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的崛起:比特幣、Libra、法定數字貨幣“三國殺”

買賣虛擬貨幣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從商品到貨幣是一次驚險的跳躍。如果掉下去,那麼摔碎不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

十年前,那位名為Laszlo Hanyecz的程式設計師,用1萬枚比特幣購買了價值25美元的兩個披薩,

完成了這次“驚險的跳躍”,開闢了比特幣支付史上的第一單交易。

這筆交易標誌著比特幣的第一次與美元的匯率為1:0.008。如今,比特幣單價已超過10000USD。歷經十年浩浩蕩蕩的發展和幣價的起起伏伏,比特幣已經成為了市值超過韓國、巴西、加拿大等國家的全球第11大貨幣,被譽為“數字黃金”。

比特幣連帶著數字貨幣的概念走近了人們的認知,闖入了日常生活世界。

2014年,中國央行成立數字貨幣研究小組,專門研究對加密貨幣背後的密碼學、區塊鏈技術以及貨幣發行、流通環境等方面進行精細研究。

2019年,坐擁27億使用者的社交媒體大鱷Facebook釋出Libra白皮書,意在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一時間掀起了巨頭們發幣的狂潮。隨著沃爾瑪放出發幣訊息,在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中國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放話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已“呼之欲出”。

三種貨幣支付勢力代表著國家政府、跨國企業巨頭、民間三方隔空交匯,正掀起一場世界範圍內數字貨幣支付市場的“爭奪風暴”。

  • 比特幣的長板與短板

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本聰最初的設定很理想主義,旨在設定一種世界性的貨幣。白皮書開篇即顯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根據特定的演算法,透過P2P眾多節點的分散式資料庫記錄交易行為,最重要的是,其總量為2100萬枚,永不增發。

數量恆定,具有極強的稀缺性,比特幣也因此永遠不會通貨膨脹,避免了一些中心化貨幣的問題。然而,在貨幣發展史上,足夠的例子證明,貨幣總量固定不僅不能刺激經濟,甚至會帶來經濟災難,通貨膨脹雖然可惡,但通貨緊縮也讓人頭疼。

例如,黃金可謂是具有人類共識的世界貨幣。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的生產力非常有限,據史料記載,在工業革命之前的近2000年時間,地球人均GDP增長不足50%。而工業革命之後的不到200年的時間,人均GDP增長了10倍。

因此,工業革命之前,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的供應量足夠滿足人類的生產力,刺激生產,不至於造成通縮。但在工業革命之後,如果依然將黃金白銀作為通用貨幣,將不足以支撐世界先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在1929年和1971年,美國兩次廢除金本位,並非無緣無故與民眾天然信仰的黃金對著幹。

儘管多次的量化寬鬆可以刺激經濟增長,以國家信用背書的主權貨幣管理制度,需要央行強大的獨立性和自我管理貨幣的能力,以維持其設定的通貨膨脹目標來符合全球經濟的發展,稍有不慎,同樣會導致通貨膨脹過度,甚至類似2008年的經濟危機。而現實生活中,並非所有主權國家都有這些強大的能力,如委內瑞拉、辛巴威等國家。

因此,比特幣的誕生給了主權貨幣管理制度一個警醒,如果國家無法勝任強大的自我管理貨幣的能力,民間可以自行創造貨幣,這是比特幣去中心化與生俱來的優勢。

然而,比特幣並非實際意義上的支付型貨幣。與黃金的價格走勢相似,比特幣價格漲幅波動較大,更多用於價值儲存和避險,“數字黃金”的稱呼並非憑空而來。

其次,比特幣背後的基礎技術區塊鏈並不適合用來支付。區塊鏈由於其分散式賬本技術的原因,導致了其可擴充套件性較差:當每一筆交易,系統中的所有節點都要進行全量的計算和儲存,本身效率就很低。以當前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速度習慣來對比的話,比特幣用於日常支付非常不方便。

儘管如此,近年來,最新的閃電網路技術解決了比特幣支付大部分的延遲性和擴充套件性問題,比特幣支付依然佔據著一方市場,支援比特幣支付的機構也逐漸增多。

越來越多的商家甚至國家接受比特幣支付,包括人們耳熟能祥的微軟、戴爾、星巴克、AT&T、漢堡王等跨國公司。據Coinmap比特幣支付地圖顯示,截至當前,全球共有15433家企業接受比特幣支付,從熱力圖的分佈看來,這些商家大多位於北美、南美、歐洲、東南亞、日韓等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

  • Libra:比比特幣更接近支付工具的數字貨幣

2018年5月,Facebook成立區塊鏈部門,扎克伯格聲稱要進軍區塊鏈領域,用區塊鏈技術保護其為人詬病的使用者隱私與安全。一年之後,Libra橫空出世,正式釋出白皮書。

根據白皮書描述,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Libra將不受Facebook控制,由獨立的Libra協會運營,Libra協會當前已有Facebook、Mastercard、PayPal、PayU等28個創始成員。

這28個創始成員包含了網際網路公司、銀行卡清算組織、支付機構、電信公司、投資機構、非營利組織等,是一個由各個領域的頭部企業,以及多邊組織、學術機構、非營利性組織等組成的聯合體。

與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不同,Libra聲稱將由真實的資產儲備支援,錨定一攬子法幣和短期的政府債券,建立一套簡單無國界的世界級貨幣,為數十億人提供基礎的金融設施。

然而,Libra大部分創始節點成員均來自於美國,因此,有觀點認為,Facebook此舉經美聯儲默允,旨在打造數字貨幣“美元霸權”。

同時,據白皮書分析,Libra的低層技術並非完全採用區塊鏈,而是混合式架構。具體說來,Libra採用分層的方法,底層採用的是中心化架構,只有最終結算層才使用了區塊鏈技術,而最終結算層的分散式節點也不會很多,因為節點一多,就影響了結算的速度。

因此,穆長春曾稱Libra的技術架構,較完整表述應為“中心化的分散式處理架構和區塊鏈技術相結合的分層混合技術路線”。

這一技術路線跟閃電網路的解決思路實際上是相似的,但Libra錨定一攬子貨幣或債券,以其作為穩定幣的特質,天然適合跨境支付,依然要比比特幣作為支付貨幣具有更強的優勢。

Libra背靠著Facebook全球範圍內20億使用者的流量,一旦成功將有可能顛覆全球範圍內的金融體系,其威力之大,也註定了它在面對各國監管要求下的尷尬處境。

例如,歐盟今年8月下旬開始對Libra發表聯合宣告,德國和法國已經旗幟鮮明地對說了“不”。

今年,9月12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會議上,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Bruno Le Maire 談到 Libra 時表示,由於對加密專案“非常關注”,他們不會允許 Libra 在歐洲發展。德國緊隨其後,加入了法國的反 Libra 陣營,兩國發表聯合宣告,稱他們將阻止 Libra在歐洲地區的任何發展。

Libra專著作者、清華大學博士龍白滔曾分析稱,德國和法國旗幟鮮明地對Libra say“No”,是因為擔心 Libra 會導致歐盟區的法定貨幣歐元崩潰。

更有意思的是,今年 7 月,美國總統 Donald Trump 也表達了對該專案的厭惡,而美國財政部長 Steven Mnuchin 則堅稱 Libra 專案會對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數字資產可以用於洗錢和資助恐怖襲擊。

  • 央行數字貨幣:Libra到來之前奮起反擊

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始於2014年,經過5年籌備,今年8月10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表示,從去年開始,數字貨幣研究所的相關人員已經“996”,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穆長春同時披露了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架構:

  1. 央行層面應保持技術中性,不預設技術路線

2018年雙11時,網聯的交易峰值達到了92771筆/秒,比較一下,比特幣是每秒7筆,以太幣是每秒10筆到20筆,根據Libra剛發的白皮書,每秒1000筆。因為法定數字貨幣注重M0,也就是人們手裡的現金的替代,如果完全採用區塊鏈架構,沒有辦法實現零售所要求的的高併發效能。

  1. 採取雙層運營系統,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機構

單層運營體系,是人民銀行直接對公眾發行數字貨幣。而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這就屬於雙層運營體系。

穆長春曾解釋道,中國是個複雜經濟體,不適合採用單層運營體系。一是導致金融脫媒回到計劃經濟時代,倒退回1984年以前;而是雙層運營體系有助於化解風險,避免風險過度集中。

  1. 商業機構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

商業機構需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央行的數字貨幣依然是中央銀行負債,由中央銀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

  5、 在雙層運營體系下,仍堅持中心化管理模式,保證央行在投放過程中的中心地位。央行數字貨幣仍然是中央銀行對社會公眾的負債。

  1. 現階段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注重M0替代

而不是M1、M2的替代;Libra也是用所謂的100%的儲備資產抵押,但沒有限定於M0,可能出現貨幣超發情況。

  1. 必須有高擴充套件性,高併發的效能,用於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可以載入智慧合約。

穆長春特別強調,中心化的管理方式與支付寶、微信等電子支付工具是不同的。央行數字貨幣不需要預設賬戶,既可以像現金一樣易於流通,只需移動裝置有電而不需要網路,有利於人民幣的流通和國際化。

同時,透過大資料分析的方式,又可以實現可控匿名,在保證交易雙方是匿名的同時保證三反(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兩者中間取得平衡。

  • 政府、跨國企業巨頭、民間貨幣多足鼎立

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僅代表中國政權的主權貨幣管理,具有很強的國家地域性。在未來,可以預見的是,越來越多國家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央行的數字貨幣是國家法幣的替代品。

而對於Libra,儘管在各個國家普遍面臨監管問題,但是依託Facebook錨定的是一籃子貨幣,本身就極具跨國際性,強大的使用者流量基礎,監管的負面態度或許不會完全禁止Libra發行和發展的可能。跨境支付也就成為Libra最大的賣點。

對於比特幣而言,作為一種去中心化,分散於全世界的貨幣,比特幣或許能夠成為不靠譜的國家、企業等機構發行貨幣的最後的後盾。

可以想象這樣一種局面,三種型別的貨幣將互相牽制,共同發展,誰也沒有辦法幹掉誰。實際上,從貨幣的執行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看來,正是需要這樣一種平衡的局面。

貨幣的正常流通和管理可以支撐社會經濟的執行和發展,在貨幣的通脹與通縮之間尋找平衡,使得貨幣的流通一方面能夠支撐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一方面又能刺激經濟發展形成正向迴圈。

當數字貨幣崛起,眾多國家法定數字貨幣百花齊放,類似Libra型別的跨國性機構的數字貨幣、以及比特幣等民間共識貨幣的存在,至少給弱勢國家的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價值儲存的選擇。屆時,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並存,世界各地的金融發展史,將會進入下一個紀元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