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增長3.5倍的背後,不可阻擋的DeFi能否完成“去中心化”的願景?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尼克·曼託尼(Nick Mantoni)編譯:Kyle

本文作者:尼克·曼託尼(Nick Mantoni),他是市場分析師和加密資產方面的作家,具有3年在區塊鏈初創公司擔任公關和活動經理的經驗。他的研究已被《福布斯》,Finance Magnates和Hackernoon和CCN.com等媒體報道。

來源:Pixabay

MVIS CryptoCompare數字資產100指數顯示,在經歷去年大多數加密資產的價格暴跌之後,充滿創新的加密貨幣市場突然復甦。

為了彌補在加密貨幣冬季中的損失,一些持有人透過出藉由數字資產或存幣擔保的資金,以很小的風險獲得少量但被動的收入。

這種獲利模式現在正使得去中心化金融(DeFi)迅速普及。DeFi包括開源專案,旨在藉助區塊鏈和智慧合約使金融世界變得開放和自由。

1

不可阻擋的增長

根據經紀交易商Genesis Global Trading的估計,今年第三季度,發行的加密貨幣貸款總額增加至8.7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該指標增長了3.5倍,已發行貸款總額現已超過30億美元。

研究員傑克·珀迪(Jack Purdy)指出,自今年年初以來,僅Celsius Network發行的貸款量就增加了一倍。Celsius Network只是DeFi領域的眾多平臺之一,可讓使用者從其持有的加密貨幣中賺取利息。

2

DeFi和以太坊的新流行階段

DeFi服務市場一直在快速增長和發展,而且受支援資產的種類列表也在擴充套件,併為其提供了更多功能。一年前,DeFi鎖定的總價值僅接近2億美元。現在,這一數字已超過6.89億美元。

Ethereum Express是為數以千計的加密專家和發燒友社羣提供專門平臺的平臺。該平臺的執行長弗拉德米勒(Vlad Miller)表示,

“在過去的一年中,去中心化金融(DeFi)規模增長了3倍多——鎖倉規模從約90萬個以太坊(ETH)增長到約330萬個以太坊(5.99億美元)。DeFi的前景非常廣闊:以前無法獲得的投資機會正在開啟。各種各樣的金融工具將產生更多需求,並促進加密貨幣的大規模採用——借貸或按一定比例進行投資,使用者不需要身份證,僅擁有一個加密錢包就足夠了。”

3

DeFi的去中心化程度如何?

儘管該行業快速增長並且涉及的資產範圍不斷擴大,但看似去中心化的DeFi服務還是受到大型企業的影響,這些企業包括Namely,Polychain Capital和a16z。

根據CoinDesk的說法,11月18日,有150個特殊地址投票贊成將Maker切換到多抵押品系統的提議。但是,當時,僅5個地址就持有80,000 MKR(每個價值662美元),佔投票的50%以上。

鑑於這種寡頭壟斷,小參與者參與投票過程僅具有象徵性,該過程本身似乎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去中心化,只是一種模仿性民主。

CoinShares首席戰略官Meltem Demirors甚至認為,以目前的形式,DeFi生態系統主要由“中心化產品和服務”組成。與區塊鏈協議相比,它們的優勢僅在於更高階的使用者體驗:

“我們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消除中間人將成為可能。”

4

另一個類似ICO的泡沫?

加密貸款的發展和DeFi可能會觸發對用作抵押品的代幣的需求增加。那些迫切需要錢但又不想以低價出售數字資產的人,將最積極地透過這些服務借款。

借款人將包括來自銀行利率高的國家的居民和公司、加密貨幣交易員,以及那些試圖向某個州隱藏其金融活動的人。

據彭博社報道,加密貸款市場現在被認為是一個價值50億美元的行業,正尋求一個新領域的前華爾街交易員正積極進行研究。

在最新的Youtube區塊鏈播客之一中,Wings代表說:

“市場確實有泡沫的跡象。但是我們都知道,加密貨幣是賭徒鍾愛的市場。這確實會引起監管機構的注意。在任何國家/地區,貸款活動和該筆貸款的收益始終受到監管。

但是,請不要忘記加密貨幣並不屬於某種並行的世界。該地區不可避免地要受經濟規律和信貸週期的影響,那裡不僅有復興和擴張,而且還有蕭條和停滯。

包括DeFi在內的加密借貸正成為取代傳統金融的一種流行替代方式,在傳統金融利率極低的情況下,金融工具的獲利能力下降。

DeFi為金融提供了靈活性,其使用者可以在熊市中賺取一小部分收益,還可以以可接受的利率借入資金。此外,合成資產的去中心化市場也在穩步發展,為交易者提供了新的機會。

但是,任何領域都存在風險,貸款服務也不例外。到現在為止,還沒有100%的去中心化DeFi應用,在資產抵押貸款的投票過程中感受到了大型參與者的影響。

儘管如此,這個細分市場仍不發達,規模還不算大。相對於借貸成本高和存款收益低的傳統銀行系統,DeFi的優勢是不可否認的,這意味著市場有增長的潛力。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