記憶憑證,也有難以估量的社會價值。老一輩的人們在碰面聊起趣事時,通常會拿出當年下鄉或支邊的合照回憶往昔,那是屬於他們的美好記憶。而生活在數字時代或是數字世界原住民的我們,大量的時間被投入在虛擬世界中,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積澱了源發自此的喜怒哀樂——和隊友的First down,一場精彩的逆風翻盤、一頭可愛寵物的賣萌瞬間。諸如此類的事件不勝列舉。當我們漸漸老去時將會發現,我們的無數美好回憶,都發生在虛擬世界中。而NFT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屏障,成為數字時代人類的回憶載體留存下來。而這類作為個人記憶載體的NFT的流動性問題無需關於關注,其更高的價值在於傳承性。

因此,Flow也一直在積極地向全世界拓張NFT的共識。我們已和全世界頂尖的機構、IP以及個人合作來共同創造針對主流受眾的NFT應用。在Flow築網上啟動的專案包括NBA Top Shot、Animoca Brands的MotoGP、nWayPlay的奧委會授權奧運徽章、VIV3、Versus、MyNFT等NFT市場,Chainmonsters、Enemy Metal 等大型遊戲,以及Dark Country等紙牌收藏遊戲等。未來我們渴望看到和華納音樂合作的Genies、UFC 和 Dr. Seuss等專案在不久後在Flow上啟動。

所以總結而言,NFT的流動問題應該根據不同的場景去定義,我們不能一昧的強求所有的NFT都要有高流通性。比如說,如果說是藝術品NFT,藝術品本身會被他喜歡的人所吸引,收藏,並不會因為低流動性而降低其收藏的價值。但在有一些NFT場景下,就需要具備高流通性,比如NFT應用在特定區塊鏈遊戲領域,作為遊戲道具,NFT就會因為遊戲的設定、參與人數以及道具的使用頻率而需要具備高流通性。

主持人:現在很多人提到NFT 就會聯想到元宇宙Metaverse 概念,各位覺得NFT 將在元宇宙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關於NFT 未來的發展,各位能否做一下展望?

Jules Urbach(OTOY、 RNDR渲染網路創始人兼CEO):NFT是元宇宙的基石。它們首次實現了可證明的數字所有權,讓創意、後工業經濟成為可能。

我認為我們還處在社會從原子向位元(資訊/資料的最小單位)轉型的初期,這最終將會把建立在實物消費上的經濟轉變為元宇宙至上的經濟。NFT讓我們可以在元宇宙中創作和協作,並將所有資料記錄在共享的區塊鏈上。目前NFT還在初期。

高階的3D渲染、AR和全息顯示器等技術推動下的更加逼真的媒體形式將會是進入元宇宙的門戶。實時光線追蹤和流媒體將帶來完全沉浸式和互動式的體驗。最終,完整的3D場景圖後設資料也可以催生新形式的重新合成、協作和互動。

我認為最終,我們將會看到數字作品開始與物理環境融為一體——例如,全息影像投射在服裝上、告示板上,以及能夠在現實世界基礎上提供強化體驗的建築,讓所有人都在同一個元宇宙中相互連線。我認為這將是非常驚豔的,大家可以看看一些創作者在RNDR上建立的藝術作品,來一窺這種未來。

Amie(Flow中文社羣負責人):根據維基百科的詞條定義,「元宇宙」=「多人共創的虛擬世界」,這一點我相信看過《頭號玩家》的小夥伴應該都會有深切體驗。NFT是構建元宇宙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不可分割、不可篡改和永續的特性不同於物理世界的載體,足以抵禦時間的侵蝕,也可以打破空間的限制進行傳播。所以說,NFT是新的載體革命,它不僅可以代表一切獨立事物,也可以承載保留我們的知識與文化成果,並在元宇宙中以最高效的方式進行傳承。

NFT可以幫助我們在「元宇宙」創造一個與現實世界一模一樣宇宙,是幫助連線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樑,也是「元宇宙」的重要經濟組成部分。在現實世界中,一部分的資產是可以透過貨幣進行衡量,而另一部分則是以資產的形式存在。比如齊白石的畫作等,這些資產往往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我們早期把比特幣,以太坊比喻成傳統的黃金和白銀,那麼NFT就可以被比喻成這類資產。因此在「元宇宙」的世界裡,NFT將會以資產的形式在虛擬世界裡流通。

在現實世界中,地球資源有限。我相信,元宇宙是人類拓展全新世界維度的產物,也是低碳發展的重要場景。在元宇宙中,我們可以調動更多智慧、用更低的試錯成本、更純淨的環境來進行大量實驗,從而驗證新的科學假設、社會理論和創作思想等,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舉例來說,在1996年,DAMA/Nal實驗在1400米厚的岩層下進行暗物質探測實驗,但這一實驗結果由於探測器的9個晶體輸出結果特徵並不相同,存在誤差,導致隨後20年間全球各地開展的暗物質探測都無法復現DAMA的實驗結果。這一研究由於實驗裝置的微弱差異、實驗環境的嚴格要求、組建實驗室的成本高昂,使得每一步進展都步履維艱。但我們在此試想一下,在元宇宙中,透過複用NFT構建相同的實驗環境,以相同的引數、相同的物理規則,我們可以進行無數次高效的模擬實驗,一旦科學研究中有新的突破,我們也可以用最高效的方式在數字世界中實時的調整,用最低廉的成本進行最大規模的研究,從而釋放最大程度的生產力。

NFT與Metaverse在未來的發展必將交織向前,從最初的遊戲娛樂領域,會逐漸蔓延至建築、房產、汽車等多元產業。如果NFT想要被大規模的應用,那麼區塊鏈遊戲以及VR的發展就會成為「元宇宙」的重要基礎設施產業。在未來,「元宇宙」改變的不僅是娛樂方式,科研、藝術、教學、開發、設計所有這些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產資料都會以NFT的形式遷移到元宇宙當中。期待像電影《頭號玩家》裡,我們每個人在“綠洲”裡相遇。

來源:嗶嗶News 

免責宣告:Cointelegraph中文作為區塊鏈新聞資訊平臺,所提供的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ointelegraph中文平臺立場無關,且不構成任何投資理財建議。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鑑於中國尚未出臺數字資產相關政策及法規,請中國大陸使用者謹慎進行數字貨幣投資。

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n.com/news/nft-infrastructure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