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下行,但 DeFi 仍然處於早期?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 Lucas Outumuro

去中心化金融(DeFi)在2020年夏天迎來了一個爆發的季度。DeFi協議鎖定的價值從7月的20億美元增長到10月的110億美元,整個7月和8月,多個DeFi Token升值5-10倍以上。但自9月以來,儘管鎖定的價值持續增長,但DeFi Token價格和協議指標出現了明顯的分化,Token回撥幅度超過50%。這種分歧很可能是由於投資者決定鎖定利潤,並對仍處於早期的空間的Token的高供應膨脹變得謹慎,從而轉向低風險專案。

來源:IntoTheBlock’s DeFi Insights

總的來說,就在上個月,Ethereum中的DeFi治理Token從75億美元下降到50.7億美元,下降了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穩定幣和Token化版本的比特幣在市值方面卻能繼續增長。

來源:IntoTheBlock’s DeFi Insights

這種反差表示著交易者從治理Token轉移到波動性較小的資產中。此外,DeFi最初的暴漲似乎也可能是其崩潰的前兆。雖然流動性挖礦(或稱收益率耕種)並不是一個新現象,但Compound在6月中旬的COMP挖礦在很大程度上被認定為點燃DeFi爆炸性增長的拐點。

從那時起,數百個協議和分叉專案推出了自己的收益率耕作計劃,成為同時吸引流動性和分發治理Token的領先方法。最初,協議設法看到Token價格和供應的流動性都在增長,但隨著9月份市場開始下行,情況很快發生了變化。治理Token,特別是那些透過流動性挖礦的高通脹率的Token,自此以後已經大幅回撥。

截至2020年10月19日,具有當前收益率耕作計劃的DeFi Token的非詳盡清單。

來源:IntoTheBlock

從上表可以看出,自9月1日以來,一年通脹率超過100%的DeFi Token至少暴跌75%。同樣,流通中總供應量佔比低的Token跌幅也比流通中供應量佔比高的Token強。雖然這是一個相對較小的樣本量,但自9月1日以來,一年通脹率和價格變化之間的相關性為-0.73,表明兩者之間存在很強的反向關係。總的來說,這表明雖然流動性挖礦可以刺激供給側需求,但也會導致Token價格遭受影響,類似於高通脹帶來的貶值。DeFi協議似乎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Compound和Pickle等專案減少了它們的供應。

除了高通脹率之外,對於那些已經在加密領域足夠長的時間的人來說,價格上漲10-20倍的Token隨後往往會修正60-80%以上,這可能並不奇怪。這是由於自然的市場力量和獲利的原因。透過比較在某個價格水平上獲利的地址數量,我們可以估計DeFi Token持有者一直在平倉。透過使用IntoTheBlock的歷史進出資金,可以看出,在暴跌前相同價格水平下獲利的持有人越來越少。

來源:IntoTheBlock’s YFI financial indicators

上圖顯示,在15170美元的價格下,YFI持有者的數量從5.97萬下降到只有1.63萬。這表明,在“紙面”上獲利的人很可能決定在價格較高時平倉。其他治理Token,如SNX,LEND和UMA也顯示出同樣的模式。最終,這凸顯了投資者在DeFi Token的拋物線反彈後如何選擇獲利並平倉。

對於DeFi這樣的新興市場來說,經歷這種型別的價格波動是正常的,尤其是在加密領域。放眼望去,Ethereum上的DeFiToken仍然微不足道:目前它們佔加密貨幣總市值3650億美元的1.39%。從持有者的數量來看,DeFi Token佔據的市場份額更小。

來源:IntoTheBlock’s DeFi Insights

目前,Aave(LEND)是持有ETH地址比例最高的,儘管經歷了一個Token遷移過程。沒有一個DeFi Token能夠達到擁有0.5%的Ethereum。這表明在以太坊內部DeFiToken還沒有大量的持有者,說明還處於早期階段。

儘管Token價格暴跌,但DeFi仍在繼續向前發展。隨著Synthetix等協議開始測試lay2擴容方案,更多的專案將會取得發展。與此一起,Ethereum 2.0的進展表明,一個更強大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幾乎即將準備就緒。

雖然DeFi目前與更廣泛的加密市場(更不用說傳統市場)相比可能微不足道,但這表明其潛在的增長空間。不可否認的是,隨著Token價格在7月和8月期間的起飛,投資者的預期超前了。此後,DeFi Token出現回撥,因為投資者對高通脹持謹慎態度,並決定在更大的風險厭惡環境下鎖定利潤。歸根結底,這些不穩定的價格波動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新興空間的特徵。隨著市場的沉澱,價格的炒作可能會消退,但去中心化金融系統仍將繼續發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