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設計了雙層運營體系面對未來的數字貨幣

買賣虛擬貨幣

央行對數字貨幣一直都很謹慎,但也十分關注,一直都在加快研發階段。

8月10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透露,央行對數字貨幣已經悄悄研究了5年,近年來系統開發更是夜以繼日加班加點進行中,或即將面世。

央行將不直接向公眾發行數字貨幣,而是採用雙層運營體系。

即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在這個過程中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央行不預設技術路線,不一定依賴區塊鏈,將充分調動市場力量,透過競爭實現系統最佳化。

北大經濟學博士劉昌用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對現行貨幣體系的衝擊會比較小,這個體系是央行中心化管控的,跟Libra的聯盟會員制沒有可比性。

2017年,央行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究方向包括數字貨幣、金融科技等。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已經申請了涉及數字貨幣的共74 項專利。

數字貨幣作為虛擬貨幣問世,不能不說是一種金融創新,只是這種創新被投機者利用,一度走到投機詐騙之路。

比特幣、以太幣等數字貨幣原先是電腦極客們高智商的數字遊戲,沒想到卻蛻變為比黃金還金貴的貨幣,藉助網際網路的威力,風靡全球,其身價扶搖直上。

數字貨幣招人喜愛,野蠻生長,是因為其具備貨幣的基本特徵,可以流通,又能儲存,而且早期又不受監管,有避稅功能,數量稀缺,加上人為炒作,身價也就跟風漲。

在電子支付已經十分發達的背景下,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有什麼意義呢?

穆長春表示,對老百姓而言,基本的支付功能在電子支付和央行數字貨幣之間的界限相對模糊,但央行未來投放的數字貨幣在一些功能實現上與電子支付有很大的區別。

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是建立在區塊鏈技術基礎上的電子貨幣。

區塊鏈是分散式資料儲存、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其核心原理是“去中心化”。

但是央行未來推行的數字貨幣不會採用純區塊鏈架構。原因穆長春也說了。

“去年雙十一的時候,網聯的交易峰值達到了92771筆/秒,比較一下,比特幣是每秒7筆。以太幣是每秒10筆到20筆,Libra根據它剛發的白皮書,每秒1000筆。可以設想,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發行數字貨幣,採用純區塊鏈架構無法實現零售所要求的高併發效能。所以最後我們決定央行層面應保持技術中性,不一定依賴某一種技術路線。”

央行對數字貨幣的態度還是比較積極的,我們也需要與時俱進了。

  • 摒棄偏見。

由於數字貨幣被扭曲,人們將其視為騙局,唯恐避之不及。但事實證明,數字貨幣是一種金融創新,其防風險的保密性尤其值得肯定。

  • 杜絕炒作。

以前人們對數字貨幣頗有詬病,是因為數字貨幣被炒作得太厲害。

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此前近10年間的暴漲其實得益於投機性概念炒作,將其很少的一點流通價值進行炒作。

  • 努力適應。

從提升可得性、增強公眾使用意願的角度出發,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是採取雙層的運營架構,即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這種雙重投放體系既能利用現有資源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也能夠順利提升數字貨幣的接受程度。

數字貨幣時代已經到來,永遠別與趨勢作對。在此情勢之下,我們要努力適應,畢竟它也是真金白銀。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