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亂象之“朋友,打個call唄”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王佳健

今天接到一條微信很好玩,對方加了好友上來就問。

“忙嗎?我們要在深圳辦一個大型活動,想邀請您參加,不知您是否方便?”

“不太方便。”我說。

“那線上支援一下我們吧,我們會單獨為大咖做海報,給我一個名字就好。”

“不太方便。”我說。

“那下次活動再邀請您,感謝哦。”說完,快速發來一個加入活動現場群的邀請。聊天結束。

巴位元《8問》欄目主持人小別也吐槽她的遭遇,她總能接到一些打Call請求,有一些很奇葩。

“我都不知道你是誰,你從哪來,要到哪裡去,你就問我要照片和Title,或者直接給我一張所謂邀請函,我什麼也不知道,然後你叫我打Call?讓我無償宣傳。發多了,朋友圈質量明顯下降啊。”

這種無腦要求打Call的可以直接無視,但一些來自好友的打Call請求,你根本無法拒絕。怎麼說中國人都是講“人情”的一群人,人家好好的給你面子請你打Call,你不Call,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即便是圈內岌岌無名如我的記者,三天兩頭可以收到各種奇怪的打Call要求,那些聲名在外的大咖自然就身處風口浪尖了。比如超級君,他說自己幾乎每天都有人發他一個打Call圖,朋友圈幾乎每晚都是刷屏的打Call海報。一開始他抹不開面子只好發,最後,他選擇婉拒一切打Call邀請。活生生演繹了一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故事。

打Call,百科百科說它是源於日本的應援文化,最早指演唱會live現場臺下觀眾們跟隨音樂的節奏,按一定的規律,用呼喊、揮動熒光棒等方式與臺上的表演者互動。後來廣泛指對某人的喜愛與應援。2017年打Call入選了年度十大流行語。

在區塊鏈行業,打Call已經成了一種現象。新專案上交易所了,打Call。某個業務資料拿到行業第一了,打Call。公司N週年了,再打一圈Call。

幣桃社羣創始人張星星吐槽說,“我真的不是工作號,只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海報工具。”

打Call海報成本低,效果好,是專案方推廣的一大利器,而朋友圈自然是打Call海報的“主戰場”,區塊鏈行業最大的營銷場。

面對打Call要求,你是Call還是不Call呢?

這兩天,幣信COO熊越發起了一場朋友圈“謝絕打Call運動”。“沒有遮蔽我朋友圈的都是關心我的人,但我並不是跟你分享我的生活或者新想法,一半都是小廣告。出於社交壓力打過不少Call,想想真覺得對不起朋友。”

“我想用一種帶有諷刺意味的行為藝術,表達一下對打Call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的反抗和無奈。”

熊越的“謝絕打Call”活動開始後,很快收到了一些朋友的精神支援。超級君等四人自制了"謝絕打Call"海報,無奈之情可想而知。

“不得不說,打Call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就像新店開張,朋友們都會送個花籃一樣。”在熊越看來,大部分打Call多少都有點勉為其難,但也有一些是出於真心。他最新的一條朋友圈加了一個開頭:“這個Call我是心甘情願!”

Nervos聯合創始人兼COO呂國寧每天都能接到打Call請求,他說:“如果很多人找你打Call是很煩,但是如果沒有人找你就不煩了嗎?”

被要求打Call意味著你有一些影響力,你的朋友圈還有一些被壓榨的價值。

最近,刷屏朋友圈的打Call海報就有EOSC登入KuCoin,FTT登入火幣,以及LBank發平臺幣。為這三個專案打Call大咖都頗有影響力,打Call,不免讓人覺得這些專案很厲害,值得關注,甚至是值得投資。在很難對專案方進行詳盡調查的情況下,大咖打Call自然是一個有力的參考指標。但此前,徐小平、李笑來等都曾因為站臺陷入輿論漩渦,站臺也成了幣圈排名靠前的一個貶義詞。

打Call有沒有顧慮?如果說站臺是消費個人公信力,打Call是不是呢?

熊越說,他不認為打Call是站臺,“打Call的性質就像朋友開了新店,我去送一個花籃,或者是另一種讓大家都知道的點贊。”而小別稱,當她發打Call海報時,她會擔心在朋友們看來,這是不是就是認可某個專案,並且為之站臺。

區塊鏈本是具有科技感和未來感的技術。但極度商業化的現狀讓它脫去了科幻外衣,變得不再性感,反而讓人反感。

我們反感打Call,是不是也意味著我們在期待一種更友善的朋友圈廣告?如果為了追求曝光而犧牲使用者體驗,這樣的打Call意義何在?

此時此刻,為了還朋友圈一片藍天,為了清除圍繞在區塊鏈之上的糟糕的烏雲,筆者要為“謝絕打Call”,認真的打一個Call。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