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行不會凍結虛擬貨幣銀行卡?

買賣虛擬貨幣

大家好,我是鏈上裝成後浪跟大家浪在一起的蔡老師,這是“鏈上後浪蔡老師”的第二篇區塊鏈文章,上一篇懟交易所,這篇懟媒體,如有雷同,都是故意的。

昨日, “全球區塊鏈早餐”一則關於各大行迴應“凍卡”的報道讓轉成後浪的蔡老師頓時正義感爆棚,需要挺身而出挽救被騙幣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該媒體報道稱:記者諮詢到招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等客服,各行的回覆也大致相同:"只要操作合法,渠道合法,虛擬貨幣來源合法,頁面支援銀行卡服務,銀行卡不會主動凍結使用者的資金,除非涉及洗錢與詐騙等非法相關的案件。同時,記者登陸到各虛擬貨幣交易所頁面,OTC交易可使用支付寶以及微信以及各大銀行的銀行卡賬戶交易,並且在操作交易時,並無風險提示頁面提醒。”

裝成後浪的蔡老師有著多年跟監管和銀行打交道的經驗,認為此中必有蹊蹺。

銀行屬於央行管,而央行在2018年發出《關於開展為非法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支付服務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轄內各法人支付機構自檔案釋出之日起在本單位及分支機構開展自查整改工作,嚴禁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於虛擬貨幣交易。

難道央行突然大發慈悲,允許銀行給虛擬貨幣提供支付服務?這跟目前央行對虛擬貨幣的高壓政策逆向而行,尤其是最近央行確定各地對公賬戶和對私戶管理金額設定更低起點,對支付管理越來越嚴,怎麼可能放開虛擬貨幣服務呢?假定放開對合法虛擬貨幣的服務,如果沒有配套的監管,比如KYC和AML,那對各地資金賬戶往來的監管豈不是成為一句空話?

鑑於全球區塊鏈早餐只會轉載卻從不註明轉載來源,裝成後浪的蔡老師費了一番功夫,終於找到其原始出處,原來是源於華夏時報對最近頻繁“凍卡”的一篇報道。

華夏時報原文的主要觀點是最近國家反洗錢和反詐騙力度加大,導致凍卡事件發生頻繁。記者為了瞭解各行凍卡始末,打了幾大行客服,得出不會凍結合法虛擬貨幣銀行卡的回覆。

事實真的如此嗎?從邏輯上說,稍微有點常識的人就應該知道,記者不應該打給客服詢問這麼敏感而且屬於走在政策邊緣的業務,因為一般客服只做過簡單培訓,主要處理常規需求和服務。很多客服對自家銀行政策不一定非常瞭解,而且問10個客服,說不定有10個答案。如果要得到準確可靠的答覆,至少要找各大行總部相對應高管或者法務合規部主管,單純從客服回答推斷出各大行對待虛擬貨幣政策,未免過於草率。

裝成後浪的蔡老師打了兩家大行高管和總行總助電話,拿出報道仔細詢問了他們關於提供虛擬貨幣服務的政策,他們的回答都是斬釘截鐵,絕無可能違反央行禁令而提供虛擬貨幣服務,不管是否合法。

華夏時報記者的不夠嚴謹,給別有用心的幣圈媒體有機可乘。放著滿屏提醒使用者目前銀行凍卡政策趨緊的報道不顧,無良幣圈媒體斷章取義, 只盯住其中不嚴謹的一段,得出“各大行迴應不凍結合法虛擬貨幣交易銀行卡”的荒謬結論。

眾所周知,有經驗的行業老兵在轉賬的時候,絕對不會註明是購買比特幣等敏感字眼,以免被凍卡。如果新手被這樣報道誤導而放鬆警惕,做出傻事而慘遭凍卡,損失只能自認倒黴。

其實在銀行眼裡,對虛擬貨幣的支付服務屬於灰色地帶,雖然央行明文禁止,可是卻很難確認和查處,所以只要交易不過於招搖,那目前就只能睜一眼閉一眼,也就客服回答中所謂“合法”,即沒有被銀行主動查出是非法,只能當是合法交易。但是這和大行公開支援合法虛擬貨幣服務完全是兩回事。

如今不良幣圈媒體居然明目張膽鼓吹“各大行不會凍結虛擬貨幣銀行卡”,這不逼著各大行表態反對,擠壓已經逐漸減小的灰色空間嗎?

這些媒體不知道是真傻還是真壞。

裝成後浪的蔡老師呼籲某些幣圈媒體,至少有點基本的職業道德和底線。也希望幣圈小白用常識和邏輯判斷接收到的資訊。幣圈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多留一個心眼,別莫名其妙被帶偏了。

幸好你們有裝成後浪的蔡老師我,必須一定務必要加關注,否則會被帶歪走彎路。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