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teven Zheng
摘要:
許多DeFi專案實行漸進式的權力下放--一開始則由中心化的方式進行他們的工作。
我們來看看這些實體組織的註冊地址和所在地地址。
許多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背後的團隊都遵循漸進式去中心化模式來達到最終完全去中心化。也就是說,雖然協議的最終目標是完全脫離管理其運營的中心化實體,但協議一開始會是中心化的。
因此,和其他中心化的公司一樣,DeFi協議背後的公司,在逐步去中心化的早期到中期階段,都有官方的商業實體、法律檔案和中心化的總部。
在這篇文章中,The Block對4月份發表的一篇類似的研究文章進行了更新。在這篇作品中,我們的樣本集已經增加到122個DeFi專案。
近50%的DeFi專案的總部設在美國,英國和歐盟是尋求設立總部的DeFi專案的第二大熱門地點。
有意思的是,儘管新加坡的人口規模相對較小,但卻佔據了DeFi專案的很大份額。
雖然公司通常根據其團隊的所在地選擇總部,但法律註冊地的選擇往往是基於當地的監管和經濟優勢。
事實上,在我們的資料集中,有21%的公司的所在地和註冊地不同。
如果從註冊地的角度來看資料,瑞士從擁有DeFi領域的第七大份額躍升為擁有第二大份額。如此大的市場份額很可能是該國的法規對加密產業相對友好的結果。從法律住所的角度來看,其他對加密產業友好的國家也擁有相當大的DeFi公司份額,包括新加坡、開曼群島和英屬維爾京群島。
自DeFi專案啟動以來,2017年成為最受歡迎的一年——正好與2017年的牛市相吻合。在我們的資料集中,36%的公司是在2017年成立的,20%是在2019年。到2020年還有三個月的時間,17家新的DeFi公司已經成立。對於DeFi公司來說,今年是第三受歡迎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