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如何賦能傳統金融

買賣虛擬貨幣

12月1日,《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流行語。“文明互鑑”“區塊鏈”“硬核”“融梗”“××千萬條,××第一條”“檸檬精”“996”“我太難/南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霸凌主義”十條流行語入選。 

國際上金融企業在區塊鏈方面的佈局,一方面是投資區塊鏈初創企業,2015 年起國際主流金融機構紛紛開始區塊鏈相關的投資;另一方面是在開源架構或自建架構基礎上的區塊鏈業務實踐。

國內金融機構(中行、招行、平安、微眾銀行、螞蟻金服、京東金融、 港交所等)及國際金融機構(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納斯達克、澳交所等)在貨幣、跨境支付、清結算、貿易融資、ABS、風控等業務中,開始嘗試運用區塊鏈技術。

目前中國大部分金融機構的業務按照分業經營的原則設立而非“金融超市”式的混業經營(Universal Banking,即以商業銀行為主要業務,但同時提供包括保險、投行 等各型別的金融服務,例如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在海外的佈局);

金融機構在非金融行業的股權投資受到嚴格監管,中資金融機構目前主要透過投入內部自研而非外包的方式進行區塊鏈技術的儲備和研究,並將重點放在解決現有業務的痛點。

就商業銀行而言,目前區塊鏈主要應用在跨境支付、清算結算、貿易融資和風控等領域。主要解決的痛點是原有業務交易確認和交割環節昂貴耗時、多參與主體互動認證效率低下、部分業務重複性強工作量大容易誘發操作風險等問題。但是,目前尚未有覆蓋各主要商業銀行的區塊鏈技術協議或聯盟,不同銀行間開發的類似系統並不互認。

另外,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近年來發展快速,技術能力快速提高。頭部金融科技公司的營收和利潤規模在全球範圍內都處於領先地位,保證了高強度的技術投入和迭代速度,並在部分領域(例如移動支付)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和金融行業頭部公司基本為國有企業不同,頭部金融科技公司大部分是私營企業,且其業務透過內生增長和股權投資已拓展到全球多個國家。由這些頭部金融科技公司開發的基於區塊鏈的部分技術和產品,已逐漸應用於大陸地區以外的部分市場(例如螞蟻金服的全球匯款業務、基於平安金融科技技術的香港金管局貿易融資平臺)。

即使在中國大陸市場,由於金融科技公司和中小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關係大於競爭關係,我們判斷其技術輸出的速度也可能較快(例如目前微眾銀行的聯合放貸技術)。

如圖所示

這是金融服務機構首次進行區塊鏈投資的時間軸,大家可以看見,目前已然有許多著名的金融服務機構踏入區塊鏈投資領域了。而我國主要的金融機構在區塊鏈領域的實踐,大部分集中在跨境支付、清算結算、貿易融資、ABS和風控等板塊。

好,這就是從金融企業的角度來闡述如何擁抱區塊鏈技術,那麼下面我們從科技企業的角度來闡述如何把握區塊鏈發展機遇吧:

在過去的幾年,國內主要科技企業相繼建立了自己的區塊鏈團隊。主要透過“提高自身業務效率、外部賦能、雲服務”等三條路徑在不斷髮展。

國內主要區塊鏈平臺的發展歷程

那麼剛剛提到的國內主要科技企業在區塊鏈發展的三條路徑具體表現在哪裡呢?

► (1)提高企業自身運營效率:使用區塊鏈最佳化業務流程,減少人力成本。例如京東全球購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供應鏈跨境全流程追溯;金融“京小租”信用租賃平臺利用區塊鏈解決租賃糾紛。

► (2)賦能政府與金融機構:與政府、金融機構深度合作,定製大型解決方案。例如螞蟻區塊鏈可信公證平臺賦能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司法實踐;深圳市稅務局與騰訊合作建立區塊鏈發票系統;平安區塊鏈技術支撐香港金管局跨境貿易融資平臺。

► (3)提供快速上鍊BaaS服務:依託自身雲服務的各類基礎設施和功能元件,搭建面向中小企業的一站式區塊鏈部署平臺。例如華為雲區塊鏈服務,與華為雲端計算、資料庫等傳統雲服務緊密結合,為網際網路眾籌保險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援。

我們都知道,金融行業體量巨大而複雜,簡單技術架構無法完全滿足行業需求,所以需要聯盟鏈架構來實現。那麼,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金融行業的聯盟鏈是什麼樣的?

我們將聯盟鏈產業分為基礎層、服務層、應用層三個層次:

► 基礎層提供底層區塊鏈或分散式賬本技術框架,主要包括以太坊、Hyperledger Fabric、R3 Corda、FISCO BCOS 等;

► 服務層是指 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平臺,國內主要的 BaaS 平臺有螞蟻區塊 鏈 BaaS 平臺、騰訊雲 TBaaS、平安壹賬鏈 BaaS 平臺等;

► 應用層是指區塊鏈的終端使用者或服務供應商,現在區塊鏈的主要應用場景有跨境支付、防偽溯源、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電子票據、ABS 等。

如圖所示

聯盟鏈的產業地圖

大型科技企業和金融機構區塊鏈佈局領先。根據《福布斯》2019/4 最新發布的全球區塊鏈 50 強(Blockchain 50)榜單,我們看到,谷歌、亞馬遜、Facebook、微軟、IBM、三星 等大型科技企業,以及富達、花旗、摩根大通、Visa、MasterCard、安聯保險、法國巴黎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在前 50 強之列。國內企業有螞蟻金服、富士康、HTC 等。

相信大家都知道,技術再好,但是要能落地應用才算是真正的完成革新的使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聯盟鏈的主要應用場景:

聯盟鏈技術企業主要利用區塊鏈的分散式記賬(DLT)、智慧合約等技術,幫助金融行業提升服務的效率和透明性。目前,區塊鏈在需要“多方共享”、“高頻重複”、“交易鏈條長”的場景下最為適合:

► 多方共享。區塊鏈的一個優勢是透過數字簽名等密碼學技術,在保證資料唯一性和所有權不可篡改的前提下,實現多方之間的資訊共享。這解決了不改變資料所有權的情況下,多方如何實現資訊共享的問題。在調研中,我們看到,跨境支付、跨境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ABS)、電子發票等應用場景,多需要相互獨立金融機構之間互相協作,區塊鏈能夠明顯降低各方的溝通成本。

► 高頻重複。基於區塊鏈的智慧合約,能夠透過實現業務自動化,取代簡單的人工。對於交易後清算、監管風控等高頻重複業務上取代人工非常適合,但對於 IPO、兼併收購等低頻、定製程度高的業務不是很適合。

► 資產上鍊是難點。區塊鏈的一個理想狀態是所有的交易要素都在鏈上實現,這要求貨幣、資產、法律條文等都用區塊鏈技術來實現。但在實踐中,如何保證這些資產要素上鍊時候資料的準確性,以及鏈上資訊與鏈下資產之間的 1-1 繫結關係,在法律和技術上都是重要挑戰。我們認為這也是 ICO 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是區塊鏈在金融業務中的應用場景

應用場景1:跨境支付

目 前 全 球 跨 境 支 付 主 要 通 過 SWIFT (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進行,解決了付款行和收款行之間沒有直接商業關係的問題,但中間環節多導致匯款時間長、 手續費高昂。

據埃森哲統計,全球每年透過銀行進行的跨境支付規模達 25 萬億-30 萬億美元,全年總交易次數 100 億-150 億筆,每筆交易需繳納費用 30-40 美元。

跨境支付的主要成本來自代理銀行賬戶的流動性成本(34%,這些資金可以用於 收益更高的地方)、司庫造作(27%)、外匯操作(15%)和合規(13%)。透過區塊鏈技術,理論上可以大幅壓縮 90-95%的成本。

我們認為,基於區塊鏈的跨境匯款技術長期可能挑戰目前 SWIFT 在此領域的壟斷地位。透過利用分散式賬簿技術,解決金融機構之間的互信問題,在滿足各地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區塊鏈有望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實現幾乎實時的跨境支付。目前,Ripple、螞蟻金服等均已有較為成熟的區塊鏈跨境支付解決方案,SWIFT 也在積極試驗區塊鏈跨境支付網 絡。2017 年 4 月,SWIFT與多家銀行合作利用 Hyperledger Fabric 1.0 測試了分散式跨境支付系統,2019 年 1 月,SWIFT 宣佈了另一項測試計劃,允許區塊鏈軟體公司 R3 接入 SWIFT 全球支付創新服務(GPI)。

應用場景2:交易後清算:區塊鏈增加透明度、縮短清算時間

如這張圖展示的,全球主要股票交易市場的清算流程涉及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交易所、本地託管行、全球託管行等可能來自不同國家的主體。各個交易參與方所處時區不同,需要滿足的監管要求也不同,造成整個清算流程複雜,交易成本高昂。

以香港為例,證券交易日和交割日需要 2 天時間。清算過程一旦出現錯誤,需要人工干預,在高頻及大量交易時,人工效率較低,且人為操作失誤可能會造成嚴重影響。中心化的系統容易遭受攻擊,對安全性投入要求非常高。國際諮詢公司 Oliver Wyman 估計清結算環節每年為市場增加了 650~800 億美元的成本。

中國的清結算體系,採用客戶直接在中證登開戶,各家券商代理客戶直接與中證登進行清/結算的中心化結算形式,大幅簡化了交易流程,縮短交易指令配對時間,做到賬戶全面穿透,交易結算時間實現當日結算(T+0)。

參與滬深股通的國際投資者不論處在哪個時區,也需要滿足當日完成清算的要求。這對券商、交易所、清算機構都提出巨大挑戰。2018 年 3 月,港交所宣佈與 Digital Asset 公司展開區塊鏈領域合作,建立新的區塊鏈結算系統,該平臺將簡化互聯互通下內地股票的北向交易流程,實現 T+0 結算。

應用場景3:資產證券化(ABS):解決“看不清”、“管不住”的問題

資產證券化是指將流動性較差、但有預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透過結構化設計進行信用增級,以發行證券的方式出售,獲得融資並提高資產流動性的過程。資產證券化服務機構需對市場上資產提供風控、定價、產品設計、發行、存續期管理等多項服務。

大家看一下圖片左邊是目前ABS場景(以房貸為例);右邊是區塊鏈對ABS的改變。

痛點:ABS 存在“看不清”、“管不住”等問題:

1)無法確保標的資產真實性;

2)若中介機構出現問題,賬款償還的後續問題無人處理;

3)ABS 產品複雜度不斷加強,參與主體數量較多,資料流和現金流分配過程繁複,風險逐步累積。

解決方案:智慧合約實現 ABS 底層資產實時監控,並簡化管理流程。

1)可對底層資產動態實施實時監控,若觸發加速清償或違約事件,合約條款將被自動強制執行,解決“管 不住”的問題;

2)加速清償或違約事件會及時通知各方,使底層資產實現透明化管理;

3)實現智慧化管理,如自動對賬等,簡化投後管理工作,縮減管理成本。

再給大家舉兩個案例:

► 京東白條 ABS:

2018 年 6 月,“京東金融-華泰資管 19 號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債權資產支援專項計劃”設立,並在深交所掛牌轉讓。京東金融將 ABS 雲平臺開放給各方技術團隊一同對區塊鏈底層技術進行完善,與華泰資管和興業銀行共同建立了多方獨立部署的聯盟鏈,在基礎資產上實現資料保真和實時共享,實現了資訊的高效透明傳輸,降低了信用風險,並且在專項計劃層面將逐步加入自動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最終實現 ABS 產品全鏈條上的技術升級。

► 招商銀行 ABS 區塊鏈平臺:

招行目前牽頭完成了以 Pre-ABS 功能為主的區塊鏈平臺,目前平臺的主要功能是共享底層資產包資料並進行各類分析,完成各類 ABS 券發行前的各類報告等。後續招行計劃建立一個在參與機構間實現 ABS(乃至同類產品比如 MBS,CDO,CLO,ABN 等)分層券的認購、轉讓、資金清算、存續期管理等功能的全方位區塊鏈平臺,實現 ABS 全生命週期管理。

應用場景3:電子票據:實現異地看病報銷

稅務發票和以醫療收費票據為代表的財政票據,可以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實現電子票據的防篡改、交易溯源、多方可信協作。

傳統電子票據存在以下兩個問題:收票信任問題、監管效率問題。

而區塊鏈電子票據與傳統電子票據的區別在於其具有分散式存放、可追溯的優勢。每一個相關方都將接入分散式賬本,稅局、開票方、報銷方多方參與共同記賬。從領票、開票到流轉、入賬、報銷、全環節流轉狀態完整可追溯,解決了各主體間的信任問題。

區塊鏈票據系統由主節點和輕節點組成,只有稅務機關、社保部門等主節點才有全量資料,其他節點只能檢視與自身有關的資訊。這樣既保證了資料公開也保障了資料安全。

給大家舉兩個例子,騰訊和阿里:

► 騰訊的稅務發票區塊鏈。2018 年 8 月,由騰訊提供技術支援,深圳市稅務局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開出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截止 2019 年 8 月,深圳市已開出 超 600 萬張區塊鏈電子發票,累計開票金額達 39 億元。

在深圳的朋友相信並不陌生,乘坐地鐵可以開啟區塊鏈電子發票。

►阿里的醫療收費票據區塊鏈。浙江省財政廳和螞蟻區塊鏈合作,2018 年 8 月上線的電子票據平臺目前已經接入近 100 家醫療機構,並已實現醫保零星費用網上報銷和異地報銷;據螞蟻區塊鏈資料,該電子票據平臺將原先 170 分鐘的人均就診時間降為 75 分鐘,原先半個月的保險理賠時間降至幾分鐘。

這些應用場景確實落地實處,惠及社會。聯盟鏈的應用場景還有:

貿易融資:可以實現減少交易處理時間及造假風險;

供應鏈金融:可以實現核心企業信用的多級穿透;

監管科技:可以實現共享資料,消除資訊孤島。

在這裡就不一一展開闡述了。

小結

1. 區塊鏈如何賦能傳統金融?

我們從金融企業的角度來闡述如何擁抱區塊鏈技術,從科技企業的角度來闡述如何把握區塊鏈發展機遇。中國科技企業在區塊鏈實踐有三大路徑:提高企業自身運營效率、賦能政府與金融機構、提供快速上鍊BaaS服務。

2. 什麼是聯盟鏈?

我們瞭解到聯盟鏈產業分為基礎層、服務層、應用層三個層次,以及瞭解了聯盟鏈的產業地圖。

3. 聯盟鏈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在需要“多方共享”、“高頻重複”、“交易鏈條長”的場景下最為適合;區塊鏈在金融業務中的應用場景;應用場景有:跨境支付、交易後清算、電子票據、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和監管科技等。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網路

責任編輯:liuyang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