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區塊鏈發展現狀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買賣虛擬貨幣

核心要點:2018年是數字經濟元年,也是國外佈局區塊鏈的重要一年。以美國為例,它在2018年就已發行數字美元,建立合規的數字金融產品和市場,並應用現有法律來監管數字金融。此外,2019年初國外基金公開他們的區塊鏈佈局,其佈局方向和2017年底中國所認同的並不一樣;國外也積極討論區塊鏈應用,從這些討論可以更清楚各方觀點;建立區塊鏈在供應鏈管理的參考模型,這些參考模型包括資料結構在內的細節,明顯是支援政府統一監管而設計的產業參考模型,是可以指導“行動”的模型,不同於其他只能“引用”的參考模型;並且多國央行和重要金融機構從事大量大型實驗,因為在真實環境下進行實驗的結果是所有科技研發的最終指標,其實驗結果對這些年區塊鏈發展方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根據美國發展方向和具體做法提出相關建議,供參考。

一、區塊鏈美國發展概況

2018年是數字經濟的元年,也是區塊鏈應用的元年。一直沒有什麼大動作的美國,卻開始靜悄悄佈局,試圖打造美國數字經濟和金融的帝國。美國成為數字經濟的領頭羊,引領全球對數字經濟有了全新的認識,不論在金融市場、抑或是數字法幣,還是在監管法規上,美國都已成為全球領導者。我們形象的描繪為美國“兵分三路”,領導世界區塊鏈發展。美國和別國不同,除了陸海空三軍,還有美國第四軍——海軍陸戰隊。在區塊鏈發展上,美國的海軍陸戰隊是什麼?我們認為是美國基金、應用標準開發、大型實驗和公開討論。

上圖是美國著名投資團隊進行的統計資料分析,代表美國現在的趨勢。該圖為“技術採用生命週期” (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圖。圖上的12個部署方向,從“合規”(compliance)到標準(standards)、戰略(strategy)、政策 (policy)、法規 (rules)、控制 (control)、需求 (requirements)、實踐(practices)、法律(laws)、風險(risks)、審計 (audit)、監管(regulation)構成一整套體系。可看出國外明顯注重合法合規,這樣才能使區塊鏈從幕後黑科技走上歷史舞臺,真正成為改變社會的科技。

我們先來談一下美國“海陸空”三軍:

· 美國需要合法合規的金融產品:以Bakkt公司為首;

· 美國需要數字美元:該數字美元由美國政府擔保,成為數字經濟的承載貨幣,最初由美國科技巨頭IBM 於2018年7月啟動,摩根大通銀行在2019年2月跟進;

· 美國需要數字經濟的監管制度:以美國SEC和CFTC為代表,美國的監管政策越來越清晰。

數字經濟的產品和交易所

2018年7月Bakkt公司成立,建立了合法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數字貨幣公共基金。Bakkt的老闆是紐交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老闆,這件事震動了國外金融界。Bakkt重視和大型金融公司的合作,得到政府支援,在監管環境下,基金、金融公司及個人都可合法地進入代幣市場,大型基金、退休基金、銀行和證券商也都可以合法的投資Bakkt上的金融產品。

全球股票市場規模70萬億,債權100萬億,房地產230萬億,此門一開,如此大的資產(400萬億)都可以證券代幣的方式進入合法的Bakkt代幣市場。而且,公司可以既在傳統市場上市,又在代幣市場上幣,美國Overstock公司就是一例,公司股票上市,系統tZero申請上幣。所以有人說Bakkt事件是人類股票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變革。

數字美元承載數字經濟

美國第二大路線是允許科技公司發行穩定幣。所謂穩定幣實際上等同於美國的數字法幣或數字美元。7月18日,IBM聯合恆星Stellar開始發行數字美元。這是第一次數字貨幣或數字穩定幣有政府的擔保,也正因此,它會成為數字貨幣市場的硬貨幣。該硬貨幣可以給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如銀行可購買大量數字美元。這表明美國政府開始接受數字經濟和代幣市場,並將數字美元作為新經濟的承載貨幣。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由公司發行但是由政府擔保的數字貨幣(穩定幣),是一個里程碑事件。

2019年2月,摩根大通銀行宣稱要發行穩定幣,這是世界第一個由銀行發行的數字穩定幣,以前都是科技公司發行的(包括IBM發行的數字美元)。該穩定幣主要用做跨境支付,在摩根大通銀行內部應用,170家國家銀行願意合作。摩根大通銀行早就有跨境支付系統,並且是實時系統,在功能上不需要一個新實時跨境支付系統,為什麼它要這樣做?這和區塊鏈帝國有關係。

2019年初英國監管單位FCA宣佈要將穩定幣當成是貨幣,用“貨幣法”來監管穩定幣。這等於是將數字穩定幣和央行發的法幣等同為貨幣,而不是將穩定幣當作金融產品。這意義非凡。2017年9月,國家貨幣基金組織(IMF)在英國央行演講時提到在法幣已經不管用的國家,數字代幣成為那個國家的實際法幣。而現在這些穩定幣在英國被當作是貨幣,可能成為這些國家的法幣,它們比價錢不穩定的數字代幣強的多。

2019年臉書(Facebook)宣佈要發數字穩定幣。因為臉書在許多國家都有眾多使用者,有專家認為這不會挑戰比特幣,而是挑戰美元。這個觀點筆者還有保留,因為美國不會允許任何國家或是公司挑戰美元,即使是美國公司也不例外。

美國監管制度清晰

美國第三大路線就是監管。從2018年2月開始,美國監管單位就一直髮布新的監管法則,應用現有的金融法律框架,而非出臺新的法律。並且批准合法合規的證券代幣上市,批准合法合規的交易所和相關金融產品。同時還表示要嚴厲打擊傳統數字代幣和相關活動,例如交易所、錢包等。這代表美國對於數字代幣的整體發展已經有了一個較為明晰的法律框架:

在這個法律框架下,可以合法合規地做生意;但如果超出這個法律框架,美國監管單位將會予以嚴厲地打擊,除了在美國法律還沒有出臺前的一些商業活動,美國監管的態度是既也不鼓勵也不支援,並不明文禁止,讓其在市場上自生自滅。

美國SEC也一再宣告,數字代幣不是法幣,並且除了特別代幣(比特幣和以太幣)外,其他數字代幣都應該是證券代幣,由證券法來管理。最近,美國SEC還發表意見,如果不是證券代幣,就無法出現在任何代幣市場上,要賺錢只能走證券代幣路線(就是美國SEC監管單位必定會監管)。這對傳統數字代幣的支持者而言是個壞訊息。

美國SEC這一行為,造成美國有兩個股票市場,傳統股票市場(以紐交所為代表)和新證券代幣市場(以Bakkt為代表)。

二、醫藥開發和應用:供應鏈管理

在美國,區塊鏈的一個重要應用是供應鏈管理。在軍用系統上,如軍用飛機,其零部件的質量對整個飛機的質量至關重要,因此美國國防部DISA(Defense Information Systems Agency)積極推動部署區塊鏈成為國防部IT系統的基礎設施,成為美國國防部數字工程(Digital Engineering)的一部分。

而醫藥品更是性命攸關,美國透過《藥品供應鏈安全法》(The Drug Supply Chain Security Act,DSCSA)以應對假藥威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報告,發展中國家10-30%的藥品可能是假的,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事處 (UN Office and Drugs and Crimes 或是UNODC)認為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美國FDA積極推動區塊鏈供應鏈,制定區塊鏈上的資料標準,開展資料結構的定義,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一)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應鏈是匹配需求和供應的鏈條,客戶有需求,公司有供應。供應鏈管理就是對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客戶的客戶的三流——產品流、資訊流和資金流的整合管理。供應鏈的根本目的,就是透過整合管理三流,來最大化給客戶的價值,同時最小化供應鏈的成本。

供應鏈管理髮展

20世紀80年代,供應鏈管理在美國興起,根本原因是來自日本企業的競爭壓力,迫使北美企業放棄單打獨鬥,推動供應鏈上各合作伙伴的通力協作。上世紀80年代,日本產品全面超越美國:質量好、價格低、速度快,日本製造成了美國的噩夢。美國企業家從企業運營的角度來研究日本同行,試圖理解質量差異的根源,清楚之後,就開始系統地學習日本企業,除了直接學習,主要透過企業、政府資助系統的研究專案。比如密西根大學研究日本汽車供應鏈,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日本精益生產,美國高階採購研究中心研究日本的長期合作關係等。這些研究從形而下上升到形而上,系統地分析、總結了眾多的日本實踐,上升到理論高度,形成了一門新興學科:供應鏈管理。

(二)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ing)

供應鏈金融以核心客戶為依託,以真實貿易背景為前提,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方式,透過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第三方監管等專業手段封閉資金流或控制物權,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供應鏈金融是近年供應鏈管理髮展的新方向,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降低融資成本、減少供應鏈風險等的一個有效手段。現代化供應鏈管理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基本理念。沒有實際的供應鏈做支撐,就不可能產生供應鏈金融,而且供應鏈執行的質量和穩定性,直接決定了供應鏈金融的規模和風險。

供應鏈金融發展

隨著技術發展和金融市場開放,供應鏈金融實踐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快速發展,面向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各種融資模式、方法和產品大量湧現,對提高供應鏈的競爭力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供應鏈金融圍繞銀行和核心企業,管理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並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將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相比傳統的融資模式,在融資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和價值。

但問題仍然存在,一是供應鏈上存在資訊孤島。同一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ERP系統並不互通,導致企業間資訊割裂。對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意味著風控難度增大,對企業融資是巨大障礙。二是核心企業信用不能傳遞。核心企業信用只傳遞到一級供應商層級,中小企業還是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三是履約風險無法有效控制。供應商與買方之間、融資方和金融機構之間的支付和結算受限於各參與主體的履約意願,尤其是涉及多級供應商結算時,存在資金挪用、惡意違約或操作風險。四是信用環境差。在倉單質押等場景中,頻發偽造虛假倉單騙貸的案件,各個環節的真實性、可靠性存疑。

區塊鏈供應鏈發展

區塊鏈是點對點通訊、數字加密、分散式賬本、多方協同共識演算法等多個領域的融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鏈上資料可溯源的特性,非常適合解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痛點——即信任問題,因為信任無法從核心企業傳遞到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因此鏈上中小供應商融資仍然困難 ;同時缺少信任和監督機制,業務資料的真實性得不到保障造成欺詐等案件頻發,信用環境很差。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是解決資訊孤島問題。區塊鏈作為分散式賬本技術的一種,集體維護一個分散式共享賬本,使得非商業機密資料在所有節點間儲存、共享,讓資料在鏈上實現可信流轉,極大地解決了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資訊孤島問題。二是傳遞核心企業信用。登記在區塊鏈上的可流轉、可融資的確權憑證,使核心企業信用能沿著可信的貿易鏈路傳遞,解決了核心企業信用不能向多級供應商傳遞的問題。一級供應商對核心企業簽發的憑證進行簽收之後,可根據真實貿易背景,將其拆分、流轉給上一級供應商。拆分、流轉過程可溯源,核心企業的背書效用不變。三是智慧合約防範履約風險。智慧合約是一個區塊鏈上合約條款的計算機程式,在滿足執行條件時可自動執行。智慧合約的加入,確保了貿易行為中交易雙方或多方能夠如約履行義務,使交易順利可靠的進行。機器信用的效率和可靠性,極大地提高了交易雙方的信任度和交易效率,並有效的管控履約風險。

全球區塊鏈供應鏈市場預計將從2018年的1.45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3.3146億美元,預測期內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87%。對供應鏈透明度的需求不斷增加,對增強供應鏈交易安全性的需求不斷增加,是市場的主要增長因素。

美國FDA和供應鏈研究中心(Center for Supply Chain Studies)共同研究區塊鏈在醫藥供應鏈的應用,並於2018年6月在包括醫藥生成商、藥房(例如Walgreens)和醫療系統開發公司參與下推出幾個參考模型(Reference Model)。下圖為其中的一個參考模型。

採用這一模型,相關公司可以應用區塊鏈來驗證醫藥的真假。下圖是驗證流程。

可以看出,這份參考模型和其他很多區塊鏈參考架構不同:

· 沒有註明區塊鏈功能或效能,而是從資料開始定義,允許多個區塊鏈系統出現;
· 資料必須互通,不論是醫院、生產商、零售商、物流都必須遵守資料標準;
· 有資料和驗證細節。醫藥商、IT公司、藥房屬於不同性質公司,但是在醫藥領域,FDA都認為是同類公司,必須受到同樣的區塊鏈監管。如果釋出的參考架構不清晰,相關公司應用不同區塊鏈系統,將無法驗證也無法互動。

這是我們一直提的區塊鏈帝國概念,FDA正在打造美國醫藥區塊鏈帝國,願意參與的單位可以在美國合法做生意,否則可能無法在市場上生存。

三、大型實驗

國外央行(英國、歐洲、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還有重要金融機構如SWIFT、DTCC、摩根大通銀行,科技公司如IBM、谷歌、微軟、臉書都紛紛釋出白皮書或實驗報告,其中包括明顯失敗的實驗,例如加拿大央行(2017年)、DTCC(2017年)和SWIFT (2018年)的報告,但還是給這個領域帶來了不少新經驗,指出了研究方向。英國央行最開放,第一個提出數字法幣模型,並公開模型,鼓勵全世界研究,甚至願意開放作為國家金融命脈的實時全額支付系統(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RTGS)開展實驗。

2016年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用區塊鏈做實驗,這應該是大型實驗,但是沒有釋出報告。

2017年3月北京天德公司完成第一個大資料版區塊鏈實驗,同年4月第一個在大宗商品交易清算上成功應用區塊鏈。

2017年5月DTCC宣佈他們區塊鏈清算實驗沒有成功,但沒有釋出細節。IBM公司是合作伙伴。

2017年5月,加拿大央行報告應用2個區塊鏈系統(一個是以太坊,一個是R3 Corda)做加拿大銀行之間的支付實驗。加拿大央行應用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PFMI)來評估這次實驗,認為區塊鏈技術不但未能達到銀行的需求,而且還帶來風險。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實驗應用PFMI來評估區塊鏈系統在央行的應用。

2017年,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用區塊鏈做股票交易實驗。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於2018年3月釋出報告,認為實驗成功,技術可行。

2018年5月,加拿大央行宣佈可以應用區塊鏈在股票交易上。

2018年3月SWIFT宣佈成功應用區塊鏈在跨境支付上,但同時間又宣佈取消這專案, 代表這專案實際上失敗了。

2018年10月DTCC宣佈成功應用區塊鏈在清算上,因為沒有白皮書,也沒有系統技術架構,成為一個神秘的鏈。

南非銀行在2018年夏天宣佈區塊鏈實驗成功,並且出了報告,大膽應用了許多非西方開發的技術。

世界上三個國家的央行都已經宣佈成功應用區塊鏈在股票交易上,因此區塊鏈技術不能應用在股票市場的說法已經過時,而那些失敗的經驗也可以幫助區塊鏈更加成熟。

美國和歐洲是區塊鏈技術的引領者,日本也不甘落後,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聯合實驗使日本在區塊鏈在央行上的應用在世界範圍內領先。

實驗重要性

區塊鏈系統非常複雜,除非進行實際實驗,否則一些理論或是估計可能會不正確。例如下圖源自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在央行系統聯合實驗的資料,為區塊大小和效能圖,清楚表明區塊越大效能越好。在這以前,有系統號稱可以在銀行應用,但每塊只放一筆交易。從下圖來看,這樣設計效能會很差。因為在區塊鏈系統中,塊中每一筆交易會在同一時間一起處理,一塊只有一筆交易,沒有並行運作。

其他重要實驗結果如下:

四、對我國的啟示

前面所說的美國兵分四路的戰略佈局很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FDA,其按照一定步驟有序推動:先是找到最重要的問題,再製定所需的標準(資料標準),最後鼓勵包括製作者、運輸者、應用者在內的供應鏈上的多方參與。綜上所述,提出建議如下:

政府從頂層統一佈局,完善監管合規

我國應遵循技術發展規律,從政策層面做好體系化佈局,儘可能在維護系統參與者利益與維護更廣泛的社會利益間達成平衡,避免固化的架構阻礙技術創新。深入研究區塊鏈對個人資訊保護、資料跨境流動等方面的影響,探討區塊鏈在底層核心技術、中層應用邏輯和上層資訊管控等方面的監管問題,制定區塊鏈資料標準。積極促進區塊鏈系統中參與主體的資訊披露,構建智慧合約的合規審查和審計機制,推動行業自律。加快完善區塊鏈的相關法律法規,透過立法將區塊鏈技術納入合適的監管框架之內,加強金融等行業的市場監管,防範系統性風險。推動政府、銀行與核心企業之間的系統互聯互通和資料共享,使監管者實現資料觸達,加強與他國監管者間的協調,加強金融企業合作與資料共享,建設新時代的金融基礎設施。 

構建區塊鏈網際網路(鏈網),形成主權鏈網

從FDA和區塊鏈管理研究中心的報告可清楚看出,這將是一個很大的專案,適應不同公司,但必須遵守同樣的資料結構。因為FDA提出的參考架構卻能使成千上萬的單位上鍊,以後必定是區塊鏈網際網路架構,因為單鏈不可能解決這問題,而現有一些區塊鏈架構也不能擴充套件到這種規模,如SWIFT2018年報告表明超級賬本(Hyperledger) 不能處理幾十家單位的規模都。從一鏈通天下轉向鏈滿天下,每個產業有自己的產業鏈,每個產業鏈有自己的標準,到時萬鏈互聯,成千上萬個機構在供應鏈上,還要保證資料一致,形成智慧的區塊鏈網際網路,鏈與鏈之間互相交易、互相通訊、互相監督。此外,從美國FDA和國防部的討論中,可以發現美國政府明顯支援亞馬遜、IBM、微軟的區塊鏈系統。這給中國區塊鏈界和國家提供了一個重大預警。區塊鏈是有主權的。中國不能夠使用其他國家的主權鏈,特別是國外一些鏈已被發現重大安全問題。

推廣產業沙盒,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基礎上,積極穩妥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推廣產業沙盒,在產業沙盒中開展產品研發和行業標準測試,構建軟硬體協同發展的生態體系,推廣應用供應鏈金融新技術、新模式,促進整個產業數字化和智慧化。核心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加強商業銀行、區塊鏈平臺企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和整合,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最佳化供應鏈資金流,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促進產業降本增效、節能環保、綠色發展和創新轉型。為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提供安全通道,為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成本相對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務。

監管先行,金融後行

美國在2018年開啟的兩大應用,都不是金融應用,反而是監管應用。國防部的交通工具供應鏈管理,就是監管重要運輸工具保證相關人員安全;醫藥供應鏈管理,也是監管醫藥保障生命安全。在這些應用上,都是監管先行。因為中國特色的監管,中國金融機構嘗試區塊鏈可能需要時間,但是金融監管卻是可以行。例如前面提到富國銀行可以應用區塊鏈,等待客戶在區塊鏈上達到共識後,銀行才能下單購買金融產品,就是監管先行。

培育開源生態,提升國際影響力

從國家層面建立對開源社羣的強大激勵機制、對軟體重視的市場價值機制和強力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法規,發揮產業聯盟在制定標準上的領先優勢,針對區塊鏈實現語言不一致、智慧合約標準不統一等存在問題,先行先試聯盟標準,引導產業叢集最佳化升級,提高企業競爭力。積極培育中國特色的區塊鏈開源生態,構建區塊鏈開源社羣,彙集國內精英和全球智慧,提高我國在區塊鏈開源專案中的程式碼貢獻量,增強我國在區塊鏈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積極引導企業進行專利佈局,預防專利“陷阱”,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開放研究和實驗,根據實驗制定產業標準

中國應該開放區塊鏈研究和實驗,並且釋出研究報告。英國央行在2016年釋出數字法幣報告領導世界,雖然後來英國放棄這計劃,但也領導世界3年。美國後來居上,在2018年成為世界領導者,包括DTCC、摩根大通銀行、IBM和供應鏈研究中心等都發布了重要研究報告或是標準,引領世界。從金融市場開始,現在要影響到民生(例如醫療和交通等)。國內外這幾年出現了許多標準,但是多少可以成為實際產業標準?因為沒有經過大型實驗,以後更改的可能性非常大,雖然它們是好的參考架構。

參考文獻:

1. Andrew Orlowski, “Blockchain study finds 0.00% success rate and vendors don't call back when asked for evidence”, Nov. 30, 2018.

2. John Burg, Christine Murphy, and Jean Paul Pétraud, “Blockchain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ing a Learning Agenda to Address Knowledge Gaps”, Sept. 7, 2018. 

3. Prateek Gupta, “An Affair of Two Chains: Blockchain Meets Supply Chain Finance”, Feb. 15, 2019. 

4. Arturo Bris, “Is blockchain all hype? A financier and supply chain expert discuss”, January 31, 2019. 

5. Oliver Dale, “Blockchain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sues & Companies Tackling it”, January 28, 2019.

6. Sanjay Saigal, “Supply Chain Finance on the Blockchain Enables Network Collaboration”, May 22, 2017. 

7. 蔡維德等,“2018年數字經濟重大事件: 美國政府和主流市場接受數字代幣”.

8. 蔡維德等,“美元數字法幣橫空出世,你準備好了嗎?”.

9. 蔡維德,“讓子彈再飛一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專員演講解讀”.

10. 蔡維德等,“分散式賬本技術在支付、清算、和結算業務中應用分析”.

11. 蔡維德,姜曉芳,“PFMI系列之二:清算鏈“設計之道”.

12. “蔡維德: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可行性”.

13. 蔡維德,姜曉芳,“幾千萬美金買來的教訓——SWIFT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方案”.

14. 蔡維德,“監管沙盒 2.0 和 產業沙盒經濟學”.

15. 蔡維德,“監管科技之沙盒技術” .

16. “全球公鏈專案技術評估與分析藍皮書”

17. 蔡維德等,“區塊鏈網際網路系列 (2):區塊鏈網際網路需要新協議”.

18. 蔡維德等,“區塊鏈網際網路”, 2017.6.3

19. 蔡維德,“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信任”革命,談中、美、英、俄等多國的數字社會國家戰略(上)(下)| DeepHash 專欄”.

20. William Suberg, “Google Reveals Two Blockchain Projects: As It Eyes Data Transparency,” March 22, 2018, Cointelegraph.

21. 蔡維德,王煥然,“國外區塊鏈金融帝國開始形成:170家全球銀行願意加入摩根大通銀行穩定幣網路,”2019年2月19號.

蔡維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主任
姜曉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