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慈善,公益新潮流

買賣虛擬貨幣
由於缺乏透明度,問責機制,以及受限制的接受捐贈的方式,慈善組織在它們成功的道路上往往會遇到障礙。如何把公益慈善事業做成人人信任的“透明口袋”,是每一個公益人的心願。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公益慈善事業中,改變傳統的公益慈善捐款資訊傳遞模式,加密慈善(或使用區塊鏈技術促進慈善捐助)提供了一種替代解決方案。區塊鏈作為一項分散式賬本技術,具有資訊不可篡改、公開透明、可追溯等特點,能夠完美解決公益慈善事業存在的痛點,當使用者的善款進入區塊鏈系統後,將被自動記錄在區塊鏈上,並蓋上時間戳,這個記錄不可被篡改,每一筆捐款和支援都像“快遞”一樣有跡可循。區塊鏈技術的基本資訊從本質上看,區塊鏈是一種利用塊鏈狀資料結構來驗證與儲存資料,利用分散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資料,利用密碼學原理對資料進行加密,利用智慧合約來操作的資料基礎設施;其關鍵特徵主要有去中心化、加密、智慧合約。1. 去中心化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區塊鏈技術能夠保證鏈上的資訊不可篡改,但在不具有資料封閉性的應用場景中,區塊鏈作為資料的底層儲存系統,對資訊上鍊之前的真偽和權屬無法判斷。而一旦上鍊不可更改的特性,對上鍊前資訊的真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可能會提高機構資訊核實的成本。因此,對於區塊鏈而言,只有資料封閉的應用,才能真正發揮出區塊鏈的能力。2. 加密區塊鏈技術一般使用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通常在加密和解密過程中使用兩個非對稱的密碼,分別稱為公鑰和私鑰:用其中一個金鑰(公鑰或私鑰)加密資訊後,只有另一個對應的金鑰才能解開;公鑰可向其他人公開,私鑰則保密,且私鑰無法由公鑰推算得出。這種非對稱加密的方式可以對使用者的身份資訊進行加密處理,在保證資訊保安的同時也能驗證使用者身份。3. 智慧合約智慧合約由區塊鏈內的多個使用者共同參與制定,可用於使用者之間的任何交易行為。協議中明確了各交易方的權利和義務,並編制程式來規定合約觸發自動執行的條件。上傳到區塊鏈後,智慧合約可以透過程式碼合約實現對公益專案的直接控制,根據程式設定的條件使用善款或執行專案,不僅保證了善款專款專用,也提升了專案的真實性、可信性,還使得專案執行可追蹤,提升了慈善機構的公信力。區塊鏈技術在慈善公益中的應用
在公益領域中,透過使用分散式賬本來跟蹤捐贈資訊,使用加密貨幣來轉移資金以及使用智慧合同來確保每筆捐贈款項都合理花費。具體的應用場景主要有四個:慈善捐贈、資訊追溯和記賬、增信與憑證發行、資訊共享。慈善捐贈捐贈人可以透過購買區塊鏈平臺發行的加密貨幣,向平臺上的慈善機構進行捐贈;同時平臺也可以接受其他加密貨幣捐贈。案例: 1.  壹基金為雅安地震接受比特幣捐贈2013年4月,壹基金工作人員在微博上公佈了比特幣的捐贈地址,透過線上募集比特幣再變現的方式在為雅安地震籌集善款。截至4月25日,據工作人員透露,壹基金已獲得超過233Btc(按照當時匯率,價值超過20萬元人民幣)。由此,壹基金成為中國第一個接受比特幣捐贈的基金會。
2.  BitGive 慈善基金捐贈平臺BitGive 是一家非營利性電子貨幣慈善基金會,致力於將比特幣及相關技術應用於慈善和人道主義工作中,促進慈善事業發展。2015 年,BitGive 公佈慈善2.0 計劃,應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公開透明的捐贈平臺,平臺上的捐款的使用和去向都會面向捐助方和社會公眾完全開放。資訊追溯和記賬區塊鏈技術分散式儲存的特點,天然具有記賬和資訊追溯的功能。在公益領域,對慈善捐贈進行記錄和追溯成為其最主要的應用之一。案例:螞蟻金服區塊鏈公益2016年7月,螞蟻區塊鏈公益正式上線,2017年3月,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全面引入區塊鏈技術,所有捐贈資料上鍊。實現了實時賬目公示,有助於解決公益財務透明的“痛點”。截至2018年1月,已經有37家公益機構,接入螞蟻區塊鏈平臺,被區塊鏈技術記錄的捐贈資訊,已涵蓋2100萬使用者向831個公益專案捐款的3.67億元,捐贈人次達到2.2億。捐贈人可在螞蟻區塊鏈公益平臺上隨時查詢專案籌款情況及善款使用情況。
增信與憑證發行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建立不可篡改的數字化證明,從而建立全新的信用認證機制,提升公益領域的管理水平。案例: Amply數字身份系統為各方提供信用背書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基金會創新基金投資的區塊鏈數字身份系統Ampl平臺,透過記錄南非兒童的基本情況、教育經歷等資訊,為他們提供可信的電子身份驗證,從而使政府、企業和社會服務機構能夠更準確、更有針對性的提供服務,也消除了欺詐的可能;透過使用智慧合約進行自動支付,也確保了服務提供商能夠即時收到款項。同時,政府和捐贈方也能透過該系統查詢提供服務和使用款項的真實情況。資訊共享區塊鏈技術保持各個節點資料一致的共識機制和開放的特性,天然帶有資訊即時共享功能,可降低資訊系統運營成本、減少資訊共享負擔。
案例: 騰訊可信區塊鏈搭建“公益尋人鏈”2017年10月,騰訊可信區塊鏈研究院正式推出“公益尋人鏈”平臺,透過將多家尋人機構與網站接入區塊鏈,實現了國內部分尋人公益專案的資料分享,提高了尋人運作的效率。騰訊可信區塊鏈以Trust SQL 作為底層平臺,寫入全球PFIF尋人協議,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透過區塊鏈資訊可追溯的分散式賬本,搭建起“公益尋人鏈”。透過“公益尋人鏈”實現了公益慈善機構的資料共享。另一方面,各個尋人機構依然能夠保持各自獨立的篩選機制和自主性。區塊鏈應用面臨挑戰我們不僅要考慮面對的機遇,還要不斷思考障礙和瓶頸。區塊鏈在公益領域已經有慈善捐贈、資訊追溯和記賬、增信與憑證發行、以及資訊共享等應用場景。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的網際網路技術,區塊鏈技術深入應用於公益領域還面臨以下幾個挑戰。1 加密貨幣價值波動加密貨幣的價格有極端的波動性,而幣值的劇烈變化會嚴重影響透過加密貨幣進行的慈善捐贈規模的判斷。對慈善機構來說,劇烈變化的捐贈影響到慈善機構財務核算工作以及專案預算,進而影響機構開展活動的能力。在捐贈人方面,由於幣值的不確定性,在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時也會遭遇一定困難。
2 資訊上鍊前的真實性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區塊鏈技術能夠保證鏈上的資訊不可篡改,但在不具有資料封閉性的應用場景中,區塊鏈作為資料的底層儲存系統,對資訊上鍊之前的真偽和權屬無法判斷。而一旦上鍊不可更改的特性,對上鍊前資訊的真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可能會提高機構資訊核實的成本。因此,對於區塊鏈而言,只有資料封閉的應用,才能真正發揮出區塊鏈的能力。3 缺乏相應的法律制度保障缺乏具體的法律規範是區塊鏈應用落地面臨的一大挑戰。由於法律法規的滯後性,目前各國法律系統對區塊鏈技術的監管還處在探索和考察階段,對其能否在公益領域應用、如何應用、都尚未形成具體的規範。在沒有相應立法配套的情況下,智慧合約簽訂中使用的演算法如何與現有的法律系統相協調也成為區塊鏈技術全面應用於公益領域的一大挑戰。若不被法律認可,則智慧合約也將缺少法律追索權,合約雙方權益也就無法得到法律保障。4 去中心化與權威中心力量監管需求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性質導致鏈上交易行為的監管成為一大挑戰。由於當前區塊鏈監管格局混亂甚至缺失,很難尋找權威機構幫助解決,糾紛調解變得非常複雜。
公益是時代的主旋律之一,截止2017年7月,我國7000多萬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的佔近3000萬,如何讓公益以更高效、更公平、更透明的方式開展,是每一個公益人的心願。區塊鏈技術可以說是慈善公益的最佳“良藥”,區塊鏈技術可以沒有慈善公益,但,慈善公益,卻不能沒有區塊鏈這種“傳遞價值”的技術來為自己背書。如果慈善公益真的應用區塊鏈技術,相信會給這個行業帶來新的活力和生機。Jura近日也參與到BFC發起的一項慈善公益中,用行動來支援區塊鏈助力的慈善事業。相信機遇和挑戰只會促進區塊鏈技術進一步的最佳化應用,真正解決慈善公益事業的痛點。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