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貨幣”將改變“全球貨幣”,中國人民狂歡吧!

買賣虛擬貨幣

研究數字貨幣,對於美國來說,可能僅僅是一種改善美元經濟體系的一種錦上添花。

而對於中國來說,這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機會,如果錯過這次機會,無論中國經濟強大到何種程度(像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最終結果依然可能是人民幣將不得不像日元一樣,成為美元的終身影子貨幣。

唯一可以等待的就是美國出現大的動盪,美元退出歷史舞臺,但這種等待似乎時間成本太高了。

因此,研究數字貨幣,實際上也是給人民幣未來尋找更大的出路和更多的可能性。

最早在2016年11月9日,中國央行在其網站上釋出了一則招聘公告,旗下“中國人民銀行印製科學研究所”招聘三個崗位。

分別是負責關於數字貨幣及相關底層平臺的軟硬體系統的架構設計和開發工作,以及研究數字貨幣中所使用的關鍵密碼技術,對稱、非對稱密碼演算法、認證和加密等。

要求具備系統架構設計經驗、區塊鏈技術開發或應用經驗、大資料平臺開發經驗者。

關於“中國人民銀行印製科學研究所”這個機構,可以稍微解釋一下。

其建立於1959年8月,隸屬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是鈔票印製專業科研單位,以應用開發研究為主,兼顧應用基礎研究。

設有油墨、製版、鈔紙、防偽技術、印鈔機械設計等研究室和製版及印鈔實驗車間。

是全國唯一的以證券的印製、防偽新技術為內容的研究開發科研單位。

也就是說,關於中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這一問題,已經進入到了落實階段,而不是簡單的前期調研或討論。

因為中國人民銀行印製科學研究所所負責的,是如何具體實現鈔票的發行和印製,以及防偽工作。

這是貨幣發行的最後一個環節,完成了這個步驟,“鈔票”就將進入到社會流通領域。

數字貨幣戰略

關於戰略,前文中已經講了不少,未來人民幣跟美元等主權信用貨幣之間的博弈。

牽扯到全球金融紅利的最終分配情況,中國肯定不滿足於僅僅停留在分享人口貿易紅利階段,而金融紅利需要強大的貨幣信用和金融結算網路來支撐。

美元就算走到窮途末路,人民幣結算系統也很難在結算和支付方面對美元系統取而代之。

因為交易習慣要改變起來是非常困難的,除非完全顛覆原有的交易模式。

這就好比說,如今的微軟公司什麼都不做,每年也有足夠的專利收入,足以把比爾蓋茨固定在世界富豪榜的前幾位。

當然,世界就是這麼奇妙,就在此時,偉大的數字貨幣試驗開始了。

基於加密、去中心化、區塊鏈分散式等數字貨幣技術,完全顛覆了SWIFT系統等原有結算系統的邏輯,是唯一能夠完全取代現有全球美元結算系統,獨立執行的一種技術。

貨幣數字化,勢不可擋

貨幣的數字化,已經成為一個趨勢!

三年前,沒有人能夠想到,如今可以拿著一部手機,下載一個微信或支付寶,就能隨時隨地收、付款,持有現鈔的需求已越來越少。

對於中國來說,僅僅貨幣的電子化,是難以滿足未來需求的,無論從安全性的角度考慮,還是人民幣國際化的角度考慮。

僅僅的電子化依然無法擺脫中央結算系統,無法在國際市場產生競爭優勢和高於美元的信任度,後者才是方向和終點。

那麼貨幣的無紙化是一個趨勢,這種無紙化有兩重含義。

一個是將現有貨幣電子化。

另一個是完全改變系統,發行新的數字貨幣,以取代現有貨幣。

這也是發行數字貨幣最大的挑戰。

人民幣國際化,指日可待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會採用區塊鏈技術,“央行數字貨幣則應基於賬戶松耦合形式,使交易環節對賬戶的依賴程度大為降低。

這樣,既可和現金一樣易於流通,又能實現可控匿。

”基於此,我的判斷是,央行數字貨幣最可能的運用模式是DPOS(委託權益證明)。

“人民幣國際化”,這是一個巨大的訊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如果成為央行數字貨幣的目標之一,那麼整個中國數字貨幣的發展方向就已經雛形已現。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跟現有的法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跟目前電子銀行上的貨幣完全不同,數字貨幣體現在你個人的錢包裡。

但不會計息,沒有銀行會給你的數字貨幣發放利息,銀行作為一個節點,只負責數字貨幣的銷售、發放,以及在數字貨幣發生終端交易的時候,發揮節點記賬的功能。

字貨幣的應用場景會非常得多,但整個交易不需要第三方支付機構,以及具體銀行作為中介,達到了“松耦合”的作用,而且小額支付等可以做到不收手續費,對於大額支付可以適當的收取手續費。

彎道超車,力爭霸主!

央行數字貨幣,不會附著任何智慧合約的功能,不代表任何證券化的收益機制,而且中央銀行本身做了一層擔保,讓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更加具備支付和儲值功能。

中國並沒有因為自己趕上了網際網路革命、金融科技,以及移動支付的革命,而忽視數字貨幣的革命。

之所以如此重視數字貨幣的發展,就是因為希望藉助這次機會彎道超車,掌握金融方面的主動權。

我們時常討論什麼是大國重器,但我們的認知,依然停留在有型的實體階段,未來的世界,是程式化的虛擬世界。

大部分人的思想和行為,並非受制於實體的威懾,而是根植於程式化的共識性,駕馭民眾認知的能力,將決定二十一世紀誰會成為新的霸主。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