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投資人:DeFi 與 Farming 的這幾個月

買賣虛擬貨幣

從 YFI 到紅薯、再到一系列的壽司、胡蘿蔔、三文魚等「食物系」專案快速更迭,有人曬出了千倍百倍的收益,也有人曬出「一夜迴歸 DeFi 前」的爆倉截圖,同時,社羣中不乏一些控制得當、小有收穫的「古典幣圈」投資者們。

這更像是一場傳統使用者的 DeFi 遷移潮。

「能夠生存下來的,既不是最強壯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夠適應的物種」。

這句來自達爾文的名言,是一位從 5 月下旬開始「DeFi」、從 8 月底開始 「Farming」 的投資者向 Blocklike 分享的近期心得體會。

近幾個月,社羣投資者們曾以 DeFi 類專案為界,劃分出了「古典幣圈」與「新幣圈」,但隨著越來越多大額投資人及投資機構的參與,這種界限已經沒有原先那樣清晰。

能夠看到的一組資料是:2018 年,DeFi 市值停留於 600 萬美元,2020 年 1 月份,DeFi 的總市值尚不足 7 億美元,4 月份,總市值達 20 億美元,到了 9 月初,這個資料已飆升至 78 億美元。

在 「3·12 」之後,國外一些小幣種登陸 Uniswap,陸續讓 DeFi 生態受到關注。Compound 開啟流動性挖礦之後,更是由 Comp 的漲幅點燃了市場熱情,進一步引起 DeFi 資料「大爆炸」。

隨後,從 YFI 到紅薯、再到一系列的壽司、胡蘿蔔、三文魚等「食物系」專案快速更迭,有人曬出了千倍百倍的收益,也有人曬出「一夜迴歸 DeFi 前」的爆倉截圖,同時,社羣中不乏一些控制得當、小有收穫的「古典幣圈」投資者們。

這更像是一場傳統使用者的 DeFi 遷移潮。

這波潮水之下,很多「小人物」、「新事物」構成了這次「大遷移」的主力軍。相比起「一夜暴富」、「一夜暴負」等典型案例,很多投資者正在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對 DeFi 進行摸索。他們付出時間、精力去分析,並結合曾經的經驗去思考。在市場行情劇烈波動之下,透過高度的敏感性及較強的執行力,最終成為賺取適當收益的「新派」投資人。

「古典幣圈」投資人闖入 DeFi

「超極速」(化名)是一位 2017 年開始投資數字貨幣的投資人,5 月初,他接觸到了 Uniswap,併成為了較早一批發現了這輪行情的「古典」投資人。

根據他的 DeFi 經歷,五月初的 Uniswap ,投資者還未大量湧入,深度很差。

「剛開始我是在那裡搬磚,專找有熱度的幣,那個時候經常能在 Uniswap 上撿漏。我也沒想到後面 Uni 會火起來。不過,當時確實能看到成交量每天都在增長」,他稱。

對於他這種普通的「古典幣圈」投資者而言,Metamask、谷歌自帶的翻譯外掛、社交平臺幣用(BiYong)就是標配。由於有時差,他通常在凌晨盯盤、收集資訊。這跟他同樣經歷過的上一波牛市中「無眠」盯盤時刻有些類似,「老幣民」能夠更加快速地理解新專案的玩法。

「老幣民安逸慣了。我加了很多微信群,微信群中誰說賺到幾倍,我就住關注,別人能賺,自己多觀察也應該可以賺到」,同時,他還強調:「但你得先去觀察,可能也賺不到錢,但是機會都是自己找出來的,什麼都不做肯定也不行。」

到了 6 月份,作為有著經驗的「古典幣圈」投資人,他和他的幣友們已經能夠非常熟練地分辨出「熱點專案」、「土狗」或「盤子」了,他們收集了 Coingecko 等資訊查詢網站,還會在區塊鏈上檢視持有人比例、跟蹤大戶錢包地址,時刻關注社群訊息的更新,以便於第一時間能夠做出反應。

「超極速」將這一時間段形容為「火得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刻。根據投資者們在微信社群中的觀察與反饋,這股風是由「老外」帶起來的,在大量湧現的專案中,官方社群大部分都是外國人,這或許說明了:增量資金正在入場。

在這個月,根據 Dune Analytics 的資料顯示,去中心化交易所(DEX)6 月的交易量創下了 15.2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其中,Uniswap 的交易量達到 4.46 億美元。

「這個時候已經沒人希望 Uni 上的幣上交易所的,上交易所,還可能會被資料砸盤,而 Uni 上是真實的成交。我覺得這時的 Uniswap 有點像 2017 年的專案爆發時期,非常火爆。」

同時,他也意識到了一些潛在的風險:「去 Uniswap ,要先搞明白是怎麼回事才行,水很深,跑路的,暴跌的,數不勝數。」

之後的兩個月,DeFi 迎來了更為瘋狂的熱度爆發期。根據「超極速」和幣友們的反饋,在操作上,Uni 的深度已經比二三線交易所好了很多,也有不少幣種的深度已經達到了一線頭部的深度。

在 8 月份,很多投資人開始進入「農耕」階段。在社群中,新專案的資訊以非常快的速度進行著傳播。

在搞清楚玩法後,「超極速」挖農作物的時間算是稍微晚了一些。不過,在一些知名專案的短期操作中,仍然給足了早期入場們享受紅利的時間。

在以「超極速」為代表的老幣民們參與「農耕」時,大部分的人選擇短線獲益後退出。作為一個有經驗的幣民,這是他在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控制風險:他堅持只做短線,不去奢望「百倍幣」,因為知道自己「拿不住」。兜兜轉轉幾個月,在本金並不高的情況下,每個月有幾個至十幾個 ETH 的收益,這是很大一批古典幣圈投資者謹慎參與 DeFi 的真實形態。

目前,他選擇的最新標的是挖「三文魚」,並在挖礦以後賣給二級市場。其應對行情變化的準則是:挖礦收益低於幣比價下跌時就選擇撤退。

他是很多古典幣圈人擁抱 DeFi 的縮影。

截止 9 月 6 日,根據 BeatleNews 統計的一組資料,以主流交易所今年比特幣和以太幣錢包留存量的高點計算,使用者從主流交易所轉走了 11.86% 的比特幣以及 9.18% 的以太幣。—— 使用者正在向 DeFi 轉移。

流動性挖礦仍將繼續

9 月 6 日,DeFi 礦幣大跌,社羣一片譁然。

這個週末,面對暴跌行情,不少投資者分析認為,這股 DeFi 浪潮與曾經的 DAPP 熱潮極為相似,DeFi 泡沫已然破裂,資本炒作過後終會沉寂下去。

在古典幣民們的社羣內,「古典」投資人們的心態還算穩定。投資者們仍然在分享一些最新專案的官網連結。「超極速」的觀點是:「現在幣圈特點轉換太快了,市場也需要冷靜一下,礦場爭奪戰在繼續,崩了一批還會有新的一批出現,只是方式不同,性質都一樣。也不用太悲觀,市場冷靜一下,只要後面出現某一幣種拉昇,再度引起市場情緒,說不定月底或者下個月行情又起來了。幣圈變化非常快。」

另一位來自社羣的 DeFi 投資人稱:「挖頭礦投資風險不大,穩定後挖礦收益穩定也不易虧,中間階段比較容易虧。但頭礦需注意合約風險。流動性挖礦不會死,但後面收益率會下來,二級市場最近漲的確實太快了。」

後續將如何發展呢?

「DeFi 何太極」認為:「挖出來的壽司還可以繼續質押到 harvest.finance 挖 farm,年化 550%。投資者並不拒絕玩賺錢的遊戲,知道風險在哪裡,不做接盤俠就好。」

根據他的分析,如果掌握了遊戲規則,在這場流動性挖礦中,作為 LP, 不會有任何損失,反而收益頗豐,即便壽司跌成屎,日化仍然有 3-4 個點。而在二級市場接盤的風險極高。

(資料來源:defipulse)

比較樂觀的是,根據 defipulse 的資料,從鏈上數字貨幣鎖倉量看,9月6日,該資料從前一天的 88.5 億美元下跌至 75.5 億美元,跌幅在 14.7% 左右,並在 9 月8 日回升至 81 億美元。一部分來自社羣的觀點認為,本次暴跌所帶來的 DeFi 熱度下降,主要在於流動性挖礦的熱度降低,而並非代表著 DeFi 概念被擊倒。

無論接下來的行情將如何變化,面對 DeFi,目前大部分人的觀點仍是:DeFi 尚處於非常早期階段,市場存在較大的泡沫。身處這一波新的浪潮之中,作為投資者,不能夠只看到 DeFi 帶來的高額財富效應,也應提高自己對於新事物的認知,在把握風險的前提下進行投資。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