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頻關注,區塊鏈“token”正規化的正解是?

買賣虛擬貨幣

您正在閱讀算力智庫第 204 篇原創作品

作者:高斯

編輯:大俠


算力說

央行近日發表工作論文,直問區塊鏈能做什麼與不能做什麼,主要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了區塊鏈的4大類主要應用方向並提出行業建議。當前,區塊鏈面臨效能不佳、作用不明、監管不足等問題,但反思這些問題,或許恰為破局之路指明瞭方向。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近幾個月恐怕是忙壞了。

11月2日,央行金融穩定分析小組釋出《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徐忠是該小組成員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將“加密資產相關領域風險及防範”列入金融業穩健性評估專題之一。

11月6日,央行釋出2018年第4號工作論文《區塊鏈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徐忠是兩位作者之一,該文著重從經濟學角度討論了區塊鏈的應用方向。

算力智庫發現,這是央行近年來首次釋出內容直接聚焦於區塊鏈的工作論文。儘管篇幅僅十多頁,但該文參考了超過30份各類文獻,其中更有26份為海外文獻。

有資深鏈圈業內人士對算力智庫表示:“這是第一次在央行論文中看到那麼多銀保監會不熟悉,工信部才看得懂的術語。”

實際上,這並非徐忠首次表態。算力智庫注意到,早在9月1日,徐忠就在中國數字金融研究聯盟成立儀式上發表了題為《區塊鏈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對區塊鏈的誤解及其應用前景》的主旨演講。

他在演講中明確指出,目前對區塊鏈的誤解集中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區塊鏈內的信任關係不能延伸到區塊鏈外;二是共識的侷限;三是加密貨幣的經濟內涵;四是智慧合約既不智慧也不是合約;五是智慧合約的瓶頸。基於這五大誤解,他提出,區塊鏈未來在金融領域運用的三個方向為貿易融資、應收賬款和數字票據。

徐忠還指出,應理性看待區塊鏈的應用前景,目前區塊鏈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更需要充分認識到區塊鏈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在發揮區塊鏈優勢的同時有效防控風險。


徐忠發表演講(圖片源自網路)

區塊鏈能做什麼?

由此來看,此次工作論文內容可謂醞釀已久、有備而來,與徐忠此前公開表態內容也是一脈相承。

該工作論文的重要內容是著重分析了區塊鏈的4大類主要應用方向:

來源:央行工作論文《區塊鏈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首先,對於無幣區塊鏈,論文認為該類應用主要集中於將區塊鏈作為分散式資料庫或去中心化資料庫來使用,並列舉了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相關專案案例。

但在現實中,無幣區塊鏈卻始終是一個各有解讀的話題。

在官方層面,無幣區塊鏈因其不具有金融屬性而被肯定。就在著名的9月6日上海“楊浦會議”上,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就介紹了十大無幣區塊鏈應用案例,主要分佈於金融、政府應用與溯源等方面。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在近期舉辦的北京金博會區塊鏈專場論壇上樂觀表示,在食品行業、智慧財產權和傳媒等方面,無幣區塊鏈已經產生了很多應用場景,值得欣慰,也是中國的一種智慧和妥協,無幣區塊鏈行業還會有獨特的、偉大的創造。

但在鏈圈,無幣區塊鏈卻往往被視為離經叛道者。尤其在區塊鏈精神“鐵粉”中,無幣區塊鏈因缺乏token激勵機制而常被認為是偽命題。

其次,對於第二類“涉及非公開發行交易的token”,論文直接指出,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和數字票據等場景的應用值得關注。


就此話題,中國建設銀行原董事長王洪章在上述論壇表示,區塊鏈已經被廣泛應用於保險和票據交易中,很多銀行,包括中國人民銀行都成立了區塊鏈研究室,現在中國應用區塊鏈技術最活躍的主體應該是銀行業。

“我曾經在建設銀行工作的時候,很多區塊鏈技術公司希望用區塊鏈的技術為建設銀行在票據交易、中小企業融資、國際結算、保理業務等業務中,用區塊鏈技術改造和服務客戶”,王洪章說道。

他進一步指出,對擁有龐大資產的銀行來說,區塊鏈技術能夠節省一個百分點的成本,絕對數量上都是驚人的數字。建設銀行如果能夠節省一個百分點,那就是二三十個億人民幣,所以大型機構有足夠的動力使用區塊鏈技術。

而該論文在總結部分更明確表示:我國的一些國情提供了實踐區塊鏈的機會,比如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有助於緩解我國票據市場分散化的問題。

另外,對於“涉及公開發行交易的Token”,論文對其中包含的兩類應用都提出了問題。比如,“以Token作為計價單位或標的資產的經濟活動”主要受制於token價格的高波動性。而在利用區塊鏈構建分散式自治組織(DAO)方面,論文指出目前不僅暫無廣受認可的成功案例,更有多重因素阻礙。

區塊鏈該做什麼?

論文最後把目前區塊鏈應用落地少的現狀歸因於區塊鏈物理效能不高以及經濟功能短板,並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不要誇大或迷信區塊鏈的功能。

對此,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在上述論壇表示,很長一段時間中,現實世界和網路世界會同時執行,相互連線、相互影響,但不可能完全融合在一起。想用在虛擬網路執行很好的東西一下子完全顛覆現實世界的東西,甚至要逃避監管、逃避法律也是不現實的。

王洪章則認為,區塊鏈發展到今天,迴歸理性很重要,要從僅用來支援BTC/" target="_blank"">比特幣等貨幣記帳和交易,到逐漸在金融、物流、徵信等領域找到可用的場景,這可能是區塊鏈今後的發展方向,就是要更多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第二,區塊鏈應用要立足實際情況,不要拘泥於一些過於理想化的宗旨。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也在上述論壇表示,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將來一定會出現中本聰的說法,但這個將來還很遠,我們在“將來”之前還有“現在”要生存。可以有數字貨幣的烏托邦這樣的偉大理想來激勵自己,但是在現實當中恐怕要有相當長的時間,可能是一代人幾十年。所以,要追隨未來的公司,但一定要活在當下。

第三,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防範金融風險。

這一點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亦得到了呼應。該報告建議,首先,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其次,加強國內監管協調,發揮部門合力。再次,持續做好投資者保護與宣傳教育。最後,積極推進國際合作與監管協調,形成監管合力。

王永利則務實地表示,區塊鏈社羣應用代幣或者專用幣未嘗不可,不要苛求絕對不可以,實際上現實是一直都有的。作為一種資產,做交易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必須滿足監管規則。“和貨幣打交道做金融的交易如果沒有嚴密的監管,騙子在所難免,好人一定打不過壞人,風險是極難控制的。”

他指出:“現在的問題是,可能還需要我們更準確地把握好這二者的關係,不要簡單化,既要促進它的健康發展,有效發揮它的作用,同時監管也要跟上,實施有效監管,防止出現惡性結果。”

王巍更進一步提出,區塊鏈可能是共識的、無國界的,但是監管卻是有中國特色的。


區塊鏈期待穩定三角

總而言之,區塊鏈發展仍處初期。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並非一文或一時可以得出結論。

在技術效能層面,區塊鏈需要解決“不可能三角”問題,在去中心化、效能、安全三方面尋求平衡與合力。但從現狀來看,尚無公認的完美解決方案,而往往透過犧牲三角中的“一角”來保全另“兩角”。

在經濟模型層面,“有幣無幣”之爭仍在延續。而對於token的屬性及應用,各類區塊鏈行業參與方仍在不斷摸索中,產生的效益與問題將會長期並存。

而在監管層面,儘管並非此次工作論文的視角,但對於整個商業世界乃至全社會來說,仍是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可見,解決技術“不可能三角”只是區塊鏈實現真正應用的第一步。只有技術、經濟、監管三元素能形成牢固的三角形,或許才是對區塊鏈能做什麼與不能做什麼的最佳回答。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