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BC週四報道,中國央行對全球穩定幣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潛在影響 "相當擔憂"。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表示,數字貨幣發行主體可以分成私人數字貨幣和央行數字貨幣。私人數字貨幣的典型代表是比特幣等貨幣,也包括推出的各種所謂“穩定幣”,特別是全球性的“穩定幣”,有可能會給國際貨幣體系、支付清算體系等帶來風險和挑戰。這些貨幣本身已成為投機性工具,存在著威脅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潛在風險。同時,也成為一些洗錢和非法經濟活動的支付工具。
穩定幣是所謂的由法定貨幣以1:1的比例支援的加密貨幣,旨在透過保持與國家發行的貨幣的穩定價值來克服價格波動。它們通常被用作價值儲存或基本交易單位,而目前的支付場景是另一個流行的使用案例。
Tether(USDT)是使用最廣泛的穩定幣,根據Nomics的資料,其市值超過620億美元。雖然Tether聲稱每個USDT代幣都有1:1的美元現金儲備支援,但它的說法已經遭到了許多人的之一。
紐約總檢察長辦公室與Tether和加密貨幣交易所Bitfinex曾進行過漫長的法律鬥爭,迫使Tether在5月份公開了其儲備的細節。披露的資訊顯示,Tether的儲備金中只有不到3%是以現金持有的,與它原來所謂的1:1現金儲備相去甚遠。
據The Block報道,穩定幣發行商Tether(USDT)自2014年以來首次披露了其儲備金明細。截至2021年3月31日,Tether的儲備金幾乎有76%是透過非現金資產的方式被持有。
雖然中國人民銀行沒有透露它正在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來遏制穩定幣的擴張,但範一飛透露,目前支付系統的開發速度 "非常令人震驚"(即數字貨幣電子支付(DCEP)系統),央行正在努力就反壟斷和 "資本無序擴張"等問題尋求解決方案。
而近幾個月,DCEP 試點已經在中國各大城市進行,其中一些城市舉行了抽獎活動,中獎者以新的數字貨幣進行分配。這也符合範一飛的說法,數字人民幣系統目前只在有限的範圍內執行,到目前為止已經在全國積累了1000多萬使用者。
雖然目前世界上80%的中央銀行都在探索 CBDC ,但沒有一個國家能像中國走的那麼遠,中國央行在 CBDC 的路上已經走了六年之久。早在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就開始成立數字貨幣專案組,專案實施方案並沒有明確的方向,既包含區塊鏈技術,也包含其他方面的可能性。2017年人民銀行開始研發數字人民幣。當時已經意識到一定不要把屬於支付體系的數字人民幣DC/EP和數字資產交易混在一起。是以2017年人民銀行喊停了國內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仿照IPO命名)和比特幣交易市場。
範一飛還提到,要大力推進央行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批發型央行貨幣,主要是面向商業銀行等機構類主體發行,多用於大額結算,另一種是零售型央行貨幣,主要是面向公眾發行,可用於日常交易。
上個月,中國兩大銀行允許其客戶在北京的3000多臺ATM機上將數字人民幣兌換成法幣。
圖片來源:網路
作者:Chen Zou
本文來自比推Bitpush.News,轉載需註明出處
作者:Chen Zou,來源:Bitpus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