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勢深度】為何通證經濟淪為韭菜農莊?

買賣虛擬貨幣

前方高能,目測代幣歸零大潮來臨……(省略一萬隻Grass Mud Horse)

區塊鏈現實世界:“資產高速公路”無資產,“價值網際網路”無價值,“通證經濟”不經濟。不少人被這條“資產高速公路”帶入溝裡,為什麼通證經濟淪為韭菜農莊?

有人跟小編說,自從進了幣圈,每次看到韭菜,就想起微信群裡的那些人。堂堂幣圈投資人,竟然變成韭菜,這是為何?

一個疑問:白皮書開道,專案方收錢,全民風投?

記得上半年,很多人嘲諷只要PPT做得也能成為賈某某,情懷也能圈到幾百億。幣圈倒好,一份白皮書就能圈錢。很多人會說,創業者弄個商業計劃書、創業計劃書不也融資嗎,為何白皮書不行?用個白皮書發幣圈錢,實際上是全民風投,全民支援創業,大大降低了創業者融資成本,普通投資人還能分享創投紅利。有什麼不好?

風投:刀尖上起舞!風投不是一般人能幹的,也不是全民一起幹的活。所謂風投風投,就是風險投資!全民風投意味著什麼,全民瘋投!

首先,風投是圈內貴族遊戲。很多創業者沒有入圈不瞭解,以為有個好專案、好團隊、好技術、好BP就能拿到風投,這樣去創業九死零生。風投是一項高風險活動,比賭博稍微好一點。著名的日本軟銀押寶對了阿里巴巴,但另外一邊確實大量的失敗投資,甚至需要出售阿里股份來償清債務。深創投投資了100多家上市公司,卻錯失了騰訊。風投,是一項高失敗率的投資活動,一旦成功享受高回報。反過來的例子是,飛機的事故率很低,一旦失事多數機毀人亡。

為了降低風險,風險投資演變成圈內之間的專業遊戲。全國這些連續創業者,與風投都很熟,屬於圈內人。圈內人之間投資,可以增加信任度,大大降低風險。其次,風投也是非常專業的工作,他們每天飛來飛去,每年看幾萬份BP,聽無數人講演,對風險和專案的識別遠遠超過普通人。

我們再來看看區塊鏈,白皮書就像BP,不能保證內容真實,大多數人無法像風投一樣直接與創業者面談,彼此之間更加不認識、不瞭解,如何降低風險?其次,人人做風投,是個偽命題。普通人參與風投,幾乎與賭博無異。

一個矛盾:專案方募集的資金應用於專案還是炒幣?

我們知道,大多數風投在發生在高科技領域,為什麼?高科技領域前期資金投入較大、週期長,另外高科技創業者主要是技術人才,他們的資金實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比較低。為了能夠專注於技術研發而轉嫁資金風險,創業者選擇向風投機構出讓股份而募集資金。這樣,創業者做專業的技術、經營的事情,風投做好資金風險管控的事情,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但是,這種事情在全民風投的區塊鏈中卻成了一個矛盾,專案方募集的資金應用於專案還是炒幣?這是一個難題。按照風投規矩,專案方、創業者應該把資金用於專案開發、運營,把專案做好,風投的資金才能夠退出進而獲利。但是,在區塊鏈中,很多投資者手上持有專案方的代幣急於套現,希望專案方把錢投到二級市場上炒幣,然後拉高價格讓其獲利退出。這裡可以看出,投資者這種短期獲利的預期實際上違背了風投長週期(有短期但流動性是問題)、高回報的客觀規律。如果專案方把錢投入炒幣,那麼就沒有錢支撐專案,專案做不好如何支撐幣價,如此陷入炒空氣幣的惡性迴圈。

這個矛盾的本質上是,投資人用PE(Private Equity  即私募股權投資)的思維,幹了VC(Venture Capital的縮寫,即風險投資)的事。

PE和VC雖然都屬投資範疇,但是投資的物件、階段、預期、資金規模和風險管控都是不同的。投資階段,一般認為PE的投資物件主要為擬上市公司,而VC的投資階段相對較早,但是並不排除中後期的投資。投資規模,PE由於投資物件的特點,單個專案投資規模一般較大。VC則視專案需求和投資機構而定。投資理念,VC強調高風險高收益,既可長期進行股權投資並協助管理,也可短期投資尋找機會將股權進行出售。而PE一般是協助投資物件完成上市然後套現退出。

一個還處於白皮書中的專案,本屬於VC的階段和物件,卻被架上PE高度,要求在二級市場中讓資本退出獲利。這實際上是兩步合為一步,違反了經濟規律和生物規律。就相當於,你給孩子錢讓他吃飯、上學,孩子還沒長大就要他去賺錢回報你。

一個缺位:誰拿出錢來在二級市場上操作?

那就看看按PE的辦法能否走通。正常情況下,對擬上市公司的PE,有私人,也有專門的PE機構或基金公司。公司上市時,券商負責承銷證券,一些投資公司認購成為其投資機構。PE機構和投資機構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會成為這隻股票的機構投資人。機構投資人會使用專項基金、專業市值管理團隊管理這筆投資,做好操盤和風控,我們所說的風格切換、機構對決就是這個意思。而上市公司拿到私募資金用於擴大生產和日常運營,這是脫虛入實。但是,成熟的上市公司也可以做市值管理,從二級市場上獲利。

區塊鏈專案方能否像上市公司一樣從二級市場上獲利?上市公司能夠上市,在管理、盈利等方面都比較優秀,一般而言度過了創業艱難期、不存在生存危機。而區塊鏈專案方還沒打個“樁”,處於創業初期,有限的資金、資源和人力用於研發和運營,基本無力在二級市場上操作。

那麼,是否有投資機構像PE機構一樣接手二級市場做市值管理?區塊鏈專案私募物件很多都是個人、VC和小私募,他們沒有這個能力和資金操作市場。這就相當於,在整個區塊鏈專案環節中缺失了一非常關鍵的角色:在二級市場上操作的機構投資人。為什麼沒有大型機構做二級市場上的機構投資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上面所分析的,VC階段的娃要幹PE的事違背了經濟規律,機構投資人在二級市場上操作的風險很大,主要針對具有一定成長性的上市公司。即使如此也常常遭遇“黑天鵝”,比如前段時間的長生疫苗事件,幾乎打擊了A股整個生物醫藥板塊。對於,VC階段的區塊鏈專案,沒有資訊披露,沒有監督,機構投資人斷然不敢接手。二是通證(TOKEN)沒有股權,機構投資人沒有保障。閹割的男人,還是男人嗎?你給錢我,我給你通證,這個通證哪兒都比股權強,就是沒有股權,你會答應嗎?如果你腦袋沒問題,你肯定會覺得我是騙子。機構投資人的錢也是客戶的,如果投資於沒有股權的通證,客戶可以控告機構投資人詐騙。

專案方不拿錢出來,私募方不拿錢出來,機構投資人沒有,這就意味著這裡的參與者都是滿倉,都希望賣出獲利,都是做空者。市場上,貨大於錢,賣出動力大於買入動力,不發破都很難。

一個出路:明星、網紅、大佬、造假割韭菜

機構投資人缺失,專案方不拿錢操盤,私募方沒錢,怎麼辦?最理想的情況是,專案方技術實力強,資金用專案開發和運營,險資進入承擔了機構投資人角色,關鍵是專案具有明星效應被廣泛看好,再加上不錯的外部行情。以太坊有這個緣分,EOS差一些但也成功了。這樣成功概率很低,但是大家也發現了一條路,那就是明星、網紅、大佬、造假割韭菜。

正常專案,給私募方價格比較低,如4折。上市之後,私募方如果出貨,專案方不接則容易破發,接則相當於低賣高買,虧了私募的錢,更沒有資金做專案。這個時候怎麼辦?鎖倉!一般會對私募方進行鎖倉,定期解鎖一部分。但是,解鎖之後,還是面臨私募方砸盤,更何況專案方本身自己還想撈一把,怎麼辦?韭菜來頂。所以,很多專案方找明星、網紅、大佬站臺,要不偽造白皮書,炒作專案,吸引韭菜進來,自己先割一把,然後專案方解鎖之後再割一把,破發、歸零……

大家發現沒有,整條鏈中,韭菜成了唯一的出口,唯一的接盤俠。

股市裡不也割韭菜嗎?股市也割韭菜,但是性質不同。一個是博弈,一個是硬割。區塊鏈專案只有找韭菜接盤才有出路,這是一筆明賬,裡面滿倉都想賣出,韭菜不來無人接盤。而股市不同,機構投資人操作需要資金,機構之間對決需要技術,有資金進入、有成本、有技術,就有博弈,博弈就有輸贏。雖然韭菜也常常被割,但多數是資金量和技術不如機構。所以,不管怎麼被割,依然很多人參與股市,這就是博弈的魅力。

這裡我們可以從交易挖礦來理解,交易挖礦本質上是交易所用沒有價值的平臺幣換取了你的比特幣(20%手續費),你虧損的20%手續費必須從平臺幣賣出中彌補,如果平臺幣跌的厲害你就容易虧損。而交易所拿到你20%手續費,如果不操盤平臺幣,那平臺幣崩盤大家也就不玩了,這是一筆明賬,你肯定虧。如果操盤,那就是一種博弈,就看彼此的操盤水平和資金量,如果平臺幣軟著陸,有人虧有人賺。

金融市場的靈魂是博弈,缺乏博弈,硬割韭菜成了一筆明賬,自然失去活力和魅力。

一個悖論:沒有股權的通證,相當於白紙換黃金

ICO模仿IPO而建,一些人想不通,通證明明是比股票更好的東西,有更好的流動性、更多權益,為什麼就淪落到這般地步?這事不能怪網紅、騙子,而是通證存有一個悖論,這個悖論成了騙子的取款機。

通證比股票賦予投資人更多權益,卻沒有關鍵的所有權(股權)。證券在世界各國證券法的保護下構成了一道禁區。如果通證涉及證券範疇,都可能涉嫌非法發行證券。即使發行證券型代幣,也要符合該國證券法,並接受監管當局管理,如此相當於閹割了通證經濟。這道禁區使通證經濟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為通證提供財產權可能面臨法律風險,而一些不給任何權益保障的ICO反而名正言順地淪為騙局。

至今,通證經濟都無法擺脫這一質疑,我給你錢,你給我空頭支票。從經濟學角度,通證如果不代表財產權,不符合生產函式和交換定律,這種交換是一種完全不對等交易,很容易淪為騙局。

在金融市場上,股票、期貨、債券、期權、承兌匯票以及其它金融合約,都對應相應的公司股權、資產所有權或現金。如果對方購買的是一張空頭支票,幾乎都可以判定為欺詐。區塊鏈專案中,投資人用錢購買了通證,沒有股權、沒有分紅權、沒有監督權、沒有經營權。專案成了、死了都跟你沒有關係,本質上是用錢換白紙。這種事如果說不清楚,建立不起正常的商業邏輯,建立不起法理依據,不但違反經濟規律,還涉嫌違法。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古典金融思維。不管是,通證金融還是古典金融都必須符合基本的常識,符合基本的規律和法理。有人會說,只要有人認,有共識,就能玩得轉,比特幣和以太坊不是玩的挺好嗎?一批人願意吸毒,不代表吸毒合法;一批人聯合自殺,不代表值得效仿。這裡不是否定比特幣和以太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肯定比特幣和以太坊,否定ICO,是有道理的。比特幣和以太坊,特別是比特幣與代幣、ICO存有根本區別。這裡可以回顧之前的文章。

如果白紙可以換金錢,你還會去工作嗎?二級市場上操作需要資金,需要承擔風險,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選擇一級市場發幣、私募,用白紙換金錢來得穩定,風險小、回報大。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惡性迴圈,越來越多資金流入一級市場,一級市場製造的代幣遠遠大於二級市場上的資金,形成嚴重的“貨幣超發”,進一步打壓二級市場價格。有人會說,問題是誰能把幣賣出去。如果賣不出去,基本上就不玩了,而不會把錢投入到二級市場上操作。這次比特幣上漲,其它幣基本不漲,比特幣下跌,其它幣暴跌。這基本就說明問題。

但是,這個市場不是無解,只是沒有構建好通證經濟的經濟邏輯。重構通證經濟的邏輯才有出路,大家可以閱讀《通證經濟學:通證價值源於貨幣屬性,通證經濟源於權益賦能》

本文來源:區勢傳媒 作者Locke 責任編輯:Byzantium
宣告:本文系區勢傳媒原創稿件,版權屬區勢傳媒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已經協議授權的媒體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區勢傳媒”,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