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幣都炒不好,炒鞋不得被割嗎?

買賣虛擬貨幣

封面來自幣圈朋友圈

最近這些天,“鞋圈”好似瘋了一般。

乘著“時尚、潮流、個性”的東風,球鞋在今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熱度與追捧熱情,於是鞋販子和炒鞋黨們率先瘋掉了,他們像打了雞血似的連忙加緊搶鞋、炒鞋的動作。

而隨著球鞋文化成功出圈,球鞋價格應聲暴漲。這事兒傳至幣圈,韭菜們也瘋了——幣市那麼冷清,恐慌指數都掉到5了,鞋市卻如此火爆,單日流水都好幾億了,索性一擁而上加入到炒鞋大軍當中。

可幣圈的“鬼子們”進了村兒,那些真正喜鞋愛鞋、買鞋自穿的“良民們”就沒好日子過了。面對動輒就按倍計算的球鞋溢價,他們低頭瞅了瞅自個兒的錢包,於是也跟著瘋了。

- 01 -

“炒鞋”的興起

曾幾何時,那些手持Yeezy、腳穿AJ的只是一個小眾群體,他們多是90後的年輕男性,或鍾愛籃球運動、或喜好球鞋收藏、亦或是因崇拜某個球星而熱衷於偶像的同款球鞋。

但現在,一切都不太一樣了。原本就具有一定價值基礎、受眾群體以及收藏意義的球鞋,在飢餓營銷、明星效應和潮流文化的帶動下,輻射範圍迅速擴大。隨之而來的,則是巨大的購買需求和市場,“炒鞋”這一概念也因此逐漸立體、複雜了起來。

飢餓營銷這一手段,想必大家也數見不鮮了,“限量”、“聯名”、“紀念”,無不是在飢餓營銷的策略中時常出現的名詞,NIKE、阿迪還有AJ等一眾知名球鞋品牌都常常推出所謂的“限量款”或“聯名款”球鞋,為球鞋帶來超越其本身實物價值的話題性與稀缺性。

說到這一點,明星效應更是將話題性和稀缺性無限放大的絕佳手段。吳亦凡在《中國有嘻哈》裡穿過的AJ,販賣價幾乎都翻倍了,流量明星+熱播節目的雙重加持,其威力可見一斑,而近日被吳亦凡上腳的AJ1蜘蛛俠,更是在訊息一經擴散後的五小時內翻了四倍價格。

這雙被吳亦凡穿上節目的Royal Blue,後來被稱作“起飛藍”

- 02 -

規模全面升級的“炒鞋”市場

當然,上述這些現象絕不是如今爆火的“炒鞋”的全部,更不是我們今天要談論的重點,畢竟限量、聯名、明星帶貨這些抬價伎倆,別說是炒鞋,炒個衣服褲子甚至黃牛票啥的,也都能用得到,但真要和當下炒鞋的規模比起來,它們都弱爆了。

鞋市的野蠻生長,首先催生出了以毒、Nice和鬥牛為代表的球鞋轉賣平臺,也就是人們所戲稱的“球鞋二級市場交易所”。據瞭解,毒App的月活躍使用者總量現已高達800萬,其球鞋轉賣的二級市場規模也已達到數十億美金;轉賣平臺StockX在18年時便收穫了4400萬美元的融資,並在當年就創下了7億美元的營收,而到了今年,StockX的市場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這些斐然的成績顯著對映出了當下鞋市的熱鬧模樣。

同為球鞋販售平臺頭部的Nice則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描繪瞭如今球鞋二級市場的龐大,增長黑盒在年中時的抓取資料顯示,Nice的所有訂單當中,轉賣訂單超過80%,已然是球鞋交易流水的主要生力軍。

除了這些“鞋交所”外,“炒鞋”也實實在在地養肥了一大批球鞋投資者。部分投資者積極地參與到知名品牌的限量款、聯名款球鞋發售當中,無論線上抽籤也好、線下搶購也好,總之極盡手段屯下這些具有巨大潛在價值的球鞋,再在官方渠道脫銷後狠狠賺上一筆差價。

當然,這些擠破頭皮才能入手的“稀罕寶貝”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輕鬆拿到的,因此也有一些投資者選擇囤積已經流入市場的球鞋,然後透過炒作手段與二次營銷來哄抬價格,進而將其高價脫手。

那麼這些炒鞋投資者究竟被養多肥了呢?日前,知名球鞋“倒爺”分享了自己的部分炒鞋經歷,他在Yeezy 750 Boost發售時,透過各方渠道屯了127雙,賣出時兩天獲利約150萬人民幣,此外,最近在網上更是流傳著某25年青年依靠炒鞋月入百萬的傳說。

單單只是鞋子的價格,也實實在在地說明了問題。下面這雙去年由安踏推出的KT3-Rocco,目前的市場價格大約是其原始價格的10倍,儘管安踏只能算得上球鞋品牌的第二梯隊。而前面所提到的Yeezy 750 Boost,原價為350美元,現在你想在二級市場上買到它,恐怕3500美元也沒法兒拿下。不誇張地說,鞋市已經恐怖到了稍微有點故事,價格就可以起飛的地步。

安踏KT3-Rocco

- 03 -

鞋市電子盤現身,幣圈勢力入場

更加可怕的是,“炒鞋”市場已經悄然擴張到實物交易模式都沒有辦法完全容納的地步,“炒鞋電子盤”便是佐證這一事實的產物。

眼見二級市場購買力驚人的Nice便基於其這一點開啟了“閃購”這一玩法,參與閃購的可以將買入的鞋子寄存於平臺的線上倉庫裡,再經由平臺渠道從線上倉庫賣出,整個過程無須實物經過三番五次的經手,只需要線上上確認所有權和資金的轉移,從而實現買賣週期的大幅縮短和數字化交易。

StockX作為一個經營範圍更加廣泛的轉賣平臺,事實上早就在許多網上熱賣的潮品上試驗過證券化交易並取得成功,如今StockX也加入到了“炒鞋電子盤”的混戰之中,並較早地上線了炒鞋期貨,玩家入手即可轉讓,到期直接進行實物交割,其餘平臺亦紛紛效仿,接連推出諸如“預售券”、“現貨券”一類的產品。

從目前鬥牛、Nice等主流鞋市平臺的資料來看,炒鞋電子盤的勢頭可謂星火燎原,而且這一勢頭在最近幣圈勢力入場後體現尤甚。

鬥牛漲幅榜顯示,8月22日漲幅最高的Air Foamposite Pro Purple Camo紫迷彩泡的預售券漲幅達到了101.14%,8月21日,該鞋子出售最低價為969元,購買最高價為2229元。

鬥牛預售券龍虎榜則顯示,今日日盈利最高的使用者賣出數量為8,買入均價為2523,賣出均價為7117,總盈利(總盈利=總賣出的預售球鞋券價格-總買入的預售球鞋券價格)3.6萬。

最近一週的盈利榜上,盈利最高的超過了11萬。這不光是實時的買賣報價,行情變化乃至走勢和巨集觀分析都給安排上了,更甚者,銷售熱度最高的三個品牌——喬丹、阿迪和Nike自成一派,衍生為球鞋界三大盤。

炒鞋都得會看K線圖了

甚至有幣圈玩家將鞋市的概念與幣市概念結合對應,看起來竟然還的確是那麼回事兒。

隨著炒鞋熱度的節節攀升,不少幣圈人也開始說起了段子,“70後希望80後接盤股市,80後結果跑去炒房了;80後希望90後接盤房子,90後結果跑去炒幣了;90後希望00後接盤比特幣,00後結果跑去炒鞋了”,又或者“沒想到國家金融普及的任務竟被鞋圈完成了。”聽起來似乎有點調侃的意味,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現狀。

相關術語對應圖

不過言歸正傳,相較於純粹的炒鞋者,在數字貨幣界摸爬滾打已久的幣圈老韭菜們,對於炒作和營銷的套路還是更加輕車熟路得多。

首先P圖,他們就沒有幣圈的人用得好。銷量不怎麼樣的P成爆火的,滿大街跑的P成限量的,總之訊息現放出去,如果英文好的話再來個全英文的通告,這樣會顯得“官方”一點。

這些所謂的“銷量”,通常都是一個人操作的

再者,買入、拉盤、拋售、砸盤這一套操作,通常也不及幣圈人們熟練,朋友圈炒過了,炒鞋群接著炒,潮鞋圈炒過了,還能和轉賣平臺沆瀣一氣”,玩一手交易資訊的黑箱操作,特別是在以“閃購”為代表的平臺寄售模式或期貨交易模式推出後,這種操作方式便更加普遍,畢竟平臺干預得多了,被隱藏的中間環節的資訊也就更多了。

叫苦不迭的鞋販子們

- 04 -

連幣都炒不好,炒鞋不得被割嗎?

從炒作方來看,貨量曝光也好,明星帶貨也好,其餘的各種炒作方法也罷,大多都是“為割而炒”,箇中的真真假假並不容易去分辨,每張“預售券”、“現貨券”背後是否真正有實在的鞋,大概只有“鞋交所”跑路了才能知道,因此在眼下這個節骨眼兒上進入鞋市,難免險上加險,也難怪有人吐槽:買幣十有九虧,買鞋十有七虧。

而從鞋的使用價值來看,球鞋是較大批次、剛性需求的東西,從長遠的時間上講,球鞋並不是稀缺物品,也難以成為稀缺物品。

再從收藏價值上來看,真正愛鞋、懂鞋、喜歡收藏的鞋子的人群終歸只是一個小眾群體,這世上不乏各種事物的小眾收藏群體,但能把這些事物的對應市場帶火的少之又少,火得長久的更是完全沒有。

綜上所述,盲目進入鞋市炒鞋的行為可以說極不理智。

你可以反駁說“現在的鞋市的確是火了,而且火得難以想象”,但是假以簡單的思考你就會明白,現在炒鞋已經有資金團在加入,很多炒鞋財團、私募基金帶著他們過去在股市上的那一套經驗,到了球鞋市場上。

他們操作球鞋跟炒幣的套路都一樣,低價大量吃進,短期內使貨品達到真空期,等待球鞋指數暴動,當需求量上升,但球鞋都在他們手上時,就可以把價格調控到新的高度。導致大家的追漲,形成帶動效應,莊家再適當地把存量放出來。

炒鞋者抱團入市,或者資金團隊強勢進入,很容易因為大量買進而壟斷鞋碼,而鞋子的市場銷量長久以來又恰好都是隨著鞋碼呈現正態分佈。

例如女性的34-38,男性的40-45,都是非常容易賣斷貨的鞋碼,這些比較大眾的碼數在遭到資金團隊短時間內的大量買入後,就會沒有賣家出售,鞋的價格也就成了空白,有鞋的人就可以單方面坐地起價,這時候,大家就會被這種規模化的鞋販子“割”。

我們幾乎可以預見,眼前的鞋市繁榮只是一種短期現象,它終究會迎來飽和,畢竟鞋子你早晚還是得拿來穿的。儘管鞋子本身的價值的確存在上升空間,但這點空間經不起炒作者們來來回回地折騰,明星都會過氣,聯名的鞋可不得過氣得更快嘛。

退一萬步來講,少點哄抬,少點炒作,也算是為那些真正需要球鞋,喜歡球鞋但現在卻買都買不起的人做些好事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