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機,區塊鏈的最後一公里?

買賣虛擬貨幣
北京時間 2019 年 6 月 25 日凌晨 1點,區塊鏈資產平臺 Synthetix 遭遇 Oracle 攻擊,導致平臺上的 sKRW/sETH 匯率出錯,攻擊後不到 1 小時內超過 3700 萬枚 sETH 被低價交易,涉及金額近 10 億美元。這應該是首起 Oracle 預言機攻擊事件,之前很多安全事故是由於智慧合約程式碼本身有問題導致被攻擊,這次出問題的環節變了,去中心化服務平臺的 Oracle,即“預言機”成為了攻擊目標。那什麼是 Oracle 預言機,為何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呢?通常,一個強壯的區塊鏈專案具有資料不可篡改的特性(考慮 51% 攻擊情況),這可能是你剛學習區塊鏈時會頻繁看到不斷被強化的資訊;隨著學習的深入,你會發現比資料不可篡改更重要的是資料的真實性,一個假的資料即使不可篡改又有什麼價值呢?區塊鏈應用經常要獲取來自現實世界的真實資料,比如你的身份證號碼、一支股票的最新價格、某地房屋的最新成交價,這些資料在網際網路上或許是垂手可得。但對區塊鏈應用來說,就需要某種方式和機制來呼叫。

這種方式,在區塊鏈裡我們稱其為預言機,和直接呼叫網際網路上、某個中心化資訊提供方的資料介面(如股票資訊)不同,去中心化地獲得這些真實資料,確保其不受篡改,將其安全地傳至區塊鏈應用是 Oracle 預言機的核心任務。

透過參與者多方投票來產生一個確定性的結果,是 Oracle 預言機常見的做法之一,適用於一些特定場景比如選舉、世界盃賽事。在這種情況下透過利益來約束投票者。投票者需要抵押 Token 進行投票,投票錯誤者將會損失 Token。比如世界盃決賽結果中德為 0:2,你押了 100 個 Token 在中德為 2:0,最終投票和多個資料來源核實後會得到真實結果,然後你將損失押出的所有 Token。

投票方式有效,但效率並不高,如果是需要資料快速上鍊的場景,比如貨幣匯率,投票方式就不適合了。

今年以來,不斷髮展壯大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領域是 Oracle 預言機主要應用場景之一,這些 DeFi 應用需要和鏈下資料來源進行大量高頻的金融資料互動和驗證。在這些情況下,Oracle 預言機需要更快速、可信、高效的資料獲取和驗證機制,包括使用更多資料來源、構建二層網路+隨機節點組獲取資料等。

然而 ,對於金融服務來說如果資料出了錯,造成的損失也是“高效”的。在文章開頭的事件中,預言機資料受攻擊出錯後,交易機器人立即發現了問題並開始自動交易,短時間內即造成了高額損失,雖然平臺最終聯絡到了交易機器人的所有者,協商降低了損失,能這樣處理只是因為目前涉及範圍較小。如果是廣泛應用的情況,攻擊成功後帶來的後果或許難想象。

不過,風險與機遇並存,不正是新事物的發展特點麼~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